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公元1998年5月中旬,距第二次穿越的時間窗口隻剩下10天。第一批移民來到太空城已3月有餘,讓8人沒想到的是,移民很快便適應了太空城裏的生活,最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非常融洽。
太空城的吃喝雖然比不上在地球,穿的隻是那一身高科技服裝,遠沒有在地球穿的五彩繽紛,居住方麵每人一間30平米的房間,裏麵的設施設備做到了簡單實用,可其功能遠超地球上的住房。問大家喜歡這裏的原因,一致看法是在這裏生活心情舒暢,能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沒有生存壓力。
即便是某一天某人心情不悅,他可以隨時放下手中的事,找個沒人的地方望著深邃的太空發上一整天的呆,都不會有人打攪,直到心情好了,想通了,再繼續幹著他們喜愛的事。一名曾在金陵女子學院教授《社會學》的先生將這裏比喻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他解釋說:這裏生活沒有壓力,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衝突,得益於太空城公平的分配製度,這就是現實版的《桃花源記》。
一個月前,移民中很多人真的就認為自己住進了世外桃源,可以舒舒服服安度一生的念頭在人群中蔓延,甚至有的人什麽也不做了,吃飯時跑到餐廳,吃飽了幾個人閑坐著聊天,困了迴自己房間睡覺,宛如神話裏的仙人,整天無所事事如閑雲野鶴一般。
這種消極的現象剛一露頭,張喆便將另外七人召集到一起碰了個頭,碰頭會結束後的當天傍晚,飯廳停止提供食物。並通知太空城16歲以上沒有緊急任務的居民明早8點去第一廣場開全體會,不參加會議者將不供應食物。人們看到通信器上的通知,開始交頭接耳,各種猜忌和謠言在人群中蔓延,好在時間短,謠傳很快被全體會議辟謠了。
大會的內容是要求大家認清現實,太空城不是世外桃源,你不工作我不工作,大家就沒有飯吃。同時告訴大家,這裏舒心的生活是靠大家努力才能實現,會上還頒布了太空城的部分製度,同時太空城行政院由此建立,5名行政官員從移民中被選出。會上很快便推舉出了5人,這5人在移民中有一些聲望,其中還有一名是英國人,這名英國人脫穎而出的原因是,在地球時他是一名外科醫生,諸葛烈宏將時間和精力全放在了新課題的研究上,沒時間去醫治患者們的小毛病,正好這位叫‘華生’的英國人自告奮勇擔負起為太空居民看病的工作,經他手治療康複的人很多,其為人和藹醫術也堪稱一流。
太空城行政院主要是執行太空城頒布的管理製度,對那些隻知道享樂而不付出的人有了相應的處理辦法。於是一場陶淵明筆下《桃源園記》引出的風波平息下來,人們又開始按照最初自己選定的軌跡開始了嶄新學習、生活和工作。
在那次全體會議上,依照中國式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位唱紅臉一位唱白臉,張喆唱了一陣紅臉後,肇一川站出來對全體太空居民說,大家全是從地球最恐怖的地方來到這裏的,你們該知道地球生活的艱難,尤其是在戰爭年代,今天你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明天就可能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所以你們選擇來到這座太空城。這座城市每一分鍾每一秒的運轉都在消耗物質與能量。大家接受過太空城生存的基本培訓,應該知道這裏唿吸的每一口空氣,吃的每一口食物,還有照射在我們身上每一縷溫暖的陽光,都不是上帝賜予的也不是佛祖給予的,是我們靠科技創造出來的。
“大家向上看。”肇一川抬手指向無邊的穹頂。
眾人不由抬頭望向陽光照耀的穹頂。
人群中有人小聲問:“看什麽?”
“上麵的穹頂不可能永遠保我們安全,一切都充滿著變數。”
人群一片安靜。
“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不少人一定想過,終點也是起點,大不了重返地球。可你們想過嗎?在地球上你不勞動,不工作恐怕混的比在太空城還要慘吧!”
廣場上鴉雀無聲,很多人都低下了頭。這時那位叫華生的英國醫生從前排走上高台,麵對下麵如銀浪一樣的人群說:“剛才肇先生說的沒錯,迴到地球我們麵臨的要比這裏複雜的多,生死與貧富全掌控在權力和實力之下。但我知道,隻要努力這座漂浮在太空的城市會越變越好。”
隻要生命存在,每一個終點都是起點,這是哲學問題。將那裏設為起點是很關鍵的,站在起點一眼便能看到終點固然穩妥,可那對生命是一種浪費;站在起點眼前不是草原、不是大海、不是沙漠更不是高山,而是浩渺的宇宙,放棄一顆小小的環球擁抱的是億萬顆星辰。
華生說完後,轉身朝8人所站的方向鞠了個躬,張喆迎合著氣氛帶頭為華生的講話鼓起掌來,同時三步並作兩步從高台走向華生,來到近前他與華生醫生緊緊地擁抱了一下,擁抱時小聲在華生的耳邊說了一聲:“thank you。”
“也是為了我自己。”華生小聲迴了一句。
會場上響起很長時間的掌聲,此事態得到平息後一切都駛入快速軌道。
兩天後的清晨。
“今天開什麽會?”夏勁嵩扭頭問與她一起進入會議室的明浩。
“不知道啊!穿越前的動員會議?”明浩胡亂猜道。
說話間張喆大踏步地從後麵走上來說:“是技術會議,我和諸葛烈宏提議召開的。”
8人陸續進入明亮的會議室,耀眼的陽光晃的尹麗有些睜不開眼睛,她在自己的懸浮信息框中操作幾下後,落地大透明窗忽然暗淡了許多,陽光像是被毛玻璃擋住一樣,光線柔和不少。落座後大家相互交談著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張喆環顧會議桌一周用平板的語調說:“人都到齊了,我們現在開會。”
語畢他在麵前打開一張懸浮框,點擊數下後將信息框裏的圖像轉移放大至會議桌的正上方,讓與會人員都能看清懸浮框內記錄的內容。這是一張列表,一張綜合的科學技術列表。
列表展開後張喆指著圖表說道:“這張列表是我翻閱資料後整理而來的,它們是諾斯人萬年的智慧結晶,今天將大家聚到這裏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有一個寶庫,這個寶庫我們如何更好和更大限度地利用它。”
“你的意思是?”夏勁嵩一臉疑惑的問,諾斯人遺留的資料眾所周知是個寶庫,為什麽還要在此重申。
“我們應該有計劃有選擇地使用這些資源,並擁有緊迫感。”說這句話時張喆將目光移向對麵的肇一川。
為籌備第二次穿越,需要使用的技術與調用的資源都是巨大的,在研製過程中張喆與肇一川幾乎天天泡在一起。
肇一川朝張喆點了一下頭,臉色鄭重地說:“在研製設備與改造飛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由於歲月的侵蝕我們現有的設備非最佳狀態,很多設備和儀器需要維修才能使用。其二我們從諾斯星球帶迴的母機一半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我想:維修和仿製新的母機應該是當下我們迫在眉睫解決的事,失去了母機就等於我們沒有了製造能力。我和張喆簡單評估了一下再過10年,設備儀器的損壞率將達總量的45%以上,這還僅限於能提取數據的設備”
肇一川的一席話讓在場所有人陷入沉思,會場安靜了足足1分鍾。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忙於太空移民方麵的事務,同時還要為第二次穿越做準備,忽略了最基礎的事。現在看來什麽事都沒有修複母機這件事重要,母機是製造業的基礎也是根基,如果說製造是工業文明之本,對宇宙文明來說就是之命。
中國人在改革初期引進了很多機器生產產品,可機器是有壽命的,壽命到了或者產品需要升級,老的機器設備報廢,同時要購買新機器。現在太空城麵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母機是有壽命的,雖然諾斯人對部分設備進行了封存,可歲月是無情的,沒有一件設備可以永存,現在廢掉一件便少一件。如果沒有補充和創造新的母機出來,對太空城以後的發展就像是一道溝壑,這條溝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寬,也越來越深,如任其發展下去將阻礙太空的發展,甚至倒退到返迴地球的程度。
“母機的修複與生產,關係到我們今後的命運,光有理論我們無法在宇宙中生存下去,不能坐吃山空,穿越計劃我們可以先放一放。”肇一川一臉嚴肅地說。
“穿越最多需要二至三個月,可修複和研製新母機則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你們的移民計劃不能變,我和諸葛烈宏還有尹麗先擔負起修複母機的事。大家看這樣安排是否可行?”張喆環視了一下大家,最終將目光落在諸葛烈宏身上,諸葛烈宏主攻生物基因的方向,他那裏所用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極高,沒有諸葛烈宏的參與張喆的工作會很吃力。
諸葛烈宏略微遲疑了一下,點頭道:“好吧,凡是涉及到生物醫學方麵的儀器設備我都包了,況且那些設備中有不少隻適合諾斯人而不適合我們人類,還需要一些調整。”
高靜也自告奮勇地擔任起探測設備的修複工作。
張喆清了清嗓子,吞咽了一下說:“當下采集飛船已從水星將很多的物質輸送到太空城,為我們母機的修複與研製打下了物質基礎。以後我們研製的設備與裝備會很多,如果不賦予它們規格型號,會對以後係統化管理造成掣肘。”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現在常用的機器人種類有56種,諾斯人是以機器人功能進行分類的,可有些並不符合我們的太空城,此外我們根據需要以後也會自己製造機器人,這樣下去沒有一個標準可不行。機器人根據功能不同,用途不同,其所用材料也有差異,每種機器人配備的能源也會不同,個別機器人是否裝配武器,這些都需要我們製定出個標準。除了機器人我們以後還要建造飛船,各種飛船,客運飛船、貨運飛船、采集飛船、星際飛船等等,這些也需要我們出規格定標準。”
聽到這裏夏勁嵩嘴巴張的老大,驚恐地說:“我的天啊!還以為太空居民到齊後,我們就可以享受生活了,沒想到處處都是幹不完的工作。”
張喆見大家各個全皺起了眉頭,要給當前使用的和將來要使用的設備都製定出標準,其工作量之巨,之繁瑣眾所周知,可這又是他們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工作,目前這項工作還隻能由他們8人來完成。
張喆笑了一下,忙解釋道:“大家也不用怕,我用一個月時間,以諾斯人的標準為基礎整理出一張表格。”
一張表格突兀地出現在會議桌上方的懸浮框中,密密麻麻的表格中文和數字如宇宙的星辰一樣浩如煙海,表頭顯示《星際飛船規格與配置表》。
張喆指著懸浮在大家麵前的這張表說:“定標立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我們發展的步伐來推進此事,所以,這張表大家務必今天完成定標。我們所有人湊齊不容易,早定標早設計早開工。係統會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篩選,最終形成標準。”
夏勁嵩掃了一眼懸浮框中的表格,驚喜地問:“你們想要自己製造星際飛船?”
張喆一臉鄭重地點頭道:“是的,‘諾斯’號已無力支撐我們今後的發展。”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對張喆想法的認同,誰也沒想到他會在百忙之中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隻能使用腦波來完成,8人正襟危坐於會議桌前,微閉耳目,每人麵前懸浮框裏的數據全如同洶湧的海浪一波波衝擊著信息框,能做到如此高效,完全得益於凱恩激活他們的大腦,同時也得益於諾斯人為他們留下的超強科技。數千萬條標準進行審核對普通人來說需要幾年時間,可對他們8人來說隻需區區七八個小時便可完成。
當太陽僅剩下一條亮邊時,會議室裏的燈光不知什麽時候已經亮起,地球背麵如葉脈一樣亮黃色的燈火像一麵大背景牆掛在會議室的後麵。
完成審驗後眾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高靜開口道:“正好大家都在,我將最近監聽地球的情況與大家通報一下。”
眾人疲憊的目光轉移到高靜身上。
“對地球展開全方位監控後,發現許多國家正想方設法地調查我們。拿尹麗送給英國記者的那隻紅色手環來說,那隻手環已經轉輾到了美國中央情報機構,且他們召集了一批著名的物理和化學等各方麵專家研究那隻手環。”
“不研究我們才有問題,他們是誰?他們從哪裏來的?他們來此目的是什麽?他們掌握著什麽樣的科技?其實我們都沒有給地球一個明確的答複。”夏勁嵩不耐煩地打斷高靜的講話。
“讓我把話講完,他們出於什麽目的來研究我們都無可厚非。我想,我們掌握的和沒掌握的科技中有那些可以與地球分享,那些科技需要保密,需要明確分清。地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將最新的科技成果首先應用在軍事上,不能排除地球某些國家首先掌握我們授予他們的科技,之後他們會不會用掌握的科技對付其他國家,所以本人認為應該將我們的科技進行分層,哪些可以現在分享給地球,哪些在達到條件後可以分享,哪些絕對不能分享。”
“在科技保密方麵我和高靜交換過意見,我個人同意科技分層這種做法。以後我們與地球之間的人員往來會很頻繁,魚龍混雜,這樣做對我們自己也是個保護。”張喆補充。
高靜提出將所掌握的科技進行分層管理,在場的所有人表示同意。
明浩雙眸注視著高靜,微微頷首道:“我同意科技分層,但怎麽分層?在地球,我們人人都是平頭百姓,不知道各國科技的發展水平,那些可以分享那些不能分享,真的不好確定。”
高靜朝大家神秘一笑道:“現在我們可不是平頭老百姓,通過監控我可以隨時掌握地球科技的發展進度,甚至美國總統夜晚在床上和他夫人說了什麽我全知道,當然隻要我想去收集的話。”
明浩一掃滿臉的疲憊,嬉皮笑臉地用手點著高靜說:“這個女人學壞了。”
“既然你清楚地球現階段掌握科技的水平,就自己完成這項任務吧,別勞煩大家費腦子了,在這樣用下去我的腦子要廢了。”夏勁嵩懶懶地靠在椅背上,雙手攥拳用指關節揉著微微疼痛的太陽穴。
“這麽大的事我可不能私自決定,萬一出什麽紕漏我承擔不起,還是大家一同決定的好。”
明浩側頭笑著對身旁的張喆說:“這個女人不僅學壞了,還學的狡猾了。”
明浩的一席話給會議室帶來了一陣笑聲。
太空城的吃喝雖然比不上在地球,穿的隻是那一身高科技服裝,遠沒有在地球穿的五彩繽紛,居住方麵每人一間30平米的房間,裏麵的設施設備做到了簡單實用,可其功能遠超地球上的住房。問大家喜歡這裏的原因,一致看法是在這裏生活心情舒暢,能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沒有生存壓力。
即便是某一天某人心情不悅,他可以隨時放下手中的事,找個沒人的地方望著深邃的太空發上一整天的呆,都不會有人打攪,直到心情好了,想通了,再繼續幹著他們喜愛的事。一名曾在金陵女子學院教授《社會學》的先生將這裏比喻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他解釋說:這裏生活沒有壓力,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衝突,得益於太空城公平的分配製度,這就是現實版的《桃花源記》。
一個月前,移民中很多人真的就認為自己住進了世外桃源,可以舒舒服服安度一生的念頭在人群中蔓延,甚至有的人什麽也不做了,吃飯時跑到餐廳,吃飽了幾個人閑坐著聊天,困了迴自己房間睡覺,宛如神話裏的仙人,整天無所事事如閑雲野鶴一般。
這種消極的現象剛一露頭,張喆便將另外七人召集到一起碰了個頭,碰頭會結束後的當天傍晚,飯廳停止提供食物。並通知太空城16歲以上沒有緊急任務的居民明早8點去第一廣場開全體會,不參加會議者將不供應食物。人們看到通信器上的通知,開始交頭接耳,各種猜忌和謠言在人群中蔓延,好在時間短,謠傳很快被全體會議辟謠了。
大會的內容是要求大家認清現實,太空城不是世外桃源,你不工作我不工作,大家就沒有飯吃。同時告訴大家,這裏舒心的生活是靠大家努力才能實現,會上還頒布了太空城的部分製度,同時太空城行政院由此建立,5名行政官員從移民中被選出。會上很快便推舉出了5人,這5人在移民中有一些聲望,其中還有一名是英國人,這名英國人脫穎而出的原因是,在地球時他是一名外科醫生,諸葛烈宏將時間和精力全放在了新課題的研究上,沒時間去醫治患者們的小毛病,正好這位叫‘華生’的英國人自告奮勇擔負起為太空居民看病的工作,經他手治療康複的人很多,其為人和藹醫術也堪稱一流。
太空城行政院主要是執行太空城頒布的管理製度,對那些隻知道享樂而不付出的人有了相應的處理辦法。於是一場陶淵明筆下《桃源園記》引出的風波平息下來,人們又開始按照最初自己選定的軌跡開始了嶄新學習、生活和工作。
在那次全體會議上,依照中國式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位唱紅臉一位唱白臉,張喆唱了一陣紅臉後,肇一川站出來對全體太空居民說,大家全是從地球最恐怖的地方來到這裏的,你們該知道地球生活的艱難,尤其是在戰爭年代,今天你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明天就可能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所以你們選擇來到這座太空城。這座城市每一分鍾每一秒的運轉都在消耗物質與能量。大家接受過太空城生存的基本培訓,應該知道這裏唿吸的每一口空氣,吃的每一口食物,還有照射在我們身上每一縷溫暖的陽光,都不是上帝賜予的也不是佛祖給予的,是我們靠科技創造出來的。
“大家向上看。”肇一川抬手指向無邊的穹頂。
眾人不由抬頭望向陽光照耀的穹頂。
人群中有人小聲問:“看什麽?”
“上麵的穹頂不可能永遠保我們安全,一切都充滿著變數。”
人群一片安靜。
“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不少人一定想過,終點也是起點,大不了重返地球。可你們想過嗎?在地球上你不勞動,不工作恐怕混的比在太空城還要慘吧!”
廣場上鴉雀無聲,很多人都低下了頭。這時那位叫華生的英國醫生從前排走上高台,麵對下麵如銀浪一樣的人群說:“剛才肇先生說的沒錯,迴到地球我們麵臨的要比這裏複雜的多,生死與貧富全掌控在權力和實力之下。但我知道,隻要努力這座漂浮在太空的城市會越變越好。”
隻要生命存在,每一個終點都是起點,這是哲學問題。將那裏設為起點是很關鍵的,站在起點一眼便能看到終點固然穩妥,可那對生命是一種浪費;站在起點眼前不是草原、不是大海、不是沙漠更不是高山,而是浩渺的宇宙,放棄一顆小小的環球擁抱的是億萬顆星辰。
華生說完後,轉身朝8人所站的方向鞠了個躬,張喆迎合著氣氛帶頭為華生的講話鼓起掌來,同時三步並作兩步從高台走向華生,來到近前他與華生醫生緊緊地擁抱了一下,擁抱時小聲在華生的耳邊說了一聲:“thank you。”
“也是為了我自己。”華生小聲迴了一句。
會場上響起很長時間的掌聲,此事態得到平息後一切都駛入快速軌道。
兩天後的清晨。
“今天開什麽會?”夏勁嵩扭頭問與她一起進入會議室的明浩。
“不知道啊!穿越前的動員會議?”明浩胡亂猜道。
說話間張喆大踏步地從後麵走上來說:“是技術會議,我和諸葛烈宏提議召開的。”
8人陸續進入明亮的會議室,耀眼的陽光晃的尹麗有些睜不開眼睛,她在自己的懸浮信息框中操作幾下後,落地大透明窗忽然暗淡了許多,陽光像是被毛玻璃擋住一樣,光線柔和不少。落座後大家相互交談著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張喆環顧會議桌一周用平板的語調說:“人都到齊了,我們現在開會。”
語畢他在麵前打開一張懸浮框,點擊數下後將信息框裏的圖像轉移放大至會議桌的正上方,讓與會人員都能看清懸浮框內記錄的內容。這是一張列表,一張綜合的科學技術列表。
列表展開後張喆指著圖表說道:“這張列表是我翻閱資料後整理而來的,它們是諾斯人萬年的智慧結晶,今天將大家聚到這裏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有一個寶庫,這個寶庫我們如何更好和更大限度地利用它。”
“你的意思是?”夏勁嵩一臉疑惑的問,諾斯人遺留的資料眾所周知是個寶庫,為什麽還要在此重申。
“我們應該有計劃有選擇地使用這些資源,並擁有緊迫感。”說這句話時張喆將目光移向對麵的肇一川。
為籌備第二次穿越,需要使用的技術與調用的資源都是巨大的,在研製過程中張喆與肇一川幾乎天天泡在一起。
肇一川朝張喆點了一下頭,臉色鄭重地說:“在研製設備與改造飛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由於歲月的侵蝕我們現有的設備非最佳狀態,很多設備和儀器需要維修才能使用。其二我們從諾斯星球帶迴的母機一半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我想:維修和仿製新的母機應該是當下我們迫在眉睫解決的事,失去了母機就等於我們沒有了製造能力。我和張喆簡單評估了一下再過10年,設備儀器的損壞率將達總量的45%以上,這還僅限於能提取數據的設備”
肇一川的一席話讓在場所有人陷入沉思,會場安靜了足足1分鍾。最近一段時間大家忙於太空移民方麵的事務,同時還要為第二次穿越做準備,忽略了最基礎的事。現在看來什麽事都沒有修複母機這件事重要,母機是製造業的基礎也是根基,如果說製造是工業文明之本,對宇宙文明來說就是之命。
中國人在改革初期引進了很多機器生產產品,可機器是有壽命的,壽命到了或者產品需要升級,老的機器設備報廢,同時要購買新機器。現在太空城麵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母機是有壽命的,雖然諾斯人對部分設備進行了封存,可歲月是無情的,沒有一件設備可以永存,現在廢掉一件便少一件。如果沒有補充和創造新的母機出來,對太空城以後的發展就像是一道溝壑,這條溝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寬,也越來越深,如任其發展下去將阻礙太空的發展,甚至倒退到返迴地球的程度。
“母機的修複與生產,關係到我們今後的命運,光有理論我們無法在宇宙中生存下去,不能坐吃山空,穿越計劃我們可以先放一放。”肇一川一臉嚴肅地說。
“穿越最多需要二至三個月,可修複和研製新母機則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你們的移民計劃不能變,我和諸葛烈宏還有尹麗先擔負起修複母機的事。大家看這樣安排是否可行?”張喆環視了一下大家,最終將目光落在諸葛烈宏身上,諸葛烈宏主攻生物基因的方向,他那裏所用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極高,沒有諸葛烈宏的參與張喆的工作會很吃力。
諸葛烈宏略微遲疑了一下,點頭道:“好吧,凡是涉及到生物醫學方麵的儀器設備我都包了,況且那些設備中有不少隻適合諾斯人而不適合我們人類,還需要一些調整。”
高靜也自告奮勇地擔任起探測設備的修複工作。
張喆清了清嗓子,吞咽了一下說:“當下采集飛船已從水星將很多的物質輸送到太空城,為我們母機的修複與研製打下了物質基礎。以後我們研製的設備與裝備會很多,如果不賦予它們規格型號,會對以後係統化管理造成掣肘。”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現在常用的機器人種類有56種,諾斯人是以機器人功能進行分類的,可有些並不符合我們的太空城,此外我們根據需要以後也會自己製造機器人,這樣下去沒有一個標準可不行。機器人根據功能不同,用途不同,其所用材料也有差異,每種機器人配備的能源也會不同,個別機器人是否裝配武器,這些都需要我們製定出個標準。除了機器人我們以後還要建造飛船,各種飛船,客運飛船、貨運飛船、采集飛船、星際飛船等等,這些也需要我們出規格定標準。”
聽到這裏夏勁嵩嘴巴張的老大,驚恐地說:“我的天啊!還以為太空居民到齊後,我們就可以享受生活了,沒想到處處都是幹不完的工作。”
張喆見大家各個全皺起了眉頭,要給當前使用的和將來要使用的設備都製定出標準,其工作量之巨,之繁瑣眾所周知,可這又是他們必須要完成的一項工作,目前這項工作還隻能由他們8人來完成。
張喆笑了一下,忙解釋道:“大家也不用怕,我用一個月時間,以諾斯人的標準為基礎整理出一張表格。”
一張表格突兀地出現在會議桌上方的懸浮框中,密密麻麻的表格中文和數字如宇宙的星辰一樣浩如煙海,表頭顯示《星際飛船規格與配置表》。
張喆指著懸浮在大家麵前的這張表說:“定標立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我們發展的步伐來推進此事,所以,這張表大家務必今天完成定標。我們所有人湊齊不容易,早定標早設計早開工。係統會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篩選,最終形成標準。”
夏勁嵩掃了一眼懸浮框中的表格,驚喜地問:“你們想要自己製造星際飛船?”
張喆一臉鄭重地點頭道:“是的,‘諾斯’號已無力支撐我們今後的發展。”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對張喆想法的認同,誰也沒想到他會在百忙之中幹了這麽一件大事。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隻能使用腦波來完成,8人正襟危坐於會議桌前,微閉耳目,每人麵前懸浮框裏的數據全如同洶湧的海浪一波波衝擊著信息框,能做到如此高效,完全得益於凱恩激活他們的大腦,同時也得益於諾斯人為他們留下的超強科技。數千萬條標準進行審核對普通人來說需要幾年時間,可對他們8人來說隻需區區七八個小時便可完成。
當太陽僅剩下一條亮邊時,會議室裏的燈光不知什麽時候已經亮起,地球背麵如葉脈一樣亮黃色的燈火像一麵大背景牆掛在會議室的後麵。
完成審驗後眾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高靜開口道:“正好大家都在,我將最近監聽地球的情況與大家通報一下。”
眾人疲憊的目光轉移到高靜身上。
“對地球展開全方位監控後,發現許多國家正想方設法地調查我們。拿尹麗送給英國記者的那隻紅色手環來說,那隻手環已經轉輾到了美國中央情報機構,且他們召集了一批著名的物理和化學等各方麵專家研究那隻手環。”
“不研究我們才有問題,他們是誰?他們從哪裏來的?他們來此目的是什麽?他們掌握著什麽樣的科技?其實我們都沒有給地球一個明確的答複。”夏勁嵩不耐煩地打斷高靜的講話。
“讓我把話講完,他們出於什麽目的來研究我們都無可厚非。我想,我們掌握的和沒掌握的科技中有那些可以與地球分享,那些科技需要保密,需要明確分清。地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將最新的科技成果首先應用在軍事上,不能排除地球某些國家首先掌握我們授予他們的科技,之後他們會不會用掌握的科技對付其他國家,所以本人認為應該將我們的科技進行分層,哪些可以現在分享給地球,哪些在達到條件後可以分享,哪些絕對不能分享。”
“在科技保密方麵我和高靜交換過意見,我個人同意科技分層這種做法。以後我們與地球之間的人員往來會很頻繁,魚龍混雜,這樣做對我們自己也是個保護。”張喆補充。
高靜提出將所掌握的科技進行分層管理,在場的所有人表示同意。
明浩雙眸注視著高靜,微微頷首道:“我同意科技分層,但怎麽分層?在地球,我們人人都是平頭百姓,不知道各國科技的發展水平,那些可以分享那些不能分享,真的不好確定。”
高靜朝大家神秘一笑道:“現在我們可不是平頭老百姓,通過監控我可以隨時掌握地球科技的發展進度,甚至美國總統夜晚在床上和他夫人說了什麽我全知道,當然隻要我想去收集的話。”
明浩一掃滿臉的疲憊,嬉皮笑臉地用手點著高靜說:“這個女人學壞了。”
“既然你清楚地球現階段掌握科技的水平,就自己完成這項任務吧,別勞煩大家費腦子了,在這樣用下去我的腦子要廢了。”夏勁嵩懶懶地靠在椅背上,雙手攥拳用指關節揉著微微疼痛的太陽穴。
“這麽大的事我可不能私自決定,萬一出什麽紕漏我承擔不起,還是大家一同決定的好。”
明浩側頭笑著對身旁的張喆說:“這個女人不僅學壞了,還學的狡猾了。”
明浩的一席話給會議室帶來了一陣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