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黃且黯淡的燈光下日本第六師團穀壽夫雙臂抱於胸前,血紅色的雙眼透過鏡片緊盯著一張從中國軍人那裏繳獲來的南京城防圖,下屬們麵無表情地肅立在一旁,沒有人敢打擾他們最高長官的思緒。看了足足有兩分鍾他閉上雙眼,緊鎖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這時一名士兵在門口報告道:“特高課一田處長要求見長官。”穀壽夫遲疑了一下,抬手示意讓一田處長進來,同時心中盤算,我作戰部隊一般不與情報組織直接聯係,怎麽情報處長親自來找,不用說,應該有重要的軍事情報。他用狡詐的目光掃視了一圈周邊人,那些人會意很快退出了房間。不多時,一位個子不高,一身淺色西裝的精瘦男人邁著軍人的步伐走進屋內,淡黃色的燈光突顯出來人麵部的嶙峋,緊繃的皮膚似乎直接蒙在了骨頭上,眼睛不大幾乎看不到白眼球,蒜頭鼻下留著綠豆蠅大小的衛生胡。來到穀壽夫麵前那人恭敬地鞠了一個45度的躬,穀壽夫點了一下頭算是迴禮。
隨後一田處長打了個立正,說道:“報告長官,我特高課情報網發現,近幾日深夜,南京城中有巨大的飛行物穿越,還有幾名穿黑衣的人頻繁城內,行動及其可疑。目前沒有確切情報證明中國軍隊在城內留下秘密組織,還請長官命令下屬多加小心,以防中國軍隊詭計得逞。”
“你們的情報從何而來?”穀壽夫雙手拄在桌子的邊緣,質疑道。
“我們在南京早就布下各種情報網,連一隻蒼蠅也休想逃過我們的監視。”
穀壽夫點了點頭說:“我會讓下屬在執行任務時多留心的,你們發現的巨大飛行物出現在什麽方位?”
“在金陵女子學院出現2次,西門子公司廠區附近發現3次。”
穀壽夫遲疑了一下,迴身走到地圖下,手指分別點了點那兩個位置說:“我知道了,你請迴吧。”
其實不用特高課來提醒他,金陵學院外那處民房中的五具屍體早就說明了問題,五名士兵死前沒有任何反抗,上了膛的子彈直到被其他日本兵發現還留在槍裏,關鍵那五人都死於刀傷,三人被剁的血肉模糊,二人被紮成篩子。穀壽夫懷疑城裏還有中國士兵,可地毯式搜索了好幾遍也沒有結果,因再無同樣的事件發生,為此便無人跟進此事了。
十四天的連夜轉運,已有人被運送至北極基地。金陵女子學院轉移了3451人,其中學生和學院教職員工2123人,難民中的婦女和兒童1120人,其餘208人是一些危重的病人,這些病人的情況比較複雜,原本肇一川不想帶走這些傷員,可魏特琳女士懇求他,如果不將他們帶走,這些人隻能在這裏等死,於是肇一川咬咬牙將這些人接迴了基地。
大部分移民還是來自拉貝先生的工廠,不管是在學院還是在拉貝先生的工廠,如果沒有有效的醫療處理,傷員的死亡率為100%。本以為在拉貝先生的工廠能按計劃人數轉移難民迴基地,可第五次轉運時明浩就提醒肇一川,他這裏的運送名額減少了1341人,減少的原因是明浩第二次去東北地區收集給養時,發現坐落在哈爾濱平房區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他在那裏解救了一批將要被日本人當做實驗用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更巧的是,在他返迴的路上遇到日本人的運輸車隊,車隊運送的全是糧食,其中還有5輛車是從村莊和城市搶來的婦女,這100多名婦女,有中國人,有朝鮮人,還有13名俄羅斯人,她們是被當做慰安婦運往中南戰區的,當然這些人也被解救到了北極基地。
今天是運送難民的最後一天。肇一川和明浩並肩站在拉貝先生工廠的樓前,望著三三兩兩進入懸浮車的人們,這些人中居然還有法國人、英國人等一些歐洲人,為什麽會出現歐洲人,原因是7天前開往英國的‘伊麗莎白’號客輪剛駛出港口就被日本人用魚雷炸沉了,日本人聲稱船上有中國人,於是歐洲人不敢坐船離開南京,不知拉貝先生是怎麽與這些歐洲人做的工作,總之有56名歐洲人登上了懸浮車。
“跟我去趟雨花台吧,我想揀幾塊雨花石迴去。”肇一川對站在身旁的明浩淡淡地道。
明浩疑惑地問:“你前幾天不是去了雨花台和東華門了!怎麽還要去。”
肇一川遺憾地說:“是,本想拾幾塊雨花石帶迴去送人,雨花石沒揀到,人倒是帶迴來5位。”
“哦,講來聽聽。雨花台和東華門那一帶戰鬥很激烈的,你去那裏也太冒險了。”明浩饒有興趣可語氣中還是帶著一絲絲的抱怨。
肇一川抬頭望著遠處被火光映襯成暗紅色的天空說:“我是17號去的,那時已沒有了槍聲,中國軍人的屍體一層層堆積在那裏,沒有人收斂他們的屍首,野狗紅著眼睛在屍體旁走來走去,看到人時還不斷地發出低吼聲。”
“經曆了這麽多事,你的膽量也練出來了,大晚上讓我去那裏,非嚇個半死。”明浩不可置信地說。
“有機器士兵和防護服怕什麽。”
“人,你是怎麽找到的,那裏應該沒有活人了。”
肇一川繼續講道:“我也是這麽想,那天下著牛毛細雨,天氣陰冷的厲害。我估計這天氣日本人應該不會出來受這個罪。4部機器士兵跟著我深一腳淺一腳來到雨花台附近,掃描了一下周圍沒有發現日本兵。機器士兵在我周圍300米的範圍設立了警戒區,我走上雨花台,道路上以及台階上屍體層層疊疊,還有被炮彈炸碎的屍塊散落的到處都是,石頭鋪的甬道黑乎乎的,走上去有些粘鞋底,你應該知道那是什麽。”說到這裏肇一川看了一眼身旁的明浩,明浩望著遠處點了點頭。
“我到達雨花台最頂部時,突然覺得有什麽東西拍了兩下我的小腿。低頭一看,黑乎乎的地上一雙明亮的眼睛正看著我,當時我全身打了個寒顫。那些中國士兵的屍體已經與地麵是一個顏色了,而那雙眼睛裏充滿了對活的渴望,如同黑暗中亮起的兩盞希望之光,那是一種不屈的眼神。‘救我’從明亮的眼神下傳來微弱的兩個字。我忙低頭查看,是一名中國士兵,不知道他傷到那裏,反正是不能動彈了。在唿喚機器人的同時我粗略檢查了一下他的全身,發現他身上有七八處傷口,還好傷口不在要害部位。那名戰士繼續弱弱地對我說,別管我,先救我的長官。你的長官還活著嗎?我問他。戰士使勁挪動著身體,我順手幫了他一把,發現在他下麵壓著一個人,那人滿臉是血,肯定是頭部受了傷,俯下身在那人的胸口聽了一下,心跳很微弱,翻開眼皮那人的瞳孔還沒有放大,應該還有救。機器人過來時,那名戰士驚恐地想往我身後躲,我告訴他,這是我的士兵不用怕。隨後兩部機器人將二人先轉移到了拉貝先生這裏,醫療機器人對二人的傷口進行了處理,命保住了。”
“你救了一名國民黨軍官,蔣委員長知道了,一定會給你發塊勳章的。”明浩半開玩笑地說。
“嘿!你別說,還真是個不小的官呢。”
“真是官啊!”明浩笑著搖著頭。
“他叫易中華,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7師259旅旅長,他們旅和261旅堅守東華門和雨花台一帶,和日軍激戰了4個晝夜,最後因彈盡糧絕而血灑雨花台。”
肇一川停頓了一下,用舌頭舔了一下嘴唇,繼續講道:“把他們轉移到這裏後,經過醫療機器人緊急救治3天後才脫離了危險。從軍官的頭部取出2塊彈片,身上取出8塊彈片和2顆子彈頭,把他壓在下麵的是他的警衛員,從警衛員身上取出5塊彈片。先輩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中國人不被外族人欺辱真是肝腦塗地。”說到這裏的時候肇一川的聲音有些哽咽。
明浩深深地唿出一口氣,拍了拍肇一川的肩頭,小聲道:“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使命,甭管是趙登禹、佟麟閣還是易中華,以至於千千萬萬向他們這樣的中國人,讓侵略者看到中國人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
肇一川平靜了一下心情,繼續講道:“身在雨花台,我當時想,也許周圍還有活人,於是便打開生命探測器四下搜尋。在東華門附近又找到3名還有生命體征的中國軍人,其中還有一位是中校參謀長,叫曲忠鑫另外兩人是士兵。手術後平均每人身上取出的彈片及彈頭不下五個,可想而知,當時的戰鬥是多麽慘烈。”肇一川邊壓低了嗓音給明浩講述他救人的經曆,邊帶著4部機械人向雨花台的方向走去。
雨花台的位置是古代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的江水在腳下翻騰,後來由於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上稱為“雨花石層”。又由於這裏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台。 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製高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曆來又稱做金陵南大門。雨花台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 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遊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 古之盛名猶存。
待肇明二人從雨花台迴來,需要轉運的人員已經全上了懸浮車。由於今天是最後一次轉移難民,也意味著肇一川也要跟隨這輛懸浮車離開。魏特琳女士特意來到拉貝的工廠為肇一川送行,肇一川、明浩與魏特琳女士和拉貝先生以及協助營救的人員一一握手告別。肇一川同拉貝先生握手離別時說:“先生,首先謝謝您為中國人提供的保護,中國人將會永遠記住這份恩德。此外,你要記住我幾天前說的話,那很重要。”肇一川緊緊握了握拉貝先生的手,而後轉身走上懸浮車。
拉貝與一行人望著冉冉升起的懸浮車久久沒有離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句話在拉貝的心裏無數次地重複著。
“都迴去做該做的事吧!”說完這句話,拉貝先生轉身朝他的辦公樓走去。
這時一名士兵在門口報告道:“特高課一田處長要求見長官。”穀壽夫遲疑了一下,抬手示意讓一田處長進來,同時心中盤算,我作戰部隊一般不與情報組織直接聯係,怎麽情報處長親自來找,不用說,應該有重要的軍事情報。他用狡詐的目光掃視了一圈周邊人,那些人會意很快退出了房間。不多時,一位個子不高,一身淺色西裝的精瘦男人邁著軍人的步伐走進屋內,淡黃色的燈光突顯出來人麵部的嶙峋,緊繃的皮膚似乎直接蒙在了骨頭上,眼睛不大幾乎看不到白眼球,蒜頭鼻下留著綠豆蠅大小的衛生胡。來到穀壽夫麵前那人恭敬地鞠了一個45度的躬,穀壽夫點了一下頭算是迴禮。
隨後一田處長打了個立正,說道:“報告長官,我特高課情報網發現,近幾日深夜,南京城中有巨大的飛行物穿越,還有幾名穿黑衣的人頻繁城內,行動及其可疑。目前沒有確切情報證明中國軍隊在城內留下秘密組織,還請長官命令下屬多加小心,以防中國軍隊詭計得逞。”
“你們的情報從何而來?”穀壽夫雙手拄在桌子的邊緣,質疑道。
“我們在南京早就布下各種情報網,連一隻蒼蠅也休想逃過我們的監視。”
穀壽夫點了點頭說:“我會讓下屬在執行任務時多留心的,你們發現的巨大飛行物出現在什麽方位?”
“在金陵女子學院出現2次,西門子公司廠區附近發現3次。”
穀壽夫遲疑了一下,迴身走到地圖下,手指分別點了點那兩個位置說:“我知道了,你請迴吧。”
其實不用特高課來提醒他,金陵學院外那處民房中的五具屍體早就說明了問題,五名士兵死前沒有任何反抗,上了膛的子彈直到被其他日本兵發現還留在槍裏,關鍵那五人都死於刀傷,三人被剁的血肉模糊,二人被紮成篩子。穀壽夫懷疑城裏還有中國士兵,可地毯式搜索了好幾遍也沒有結果,因再無同樣的事件發生,為此便無人跟進此事了。
十四天的連夜轉運,已有人被運送至北極基地。金陵女子學院轉移了3451人,其中學生和學院教職員工2123人,難民中的婦女和兒童1120人,其餘208人是一些危重的病人,這些病人的情況比較複雜,原本肇一川不想帶走這些傷員,可魏特琳女士懇求他,如果不將他們帶走,這些人隻能在這裏等死,於是肇一川咬咬牙將這些人接迴了基地。
大部分移民還是來自拉貝先生的工廠,不管是在學院還是在拉貝先生的工廠,如果沒有有效的醫療處理,傷員的死亡率為100%。本以為在拉貝先生的工廠能按計劃人數轉移難民迴基地,可第五次轉運時明浩就提醒肇一川,他這裏的運送名額減少了1341人,減少的原因是明浩第二次去東北地區收集給養時,發現坐落在哈爾濱平房區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他在那裏解救了一批將要被日本人當做實驗用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更巧的是,在他返迴的路上遇到日本人的運輸車隊,車隊運送的全是糧食,其中還有5輛車是從村莊和城市搶來的婦女,這100多名婦女,有中國人,有朝鮮人,還有13名俄羅斯人,她們是被當做慰安婦運往中南戰區的,當然這些人也被解救到了北極基地。
今天是運送難民的最後一天。肇一川和明浩並肩站在拉貝先生工廠的樓前,望著三三兩兩進入懸浮車的人們,這些人中居然還有法國人、英國人等一些歐洲人,為什麽會出現歐洲人,原因是7天前開往英國的‘伊麗莎白’號客輪剛駛出港口就被日本人用魚雷炸沉了,日本人聲稱船上有中國人,於是歐洲人不敢坐船離開南京,不知拉貝先生是怎麽與這些歐洲人做的工作,總之有56名歐洲人登上了懸浮車。
“跟我去趟雨花台吧,我想揀幾塊雨花石迴去。”肇一川對站在身旁的明浩淡淡地道。
明浩疑惑地問:“你前幾天不是去了雨花台和東華門了!怎麽還要去。”
肇一川遺憾地說:“是,本想拾幾塊雨花石帶迴去送人,雨花石沒揀到,人倒是帶迴來5位。”
“哦,講來聽聽。雨花台和東華門那一帶戰鬥很激烈的,你去那裏也太冒險了。”明浩饒有興趣可語氣中還是帶著一絲絲的抱怨。
肇一川抬頭望著遠處被火光映襯成暗紅色的天空說:“我是17號去的,那時已沒有了槍聲,中國軍人的屍體一層層堆積在那裏,沒有人收斂他們的屍首,野狗紅著眼睛在屍體旁走來走去,看到人時還不斷地發出低吼聲。”
“經曆了這麽多事,你的膽量也練出來了,大晚上讓我去那裏,非嚇個半死。”明浩不可置信地說。
“有機器士兵和防護服怕什麽。”
“人,你是怎麽找到的,那裏應該沒有活人了。”
肇一川繼續講道:“我也是這麽想,那天下著牛毛細雨,天氣陰冷的厲害。我估計這天氣日本人應該不會出來受這個罪。4部機器士兵跟著我深一腳淺一腳來到雨花台附近,掃描了一下周圍沒有發現日本兵。機器士兵在我周圍300米的範圍設立了警戒區,我走上雨花台,道路上以及台階上屍體層層疊疊,還有被炮彈炸碎的屍塊散落的到處都是,石頭鋪的甬道黑乎乎的,走上去有些粘鞋底,你應該知道那是什麽。”說到這裏肇一川看了一眼身旁的明浩,明浩望著遠處點了點頭。
“我到達雨花台最頂部時,突然覺得有什麽東西拍了兩下我的小腿。低頭一看,黑乎乎的地上一雙明亮的眼睛正看著我,當時我全身打了個寒顫。那些中國士兵的屍體已經與地麵是一個顏色了,而那雙眼睛裏充滿了對活的渴望,如同黑暗中亮起的兩盞希望之光,那是一種不屈的眼神。‘救我’從明亮的眼神下傳來微弱的兩個字。我忙低頭查看,是一名中國士兵,不知道他傷到那裏,反正是不能動彈了。在唿喚機器人的同時我粗略檢查了一下他的全身,發現他身上有七八處傷口,還好傷口不在要害部位。那名戰士繼續弱弱地對我說,別管我,先救我的長官。你的長官還活著嗎?我問他。戰士使勁挪動著身體,我順手幫了他一把,發現在他下麵壓著一個人,那人滿臉是血,肯定是頭部受了傷,俯下身在那人的胸口聽了一下,心跳很微弱,翻開眼皮那人的瞳孔還沒有放大,應該還有救。機器人過來時,那名戰士驚恐地想往我身後躲,我告訴他,這是我的士兵不用怕。隨後兩部機器人將二人先轉移到了拉貝先生這裏,醫療機器人對二人的傷口進行了處理,命保住了。”
“你救了一名國民黨軍官,蔣委員長知道了,一定會給你發塊勳章的。”明浩半開玩笑地說。
“嘿!你別說,還真是個不小的官呢。”
“真是官啊!”明浩笑著搖著頭。
“他叫易中華,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7師259旅旅長,他們旅和261旅堅守東華門和雨花台一帶,和日軍激戰了4個晝夜,最後因彈盡糧絕而血灑雨花台。”
肇一川停頓了一下,用舌頭舔了一下嘴唇,繼續講道:“把他們轉移到這裏後,經過醫療機器人緊急救治3天後才脫離了危險。從軍官的頭部取出2塊彈片,身上取出8塊彈片和2顆子彈頭,把他壓在下麵的是他的警衛員,從警衛員身上取出5塊彈片。先輩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中國人不被外族人欺辱真是肝腦塗地。”說到這裏的時候肇一川的聲音有些哽咽。
明浩深深地唿出一口氣,拍了拍肇一川的肩頭,小聲道:“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使命,甭管是趙登禹、佟麟閣還是易中華,以至於千千萬萬向他們這樣的中國人,讓侵略者看到中國人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
肇一川平靜了一下心情,繼續講道:“身在雨花台,我當時想,也許周圍還有活人,於是便打開生命探測器四下搜尋。在東華門附近又找到3名還有生命體征的中國軍人,其中還有一位是中校參謀長,叫曲忠鑫另外兩人是士兵。手術後平均每人身上取出的彈片及彈頭不下五個,可想而知,當時的戰鬥是多麽慘烈。”肇一川邊壓低了嗓音給明浩講述他救人的經曆,邊帶著4部機械人向雨花台的方向走去。
雨花台的位置是古代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的江水在腳下翻騰,後來由於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上稱為“雨花石層”。又由於這裏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台。 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製高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曆來又稱做金陵南大門。雨花台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 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遊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 古之盛名猶存。
待肇明二人從雨花台迴來,需要轉運的人員已經全上了懸浮車。由於今天是最後一次轉移難民,也意味著肇一川也要跟隨這輛懸浮車離開。魏特琳女士特意來到拉貝的工廠為肇一川送行,肇一川、明浩與魏特琳女士和拉貝先生以及協助營救的人員一一握手告別。肇一川同拉貝先生握手離別時說:“先生,首先謝謝您為中國人提供的保護,中國人將會永遠記住這份恩德。此外,你要記住我幾天前說的話,那很重要。”肇一川緊緊握了握拉貝先生的手,而後轉身走上懸浮車。
拉貝與一行人望著冉冉升起的懸浮車久久沒有離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句話在拉貝的心裏無數次地重複著。
“都迴去做該做的事吧!”說完這句話,拉貝先生轉身朝他的辦公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