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就這樣扔下阿瓦和其他同事,不痛不癢地說一句‘很高興跟你們共事那麽久’,”他繼續說道,“我知道蘋果還有很多優秀員工,隻不過阿梅裏奧不適合當他們的領導。”
“那你呢?”我問了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史蒂夫猶豫了,他對自己毫無信心,這是我見過的他最沒有信心的一刻。
有些人認為史蒂夫一直在盡全力為自己重掌蘋果鋪路,他早就有了行動計劃。吉爾·阿梅裏奧是其中一位,比爾·蓋茨是另一位。
事實其實更加微妙。在過去的10年中,史蒂夫逐漸學會了抑製自己的衝動。以前他常常會過於急躁、用力過猛,如今卻願意沿著一條路慢慢地走下去,如果直覺把他帶到了比他原本設想中更好的地方,他會跟著直覺繼續走下去。在把next賣掉後的幾個月內,他一直在觀察阿梅裏奧,對蘋果的現狀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每一步行動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這段時間裏,史蒂夫最信任的兩個人是阿瓦·特凡尼安和喬恩·魯賓斯坦,他們都認同史蒂夫並無當ceo的野心。特凡尼安分管軟件,魯賓斯坦分管硬件,魯賓斯坦是史蒂夫引薦的。“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去為史蒂夫工作的,”特凡尼安說道,“他看上去對ceo的職位並不感興趣。”史蒂夫反複告訴他們,他不願擔此重任,更不要說為了這一職位而奔走了。
對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來說,去蘋果工作算不上美夢成真。next被收購幾周後,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尚在適應新工作的階段,蘋果公布了1996年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虧損1.2億美元。“我問史蒂夫,‘我們到底掉進了個什麽泥潭?’”特凡尼安迴憶道,“看上去要破產的是蘋果,而不是next。史蒂夫願意把自己的人帶進蘋果,包括我們倆,因為他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他認識蘋果的其他員工,他知道某些員工是造成蘋果沒落的罪魁禍首。”
魯賓斯坦是紐約人,身材消瘦,看上去像長跑運動員。“我不相信關於史蒂夫的那些權術陰謀論,”他說,“我到蘋果後的第一個想法是,天哪,我到了什麽鬼地方。”
12月那次會麵後,我和史蒂夫在他家廚房又聊過幾次,他向我描述了蘋果糟糕的狀況,希望我寫一篇相關的報道。他講話非常坦率,盡管他希望我不要在報道中直接引用他的話。聊到一半時,他突然問我:“為什麽我覺得出一篇關於我自己公司的負麵報道似乎是我的責任?”
隨著他對阿梅裏奧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更加確信在阿梅裏奧的領導下,蘋果永遠不可能重迴巔峰。史蒂夫對於公司的很多方麵都極其失望,他覺得阿梅裏奧和董事會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他無法相信董事會居然會認為邁克爾·斯賓德勒是一位卓越的領袖,也無法理解董事會居然會選擇阿梅裏奧這樣的人擔任ceo。阿梅裏奧在董事會隻做了一年就當上了ceo,史蒂夫認為主要是因為阿梅裏奧把自己描繪成了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他如何能扭轉乾坤呢,”史蒂夫問我,“他一個人在自己辦公室吃飯時,要手下的人把食物都裝在瓷器裏給他端過去,就好像是從凡爾賽宮送來的。”
阿梅裏奧的表現的確不盡如人意。他並沒有嚐試去適應蘋果的文化,而是想把自己的個性特點強加給蘋果。他的高管團隊大部分來自他所熟悉的半導體行業,在公眾場合,阿梅裏奧同樣表現不佳。在某次晚宴派對上,阿梅裏奧試圖向在座的客人描述蘋果的問題,拉裏·埃裏森也參加了那次晚宴。“蘋果就像一條船,”他說道,“船上破了個洞,水正在往裏灌,但船上仍然有珍寶。現在的問題是,船上的人都在往不同的方向劃,因此船隻能在原地打轉。我的工作就是要讓大家勁兒往一處使。”阿梅裏奧走後,埃裏森問旁邊的人,“那個洞怎麽辦呢?”史蒂夫一直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到處說。
其實,史蒂夫對阿梅裏奧的某些評價有失偏頗。史蒂夫認為,阿梅裏奧除了促成6.61億美元融資,其他方麵一無是處。其實,安德森負責的公司關鍵架構調整也是由阿梅裏奧促成的,而且公司的運作的確有一些改善,不過史蒂夫認為公司的改善主要歸功於那些擁有真正的“蘋果精神”的員工,“蘋果精神”是他和沃茲在多年前締造的,跟阿梅裏奧沒有任何關係。
我在1997年年初為《財富》雜誌撰寫了一篇關於蘋果的報道,我發現史蒂夫對於阿梅裏奧的某些看法是正確的。蘋果目前急需一位領袖,現任ceo完全無法擔此重任。蘋果有20多個獨立的營銷團隊,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流。產品線分崩離析,將操作係統的使用許可賣給麥金塔克隆機的項目也沒有任何意義。在阿梅裏奧的掌管下,很多問題幾乎要失控了。
1997年1月7日,在舊金山舉辦的麥金塔展會上,阿梅裏奧更是將自己缺乏領導才能的缺點暴露無遺。蘋果一年要舉辦4次麥金塔展會,一次在舊金山,另外三次分別在東京、巴黎和波士頓。展會上的主旨演講對蘋果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以展示新產品、吸引軟件開發商和客戶。阿梅裏奧個性比較古板、內斂,為了顯得自己更時髦一點,他沒有穿平時經常穿的條紋西裝,而是穿了一件褐色立領襯衫、一件運動夾克和一雙樂福鞋。他演講的重點應該是宣布收購next,宣布史蒂夫作為諮詢顧問迴歸蘋果。史蒂夫比平時穿得正式,穿了一條打褶的黑褲子,上身是和褲子配套的短夾克,裏麵穿的是白襯衫,扣子一直扣到領口。他在台下等著阿梅裏奧把話講完,但阿梅裏奧卻滔滔不絕,沒完沒了。阿梅裏奧以一種奇怪的角度站在演講台前,嘮嘮叨叨念了一個多小時稿子,基本沒提及公司遇到的財務困境。盡管有講稿提示器,他還是會忘詞。講到一半時,為了顯得自己非常輕鬆隨意,他脫掉了外套,觀眾能看到襯衫腋窩部位有大片的汗漬,就像電影《廣播新聞》裏艾伯特·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演的那個經典場景。
阿梅裏奧終於講完了,史蒂夫出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上一次向大批觀眾講述公司發展戰略已經是6年前的事了。史蒂夫的風格與阿梅裏奧完全不同,他的演講簡短、有力,他承諾會“不遺餘力地幫助阿梅裏奧”,並發誓會讓蘋果的產品重新變得有意思。史蒂夫演講時完全不看提示器,在舞台前方來迴走動,讓觀眾可以看清他。他的話簡短有力、鼓舞人心,但也非常模糊空洞,史蒂夫故意不談具體的細節,畢竟他還沒有決定究竟要在蘋果扮演什麽角色。
“最初,史蒂夫幾乎不參與公司管理,”安德森迴憶道,“阿梅裏奧經常會召開正式的員工會議,在那次麥金塔展會後,史蒂夫參加過一次員工會議,會議很無聊,史蒂夫顯然不喜歡。會開到一半,史蒂夫起身徑直走了出去。我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那家夥就是個蠢貨。”
麥金塔展會的幾周後,史蒂夫的確對我說了類似的話。“我知道我以前已經說過了,但阿梅裏奧真的是個徹頭徹尾的蠢貨,”他說道,“絕對不應該讓他來領導蘋果。我不知道應該由誰來領導,但絕對不能是他。”
與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一樣,拉塞特和卡特穆爾對史蒂夫來說也是“守護者”。1997年年初,也就是史蒂夫正在觀察阿梅裏奧的那段時間,史蒂夫決定與迪士尼的ceo邁克爾·艾斯納重談分潤合約。除了卡西以外,史蒂夫曾把另一個人也描繪為“邪惡”之人,那人就是艾斯納。(那是幾年後,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關係正處於低穀期。)
《玩具總動員》是1995~1996年假期檔最火爆的電影,全球票房3.61億美元。皮克斯拿到了4500萬美元,對於一家隻製作了一部電影的公司來說,這個數目不算少,但跟迪士尼拿到的相比,實在少得可憐。況且,皮克斯無法從視頻播放中分潤,對於《玩具總動員》這樣一部深受家庭喜愛的電影,視頻播放的利潤顯然非常可觀。
“那你呢?”我問了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史蒂夫猶豫了,他對自己毫無信心,這是我見過的他最沒有信心的一刻。
有些人認為史蒂夫一直在盡全力為自己重掌蘋果鋪路,他早就有了行動計劃。吉爾·阿梅裏奧是其中一位,比爾·蓋茨是另一位。
事實其實更加微妙。在過去的10年中,史蒂夫逐漸學會了抑製自己的衝動。以前他常常會過於急躁、用力過猛,如今卻願意沿著一條路慢慢地走下去,如果直覺把他帶到了比他原本設想中更好的地方,他會跟著直覺繼續走下去。在把next賣掉後的幾個月內,他一直在觀察阿梅裏奧,對蘋果的現狀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每一步行動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這段時間裏,史蒂夫最信任的兩個人是阿瓦·特凡尼安和喬恩·魯賓斯坦,他們都認同史蒂夫並無當ceo的野心。特凡尼安分管軟件,魯賓斯坦分管硬件,魯賓斯坦是史蒂夫引薦的。“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去為史蒂夫工作的,”特凡尼安說道,“他看上去對ceo的職位並不感興趣。”史蒂夫反複告訴他們,他不願擔此重任,更不要說為了這一職位而奔走了。
對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來說,去蘋果工作算不上美夢成真。next被收購幾周後,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尚在適應新工作的階段,蘋果公布了1996年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虧損1.2億美元。“我問史蒂夫,‘我們到底掉進了個什麽泥潭?’”特凡尼安迴憶道,“看上去要破產的是蘋果,而不是next。史蒂夫願意把自己的人帶進蘋果,包括我們倆,因為他覺得這是正確的選擇。他認識蘋果的其他員工,他知道某些員工是造成蘋果沒落的罪魁禍首。”
魯賓斯坦是紐約人,身材消瘦,看上去像長跑運動員。“我不相信關於史蒂夫的那些權術陰謀論,”他說,“我到蘋果後的第一個想法是,天哪,我到了什麽鬼地方。”
12月那次會麵後,我和史蒂夫在他家廚房又聊過幾次,他向我描述了蘋果糟糕的狀況,希望我寫一篇相關的報道。他講話非常坦率,盡管他希望我不要在報道中直接引用他的話。聊到一半時,他突然問我:“為什麽我覺得出一篇關於我自己公司的負麵報道似乎是我的責任?”
隨著他對阿梅裏奧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更加確信在阿梅裏奧的領導下,蘋果永遠不可能重迴巔峰。史蒂夫對於公司的很多方麵都極其失望,他覺得阿梅裏奧和董事會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他無法相信董事會居然會認為邁克爾·斯賓德勒是一位卓越的領袖,也無法理解董事會居然會選擇阿梅裏奧這樣的人擔任ceo。阿梅裏奧在董事會隻做了一年就當上了ceo,史蒂夫認為主要是因為阿梅裏奧把自己描繪成了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他如何能扭轉乾坤呢,”史蒂夫問我,“他一個人在自己辦公室吃飯時,要手下的人把食物都裝在瓷器裏給他端過去,就好像是從凡爾賽宮送來的。”
阿梅裏奧的表現的確不盡如人意。他並沒有嚐試去適應蘋果的文化,而是想把自己的個性特點強加給蘋果。他的高管團隊大部分來自他所熟悉的半導體行業,在公眾場合,阿梅裏奧同樣表現不佳。在某次晚宴派對上,阿梅裏奧試圖向在座的客人描述蘋果的問題,拉裏·埃裏森也參加了那次晚宴。“蘋果就像一條船,”他說道,“船上破了個洞,水正在往裏灌,但船上仍然有珍寶。現在的問題是,船上的人都在往不同的方向劃,因此船隻能在原地打轉。我的工作就是要讓大家勁兒往一處使。”阿梅裏奧走後,埃裏森問旁邊的人,“那個洞怎麽辦呢?”史蒂夫一直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到處說。
其實,史蒂夫對阿梅裏奧的某些評價有失偏頗。史蒂夫認為,阿梅裏奧除了促成6.61億美元融資,其他方麵一無是處。其實,安德森負責的公司關鍵架構調整也是由阿梅裏奧促成的,而且公司的運作的確有一些改善,不過史蒂夫認為公司的改善主要歸功於那些擁有真正的“蘋果精神”的員工,“蘋果精神”是他和沃茲在多年前締造的,跟阿梅裏奧沒有任何關係。
我在1997年年初為《財富》雜誌撰寫了一篇關於蘋果的報道,我發現史蒂夫對於阿梅裏奧的某些看法是正確的。蘋果目前急需一位領袖,現任ceo完全無法擔此重任。蘋果有20多個獨立的營銷團隊,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流。產品線分崩離析,將操作係統的使用許可賣給麥金塔克隆機的項目也沒有任何意義。在阿梅裏奧的掌管下,很多問題幾乎要失控了。
1997年1月7日,在舊金山舉辦的麥金塔展會上,阿梅裏奧更是將自己缺乏領導才能的缺點暴露無遺。蘋果一年要舉辦4次麥金塔展會,一次在舊金山,另外三次分別在東京、巴黎和波士頓。展會上的主旨演講對蘋果來說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可以展示新產品、吸引軟件開發商和客戶。阿梅裏奧個性比較古板、內斂,為了顯得自己更時髦一點,他沒有穿平時經常穿的條紋西裝,而是穿了一件褐色立領襯衫、一件運動夾克和一雙樂福鞋。他演講的重點應該是宣布收購next,宣布史蒂夫作為諮詢顧問迴歸蘋果。史蒂夫比平時穿得正式,穿了一條打褶的黑褲子,上身是和褲子配套的短夾克,裏麵穿的是白襯衫,扣子一直扣到領口。他在台下等著阿梅裏奧把話講完,但阿梅裏奧卻滔滔不絕,沒完沒了。阿梅裏奧以一種奇怪的角度站在演講台前,嘮嘮叨叨念了一個多小時稿子,基本沒提及公司遇到的財務困境。盡管有講稿提示器,他還是會忘詞。講到一半時,為了顯得自己非常輕鬆隨意,他脫掉了外套,觀眾能看到襯衫腋窩部位有大片的汗漬,就像電影《廣播新聞》裏艾伯特·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演的那個經典場景。
阿梅裏奧終於講完了,史蒂夫出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他上一次向大批觀眾講述公司發展戰略已經是6年前的事了。史蒂夫的風格與阿梅裏奧完全不同,他的演講簡短、有力,他承諾會“不遺餘力地幫助阿梅裏奧”,並發誓會讓蘋果的產品重新變得有意思。史蒂夫演講時完全不看提示器,在舞台前方來迴走動,讓觀眾可以看清他。他的話簡短有力、鼓舞人心,但也非常模糊空洞,史蒂夫故意不談具體的細節,畢竟他還沒有決定究竟要在蘋果扮演什麽角色。
“最初,史蒂夫幾乎不參與公司管理,”安德森迴憶道,“阿梅裏奧經常會召開正式的員工會議,在那次麥金塔展會後,史蒂夫參加過一次員工會議,會議很無聊,史蒂夫顯然不喜歡。會開到一半,史蒂夫起身徑直走了出去。我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那家夥就是個蠢貨。”
麥金塔展會的幾周後,史蒂夫的確對我說了類似的話。“我知道我以前已經說過了,但阿梅裏奧真的是個徹頭徹尾的蠢貨,”他說道,“絕對不應該讓他來領導蘋果。我不知道應該由誰來領導,但絕對不能是他。”
與特凡尼安和魯賓斯坦一樣,拉塞特和卡特穆爾對史蒂夫來說也是“守護者”。1997年年初,也就是史蒂夫正在觀察阿梅裏奧的那段時間,史蒂夫決定與迪士尼的ceo邁克爾·艾斯納重談分潤合約。除了卡西以外,史蒂夫曾把另一個人也描繪為“邪惡”之人,那人就是艾斯納。(那是幾年後,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關係正處於低穀期。)
《玩具總動員》是1995~1996年假期檔最火爆的電影,全球票房3.61億美元。皮克斯拿到了4500萬美元,對於一家隻製作了一部電影的公司來說,這個數目不算少,但跟迪士尼拿到的相比,實在少得可憐。況且,皮克斯無法從視頻播放中分潤,對於《玩具總動員》這樣一部深受家庭喜愛的電影,視頻播放的利潤顯然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