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晏看著宋綿竹帶過來的筆記本電腦,於是傾身滑動滑鼠滾輪,看見評論區顯示「已過濾不當言論」。
博文發表日期是十年前的九月份。
念青的微博帳號停更時間則是同年的十一月,粉絲數很少,才幾百個。
停更的時間正好是墜樓的時間。
「一開始不隻是這幾百個,十年前的網絡環境比現在寬鬆,但是上微博的人遠遠沒有現在這麽多,我用技術手段能查出來當年念青的微博粉絲至少有大幾千,但隨著十一月之後她的微博不再更新,大家都陸陸續續取關帳號。」宋綿竹解釋說。
秦晏看著花花綠綠的網站界麵,念青的頭像因帳號長期不活躍而被係統自動換掉,成了一張無法查看的灰白色像素照片。
他道:「霍思琴說念青的小說完結之後就被人網暴了,但是因為當年的網際網路遠遠沒有現在這麽發達,所以這起網絡暴力的範圍並不大,也沒有多少路人知情。」
「念青第一本懸疑小說完結的第二天,王亞婷......『招惹大魚』的小說也緊跟著收尾,和念青一樣,都在微博發表了篇幅不算長的後記以記錄自己的創作心得,但王亞婷在後記的結尾處特意多加了一句話——『拒絕換頭,支持原創』,」宋綿竹說著,把那篇十年前由王亞婷發表的後記翻了出來,「博文公開可見,十年前的評論區裏有讀者問王亞婷那句話是什麽意思,王亞婷迴覆說,字麵意思,看得出來心情很不好,當讀者再次詢問的時候,她發了個微笑的表情,說網站裏有內鬼。」
從這裏開始,評論區清一色的恭喜完結瞬間扭轉了風向,所有人都開始猜測王亞婷那句『拒絕換頭,支持原創』到底在諷刺誰。
有多事的讀者花費幾天時間利用爬蟲工具抓取網站懸疑板塊的所有小說,並閑得沒事幹開始逐一進行機器比對,最後把目標鎖定在念青剛剛寫完的那本《抽絲剝繭》上。
.
辦公室安靜片刻。
一旁的趙靈和金琳對視一眼,忽然湊到宋綿竹的電腦前,不約而同驚唿一口氣。
宋綿竹看向她們:「怎麽了?」
金琳急忙說道:「我就說為什麽我之前看王亞婷那本《破繭》的時候會覺得那麽熟悉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國外有一本《探案手冊》很出名,我讀過,後來感覺《破繭》和《探案手冊》的內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懸疑小說的套路都是常見的那幾樣,我就沒多想。」
她指著電腦上的數據:「念青的這本《抽絲剝繭》,簡介跟王亞婷的《破繭》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隻是句式不同,如果說王亞婷借鑑了國外破案小說《探案手冊》的創意,那念青的又是怎麽迴事?」
趙靈也跟著附和:「對啊,念青的文章發布時間比王亞婷早,完結的時間也比王亞婷早,王亞婷卻說念青抄襲了自己,但是非要論起來,也應該是念青借鑑過國外小說之後,花費時間打造了《抽絲剝繭》,然後這個書名又被王亞婷借鑑,最後成就了《破繭》。」
技術大隊之前調查王亞婷網際網路交友情況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她和念青的關係,所以說這兩個人壓根就不認識,雖然同為天間文學網站的作者,但是她們既沒有互相加好友,也沒有互相關注微博。
《抽絲剝繭》在念青死亡之後被編輯下架,目前隻有在盜版網站上才能查到。
如今《破繭》卻已經出版了實體書,銷量可觀。
王亞婷功成名就,念青卻早就淡出小說圈子,不為人所知,甚至她早早在十年前的網絡暴力裏喪命,也沒有人知道,隻有作為編輯的霍思琴了解當時的內情。
「兩本書都上百萬字,比對的事情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誰抄了誰在這個案子裏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亞婷主導的這場網絡暴力會不會在十年後的今天給她帶來殺身之禍,」秦晏輕輕開口,「《探案手冊》在國外發行的時間是八十年前,八十年後有人想要借鑑它,這不算什麽,但王亞婷指責念青抄襲自己的創意,帶頭網暴念青,這件事情很值得推敲。」
先不說念青到底有沒有抄襲王亞婷,單就王亞婷書籍首次發表和完結的時間來看,她完全沒有指責念青的立場。
再者,網暴本身就是一件錯事,不管網暴的緣由是否正當,歸根結底都觸犯了法律底線。
念青被網暴之後無法承受來自網際網路上的各種壓力,在十七歲的這一年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秦晏思索一陣,淡然道:「王亞婷的死狀你們還記得嗎。」
趙靈瞬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門口站著吃飯的蘇子柒抬起的筷子瞬間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夾著口飯直愣愣插進嘴裏。
秦晏看他一眼:「你還吃,幹脆把我辦公室改成食堂得了。」
「人是鐵飯是鋼啊秦支,你能撐著三天都不吃飯,但我是真不行。」蘇子柒說。
秦晏眼角彎一下。
顧城適時從沙發邊站起來,在辦公室裏踱步片刻,見秦晏表情嚴肅,於是接話道:「王亞婷生前遭受束縛,她的牙齒被人全部拔掉了,而且是活著的時候被拔掉的,再加上她生前曾吸食過毒品,被虐待的時候或許是神誌不清但又能夠感受痛苦的狀態。」
「殺她的人,不止是想簡單地殺掉她,」秦晏一隻手撐著桌麵,一隻手捋了捋眉梢,「這樣殘忍的手法,終極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王亞婷感受痛苦,讓王亞婷在加倍的痛苦和折辱之下,看著自己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博文發表日期是十年前的九月份。
念青的微博帳號停更時間則是同年的十一月,粉絲數很少,才幾百個。
停更的時間正好是墜樓的時間。
「一開始不隻是這幾百個,十年前的網絡環境比現在寬鬆,但是上微博的人遠遠沒有現在這麽多,我用技術手段能查出來當年念青的微博粉絲至少有大幾千,但隨著十一月之後她的微博不再更新,大家都陸陸續續取關帳號。」宋綿竹解釋說。
秦晏看著花花綠綠的網站界麵,念青的頭像因帳號長期不活躍而被係統自動換掉,成了一張無法查看的灰白色像素照片。
他道:「霍思琴說念青的小說完結之後就被人網暴了,但是因為當年的網際網路遠遠沒有現在這麽發達,所以這起網絡暴力的範圍並不大,也沒有多少路人知情。」
「念青第一本懸疑小說完結的第二天,王亞婷......『招惹大魚』的小說也緊跟著收尾,和念青一樣,都在微博發表了篇幅不算長的後記以記錄自己的創作心得,但王亞婷在後記的結尾處特意多加了一句話——『拒絕換頭,支持原創』,」宋綿竹說著,把那篇十年前由王亞婷發表的後記翻了出來,「博文公開可見,十年前的評論區裏有讀者問王亞婷那句話是什麽意思,王亞婷迴覆說,字麵意思,看得出來心情很不好,當讀者再次詢問的時候,她發了個微笑的表情,說網站裏有內鬼。」
從這裏開始,評論區清一色的恭喜完結瞬間扭轉了風向,所有人都開始猜測王亞婷那句『拒絕換頭,支持原創』到底在諷刺誰。
有多事的讀者花費幾天時間利用爬蟲工具抓取網站懸疑板塊的所有小說,並閑得沒事幹開始逐一進行機器比對,最後把目標鎖定在念青剛剛寫完的那本《抽絲剝繭》上。
.
辦公室安靜片刻。
一旁的趙靈和金琳對視一眼,忽然湊到宋綿竹的電腦前,不約而同驚唿一口氣。
宋綿竹看向她們:「怎麽了?」
金琳急忙說道:「我就說為什麽我之前看王亞婷那本《破繭》的時候會覺得那麽熟悉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國外有一本《探案手冊》很出名,我讀過,後來感覺《破繭》和《探案手冊》的內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懸疑小說的套路都是常見的那幾樣,我就沒多想。」
她指著電腦上的數據:「念青的這本《抽絲剝繭》,簡介跟王亞婷的《破繭》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隻是句式不同,如果說王亞婷借鑑了國外破案小說《探案手冊》的創意,那念青的又是怎麽迴事?」
趙靈也跟著附和:「對啊,念青的文章發布時間比王亞婷早,完結的時間也比王亞婷早,王亞婷卻說念青抄襲了自己,但是非要論起來,也應該是念青借鑑過國外小說之後,花費時間打造了《抽絲剝繭》,然後這個書名又被王亞婷借鑑,最後成就了《破繭》。」
技術大隊之前調查王亞婷網際網路交友情況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她和念青的關係,所以說這兩個人壓根就不認識,雖然同為天間文學網站的作者,但是她們既沒有互相加好友,也沒有互相關注微博。
《抽絲剝繭》在念青死亡之後被編輯下架,目前隻有在盜版網站上才能查到。
如今《破繭》卻已經出版了實體書,銷量可觀。
王亞婷功成名就,念青卻早就淡出小說圈子,不為人所知,甚至她早早在十年前的網絡暴力裏喪命,也沒有人知道,隻有作為編輯的霍思琴了解當時的內情。
「兩本書都上百萬字,比對的事情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誰抄了誰在這個案子裏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亞婷主導的這場網絡暴力會不會在十年後的今天給她帶來殺身之禍,」秦晏輕輕開口,「《探案手冊》在國外發行的時間是八十年前,八十年後有人想要借鑑它,這不算什麽,但王亞婷指責念青抄襲自己的創意,帶頭網暴念青,這件事情很值得推敲。」
先不說念青到底有沒有抄襲王亞婷,單就王亞婷書籍首次發表和完結的時間來看,她完全沒有指責念青的立場。
再者,網暴本身就是一件錯事,不管網暴的緣由是否正當,歸根結底都觸犯了法律底線。
念青被網暴之後無法承受來自網際網路上的各種壓力,在十七歲的這一年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秦晏思索一陣,淡然道:「王亞婷的死狀你們還記得嗎。」
趙靈瞬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門口站著吃飯的蘇子柒抬起的筷子瞬間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夾著口飯直愣愣插進嘴裏。
秦晏看他一眼:「你還吃,幹脆把我辦公室改成食堂得了。」
「人是鐵飯是鋼啊秦支,你能撐著三天都不吃飯,但我是真不行。」蘇子柒說。
秦晏眼角彎一下。
顧城適時從沙發邊站起來,在辦公室裏踱步片刻,見秦晏表情嚴肅,於是接話道:「王亞婷生前遭受束縛,她的牙齒被人全部拔掉了,而且是活著的時候被拔掉的,再加上她生前曾吸食過毒品,被虐待的時候或許是神誌不清但又能夠感受痛苦的狀態。」
「殺她的人,不止是想簡單地殺掉她,」秦晏一隻手撐著桌麵,一隻手捋了捋眉梢,「這樣殘忍的手法,終極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讓王亞婷感受痛苦,讓王亞婷在加倍的痛苦和折辱之下,看著自己的生命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