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如何放心休息得了?
她拒絕了江棟,親自守到女兒床前又是一夜。
第二天天不亮,等到顧夫人一到,杜氏就張羅著讓丈夫把女兒抱到馬車中,一家三口去了城外。
他們剛出門,消息沒過多久,到了梁王的案頭。
梁王這幾日正指揮著下麵的人跟朝堂上其他人相鬥,早將顧敬遠這些年的經歷翻了個底朝天。
弄了半天,顧家這個原該消失的兒子養在他們家,還延請名師給他開蒙讀書,最後還將他送迴了親生父母身邊!
當年梁王因是先太宗皇帝皇後幼子,深受父母寵愛,成年之後,太宗皇帝捨不得讓他出京就藩,讓他遙領揚州為封地,仍在京城居住。
揚州鹽商多,即使親王不插手鹽政,但每年領著鹽商們的孝敬,他日子過得很是不錯。要不是顧敏悟多事,將鹽政收歸國有,也不至於梁王府如今這般拮據,連養個探子都養不起。
新仇勾起舊恨,梁王執起硃筆,在「江」這個字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叉:「往日總聽你們說要孝敬我,今天就讓我看看你們的誠心吧。」
第78章
三月初八, 晨
抱月觀在離京城約有二十多裏地的牛頭山上。
江家人駕著馬車同顧家人一道, 天還沒亮就到了城門口排隊等候出城。
此時已是三月, 偌大的城門口邊烏泱泱的,擠滿了等著出城的人。
杜氏擰了帕子放在女兒的額頭上,摸摸她燒得通紅的臉蛋, 模糊見她半睜了眼睛, 叫她兩聲:「月丫兒?月丫兒你聽得著嗎?」
江月兒喉嚨裏唿嚕有聲,不知是不是在應答母親。
江月兒這些天也不是一直在昏迷, 狀況好一些的時候, 她還能站起來走一走。隻是自前兩日起, 她病勢愈加沉重, 到她剛剛想要說話,喉嚨口竟像被一口粘痰堵住一般, 發不得一點聲。
杜氏嘆口氣, 聽外麵人群的聲響驟然大了起來,阿青轉頭說:「娘子,城門要開了。」
怕馬車驟然行動顛簸,杜氏輕柔地將女兒的頭攬到懷裏護住。沒看見自己懷裏的江月兒微弱地掙紮著,嘴巴一張一合, 似乎在說著什麽。
江月兒自覺她說得很大聲, 實則那聲音剛到嗓子眼就被堵了迴去。
枉她在杜氏懷裏掙紮了半日, 其實隻揉亂了自己一頭的髮絲。
及至出了城,離著人群越發遠了,杜氏才覺出懷中一片濡濕, 低下頭一看,大驚失色:「月丫兒!」
江月兒不知何時竟掙出了滿頭的汗氣,兩片嘴唇哆嗦著,粘在那白紙一樣的臉色上,看著怕人極了。
顧家人另雇了一輛車跟在江家人後頭,杜氏那一聲喊,正落在外頭騎著馬的顧敬遠耳中,他攔停了江家馬車鑽進去,看見杜氏掉著眼淚,慌手慌腳地在給女兒擦汗:「月丫兒你是不是哪兒疼?」
江月兒臉上如數道小溪縱流,也不知是未擦幹淨的汗,還是布巾上原有的水氣,竟是這一時片刻的功夫,看著人又病重了些。
顧敬遠握住她垂下來的一隻手:小手寒涼如冰,凍得他心底一個哆嗦,望著她抖動的嘴唇,彎下腰來。
耳邊,是江月兒含糊的唿喝:「別……別……有,有……有……」她的手即使被顧敬遠握著,也在不安地顫動。
別?別什麽?有?又有什麽?
「阿嬸,讓他們停下來些,月妹好像有話說。」
顧敬遠沉穩有度的神情叫杜氏的情緒也安定了一些,她叫停了馬車,緊緊盯著顧敬遠,半晌,看他抬了頭,道:「月妹說,家裏她枕下的香盒有股她不舒服的味道,我怕是那香盒裏有不妥當的地方。」
杜氏思忖一下,臉色大變:「她是說,那香盒——」
顧敬遠手指豎在嘴唇上,讓杜氏噤聲:「此事要緊,還要勞煩阿嬸親自迴去一趟告知阿叔。」
杜氏看看懷裏的女兒,斷然道:「不成,我還要送月丫兒去觀裏,沒有我怎麽成?家裏的事有你阿叔就行了。」
「觀裏的事有我和阿娘,」顧敬遠撫撫江月兒的頭髮,女孩在他一下下的安撫中終於安靜下來,噴出灼熱的鼻息。他慢慢說:「阿嬸,你別忘了,出門後家裏要幹些什麽。如今我既說了,阿叔也好省一道心思,悄悄將香盒收了,想個法子專心把那賊抓出來。我隻怕阿叔不知道底細,先大動幹戈地抄了屋子,驚動起那賊人,往後再想抓人,就難了。」
這席話算說到了杜氏的心坎裏,昨晚江棟同她在被窩裏悄悄說得好好的,趁女兒去觀裏,再把屋裏屋外好好梳理一迴,如今阿敬的法子聽上去更好,若能一絕後患,她——
「還不能讓別人去,這事沒明朗之前,家裏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那個害了月妹的賊偷,所以,隻能阿嬸您去了。」
字字在理,但杜氏還是無法放心:「那不如你代阿嬸迴去一趟?」
「若是以前,倒是無妨。可我現在是顧家人,原本是陪著阿嬸去的城外求醫,我若半途突然迴了江家,豈不叫人生疑?阿嬸是江家主母,你迴去的話,可以有諸多不使人生疑的託辭。」
好歹將杜氏勸得跟顧夫人換了車,又迴了京師。
待到那輛顧家租來的小馬車一消失在城門後,顧敬遠便變了臉色:「母親,阿青,接下來的事,你們都記得要聽我安排。」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拒絕了江棟,親自守到女兒床前又是一夜。
第二天天不亮,等到顧夫人一到,杜氏就張羅著讓丈夫把女兒抱到馬車中,一家三口去了城外。
他們剛出門,消息沒過多久,到了梁王的案頭。
梁王這幾日正指揮著下麵的人跟朝堂上其他人相鬥,早將顧敬遠這些年的經歷翻了個底朝天。
弄了半天,顧家這個原該消失的兒子養在他們家,還延請名師給他開蒙讀書,最後還將他送迴了親生父母身邊!
當年梁王因是先太宗皇帝皇後幼子,深受父母寵愛,成年之後,太宗皇帝捨不得讓他出京就藩,讓他遙領揚州為封地,仍在京城居住。
揚州鹽商多,即使親王不插手鹽政,但每年領著鹽商們的孝敬,他日子過得很是不錯。要不是顧敏悟多事,將鹽政收歸國有,也不至於梁王府如今這般拮據,連養個探子都養不起。
新仇勾起舊恨,梁王執起硃筆,在「江」這個字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叉:「往日總聽你們說要孝敬我,今天就讓我看看你們的誠心吧。」
第78章
三月初八, 晨
抱月觀在離京城約有二十多裏地的牛頭山上。
江家人駕著馬車同顧家人一道, 天還沒亮就到了城門口排隊等候出城。
此時已是三月, 偌大的城門口邊烏泱泱的,擠滿了等著出城的人。
杜氏擰了帕子放在女兒的額頭上,摸摸她燒得通紅的臉蛋, 模糊見她半睜了眼睛, 叫她兩聲:「月丫兒?月丫兒你聽得著嗎?」
江月兒喉嚨裏唿嚕有聲,不知是不是在應答母親。
江月兒這些天也不是一直在昏迷, 狀況好一些的時候, 她還能站起來走一走。隻是自前兩日起, 她病勢愈加沉重, 到她剛剛想要說話,喉嚨口竟像被一口粘痰堵住一般, 發不得一點聲。
杜氏嘆口氣, 聽外麵人群的聲響驟然大了起來,阿青轉頭說:「娘子,城門要開了。」
怕馬車驟然行動顛簸,杜氏輕柔地將女兒的頭攬到懷裏護住。沒看見自己懷裏的江月兒微弱地掙紮著,嘴巴一張一合, 似乎在說著什麽。
江月兒自覺她說得很大聲, 實則那聲音剛到嗓子眼就被堵了迴去。
枉她在杜氏懷裏掙紮了半日, 其實隻揉亂了自己一頭的髮絲。
及至出了城,離著人群越發遠了,杜氏才覺出懷中一片濡濕, 低下頭一看,大驚失色:「月丫兒!」
江月兒不知何時竟掙出了滿頭的汗氣,兩片嘴唇哆嗦著,粘在那白紙一樣的臉色上,看著怕人極了。
顧家人另雇了一輛車跟在江家人後頭,杜氏那一聲喊,正落在外頭騎著馬的顧敬遠耳中,他攔停了江家馬車鑽進去,看見杜氏掉著眼淚,慌手慌腳地在給女兒擦汗:「月丫兒你是不是哪兒疼?」
江月兒臉上如數道小溪縱流,也不知是未擦幹淨的汗,還是布巾上原有的水氣,竟是這一時片刻的功夫,看著人又病重了些。
顧敬遠握住她垂下來的一隻手:小手寒涼如冰,凍得他心底一個哆嗦,望著她抖動的嘴唇,彎下腰來。
耳邊,是江月兒含糊的唿喝:「別……別……有,有……有……」她的手即使被顧敬遠握著,也在不安地顫動。
別?別什麽?有?又有什麽?
「阿嬸,讓他們停下來些,月妹好像有話說。」
顧敬遠沉穩有度的神情叫杜氏的情緒也安定了一些,她叫停了馬車,緊緊盯著顧敬遠,半晌,看他抬了頭,道:「月妹說,家裏她枕下的香盒有股她不舒服的味道,我怕是那香盒裏有不妥當的地方。」
杜氏思忖一下,臉色大變:「她是說,那香盒——」
顧敬遠手指豎在嘴唇上,讓杜氏噤聲:「此事要緊,還要勞煩阿嬸親自迴去一趟告知阿叔。」
杜氏看看懷裏的女兒,斷然道:「不成,我還要送月丫兒去觀裏,沒有我怎麽成?家裏的事有你阿叔就行了。」
「觀裏的事有我和阿娘,」顧敬遠撫撫江月兒的頭髮,女孩在他一下下的安撫中終於安靜下來,噴出灼熱的鼻息。他慢慢說:「阿嬸,你別忘了,出門後家裏要幹些什麽。如今我既說了,阿叔也好省一道心思,悄悄將香盒收了,想個法子專心把那賊抓出來。我隻怕阿叔不知道底細,先大動幹戈地抄了屋子,驚動起那賊人,往後再想抓人,就難了。」
這席話算說到了杜氏的心坎裏,昨晚江棟同她在被窩裏悄悄說得好好的,趁女兒去觀裏,再把屋裏屋外好好梳理一迴,如今阿敬的法子聽上去更好,若能一絕後患,她——
「還不能讓別人去,這事沒明朗之前,家裏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那個害了月妹的賊偷,所以,隻能阿嬸您去了。」
字字在理,但杜氏還是無法放心:「那不如你代阿嬸迴去一趟?」
「若是以前,倒是無妨。可我現在是顧家人,原本是陪著阿嬸去的城外求醫,我若半途突然迴了江家,豈不叫人生疑?阿嬸是江家主母,你迴去的話,可以有諸多不使人生疑的託辭。」
好歹將杜氏勸得跟顧夫人換了車,又迴了京師。
待到那輛顧家租來的小馬車一消失在城門後,顧敬遠便變了臉色:「母親,阿青,接下來的事,你們都記得要聽我安排。」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