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憲是當時著名的才女,在大明宮任女學士,深得唐文宗的倚重。
皇帝選嬪妃,要麽就是有出眾的容貌,要麽就是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僅僅因為才華橫溢就被皇帝賞識成了嬪妃,一般都是奇跡。
當時就有這樣姊妹五人,同時因才華入皇帝後宮,創造了曆史上獨一份的奇跡。
中唐時期,在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宋庭芬,是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他出身儒學世家,長於辭藻,學識淵博,卻因家道中落,沒有機會出家做官。
宋庭芬共生一子五女,他本希望能好好教育兒子,讓他將來光宗耀祖,可惜兒子愚笨不堪,根本無法承擔他的理想。
幸運的是,五個女兒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個個出落得美豔照人,更難得的是,五姊妹天資聰穎,能文善詩,才華橫溢,一時名動天下。
宋若莘是大姐,又博學多識,才華出眾,文學造詣尤深,後來就代替父親教導幾個妹妹。
在妹妹麵前,姐姐儼如嚴師。五姐妹皆能潔身自愛,舉止大方,衣著樸素。
在這五姐妹中,尤其是大姐宋若莘、二姐宋若昭不僅文章特別淡麗,而且性情貞素閑雅,不尚紛華之飾。
五姐妹對父母表示,她們不想隨便嫁人,而願意以才華學問為家庭揚名爭光。宋庭芬也不想將她們許配給寒鄉凡裔,也支持她們專心致誌做學問。
宋若莘著有《女論語》十篇,經宋若昭加以注釋完善,並流傳後世。
《女論語》是女四書《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之一。書中以前秦女經學家韋宣文君代孔子,東漢曹大家等(班昭)為顏迴﹑冉耕,推明婦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女子教育課本,每一章都詳細規定古代女子的言行舉止和持家處世事理,可見此書在古代封建社會具有怎樣的影響力,更可見宋氏姐妹的貢獻和學識之深厚。
宋氏五姐妹,因為文才出眾,一時被傳為佳話。
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得知這一傳聞,甚感驚奇。於是,他上表向唐德宗推薦宋氏五姐妹的才學。
唐德宗立即召見宋氏五姐妹入宮,試以詩賦,兼問經史中大義。
麵對皇帝的召見和考察,五姐妹從容鎮定,對答如流。
唐德宗對此大為讚歎,更由於宋氏五姐妹個個美貌如花,唐德宗遂將宋氏五姐妹全部留在了宮中。
宋氏五姊妹雖然名義上是德宗的嬪妃,但德宗對她們十分敬重,不把她們當作普通的嬪妃,也輕易不敢讓她們侍寢,稱而是稱她們為學士。
德宗每一次和侍臣們寫詩唱和,都要請五姊妹參加,她們寫的詩總是受到賞識。宋家也因此受到德宗封賞,父親宋庭芬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出仕做官,很快被任命為饒州刺史。
隨後,宋若莘、宋若倫、宋若荀三人早逝,宋若昭被任命為六宮文學總管,掌管四方表奏。
在姐妹五人當中,宋若昭最為聰慧,最會為人處事,成就也最高。宋若昭常單獨對尚為太子的穆宗進行訓導,她的才學深受皇室的青睞,在宮中有特殊的地位。
宋若昭在位四十餘年,經曆過德宗宗、憲宗、穆宗、敬宗五朝,掌管後宮嬪妃、子妃的學習。由於六宮嬪妃、諸王、公主都是她的學生,所以在師生見麵時都要敬上一禮,一直被尊稱為先生。她受到極高的尊崇,被封為梁國夫人。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宋若昭去世,享年六十八歲,朝廷給予了相當高的喪葬級別,她的一生可謂值了。
宋若昭死後,五姊妹隻剩宋若憲一人。宋若憲也被唐敬宗李湛召入宮中接替若昭之職。
後來,到了文宗李昂時期,由於李昂也喜歡詩文,因此也待若憲優厚。
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訓、鄭注指控李宗閔和楊虞卿等勾結駙馬沈生,重金賄賂宋若憲,探聽內宮消息,暗中搞小動作。
此案再度觸動唐文宗的怒點,於是,宋若憲被關押並賜死,李宗閔、楊虞卿以及牛黨的李漢、蕭瀚均被貶官,盡數逐出長安。同時,宋家一共十三人受此牽連,被流放嶺南,顯赫幾朝的宋氏從此衰落。
在她死後,“帝悟其言,追恨之”,文宗追悔,但為時已晚。此時,宋氏姐妹已在唐朝宮廷生活了近五十年。他們不但教皇子公主讀書,還為皇帝出謀劃策,為皇帝出謀劃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唐朝政治。
宋氏姐妹幾人也都有詩文流傳,不過多為應製詩文。
宋若憲寫過不少詩,但千年之後隻存詩一首《奉和禦製麟德殿宴百官》: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聖皇。四聰聞受諫,五服遠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濟,盛樂複鏘鏘。
豐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願齊山嶽壽,祉福永無疆。”
李訓、鄭注是聰明人,他們在同時打擊兩黨人士的同時,為了避免樹敵過多,也注意籠絡收買一些名望較高、不屬於兩黨或對黨爭持消極態度的人。名氣大、名聲好、有才幹、資格老的白居易,也是李、鄭二人積極拉攏的對象。
大和九年(835年)九月,也就是在宋若憲案發生後不久,二人通過中書門下發出詔書,任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
同州治所在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這個同州刺史可不簡單,不是一般的刺史可比。
在唐朝中後期,已經形成了朝廷、藩鎮、州府、縣的四級行政管理體製。一般的州刺史,都從屬於藩鎮(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經略使),隻有同州、華州這兩個州最特殊,是直接從屬於朝廷的“直屬州”,因為兩州分別負責潼關和華山的鎮守,直接關係西京長安的安全,非得直接聽命於朝廷不可。同州刺史照例須兼任同州防禦使(即潼關守將),實際上相當於一個藩鎮。
二人任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顯然是想籠絡白居易,使白居易在他們起事的時候以潼關守軍配合他們的行動。
不過,二人似乎並不了解白居易。白居易此時一心一意養老,巴不得早點退休,同州刺史這種帶兵上陣的職務,對白居易來說絕對是避之不及的苦差。而且,李、鄭打擊的李宗閔、楊虞卿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親戚,白居易對二人絕無好感。
於是,白居易以患有痛風,雙腳行動不便為由,婉言推辭了這一任命。
皇帝選嬪妃,要麽就是有出眾的容貌,要麽就是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僅僅因為才華橫溢就被皇帝賞識成了嬪妃,一般都是奇跡。
當時就有這樣姊妹五人,同時因才華入皇帝後宮,創造了曆史上獨一份的奇跡。
中唐時期,在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宋庭芬,是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他出身儒學世家,長於辭藻,學識淵博,卻因家道中落,沒有機會出家做官。
宋庭芬共生一子五女,他本希望能好好教育兒子,讓他將來光宗耀祖,可惜兒子愚笨不堪,根本無法承擔他的理想。
幸運的是,五個女兒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個個出落得美豔照人,更難得的是,五姊妹天資聰穎,能文善詩,才華橫溢,一時名動天下。
宋若莘是大姐,又博學多識,才華出眾,文學造詣尤深,後來就代替父親教導幾個妹妹。
在妹妹麵前,姐姐儼如嚴師。五姐妹皆能潔身自愛,舉止大方,衣著樸素。
在這五姐妹中,尤其是大姐宋若莘、二姐宋若昭不僅文章特別淡麗,而且性情貞素閑雅,不尚紛華之飾。
五姐妹對父母表示,她們不想隨便嫁人,而願意以才華學問為家庭揚名爭光。宋庭芬也不想將她們許配給寒鄉凡裔,也支持她們專心致誌做學問。
宋若莘著有《女論語》十篇,經宋若昭加以注釋完善,並流傳後世。
《女論語》是女四書《女誡》﹑《內訓》﹑《女論語》﹑《女範捷錄》之一。書中以前秦女經學家韋宣文君代孔子,東漢曹大家等(班昭)為顏迴﹑冉耕,推明婦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女子教育課本,每一章都詳細規定古代女子的言行舉止和持家處世事理,可見此書在古代封建社會具有怎樣的影響力,更可見宋氏姐妹的貢獻和學識之深厚。
宋氏五姐妹,因為文才出眾,一時被傳為佳話。
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得知這一傳聞,甚感驚奇。於是,他上表向唐德宗推薦宋氏五姐妹的才學。
唐德宗立即召見宋氏五姐妹入宮,試以詩賦,兼問經史中大義。
麵對皇帝的召見和考察,五姐妹從容鎮定,對答如流。
唐德宗對此大為讚歎,更由於宋氏五姐妹個個美貌如花,唐德宗遂將宋氏五姐妹全部留在了宮中。
宋氏五姊妹雖然名義上是德宗的嬪妃,但德宗對她們十分敬重,不把她們當作普通的嬪妃,也輕易不敢讓她們侍寢,稱而是稱她們為學士。
德宗每一次和侍臣們寫詩唱和,都要請五姊妹參加,她們寫的詩總是受到賞識。宋家也因此受到德宗封賞,父親宋庭芬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出仕做官,很快被任命為饒州刺史。
隨後,宋若莘、宋若倫、宋若荀三人早逝,宋若昭被任命為六宮文學總管,掌管四方表奏。
在姐妹五人當中,宋若昭最為聰慧,最會為人處事,成就也最高。宋若昭常單獨對尚為太子的穆宗進行訓導,她的才學深受皇室的青睞,在宮中有特殊的地位。
宋若昭在位四十餘年,經曆過德宗宗、憲宗、穆宗、敬宗五朝,掌管後宮嬪妃、子妃的學習。由於六宮嬪妃、諸王、公主都是她的學生,所以在師生見麵時都要敬上一禮,一直被尊稱為先生。她受到極高的尊崇,被封為梁國夫人。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宋若昭去世,享年六十八歲,朝廷給予了相當高的喪葬級別,她的一生可謂值了。
宋若昭死後,五姊妹隻剩宋若憲一人。宋若憲也被唐敬宗李湛召入宮中接替若昭之職。
後來,到了文宗李昂時期,由於李昂也喜歡詩文,因此也待若憲優厚。
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訓、鄭注指控李宗閔和楊虞卿等勾結駙馬沈生,重金賄賂宋若憲,探聽內宮消息,暗中搞小動作。
此案再度觸動唐文宗的怒點,於是,宋若憲被關押並賜死,李宗閔、楊虞卿以及牛黨的李漢、蕭瀚均被貶官,盡數逐出長安。同時,宋家一共十三人受此牽連,被流放嶺南,顯赫幾朝的宋氏從此衰落。
在她死後,“帝悟其言,追恨之”,文宗追悔,但為時已晚。此時,宋氏姐妹已在唐朝宮廷生活了近五十年。他們不但教皇子公主讀書,還為皇帝出謀劃策,為皇帝出謀劃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唐朝政治。
宋氏姐妹幾人也都有詩文流傳,不過多為應製詩文。
宋若憲寫過不少詩,但千年之後隻存詩一首《奉和禦製麟德殿宴百官》: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聖皇。四聰聞受諫,五服遠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命筵多濟濟,盛樂複鏘鏘。
豐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願齊山嶽壽,祉福永無疆。”
李訓、鄭注是聰明人,他們在同時打擊兩黨人士的同時,為了避免樹敵過多,也注意籠絡收買一些名望較高、不屬於兩黨或對黨爭持消極態度的人。名氣大、名聲好、有才幹、資格老的白居易,也是李、鄭二人積極拉攏的對象。
大和九年(835年)九月,也就是在宋若憲案發生後不久,二人通過中書門下發出詔書,任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
同州治所在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這個同州刺史可不簡單,不是一般的刺史可比。
在唐朝中後期,已經形成了朝廷、藩鎮、州府、縣的四級行政管理體製。一般的州刺史,都從屬於藩鎮(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經略使),隻有同州、華州這兩個州最特殊,是直接從屬於朝廷的“直屬州”,因為兩州分別負責潼關和華山的鎮守,直接關係西京長安的安全,非得直接聽命於朝廷不可。同州刺史照例須兼任同州防禦使(即潼關守將),實際上相當於一個藩鎮。
二人任命白居易為同州刺史,顯然是想籠絡白居易,使白居易在他們起事的時候以潼關守軍配合他們的行動。
不過,二人似乎並不了解白居易。白居易此時一心一意養老,巴不得早點退休,同州刺史這種帶兵上陣的職務,對白居易來說絕對是避之不及的苦差。而且,李、鄭打擊的李宗閔、楊虞卿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親戚,白居易對二人絕無好感。
於是,白居易以患有痛風,雙腳行動不便為由,婉言推辭了這一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