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箭,時間很快來到公元2000年12月20日,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太空城終於迎來了第一批地球訪客。這批客人是由幾十位各領域的科學家和精心從30個國家挑選出的初高中學生組成的團隊,這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溝通與交流,這批訪客由聯合國秘書長史密斯先生親自帶隊。
當然,這批訪客中有幾位比較特殊的人物,肇一川、明浩和夏勁嵩的家人也隨這艘客運飛船來到印加城,第一個座被釋放的太空城現今也有了名字,叫印加城。工業城那裏的研製和製造工作十分緊迫,與家人聯絡是個問題,所以肇一川和明浩向管理委員會申請,讓他們的家人隨地球訪客先抵達印加城,然後轉乘其它飛船飛往工業太空城。家屬中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傅竹林,那次西雙版納之旅讓兩人擦出了愛情火花,這次傅竹林來太空城就是要將二人的關係確定下來,還有就是定下婚期。
153人穿著太空城為他們提供的銀灰色太空服,陸續登上懸停在日內瓦機場停機坪上的宇宙飛船。為此次訪問,一個月前太空城便對這些客人進行了必要的培訓,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紅色手環以及在太空城生活的必要知識。
封閉的白色客艙內顯得十分寬敞,為保證首次進入太空的人不會因緊張出現意外,艙室兩側的六棱形舷窗全部關閉,所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艙室是個封閉的空間。
過道兩側是一排排一列列寬大的懸浮椅,座椅表麵為白色,一名材料方麵的專家,摸了摸,又按了按,最終也沒搞清座椅使用的是什麽材質,人坐上能感覺到它的硬度,但座椅表麵竟然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結構自行調節表麵的形狀以迎合不同體型的人。另外,使他們驚訝的是這裏所有座椅全懸浮於地板15cm高,用力推動座椅也不見它有絲毫移動,驚奇了好一陣人們才漸漸安靜下來。那名材料專家疑惑的表情一直保持到抵達目的地。
坐定後,有些人開始仔細觀察飛船裏麵的布置,令他們失望的是,本以為艙內會有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先進設備。可是,僅從表麵觀察艙內很像是80年代普通客機內部的樣子,唯一感到有科技感的設備就是艙室頂部每隔十幾米便有一個拳頭大的凸起。
人們全不敢相信,這麽簡單的設備能飛出大氣層,且還是飛往與月亮同等距離的太空城。可當飛船真的起飛,他們才知道什麽叫科技差距。美國‘阿波羅’登月時宇航員從挑選到訓練,然後是驚心動魄的月球之旅,讓地球人覺得能離開地球的人都是英雄。與人類發射的飛船相比這艘飛船太‘簡陋’了,簡陋的如同坐在一輛公共汽車裏,飛船起飛前人們心裏始終忐忑著。
“飛船就要起航,請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艙室內響起女聲甜美的話語。
隨著柔美話語的響起,艙內每隔幾十米便出現一位與他們穿著相同服裝的美女,這位西方美女的三維影像讓艙內的所有人驚訝了好一陣,褐發美女朝大家鞠了一個45度的躬後,繼續道:“我叫安迪,是這艘飛船的船長。飛船30秒後起飛,座椅會為你們提供飛行過程中的安全保證。如有特殊需要,每人麵前會有一張懸浮框,觸摸懸浮框內的紅色按鍵,機器服務員會為您提供幫助。我們的航行時間是3小時56分鍾31秒,祝大家旅途愉快!”
30秒後飛船與地麵的距離被越拉越遠,由於舷窗封閉,艙內人員看不到外麵景象的變化。唯一能察覺到變化的是艙體與座椅的角度,座椅懸浮在艙內,因懸浮的緣故,人在座椅上感覺不到任何的角度變化和船身震動。比起地球發射載人飛船的震撼場麵,這艘飛船簡直安靜的像坐在家中一樣。艙體與座椅角度最大時達到了45度,10分鍾後艙體和座椅的角度還原至原始位置。
飛行平穩後,史密斯才開始注意他麵前約14英寸的一塊懸浮信息框,框內顯示著高度是100km,表明飛船已離開地球表麵100 公裏。框中還有其它的數值顯示,比如:溫度、氣壓、含氧量、速度等幾十種數據。史密斯進入聯合國之前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過,那些有英文標注的數字他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30名來自初高中的學生們異常地活躍,他們(她們)是經各國層層選拔才獲得本次參觀太空城的名額。飛行平穩後這些學生不安分起來,因被固定在座椅上,不能親身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從經濟方麵考慮,太空城建造的短途飛船沒設重力裝置。麵前的信息框吸引了他們全部的注意力,居然真有調皮的孩子點了框內那個紅色的虛擬按鍵,長方體機器人漂浮著來到他麵前,機器人迴答完孩子們的幾個問題後便返迴到固定它的位置上。這些學生將同印加城同齡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一段時間,一個月的時間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什麽?現在這誰也說不清楚。
航行無話,3小時56分31秒後飛船穩穩地停靠在太空城第3號平台,當宣布抵達太空城時飛船內響起一片歡唿之聲。人們陸續走下飛船,在地球他們抬頭看到的那一粒微弱的亮點,是那麽的渺小,渺小到它幾乎淹沒在浩瀚的星辰之間,可如今身在其中才知道這顆亮點的宏大,巨大的透明穹頂消失在目光所及的遠方,穹頂之下數不清的懸浮車穿梭在空中。迎接他們的人中張喆站在最前排,他快走幾步,如同老友相逢般同史密斯擁抱在一起。太空城對此次地太交流十分重視,一個月前便將張喆從工業太空城召迴至印加城。
寒暄幾句後,張喆為史密斯一一介紹身後各部門負責人,聯合國的官員由張喆親自接待,其餘人員按專業分組由太空城各部門負責接待。負責接待學生和教育方麵的是阿加塔;接待農業方麵的是夏勁嵩和班奈.特拉丁;醫學方麵的是諸葛烈宏和華生醫生;文化文藝方麵由盧卡和他的妻子雷奧尼來負責;關於社會學方麵由瑞迪來接待;剩下不好分組的人員由贏惠負責接待。
史密斯來太空城前已對參觀人員按上述專業進行了分組,所以對接起來十分流暢。太空城負責接待的人頭頂全有一塊懸浮的信息框,框內用英語、法語、中文以及俄語標注著相關部門和負責人的信息,很像地球機場接人的場景,隻是這裏用的是懸浮信息框,異曲同工。
來到太空城的第一項是先就餐,太空城沒什麽早中晚餐的說法,但為了不打亂人類幾千年養成的用餐習慣,還是以每六個小時進餐一次為標準。餐廳從不休息,因為已全部智能化了,隻要在個人信息係統內選填上你用餐的地點和食物,餐廳便會在30分鍾內為你準備好一切。
一行人沿著平台通道進入太空城內部,透過巨幅落地窗映入眼簾的是隻有在科幻影片中才能見到的場景,現在是太空城的正午,金黃色的太陽正懸的頭頂,整座太空城都在忙碌之中。
太空城給訪客的第一印象是這裏沒有高大的建築,且建築外形也沒有地球建築那麽的豐富多彩,顏色也很單調,但綠色植物隨處可見,幾乎做到見縫插針的程度,人在其中有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街道上的行人不是很多,穿著與他們相同的銀灰色太空服。空中大大小小的懸浮車穿梭飛行,小型懸浮車有轎車大小,大的有集裝箱貨車那麽大,懸浮車雖然穿梭往來的十分密集,但從這些車輛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以及車與車之間所保持的均衡距離不難看出,它們都是被精準操控的。
穿過一條幾十米的廊道來到一扇盾形的門前,人們一個一個進入門內,每人在經過這道門時他們的手環就微微閃動一次,閃一下的意思是太空城中樞係統確認此人已進入太空城,進入到太空城的管理範圍,與此同時聯通他們的手環,激活其定位、通信、信息交互等功能。負責接待的人引導客人們陸續乘坐上一輛又一輛停靠在那裏的客運懸浮車,朝不同的餐廳駛去。
從坐上懸浮車到抵達餐廳,飛行隻需要5分鍾,這段時間張喆並沒有說話,留給史密斯和一行人在空中俯瞰太空城的時間。現在的印加城與最初時以大不一樣,那時整座城市隻有三種顏色,隨著從地球采迴植物dna樣本的增多,太空城的綠化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植物還被修剪成各種各樣的造型,使整座城市有了靈氣,客人們盡情欣賞著他們所看到的每一處景象。
下了懸浮車映入客人眼簾的是一座兩層長方體建築,門頭用四種文字注明這裏是餐廳的字樣。灰色的牆麵爬滿了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植物上斑斑點點地開著小小的紅色和粉色的花朵。走進餐廳腳下是綠色的草坪,與史密斯同行的幾人蹲下身揪下一片草葉,放在鼻下聞了聞,植物特有的味道鑽入鼻腔。
隨後他們驚唿道:“這裏的草是真的,奇跡啊!”
這所餐廳有數千平米,地麵是修剪了隻有1cm厚的草坪,餐桌周圍是低矮的灌木,牆壁上爬滿了綠色植被,進入這裏一股大森林的氣息撲麵而來。接待人員分別為客人介紹這裏的餐廳,這所餐廳隻是太空城十所當中的一所,在這裏隻要是公共場地必須進行綠植覆蓋,因為綠色能給人帶來親切和自然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身心能得到很好的舒解。
客人根據自己懸浮框內的標注,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餐桌下麵的傳送裝置將每人選定的食物托送至用餐人的桌麵上。(如何在太空城用餐,離開地球之前已對這些人進行了培訓)史密斯點了一塊七成熟的牛排,還要了少許的生菜與一顆西紅柿,一碗海鮮湯。張喆點了一杯水坐在史密斯對麵的座椅上,史密斯故作鎮定地用著餐,仔細品嚐著太空城提供的食物。跟隨他倆一同就餐的還有一位三十多歲棕色頭發的女士,這位女士十分活躍地向張喆提了許多的問題。她問,沒有記錄表明太空城從地球進口過任何食品,為什麽這裏的食品這麽豐富?為什麽這裏隻有植物而花很少?為什麽身在太空卻沒有失重的感覺?等等的問題。張喆耐心地為她進行了解答,一直低頭吃飯的史密斯隨著張喆的答複不時地點點頭。
正餐結束,部分客人們從桌上的果籃中拿取水果品嚐,當前太空城所提供的水果種類並不多,隻有草莓和一種如葡萄一樣的水果。這引起史密斯的好奇,張喆解釋,現在太空城隻能提供當年生的水果,多年生水果再過幾年會陸續被送上餐桌。那位棕色頭發的女士提議,太空城在不能自己提供水果的這段時間,可以去地球采購。
張喆微笑著點頭道:“是,是。我們會考慮的。”
與他們距離不遠,另一張餐桌上,一名美國學生通過信息框叫來長方形的餐廳服務員,說他不喜歡吃這種水果,要喝可口可樂。本著來者就是客的原則,能滿足盡量滿足,即便他隻是個孩子。
尹麗緩步來到那名學生的餐桌前,麵帶嚴肅對他們講,太空城不提供成品可樂,但可以提供原料與配方,並教授製作方法,但需要學生們自己動手,因為太空城不想為一口飲料與可口可樂公司去打官司。”
男孩們同意後,尹麗在麵前展開自己的懸浮框,在上麵指點了幾下後,說道:“等3分鍾。”
這邊的動靜很快便吸引了附近用餐的客人,他們也想知道太空城是怎樣為這些孩子提供在地球任何一個小賣店都能買到的可樂。至於尹麗女士所說的官司問題,大家都一笑置之。
果然3分鍾後,方形機器侍者推過來一個懸浮台,台上放著大大小小的瓶罐和一架天平。尹麗將想喝可樂的男孩領到懸浮台前說:“東西都在這裏,這是它的配方與流程。”
說話間尹麗將一塊信息框移到男孩麵前。男孩子天性喜歡動手,看到這裏可以自造可口可樂,又有幾個國家的男孩子也湊了過來,學生們圍成一圈依據懸浮框內的信息提示在台子上自造起了可樂,大人們也興致滿滿地圍在外圍觀看。男孩們按照提示的程序,認真地將一種種物質稱重混合,很快一大桶深棕色的液體出現在大家的麵前。有幾個男孩子搶先品嚐了一口,評價是有可樂的味道,但是與他們平時喝的可樂還是有差距。尹麗站在他們身後一直關注著他們每一步的操作。聽到他們說製出的可樂沒有地球的那種感覺,便走上前舉起平台上的一個金屬罐說:“你們試試將罐裏的二氧化碳打進液體中。”
兩名學生依照尹麗的提示將二氧化碳打進棕色液體,隨後打開瓶蓋孩子們每人品嚐了一口。
“是!是這個味道!同我們喝的是一個味道了!”孩子們歡唿著,跳躍著。
愉快的午餐在一片歡唿聲中結束了。一餐下來,聯合國有關食品方麵的官員始終沒有說話,他這是一位50多歲的挪威人,金黃色短發,瘦長臉,一對眼睛從不長時間看著一樣東西。他這次選定的餐食是烤三文魚、幾片麵包、少許魚子醬、最後是一杯清水,他點的這些食物全是太空城菜單上提供的,起初他感到很奇怪,三文魚的產地是他的國家挪威,還有加拿大和美國,太空城沒在地球采購過任何商品,可為什麽這裏的食品確這樣豐富,豬、牛、羊和禽類在太空裏可以飼養,可這些對環境要求很苛刻的魚類,他們是怎麽做到的,這次來太空城,一定要把這些人用什麽辦法養活幾萬人的事搞個清楚。
吃了幾口烤三文魚,味道也還行,肉質比他自己國家挪威的還要細膩,魚子醬的味道也很到位,隻是味道很單調,迴味性不夠。怎麽做到的?如果他們隻是依靠基因樣本,便能複製出如此豐富的動植物,那他們所掌握的科技已超出地球太遠太遠了。此官員邊想邊吃完了對他來說還算可口的午餐。
用餐過後張喆陪同史密斯剛走出餐廳大門,一名正在修剪綠植的老人來到二人麵前,恭敬地問:“請問,你是史密斯先生嗎?我是半年前來自英國的農業技師,看到你們來到這裏我很高興。”
這位老人看上去有70多歲,背微微有些駝,滿頭的銀發,雖然臉上布滿皺紋但麵色是紅潤的。
史密斯忙上去與這位穿著和自己一樣的老者親切握住手,像是一對很久未見的老友重逢一般。“見到你我也很高興,你在這裏生活還習慣嗎?”史密斯急切地想知道半年前來這裏的那400位農業專家,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
老人也緊握著史密斯的手,像見到了親人一樣。“我現在很好,我是那批農業技師中年齡最大的,已經修剪植物40多年了,他們看上了我的手藝,所以就來這裏了,在這裏我過的很愉快。”老人情緒激動地訴說著他來這裏的狀況。
史密斯將老人拉到一旁,音量降低到像是沙啞的耳語問:“他們沒有強迫你做什麽吧?”
老人笑了,笑的很燦爛,隨後慢吞吞地說:“你看我像是被強迫的嗎?他們沒有人給我分配任務,這一片植物是我要求管理的,年齡大了,年輕人全去農業城,在那裏他們能做的事情比這裏多,我老了,沒什麽追求了,白天傳授傳授經驗,修剪一下周邊的植物就當鍛煉身體了,晚上聽聽音樂聊聊天,沒想到我夢寐以求的生活在這裏實現了。”
“你打算什麽時候返迴地球?”史密斯問出他最想知道的問題。
“現在我還沒有迴去的打算,你們來這裏到處走走看看,一定有不少啟示。”
與老人簡單交談了幾句後,史密斯迴到張喆的身邊道:“你們這裏不給人安排工作嗎?”
望著史密斯迷惑的目光,張喆笑答道:“也安排,隻是太空城選擇工作是以愛好和自願為原則,人能做好一件事,這件事一定是他喜愛的或是自願去做的事,強迫人去做事或者不得已去做的事,結果您應該知道,那是截然不同的。”
史密斯施施然點了點頭。
猛地他停住了腳步,站在原地一臉嚴肅地對張喆說:“張先生,我有個不情之請。”
張喆笑道:“您說。”
“我想與那位老人生活幾天,體驗一下他所說的生活。”史密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張喆。
張喆笑出了聲,暢快地迴道:“在這裏你和我都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妨礙你。”
望著史密斯和老人映襯在綠色植物上的身影,張喆微笑著搖了搖頭。
這次地球派來最大的團隊當屬醫療衛生團隊,多達42人,基本涉及了當代醫學的所有門類。根據高靜提供的情報得知,這次地球派來如此豪華的醫療衛生陣容是出於一定的目地。
幾次接觸下來世界各國已經察覺到,太空城在各個領域全麵超越了地球。半年前的那次論壇他們就隱隱感觸到,太空城在科技方麵不是對地球全麵開放的,他們隻是有選擇地為地球提供幫助,且涉及民生方麵的較多。為此,在醫療衛生方麵地球是下了很大的賭注,期望能得到太空城無論是在醫學理論還是在生物技術方麵的幫助。
華生是這次太空城醫療衛生方麵的第二負責人,諸葛烈宏自接到女朋友傅竹林後就嚴重脫離了崗位,所以接待任務全落在華生一人身上了。
來自各個方麵的問題讓華生有些應接不暇。如:與梅奧診所討論的題目是,能否用基因的方法來治愈免疫性缺陷病;與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討論的題目是在癌症發展的各個階段各采取什麽樣的手段治療;與中國的北京醫科大學討論的題目是如何治療運動神經元病(漸凍人),當然還討論了艾滋病、血液病、糖尿病等等。華生醫生來太空城前就是名小醫生,到太空城後主攻方向是臨床,病學研究方麵他涉及不是太深,所以客人們所提出的問題無一得到答案。最後他們各自介紹自己所在的機構或醫院,並開出十分優惠的條件希望能與太空城合作。華生醫生做了一個讓大家安靜的手勢,不多時客人們都安靜下來。
華生臉上帶著英國人特有的微笑,對在場的人說:“大家跟我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談談。”
42名客人跟隨華生來到一間會議室,這個房間有近百平米,一人多高的落地透明窗讓陽光灑滿了三分之二的空間,房間的牆壁和桌椅全是白色的,橢圓形大會議桌周邊碼放著結構簡潔的座椅。屋內被綠化的很好,地麵除被桌椅占用的麵積,其它地方都生長著修剪為一厘米高的嫩綠色青草,踩在上麵軟軟的很舒服。牆角空地是半米高的透明養殖箱,裏麵種植著熱帶雨林才能見到的植物,將這間會議室裝扮成了綠色的世界,華生示意讓大家落座。
隨後他打開懸浮框問:“談了這麽久,大家一定渴了,你們需要喝些什麽?”
咖啡、果汁、茶、白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學者居然說要喝伏特加,華生笑道:“伏特加真沒有,不過中國的茅台酒你可以嚐一嚐,我覺得那個味道也不錯,不過可要適量喔。”那位俄羅斯學者豎起大拇指連說了三個‘好’字。
不多時,服務機器人將眾人所需的飲品擺在會議桌上,小酌與小飲之後氣氛融洽了許多。華生放下手中如水晶一般透明的水杯,整理了一下思緒,因為下麵他說的話對這些滿懷希望的客人來說是個打擊。望著晶瑩剔透的茶杯,嫩綠的茶芽三三兩兩地懸浮在剩餘的水中,就那樣無憂無慮地飄蕩著,像是個舞者。
華生用右手不停轉動著茶杯,清了清嗓子說:“我知道大家來太空城的用意,希望我們能在醫學和技術方麵為地球敞開大門,但我隻能說,這方麵要令大家失望了。”
話語剛落,屋內就充滿了嘈雜之聲。
“我們都是人類啊!你們這樣做是對人類不負責任。”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憤憤地道。
華生沒有生氣,臉上始終掛著微笑:“大家聽我把話說完,再做評論如何。”會場再次安靜下來。
“我們假設一下,太空城為地球提供了你們所需要的一切幫助。請問,最終這些幫助能否完完全全地被用在每一位需要治療的人身上?”
華生環顧在座每一位客人的臉,他們的目光都很恍惚,好像沒有聽懂華生醫生的問題。
華生補充道:“每一位需要醫治的病人身上,無論他身價百萬,還是身無分文。我想你們沒有人能給我這個保證,我們提供的支持隻能拯救那些富有的人,而非全體人類,我這樣說你們沒有異議吧;其次我們提供的幫助會被機構或者個別醫院壟斷,壟斷及是財富,這也是我們不與你們進行深層合作的另一個原因;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武器化,據我們了解當前個別國家已將生物最尖端的基因科技武器化,並隨時準備投入戰爭,做這方麵研究的人就在你們當中。”
會場一下便陷入了寂靜,死一樣的寂靜。
當然,這批訪客中有幾位比較特殊的人物,肇一川、明浩和夏勁嵩的家人也隨這艘客運飛船來到印加城,第一個座被釋放的太空城現今也有了名字,叫印加城。工業城那裏的研製和製造工作十分緊迫,與家人聯絡是個問題,所以肇一川和明浩向管理委員會申請,讓他們的家人隨地球訪客先抵達印加城,然後轉乘其它飛船飛往工業太空城。家屬中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就是傅竹林,那次西雙版納之旅讓兩人擦出了愛情火花,這次傅竹林來太空城就是要將二人的關係確定下來,還有就是定下婚期。
153人穿著太空城為他們提供的銀灰色太空服,陸續登上懸停在日內瓦機場停機坪上的宇宙飛船。為此次訪問,一個月前太空城便對這些客人進行了必要的培訓,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紅色手環以及在太空城生活的必要知識。
封閉的白色客艙內顯得十分寬敞,為保證首次進入太空的人不會因緊張出現意外,艙室兩側的六棱形舷窗全部關閉,所以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艙室是個封閉的空間。
過道兩側是一排排一列列寬大的懸浮椅,座椅表麵為白色,一名材料方麵的專家,摸了摸,又按了按,最終也沒搞清座椅使用的是什麽材質,人坐上能感覺到它的硬度,但座椅表麵竟然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結構自行調節表麵的形狀以迎合不同體型的人。另外,使他們驚訝的是這裏所有座椅全懸浮於地板15cm高,用力推動座椅也不見它有絲毫移動,驚奇了好一陣人們才漸漸安靜下來。那名材料專家疑惑的表情一直保持到抵達目的地。
坐定後,有些人開始仔細觀察飛船裏麵的布置,令他們失望的是,本以為艙內會有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先進設備。可是,僅從表麵觀察艙內很像是80年代普通客機內部的樣子,唯一感到有科技感的設備就是艙室頂部每隔十幾米便有一個拳頭大的凸起。
人們全不敢相信,這麽簡單的設備能飛出大氣層,且還是飛往與月亮同等距離的太空城。可當飛船真的起飛,他們才知道什麽叫科技差距。美國‘阿波羅’登月時宇航員從挑選到訓練,然後是驚心動魄的月球之旅,讓地球人覺得能離開地球的人都是英雄。與人類發射的飛船相比這艘飛船太‘簡陋’了,簡陋的如同坐在一輛公共汽車裏,飛船起飛前人們心裏始終忐忑著。
“飛船就要起航,請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艙室內響起女聲甜美的話語。
隨著柔美話語的響起,艙內每隔幾十米便出現一位與他們穿著相同服裝的美女,這位西方美女的三維影像讓艙內的所有人驚訝了好一陣,褐發美女朝大家鞠了一個45度的躬後,繼續道:“我叫安迪,是這艘飛船的船長。飛船30秒後起飛,座椅會為你們提供飛行過程中的安全保證。如有特殊需要,每人麵前會有一張懸浮框,觸摸懸浮框內的紅色按鍵,機器服務員會為您提供幫助。我們的航行時間是3小時56分鍾31秒,祝大家旅途愉快!”
30秒後飛船與地麵的距離被越拉越遠,由於舷窗封閉,艙內人員看不到外麵景象的變化。唯一能察覺到變化的是艙體與座椅的角度,座椅懸浮在艙內,因懸浮的緣故,人在座椅上感覺不到任何的角度變化和船身震動。比起地球發射載人飛船的震撼場麵,這艘飛船簡直安靜的像坐在家中一樣。艙體與座椅角度最大時達到了45度,10分鍾後艙體和座椅的角度還原至原始位置。
飛行平穩後,史密斯才開始注意他麵前約14英寸的一塊懸浮信息框,框內顯示著高度是100km,表明飛船已離開地球表麵100 公裏。框中還有其它的數值顯示,比如:溫度、氣壓、含氧量、速度等幾十種數據。史密斯進入聯合國之前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過,那些有英文標注的數字他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30名來自初高中的學生們異常地活躍,他們(她們)是經各國層層選拔才獲得本次參觀太空城的名額。飛行平穩後這些學生不安分起來,因被固定在座椅上,不能親身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從經濟方麵考慮,太空城建造的短途飛船沒設重力裝置。麵前的信息框吸引了他們全部的注意力,居然真有調皮的孩子點了框內那個紅色的虛擬按鍵,長方體機器人漂浮著來到他麵前,機器人迴答完孩子們的幾個問題後便返迴到固定它的位置上。這些學生將同印加城同齡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一段時間,一個月的時間會給他們的一生帶來什麽?現在這誰也說不清楚。
航行無話,3小時56分31秒後飛船穩穩地停靠在太空城第3號平台,當宣布抵達太空城時飛船內響起一片歡唿之聲。人們陸續走下飛船,在地球他們抬頭看到的那一粒微弱的亮點,是那麽的渺小,渺小到它幾乎淹沒在浩瀚的星辰之間,可如今身在其中才知道這顆亮點的宏大,巨大的透明穹頂消失在目光所及的遠方,穹頂之下數不清的懸浮車穿梭在空中。迎接他們的人中張喆站在最前排,他快走幾步,如同老友相逢般同史密斯擁抱在一起。太空城對此次地太交流十分重視,一個月前便將張喆從工業太空城召迴至印加城。
寒暄幾句後,張喆為史密斯一一介紹身後各部門負責人,聯合國的官員由張喆親自接待,其餘人員按專業分組由太空城各部門負責接待。負責接待學生和教育方麵的是阿加塔;接待農業方麵的是夏勁嵩和班奈.特拉丁;醫學方麵的是諸葛烈宏和華生醫生;文化文藝方麵由盧卡和他的妻子雷奧尼來負責;關於社會學方麵由瑞迪來接待;剩下不好分組的人員由贏惠負責接待。
史密斯來太空城前已對參觀人員按上述專業進行了分組,所以對接起來十分流暢。太空城負責接待的人頭頂全有一塊懸浮的信息框,框內用英語、法語、中文以及俄語標注著相關部門和負責人的信息,很像地球機場接人的場景,隻是這裏用的是懸浮信息框,異曲同工。
來到太空城的第一項是先就餐,太空城沒什麽早中晚餐的說法,但為了不打亂人類幾千年養成的用餐習慣,還是以每六個小時進餐一次為標準。餐廳從不休息,因為已全部智能化了,隻要在個人信息係統內選填上你用餐的地點和食物,餐廳便會在30分鍾內為你準備好一切。
一行人沿著平台通道進入太空城內部,透過巨幅落地窗映入眼簾的是隻有在科幻影片中才能見到的場景,現在是太空城的正午,金黃色的太陽正懸的頭頂,整座太空城都在忙碌之中。
太空城給訪客的第一印象是這裏沒有高大的建築,且建築外形也沒有地球建築那麽的豐富多彩,顏色也很單調,但綠色植物隨處可見,幾乎做到見縫插針的程度,人在其中有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街道上的行人不是很多,穿著與他們相同的銀灰色太空服。空中大大小小的懸浮車穿梭飛行,小型懸浮車有轎車大小,大的有集裝箱貨車那麽大,懸浮車雖然穿梭往來的十分密集,但從這些車輛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以及車與車之間所保持的均衡距離不難看出,它們都是被精準操控的。
穿過一條幾十米的廊道來到一扇盾形的門前,人們一個一個進入門內,每人在經過這道門時他們的手環就微微閃動一次,閃一下的意思是太空城中樞係統確認此人已進入太空城,進入到太空城的管理範圍,與此同時聯通他們的手環,激活其定位、通信、信息交互等功能。負責接待的人引導客人們陸續乘坐上一輛又一輛停靠在那裏的客運懸浮車,朝不同的餐廳駛去。
從坐上懸浮車到抵達餐廳,飛行隻需要5分鍾,這段時間張喆並沒有說話,留給史密斯和一行人在空中俯瞰太空城的時間。現在的印加城與最初時以大不一樣,那時整座城市隻有三種顏色,隨著從地球采迴植物dna樣本的增多,太空城的綠化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植物還被修剪成各種各樣的造型,使整座城市有了靈氣,客人們盡情欣賞著他們所看到的每一處景象。
下了懸浮車映入客人眼簾的是一座兩層長方體建築,門頭用四種文字注明這裏是餐廳的字樣。灰色的牆麵爬滿了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植物上斑斑點點地開著小小的紅色和粉色的花朵。走進餐廳腳下是綠色的草坪,與史密斯同行的幾人蹲下身揪下一片草葉,放在鼻下聞了聞,植物特有的味道鑽入鼻腔。
隨後他們驚唿道:“這裏的草是真的,奇跡啊!”
這所餐廳有數千平米,地麵是修剪了隻有1cm厚的草坪,餐桌周圍是低矮的灌木,牆壁上爬滿了綠色植被,進入這裏一股大森林的氣息撲麵而來。接待人員分別為客人介紹這裏的餐廳,這所餐廳隻是太空城十所當中的一所,在這裏隻要是公共場地必須進行綠植覆蓋,因為綠色能給人帶來親切和自然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身心能得到很好的舒解。
客人根據自己懸浮框內的標注,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餐桌下麵的傳送裝置將每人選定的食物托送至用餐人的桌麵上。(如何在太空城用餐,離開地球之前已對這些人進行了培訓)史密斯點了一塊七成熟的牛排,還要了少許的生菜與一顆西紅柿,一碗海鮮湯。張喆點了一杯水坐在史密斯對麵的座椅上,史密斯故作鎮定地用著餐,仔細品嚐著太空城提供的食物。跟隨他倆一同就餐的還有一位三十多歲棕色頭發的女士,這位女士十分活躍地向張喆提了許多的問題。她問,沒有記錄表明太空城從地球進口過任何食品,為什麽這裏的食品這麽豐富?為什麽這裏隻有植物而花很少?為什麽身在太空卻沒有失重的感覺?等等的問題。張喆耐心地為她進行了解答,一直低頭吃飯的史密斯隨著張喆的答複不時地點點頭。
正餐結束,部分客人們從桌上的果籃中拿取水果品嚐,當前太空城所提供的水果種類並不多,隻有草莓和一種如葡萄一樣的水果。這引起史密斯的好奇,張喆解釋,現在太空城隻能提供當年生的水果,多年生水果再過幾年會陸續被送上餐桌。那位棕色頭發的女士提議,太空城在不能自己提供水果的這段時間,可以去地球采購。
張喆微笑著點頭道:“是,是。我們會考慮的。”
與他們距離不遠,另一張餐桌上,一名美國學生通過信息框叫來長方形的餐廳服務員,說他不喜歡吃這種水果,要喝可口可樂。本著來者就是客的原則,能滿足盡量滿足,即便他隻是個孩子。
尹麗緩步來到那名學生的餐桌前,麵帶嚴肅對他們講,太空城不提供成品可樂,但可以提供原料與配方,並教授製作方法,但需要學生們自己動手,因為太空城不想為一口飲料與可口可樂公司去打官司。”
男孩們同意後,尹麗在麵前展開自己的懸浮框,在上麵指點了幾下後,說道:“等3分鍾。”
這邊的動靜很快便吸引了附近用餐的客人,他們也想知道太空城是怎樣為這些孩子提供在地球任何一個小賣店都能買到的可樂。至於尹麗女士所說的官司問題,大家都一笑置之。
果然3分鍾後,方形機器侍者推過來一個懸浮台,台上放著大大小小的瓶罐和一架天平。尹麗將想喝可樂的男孩領到懸浮台前說:“東西都在這裏,這是它的配方與流程。”
說話間尹麗將一塊信息框移到男孩麵前。男孩子天性喜歡動手,看到這裏可以自造可口可樂,又有幾個國家的男孩子也湊了過來,學生們圍成一圈依據懸浮框內的信息提示在台子上自造起了可樂,大人們也興致滿滿地圍在外圍觀看。男孩們按照提示的程序,認真地將一種種物質稱重混合,很快一大桶深棕色的液體出現在大家的麵前。有幾個男孩子搶先品嚐了一口,評價是有可樂的味道,但是與他們平時喝的可樂還是有差距。尹麗站在他們身後一直關注著他們每一步的操作。聽到他們說製出的可樂沒有地球的那種感覺,便走上前舉起平台上的一個金屬罐說:“你們試試將罐裏的二氧化碳打進液體中。”
兩名學生依照尹麗的提示將二氧化碳打進棕色液體,隨後打開瓶蓋孩子們每人品嚐了一口。
“是!是這個味道!同我們喝的是一個味道了!”孩子們歡唿著,跳躍著。
愉快的午餐在一片歡唿聲中結束了。一餐下來,聯合國有關食品方麵的官員始終沒有說話,他這是一位50多歲的挪威人,金黃色短發,瘦長臉,一對眼睛從不長時間看著一樣東西。他這次選定的餐食是烤三文魚、幾片麵包、少許魚子醬、最後是一杯清水,他點的這些食物全是太空城菜單上提供的,起初他感到很奇怪,三文魚的產地是他的國家挪威,還有加拿大和美國,太空城沒在地球采購過任何商品,可為什麽這裏的食品確這樣豐富,豬、牛、羊和禽類在太空裏可以飼養,可這些對環境要求很苛刻的魚類,他們是怎麽做到的,這次來太空城,一定要把這些人用什麽辦法養活幾萬人的事搞個清楚。
吃了幾口烤三文魚,味道也還行,肉質比他自己國家挪威的還要細膩,魚子醬的味道也很到位,隻是味道很單調,迴味性不夠。怎麽做到的?如果他們隻是依靠基因樣本,便能複製出如此豐富的動植物,那他們所掌握的科技已超出地球太遠太遠了。此官員邊想邊吃完了對他來說還算可口的午餐。
用餐過後張喆陪同史密斯剛走出餐廳大門,一名正在修剪綠植的老人來到二人麵前,恭敬地問:“請問,你是史密斯先生嗎?我是半年前來自英國的農業技師,看到你們來到這裏我很高興。”
這位老人看上去有70多歲,背微微有些駝,滿頭的銀發,雖然臉上布滿皺紋但麵色是紅潤的。
史密斯忙上去與這位穿著和自己一樣的老者親切握住手,像是一對很久未見的老友重逢一般。“見到你我也很高興,你在這裏生活還習慣嗎?”史密斯急切地想知道半年前來這裏的那400位農業專家,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
老人也緊握著史密斯的手,像見到了親人一樣。“我現在很好,我是那批農業技師中年齡最大的,已經修剪植物40多年了,他們看上了我的手藝,所以就來這裏了,在這裏我過的很愉快。”老人情緒激動地訴說著他來這裏的狀況。
史密斯將老人拉到一旁,音量降低到像是沙啞的耳語問:“他們沒有強迫你做什麽吧?”
老人笑了,笑的很燦爛,隨後慢吞吞地說:“你看我像是被強迫的嗎?他們沒有人給我分配任務,這一片植物是我要求管理的,年齡大了,年輕人全去農業城,在那裏他們能做的事情比這裏多,我老了,沒什麽追求了,白天傳授傳授經驗,修剪一下周邊的植物就當鍛煉身體了,晚上聽聽音樂聊聊天,沒想到我夢寐以求的生活在這裏實現了。”
“你打算什麽時候返迴地球?”史密斯問出他最想知道的問題。
“現在我還沒有迴去的打算,你們來這裏到處走走看看,一定有不少啟示。”
與老人簡單交談了幾句後,史密斯迴到張喆的身邊道:“你們這裏不給人安排工作嗎?”
望著史密斯迷惑的目光,張喆笑答道:“也安排,隻是太空城選擇工作是以愛好和自願為原則,人能做好一件事,這件事一定是他喜愛的或是自願去做的事,強迫人去做事或者不得已去做的事,結果您應該知道,那是截然不同的。”
史密斯施施然點了點頭。
猛地他停住了腳步,站在原地一臉嚴肅地對張喆說:“張先生,我有個不情之請。”
張喆笑道:“您說。”
“我想與那位老人生活幾天,體驗一下他所說的生活。”史密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張喆。
張喆笑出了聲,暢快地迴道:“在這裏你和我都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妨礙你。”
望著史密斯和老人映襯在綠色植物上的身影,張喆微笑著搖了搖頭。
這次地球派來最大的團隊當屬醫療衛生團隊,多達42人,基本涉及了當代醫學的所有門類。根據高靜提供的情報得知,這次地球派來如此豪華的醫療衛生陣容是出於一定的目地。
幾次接觸下來世界各國已經察覺到,太空城在各個領域全麵超越了地球。半年前的那次論壇他們就隱隱感觸到,太空城在科技方麵不是對地球全麵開放的,他們隻是有選擇地為地球提供幫助,且涉及民生方麵的較多。為此,在醫療衛生方麵地球是下了很大的賭注,期望能得到太空城無論是在醫學理論還是在生物技術方麵的幫助。
華生是這次太空城醫療衛生方麵的第二負責人,諸葛烈宏自接到女朋友傅竹林後就嚴重脫離了崗位,所以接待任務全落在華生一人身上了。
來自各個方麵的問題讓華生有些應接不暇。如:與梅奧診所討論的題目是,能否用基因的方法來治愈免疫性缺陷病;與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討論的題目是在癌症發展的各個階段各采取什麽樣的手段治療;與中國的北京醫科大學討論的題目是如何治療運動神經元病(漸凍人),當然還討論了艾滋病、血液病、糖尿病等等。華生醫生來太空城前就是名小醫生,到太空城後主攻方向是臨床,病學研究方麵他涉及不是太深,所以客人們所提出的問題無一得到答案。最後他們各自介紹自己所在的機構或醫院,並開出十分優惠的條件希望能與太空城合作。華生醫生做了一個讓大家安靜的手勢,不多時客人們都安靜下來。
華生臉上帶著英國人特有的微笑,對在場的人說:“大家跟我來,我們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談談。”
42名客人跟隨華生來到一間會議室,這個房間有近百平米,一人多高的落地透明窗讓陽光灑滿了三分之二的空間,房間的牆壁和桌椅全是白色的,橢圓形大會議桌周邊碼放著結構簡潔的座椅。屋內被綠化的很好,地麵除被桌椅占用的麵積,其它地方都生長著修剪為一厘米高的嫩綠色青草,踩在上麵軟軟的很舒服。牆角空地是半米高的透明養殖箱,裏麵種植著熱帶雨林才能見到的植物,將這間會議室裝扮成了綠色的世界,華生示意讓大家落座。
隨後他打開懸浮框問:“談了這麽久,大家一定渴了,你們需要喝些什麽?”
咖啡、果汁、茶、白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學者居然說要喝伏特加,華生笑道:“伏特加真沒有,不過中國的茅台酒你可以嚐一嚐,我覺得那個味道也不錯,不過可要適量喔。”那位俄羅斯學者豎起大拇指連說了三個‘好’字。
不多時,服務機器人將眾人所需的飲品擺在會議桌上,小酌與小飲之後氣氛融洽了許多。華生放下手中如水晶一般透明的水杯,整理了一下思緒,因為下麵他說的話對這些滿懷希望的客人來說是個打擊。望著晶瑩剔透的茶杯,嫩綠的茶芽三三兩兩地懸浮在剩餘的水中,就那樣無憂無慮地飄蕩著,像是個舞者。
華生用右手不停轉動著茶杯,清了清嗓子說:“我知道大家來太空城的用意,希望我們能在醫學和技術方麵為地球敞開大門,但我隻能說,這方麵要令大家失望了。”
話語剛落,屋內就充滿了嘈雜之聲。
“我們都是人類啊!你們這樣做是對人類不負責任。”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憤憤地道。
華生沒有生氣,臉上始終掛著微笑:“大家聽我把話說完,再做評論如何。”會場再次安靜下來。
“我們假設一下,太空城為地球提供了你們所需要的一切幫助。請問,最終這些幫助能否完完全全地被用在每一位需要治療的人身上?”
華生環顧在座每一位客人的臉,他們的目光都很恍惚,好像沒有聽懂華生醫生的問題。
華生補充道:“每一位需要醫治的病人身上,無論他身價百萬,還是身無分文。我想你們沒有人能給我這個保證,我們提供的支持隻能拯救那些富有的人,而非全體人類,我這樣說你們沒有異議吧;其次我們提供的幫助會被機構或者個別醫院壟斷,壟斷及是財富,這也是我們不與你們進行深層合作的另一個原因;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武器化,據我們了解當前個別國家已將生物最尖端的基因科技武器化,並隨時準備投入戰爭,做這方麵研究的人就在你們當中。”
會場一下便陷入了寂靜,死一樣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