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出差了,隻能通過電話參加董事會。但隻要身體情況允許,他還是會去班伯克參會,與伊戈爾見麵交流。2010年的一個晚上,伊戈爾和妻子在自己家與史蒂夫和勞倫共進晚餐時,他突然意識到史蒂夫真的快要離開人世了。“我們都知道他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都不願意真正接受這個事實,也不願意相信或說出來,”伊戈爾迴憶道,“但這個事實已經很明顯了,史蒂夫那晚開始敬酒,他說,‘我們倆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就,不是嗎?我們救了迪士尼,救了皮克斯。’他認為成為迪士尼的一部分讓皮克斯獲得了新生,迪士尼顯然也變得比以前更棒了。他哭了,我們各自的妻子也沒有忍住眼淚。我們的對話就好像在說:‘天哪,看看我們的成就!真是太棒了,太不可思議了!’”
在蘋果,史蒂夫還是盡可能讓員工把自己當成健康的人對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忍著病痛依然在努力工作,”埃迪·庫埃迴憶道,“開會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他在吃嗎啡,他很痛苦,但他依然積極參會。”
迴到工作崗位後,他對工作重心做了些調整,大部分隻是2004年調整的延續。他隻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方麵:市場營銷、設計和產品發布,他也要確保自己去世後,蘋果公司依然能夠正常運作。其實他早就開始考慮這一點了,根據蒂姆·庫克的說法,早在2004年,他就開始尋找繼任、思考後史蒂夫時代,不過現在一切都加速了。
史蒂夫和前耶魯商學院教授祖爾·波多尼(joel podolny)共同創建了蘋果大學,專門培訓中高層管理人員。皮克斯大學為員工提供的主要是創造藝術類課程,而蘋果大學是為了讓未來的公司領導層迴顧、解析公司曆史上的重大決策,逆向還原史蒂夫的決策過程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同時也把史蒂夫的審美和營銷方法論傳承下去。“史蒂夫非常在意事情的緣由,”庫克說,“為什麽要做出某個決策。年輕的時候,他隻是做完一件事,但後來他會花更多的時間跟我和其他同事解釋,為什麽他是這樣想的,為什麽他要做這件事,為什麽他要從這個角度看待事物。這也是為什麽他要創建蘋果大學,去培訓下一代領袖,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心路曆程,了解我們做了哪些愚蠢或偉大的決策。”
史蒂夫同時也非常關注新總部大樓的建造,新大樓選址在庫比蒂諾另一個社區,那裏原先是惠普的園區。他與諾曼·福斯特建築師事務所(norman foster architects)共同完成了大樓的設計工作。新大樓的很多設想與皮克斯總部類似,當然具有蘋果特色。新總部大樓是一幢環形建築,4層樓高,能容納1.3萬名員工,有人覺得這幢樓像飛船。其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互動。每個樓層都由一條公共走廊聯通,自助餐廳能容納3000名員工,80%的區域將被灌木叢和樹木覆蓋,包括環形建築的巨大中庭。建築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奇跡,外立麵沒有一塊平麵玻璃,幕牆的玻璃都呈現出一定的弧度。餐廳有一扇四層樓高的滑動玻璃門,天氣好的時候玻璃門會打開。“我認為,”史蒂夫告訴庫比蒂諾市議會,“這幢建築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辦公樓。”
史蒂夫設計建築物的原則一如既往。什麽樣的設計能讓建築物成為蘋果公司的理想工作場所,幫助蘋果開創更美好的未來?建築物離理想情況越接近,對蘋果的發展就越有利。史蒂夫相信蘋果是世界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最富有創造力的公司,他希望盡一切可能讓蘋果保持這樣的狀態。“他希望員工發自內心地熱愛蘋果,”庫克說,“不僅僅是為蘋果工作,而是真正熱愛,真正理解蘋果的內涵和價值觀。他不會把價值觀貼在牆上,或是做成海報,但他希望員工能夠銘記於心,能夠為一個宏大的目標而奮鬥。”
史蒂夫堅信蘋果公司是個特殊的地方,與ipad一樣具有魔力,庫克在這方麵的想法與史蒂夫相同,這可能也是為什麽史蒂夫敦促董事會批準讓庫克成為他的繼任人。“這是我和他的共同點,”庫克說,“我真心熱愛蘋果,真心覺得蘋果有更加宏偉的目標。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公司像蘋果一樣。”
史蒂夫飽受癌症的折磨,待在家裏的時間越來越長。李·克勞去他家裏看望他,探討將於2011年春天播出的ipad2廣告。“他身體不適、無法上班時,我不得不去他家,”克勞說,“但即使在家裏,他依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他會跟我討論廣告或產品或任何話題。”和克勞在一起時,史蒂夫不太會迴顧過去或展望黑暗的未來,“他試著告訴自己死亡不會到來,他將一直活下去。他不想思考關於死亡的話題。”
史蒂夫和克勞為ipad2的廣告而奮鬥,廣告裏洪亮的聲音和詩意的語言非常像“非同凡想”,“非同凡想”預示著史蒂夫重迴庫比蒂諾後蘋果轉折的開端。“我們堅信,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這是最終出現在廣告中的腳本,“更快、更薄、更輕—這些都是好事。但當科技擺脫了傳統模式,一切都變得更加愉悅,甚至具有魔力。唯有如此,你才能向前躍進,擁有這樣的產品。”畫麵上是一根手指,輕鬆地操控著ipad的各種軟件應用。“這是史蒂夫要求傳達的產品信息,”克勞迴憶道,“與他一貫的願景是相吻合的,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他就希望技術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為每一個人所使用。”
有很多人懷疑他的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他親自走上舞台發布這一產品,不過他做到了,2011年3月2日,他的介紹語與廣告的主旨類似。“光有技術是不夠的,蘋果公司的基因決定了這一點,”他告訴觀眾,“隻有讓技術與人文相結合,才能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歌唱。”與第一代ipad相比,ipad2有了很大的改進,更加輕薄,而且配置了兩個攝像頭,前置攝像頭專門用於視頻會議和自拍,後置攝像頭像素更高,帶閃光燈,這要歸功於幾位相機工程師,他們在第一代iphone發布後加入了蘋果團隊。
然而發布會當天,人們最關心的並不是產品的改進,而是史蒂夫已經病危的消息。他艱難地走上舞台後,外表是如此憔悴,引起了蘋果股價的下跌。這一次,他更加依賴核心團隊的其他成員,需要他們配合共同完成產品介紹和功能展示。
史蒂夫已經與病魔抗爭了很久,時不時會出現病危的症狀,醫生、同事和他自己都無法預測大限究竟何時到來。他在6月7日向庫比蒂諾市議會展示新總部大樓方案時,感覺很痛苦,聲音也很虛弱。史蒂夫似乎知道,這幢大樓應該是他為公司做的最後一項貢獻了,也是他對這個如家庭般的社區所做的最後貢獻了。他花了15分鍾時間向議會議員介紹了方案,用了5分鍾迴答問題。一位女議員想開個玩笑,她說如果想讓市議會批準這個建設方案的話,蘋果公司應該給議會提供免費無線網絡,對此史蒂夫迴答,“你知道,我是個很傳統的人。我認為我們已經納稅了,市議會必須要給我們提供服務。”
在蘋果,史蒂夫還是盡可能讓員工把自己當成健康的人對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忍著病痛依然在努力工作,”埃迪·庫埃迴憶道,“開會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他在吃嗎啡,他很痛苦,但他依然積極參會。”
迴到工作崗位後,他對工作重心做了些調整,大部分隻是2004年調整的延續。他隻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方麵:市場營銷、設計和產品發布,他也要確保自己去世後,蘋果公司依然能夠正常運作。其實他早就開始考慮這一點了,根據蒂姆·庫克的說法,早在2004年,他就開始尋找繼任、思考後史蒂夫時代,不過現在一切都加速了。
史蒂夫和前耶魯商學院教授祖爾·波多尼(joel podolny)共同創建了蘋果大學,專門培訓中高層管理人員。皮克斯大學為員工提供的主要是創造藝術類課程,而蘋果大學是為了讓未來的公司領導層迴顧、解析公司曆史上的重大決策,逆向還原史蒂夫的決策過程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同時也把史蒂夫的審美和營銷方法論傳承下去。“史蒂夫非常在意事情的緣由,”庫克說,“為什麽要做出某個決策。年輕的時候,他隻是做完一件事,但後來他會花更多的時間跟我和其他同事解釋,為什麽他是這樣想的,為什麽他要做這件事,為什麽他要從這個角度看待事物。這也是為什麽他要創建蘋果大學,去培訓下一代領袖,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心路曆程,了解我們做了哪些愚蠢或偉大的決策。”
史蒂夫同時也非常關注新總部大樓的建造,新大樓選址在庫比蒂諾另一個社區,那裏原先是惠普的園區。他與諾曼·福斯特建築師事務所(norman foster architects)共同完成了大樓的設計工作。新大樓的很多設想與皮克斯總部類似,當然具有蘋果特色。新總部大樓是一幢環形建築,4層樓高,能容納1.3萬名員工,有人覺得這幢樓像飛船。其設計初衷是為了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互動。每個樓層都由一條公共走廊聯通,自助餐廳能容納3000名員工,80%的區域將被灌木叢和樹木覆蓋,包括環形建築的巨大中庭。建築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奇跡,外立麵沒有一塊平麵玻璃,幕牆的玻璃都呈現出一定的弧度。餐廳有一扇四層樓高的滑動玻璃門,天氣好的時候玻璃門會打開。“我認為,”史蒂夫告訴庫比蒂諾市議會,“這幢建築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辦公樓。”
史蒂夫設計建築物的原則一如既往。什麽樣的設計能讓建築物成為蘋果公司的理想工作場所,幫助蘋果開創更美好的未來?建築物離理想情況越接近,對蘋果的發展就越有利。史蒂夫相信蘋果是世界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最富有創造力的公司,他希望盡一切可能讓蘋果保持這樣的狀態。“他希望員工發自內心地熱愛蘋果,”庫克說,“不僅僅是為蘋果工作,而是真正熱愛,真正理解蘋果的內涵和價值觀。他不會把價值觀貼在牆上,或是做成海報,但他希望員工能夠銘記於心,能夠為一個宏大的目標而奮鬥。”
史蒂夫堅信蘋果公司是個特殊的地方,與ipad一樣具有魔力,庫克在這方麵的想法與史蒂夫相同,這可能也是為什麽史蒂夫敦促董事會批準讓庫克成為他的繼任人。“這是我和他的共同點,”庫克說,“我真心熱愛蘋果,真心覺得蘋果有更加宏偉的目標。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公司像蘋果一樣。”
史蒂夫飽受癌症的折磨,待在家裏的時間越來越長。李·克勞去他家裏看望他,探討將於2011年春天播出的ipad2廣告。“他身體不適、無法上班時,我不得不去他家,”克勞說,“但即使在家裏,他依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他會跟我討論廣告或產品或任何話題。”和克勞在一起時,史蒂夫不太會迴顧過去或展望黑暗的未來,“他試著告訴自己死亡不會到來,他將一直活下去。他不想思考關於死亡的話題。”
史蒂夫和克勞為ipad2的廣告而奮鬥,廣告裏洪亮的聲音和詩意的語言非常像“非同凡想”,“非同凡想”預示著史蒂夫重迴庫比蒂諾後蘋果轉折的開端。“我們堅信,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這是最終出現在廣告中的腳本,“更快、更薄、更輕—這些都是好事。但當科技擺脫了傳統模式,一切都變得更加愉悅,甚至具有魔力。唯有如此,你才能向前躍進,擁有這樣的產品。”畫麵上是一根手指,輕鬆地操控著ipad的各種軟件應用。“這是史蒂夫要求傳達的產品信息,”克勞迴憶道,“與他一貫的願景是相吻合的,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他就希望技術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為每一個人所使用。”
有很多人懷疑他的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他親自走上舞台發布這一產品,不過他做到了,2011年3月2日,他的介紹語與廣告的主旨類似。“光有技術是不夠的,蘋果公司的基因決定了這一點,”他告訴觀眾,“隻有讓技術與人文相結合,才能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歌唱。”與第一代ipad相比,ipad2有了很大的改進,更加輕薄,而且配置了兩個攝像頭,前置攝像頭專門用於視頻會議和自拍,後置攝像頭像素更高,帶閃光燈,這要歸功於幾位相機工程師,他們在第一代iphone發布後加入了蘋果團隊。
然而發布會當天,人們最關心的並不是產品的改進,而是史蒂夫已經病危的消息。他艱難地走上舞台後,外表是如此憔悴,引起了蘋果股價的下跌。這一次,他更加依賴核心團隊的其他成員,需要他們配合共同完成產品介紹和功能展示。
史蒂夫已經與病魔抗爭了很久,時不時會出現病危的症狀,醫生、同事和他自己都無法預測大限究竟何時到來。他在6月7日向庫比蒂諾市議會展示新總部大樓方案時,感覺很痛苦,聲音也很虛弱。史蒂夫似乎知道,這幢大樓應該是他為公司做的最後一項貢獻了,也是他對這個如家庭般的社區所做的最後貢獻了。他花了15分鍾時間向議會議員介紹了方案,用了5分鍾迴答問題。一位女議員想開個玩笑,她說如果想讓市議會批準這個建設方案的話,蘋果公司應該給議會提供免費無線網絡,對此史蒂夫迴答,“你知道,我是個很傳統的人。我認為我們已經納稅了,市議會必須要給我們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