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廷派鄭州刺史狄兼謨來接任蘇州刺史。狄兼謨是狄仁傑的曾孫,為官清廉正派,有曾祖遺風,他是令狐楚提拔推薦上來的,仍是牛黨成員。
此時朝廷的牛黨勢力占據著上風,李德裕執掌浙西一道,而最大的蘇、杭兩州均長期被牛黨成員把持,其受製於肘腋之間,很難施展開來。
後來李德裕垮台的直接原因“吳湘案”,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該案背景錯綜複雜,或許與這一時期的某些牛黨人士有所關聯。
對於白居易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離開蘇州了。
至此,白居易在蘇州隻呆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而其中有五個多月是在請假。
盡管如此,白居易不辭辛勞、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仍得到了蘇州群眾的認可。
白居易從蘇州走的還是徐、汴漕運水路,出發時他“身攜妻子唯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非常簡樸。與之對照鮮明的是蘇州民眾盛大的送行場麵,他在《別蘇州》詩中說:
“浩浩姑蘇民,鬱鬱長洲城。
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
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氓。
一時臨水拜,十裏隨舟行。
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
悵望武丘路,沉吟滸水亭。
還鄉信有興,去郡能無情。”
與上次離開杭州不同,白居易是因為“假滿百日”自動解除刺史職務而離開蘇州的,因此他尚未得以任命新的官職。因此,他打算先迴洛陽,觀察形勢,如有可能,不妨再次請求分司,繼續優遊卒歲的閑散生活。
白居易走的是徐汴漕運水路,在經過楚州(今江蘇淮安)時,楚州刺史郭行餘是白居易的崇拜者,他極力挽留白居易在楚州盤桓,給予了熱情招待。
更重要的是,郭行餘還告訴白居易,劉禹錫和州刺史任期已滿,也是取道徐汴迴洛陽,不久就會來到楚州。
盛情難卻,又有神交已久的大詩人前來,白居易決定再逗留幾日。
果然,沒過多久,劉禹錫也到了楚州。好友相逢,自然分外開心,再加上兩人都是處於無官身輕的狀態,而東道主郭行餘也是詩文同好,三人在楚州唱酬遊宴,何其快哉!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五十四歲,劉禹錫也已經五十二歲。當白居易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這一次退居洛陽,兩人沒事就一起吟詩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
酒酣耳熱之際,白居易率先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開頭就寫到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對酒高歌的場景。隻有誌同道合,親密無間的朋友,才會如此無拘無束。詩歌之中,白居易主要還是感歎劉禹錫才華橫溢,堪稱詩文“國手”卻仕途坎坷,經曆的挫折太多,是命運的不公。
白居易的這首詩,非常出眾,堪稱千古之作。他語言平實自然,卻又感情真摯。對於劉禹錫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
劉禹錫對白居易非常敬仰。白居易和元稹,共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聲名顯赫,更在其上。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還能夠如此讚許自己,這讓自負的劉禹錫更為感動。
因此,當劉禹錫舉杯應和白居易時,一首更偉大的名作也由此誕生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和白居易一起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將話鋒一轉,展現出昂揚的氣息。這首詩行雲流水,毫不拖遝。尤其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不僅一掃席間低沉的氣氛,也是劉禹錫不屈精神的表現。後來,它更是成為萬千事業低穀文人的座右銘。這句話的橫空出現,極大提高了全詩的思想性。
劉禹錫的詩雖不如白居易多,卻也是獨特新穎。特別是他的詠詩史,如《西塞山懷古》中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一句,更被認為是詠史詩之冠,壓倒元稹和白居易。
對此白居易是不服的,於是他寫了數首詩贈與劉禹錫,有些詩看似是在問候好友,其實是要和這個知已好友比上一比。就這樣,兩位詩壇巨星鬥了半輩子,誰也不服誰。但有一首詩,白居易卻是心服口服,拿到這首詩時,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就是《烏衣巷》。
在楚州盤恆了幾日,白居易和劉禹錫向洛陽繼續進發。
劉白辭別楚州郭行餘之日,是寶曆二年(826年)年底,也就是臘月最後幾天,除夕夜登船。
劉禹錫有《歲杪將發楚州呈樂天》詩贈白居易:
“楚澤雪初霽,楚城春欲歸。
清淮變寒色,遠樹含清暉。
原野已多思,風霜潛減威。
與君同旅雁,北向刷毛衣。”
白居易作《除日答夢得同發楚州》:
“共作千裏伴,俱為一郡迴。
歲陰中路盡,鄉思先春來。
山雪晚猶在,淮冰晴欲開。
歸歟吟可作,休戀主人杯。”
他們乘船進入江淮運河,沿“通濟渠”向西北航行,先到泗州(今安徽泗縣),進而到宿州(今安徽宿州),再過宋州(今河南商丘),始抵中原汴州。
這段水路逆流而上,少說也有千裏之遙。上年,白居易以同樣航線順水而下,航行時間近一個月,此次逆水北返駛抵汴州,比來時更為緩慢,時間已到了次年正月下旬。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名城汴州拜見了他們共同仰慕的兄長令狐楚。
去年,白居易赴蘇州,曾在令狐府上停留五日,而劉禹錫和令狐楚,雖詩酬往來不斷,卻多年不見,未知此三位高人相聚汴州,該喝多少酒,該聊多少話,該吟多少詩?又將給後人留下多少評品之趣?
然而實際情況是,三方所留詩篇寥寥無幾,涉及內容也乏善可陳,後世品評這次聚會,也是記述平平,一筆帶過。
這是絕對一種意外,其中必有原因,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端。
此時朝廷的牛黨勢力占據著上風,李德裕執掌浙西一道,而最大的蘇、杭兩州均長期被牛黨成員把持,其受製於肘腋之間,很難施展開來。
後來李德裕垮台的直接原因“吳湘案”,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該案背景錯綜複雜,或許與這一時期的某些牛黨人士有所關聯。
對於白居易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離開蘇州了。
至此,白居易在蘇州隻呆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而其中有五個多月是在請假。
盡管如此,白居易不辭辛勞、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仍得到了蘇州群眾的認可。
白居易從蘇州走的還是徐、汴漕運水路,出發時他“身攜妻子唯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非常簡樸。與之對照鮮明的是蘇州民眾盛大的送行場麵,他在《別蘇州》詩中說:
“浩浩姑蘇民,鬱鬱長洲城。
來慚荷寵命,去愧無能名。
青紫行將吏,班白列黎氓。
一時臨水拜,十裏隨舟行。
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
悵望武丘路,沉吟滸水亭。
還鄉信有興,去郡能無情。”
與上次離開杭州不同,白居易是因為“假滿百日”自動解除刺史職務而離開蘇州的,因此他尚未得以任命新的官職。因此,他打算先迴洛陽,觀察形勢,如有可能,不妨再次請求分司,繼續優遊卒歲的閑散生活。
白居易走的是徐汴漕運水路,在經過楚州(今江蘇淮安)時,楚州刺史郭行餘是白居易的崇拜者,他極力挽留白居易在楚州盤桓,給予了熱情招待。
更重要的是,郭行餘還告訴白居易,劉禹錫和州刺史任期已滿,也是取道徐汴迴洛陽,不久就會來到楚州。
盛情難卻,又有神交已久的大詩人前來,白居易決定再逗留幾日。
果然,沒過多久,劉禹錫也到了楚州。好友相逢,自然分外開心,再加上兩人都是處於無官身輕的狀態,而東道主郭行餘也是詩文同好,三人在楚州唱酬遊宴,何其快哉!
白居易和劉禹錫相識時五十四歲,劉禹錫也已經五十二歲。當白居易遇到和自己一樣名滿天下的詩豪劉禹錫,就如身處巔峰的武林高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敵手。年紀相仿,又都才華橫溢,二人很快成為了摯友。
這一次退居洛陽,兩人沒事就一起吟詩喝酒,留下了不少名作。
酒酣耳熱之際,白居易率先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開頭就寫到兩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對酒高歌的場景。隻有誌同道合,親密無間的朋友,才會如此無拘無束。詩歌之中,白居易主要還是感歎劉禹錫才華橫溢,堪稱詩文“國手”卻仕途坎坷,經曆的挫折太多,是命運的不公。
白居易的這首詩,非常出眾,堪稱千古之作。他語言平實自然,卻又感情真摯。對於劉禹錫來說,一定是莫大的安慰。
劉禹錫對白居易非常敬仰。白居易和元稹,共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聲名顯赫,更在其上。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還能夠如此讚許自己,這讓自負的劉禹錫更為感動。
因此,當劉禹錫舉杯應和白居易時,一首更偉大的名作也由此誕生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和白居易一起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將話鋒一轉,展現出昂揚的氣息。這首詩行雲流水,毫不拖遝。尤其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不僅一掃席間低沉的氣氛,也是劉禹錫不屈精神的表現。後來,它更是成為萬千事業低穀文人的座右銘。這句話的橫空出現,極大提高了全詩的思想性。
劉禹錫的詩雖不如白居易多,卻也是獨特新穎。特別是他的詠詩史,如《西塞山懷古》中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一句,更被認為是詠史詩之冠,壓倒元稹和白居易。
對此白居易是不服的,於是他寫了數首詩贈與劉禹錫,有些詩看似是在問候好友,其實是要和這個知已好友比上一比。就這樣,兩位詩壇巨星鬥了半輩子,誰也不服誰。但有一首詩,白居易卻是心服口服,拿到這首詩時,白居易“掉頭苦吟,歎賞良久”,就是《烏衣巷》。
在楚州盤恆了幾日,白居易和劉禹錫向洛陽繼續進發。
劉白辭別楚州郭行餘之日,是寶曆二年(826年)年底,也就是臘月最後幾天,除夕夜登船。
劉禹錫有《歲杪將發楚州呈樂天》詩贈白居易:
“楚澤雪初霽,楚城春欲歸。
清淮變寒色,遠樹含清暉。
原野已多思,風霜潛減威。
與君同旅雁,北向刷毛衣。”
白居易作《除日答夢得同發楚州》:
“共作千裏伴,俱為一郡迴。
歲陰中路盡,鄉思先春來。
山雪晚猶在,淮冰晴欲開。
歸歟吟可作,休戀主人杯。”
他們乘船進入江淮運河,沿“通濟渠”向西北航行,先到泗州(今安徽泗縣),進而到宿州(今安徽宿州),再過宋州(今河南商丘),始抵中原汴州。
這段水路逆流而上,少說也有千裏之遙。上年,白居易以同樣航線順水而下,航行時間近一個月,此次逆水北返駛抵汴州,比來時更為緩慢,時間已到了次年正月下旬。
白居易和劉禹錫在名城汴州拜見了他們共同仰慕的兄長令狐楚。
去年,白居易赴蘇州,曾在令狐府上停留五日,而劉禹錫和令狐楚,雖詩酬往來不斷,卻多年不見,未知此三位高人相聚汴州,該喝多少酒,該聊多少話,該吟多少詩?又將給後人留下多少評品之趣?
然而實際情況是,三方所留詩篇寥寥無幾,涉及內容也乏善可陳,後世品評這次聚會,也是記述平平,一筆帶過。
這是絕對一種意外,其中必有原因,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