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程序上有所不對, 那也是因為顧敏悟當年隻差一口氣就要去了,若不早辦下來安了忠臣的心,隻怕他都撐不到今日來。而且朝中阻力大, 若他留到迴京後再辦顧家的事, 還不知要跟那些臣僚們拉鋸拉到什麽時候。
所以,一著急, 皇帝並沒有按照正常該走的程序先將顧家的罪名赦免再堂而皇之地讓顧敬遠考試。
當然, 皇帝絕不會承認, 他是想看梁王發現時是什麽反應。但他也沒想到, 梁王的人到了顧敬遠進考場後才發現。
這也說明,梁王這些年對朝堂的掌控力下降了很多。
梁王老了。
罷了, 若梁王不太出格, 也不是不能全了朕與他這份叔侄之情。
皇帝想起剛登基之時,梁王對他的護持之情,心微微軟了軟。
顧敏悟為何如此憂憤,為何對皇帝的怨言這樣大?
除了他父母皆因此事而亡之外,再就是當年的事, 他早在那三年任巡鹽禦史時就察覺鹽政糜爛至此, 梁王功不可沒。
顧敏悟將此事報呈給皇帝時, 皇帝卻沒有抓住時機拿住梁王。以至於當年他被人從地方追殺到京城,還讓梁王指使人掀出父母的往事,害得慈親雙雙含愧離世。到事情揭發出來時, 顧敏悟才知道,他還有個不為人知的把柄。
要說這裏麵沒有梁王的手筆,他是一個字也不信的。
先不說顧家與梁王的舊事。
朝廷的掄才大典何其要緊,這個時候,除非顧家犯了大逆之罪,否則無論梁王想做什麽,都無法將顧敬遠從會試考場中拉出來了。
如今那禦史一跳出來,立刻便有熟知內情的人迎上去,說起顧家那個孩子有多有才,有多有學識,如果不選了他,又如何可惜國家損失了棟樑之材。
但偏偏梅州那邊因陛下說了不可使人盡知,學官在科舉之時有意將顧敬遠的名次壓了壓,雖然幾場試考下來總體能說靠前,比起皇帝這一方吹噓的神童才子,文才出眾來說,論據實在單薄了些。
至少,他的才德不足以讓皇帝無視綱常法紀來拔擢人才。
梁王試圖從厚重的冕旒中看出皇帝的神色,但他始終隻能看到那一片白花花的珍珠晃得他眼睛疼。
朝堂上爭得如火如荼,考場中,顧敬遠考得如火如荼,而在江家,江月兒病得亦是如火如荼。
春闈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此時已是第九天。
杜氏急得嘴角起了好幾個燎泡:「昨天燒還降下去了些,怎地今天又熱起來了?」
江棟亦是神色憔悴:「再請郎中來看看。」
江月兒這場突如其來的病影響的不隻是江家人,還有顧家人。
即使她的病並沒有影響三月二號下小定,但在這個時候生了病,總歸是沖淡了兩家結親帶來的喜氣。
倒是顧敬遠,兩家人因怕影響他考試,在他考完第一場迴家暫休的時候有誌一同地隱瞞了這個消息。
兩家人的心思全在了江月兒起伏不定的病情上,倒是將外界的事暫且拋在了後麵。
顧敏悟如今還需臥床靜養,外麵的事更是傳不到他耳朵裏。
江家人遍請了名醫,甚至連宮裏的皇帝和福壽都驚動,皇帝聽說江月兒病了,還為她賜下了擅治風寒的禦醫。
可她就像要把這些年沒生過的病一道發出來一樣,剛剛好上一些,讓人覺得有了點希望,溫度又上去了,身上一時冷一時熱,到晚間竟打起了擺子。
「怎麽辦?相公?」
杜氏迴憶起江月兒小時候那病得滿天神佛求告無路的情狀,眼淚如滾珠般落下。
「聽說城外抱月觀供的靈寶天尊很靈,觀主醫道高妙,夫人不如明日與我去那求一道平安符,請觀主看看也好。」
顧夫人亦是有兒有女之人,這幾日她為未來兒媳婦的身體擔心著,此時也不管是與不是,聽到點流言就趕來告知江家人。
今天是會試第九天,顧敬遠下了考場,聽見江月兒病了,衣服都沒換就到了江家。
女兒病成這樣,杜氏早就急得恨不得去廟裏跪經祈福,此時聽了顧夫人的話,隻恨不能馬上拉著她就走。
就連米氏和杜老爺也說,明天同她們一道去抱月觀,被江棟和杜氏勸住了,二老這幾天跟著他們一道操心,他們身體一向不健旺,再城裏城外地顛上一遭,怕不要去掉半條命?
顧敬遠便道:「外公外婆別著急,明天我跟著阿娘和阿嬸一道去城外求符,月妹肯定會沒事的。」
顧夫人急道:「你才考完試,不多休息——」
被顧敬遠抬手止住:「沒事的,我撐得住。」
他擔憂地看了會兒江月兒,與江棟一道迴了前院:「阿叔,月妹這病,我覺得有蹊蹺。」聽阿嬸的口氣,明明月妹幾次都快要好了,卻馬上又重下去,哪有這麽怪的事?
江棟疲憊道:「我如何不知?可家裏家外守得這麽緊,我跟她娘日夜不離,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哪裏能做手腳。」
顧敬遠道:「那明日阿叔等我們走後,你再查查是哪裏不對。」
江棟正要反駁,不知想起什麽,點點頭:「那你們明日小心些。」
現在已是戌時,城門已關,杜氏再著急,也隻能等著明天早上城門開後再去求符治病。
江棟也怕妻子急出個好歹,道:「你放寬心。我們月丫兒從小到大都是遇難呈祥,吉星高照,沒道理一點小病闖不過去。你先好好休息一晚,我在這裏守著,說不定明天一早,她燒就褪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以,一著急, 皇帝並沒有按照正常該走的程序先將顧家的罪名赦免再堂而皇之地讓顧敬遠考試。
當然, 皇帝絕不會承認, 他是想看梁王發現時是什麽反應。但他也沒想到, 梁王的人到了顧敬遠進考場後才發現。
這也說明,梁王這些年對朝堂的掌控力下降了很多。
梁王老了。
罷了, 若梁王不太出格, 也不是不能全了朕與他這份叔侄之情。
皇帝想起剛登基之時,梁王對他的護持之情,心微微軟了軟。
顧敏悟為何如此憂憤,為何對皇帝的怨言這樣大?
除了他父母皆因此事而亡之外,再就是當年的事, 他早在那三年任巡鹽禦史時就察覺鹽政糜爛至此, 梁王功不可沒。
顧敏悟將此事報呈給皇帝時, 皇帝卻沒有抓住時機拿住梁王。以至於當年他被人從地方追殺到京城,還讓梁王指使人掀出父母的往事,害得慈親雙雙含愧離世。到事情揭發出來時, 顧敏悟才知道,他還有個不為人知的把柄。
要說這裏麵沒有梁王的手筆,他是一個字也不信的。
先不說顧家與梁王的舊事。
朝廷的掄才大典何其要緊,這個時候,除非顧家犯了大逆之罪,否則無論梁王想做什麽,都無法將顧敬遠從會試考場中拉出來了。
如今那禦史一跳出來,立刻便有熟知內情的人迎上去,說起顧家那個孩子有多有才,有多有學識,如果不選了他,又如何可惜國家損失了棟樑之材。
但偏偏梅州那邊因陛下說了不可使人盡知,學官在科舉之時有意將顧敬遠的名次壓了壓,雖然幾場試考下來總體能說靠前,比起皇帝這一方吹噓的神童才子,文才出眾來說,論據實在單薄了些。
至少,他的才德不足以讓皇帝無視綱常法紀來拔擢人才。
梁王試圖從厚重的冕旒中看出皇帝的神色,但他始終隻能看到那一片白花花的珍珠晃得他眼睛疼。
朝堂上爭得如火如荼,考場中,顧敬遠考得如火如荼,而在江家,江月兒病得亦是如火如荼。
春闈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此時已是第九天。
杜氏急得嘴角起了好幾個燎泡:「昨天燒還降下去了些,怎地今天又熱起來了?」
江棟亦是神色憔悴:「再請郎中來看看。」
江月兒這場突如其來的病影響的不隻是江家人,還有顧家人。
即使她的病並沒有影響三月二號下小定,但在這個時候生了病,總歸是沖淡了兩家結親帶來的喜氣。
倒是顧敬遠,兩家人因怕影響他考試,在他考完第一場迴家暫休的時候有誌一同地隱瞞了這個消息。
兩家人的心思全在了江月兒起伏不定的病情上,倒是將外界的事暫且拋在了後麵。
顧敏悟如今還需臥床靜養,外麵的事更是傳不到他耳朵裏。
江家人遍請了名醫,甚至連宮裏的皇帝和福壽都驚動,皇帝聽說江月兒病了,還為她賜下了擅治風寒的禦醫。
可她就像要把這些年沒生過的病一道發出來一樣,剛剛好上一些,讓人覺得有了點希望,溫度又上去了,身上一時冷一時熱,到晚間竟打起了擺子。
「怎麽辦?相公?」
杜氏迴憶起江月兒小時候那病得滿天神佛求告無路的情狀,眼淚如滾珠般落下。
「聽說城外抱月觀供的靈寶天尊很靈,觀主醫道高妙,夫人不如明日與我去那求一道平安符,請觀主看看也好。」
顧夫人亦是有兒有女之人,這幾日她為未來兒媳婦的身體擔心著,此時也不管是與不是,聽到點流言就趕來告知江家人。
今天是會試第九天,顧敬遠下了考場,聽見江月兒病了,衣服都沒換就到了江家。
女兒病成這樣,杜氏早就急得恨不得去廟裏跪經祈福,此時聽了顧夫人的話,隻恨不能馬上拉著她就走。
就連米氏和杜老爺也說,明天同她們一道去抱月觀,被江棟和杜氏勸住了,二老這幾天跟著他們一道操心,他們身體一向不健旺,再城裏城外地顛上一遭,怕不要去掉半條命?
顧敬遠便道:「外公外婆別著急,明天我跟著阿娘和阿嬸一道去城外求符,月妹肯定會沒事的。」
顧夫人急道:「你才考完試,不多休息——」
被顧敬遠抬手止住:「沒事的,我撐得住。」
他擔憂地看了會兒江月兒,與江棟一道迴了前院:「阿叔,月妹這病,我覺得有蹊蹺。」聽阿嬸的口氣,明明月妹幾次都快要好了,卻馬上又重下去,哪有這麽怪的事?
江棟疲憊道:「我如何不知?可家裏家外守得這麽緊,我跟她娘日夜不離,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哪裏能做手腳。」
顧敬遠道:「那明日阿叔等我們走後,你再查查是哪裏不對。」
江棟正要反駁,不知想起什麽,點點頭:「那你們明日小心些。」
現在已是戌時,城門已關,杜氏再著急,也隻能等著明天早上城門開後再去求符治病。
江棟也怕妻子急出個好歹,道:「你放寬心。我們月丫兒從小到大都是遇難呈祥,吉星高照,沒道理一點小病闖不過去。你先好好休息一晚,我在這裏守著,說不定明天一早,她燒就褪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