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有誤會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禮曹判書尹根壽,聽到堂內傳他,心裏一股自豪,油然而生。
堂外這麽多朝鮮官員,好幾位的官職都比我高,為什麽不傳他們入堂,偏偏傳我尹根壽入堂,還得是天朝來的上差慧眼識珠,知道我尹根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到此,尹根壽胸脯一挺,腰杆一拔,昂首挺胸的走進大堂。
剛一邁步走進大堂,尹根壽的氣勢頓時就餒了下來。
沒辦法,李氏朝鮮不過巴掌大的地方,他們那裏官員的氣勢,如何與大明官員的氣勢相比。
何況,堂內的基本上都是將領,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尹根壽說話不打哆嗦,都算他是好樣的。
“參見閣老,參見諸位將軍。”
“尹判書,不必多禮,來人,給尹判書搬把椅子來。”
“謝閣老。”
梁夢龍看向李昖,“殿下請坐,諸位將軍,也請落坐。”
“在議事之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
“祖承訓可在?”梁夢龍語氣一冷。
“罪將在。”祖承訓從堂外走來。
“祖承訓,你輕敵冒進,致使我軍大敗於平壤,本應軍法從事。本閣念你從軍多年,屢有戰功,且又是大敵當前,便從緩處置。”
“你的罪過先存著,今免去你一應官職,到寧遠伯帳下聽命,戴罪立功。若再有作戰不利,二罪並罰。你可服氣?”
沒丟了腦袋就是好事,祖承訓哪還敢有不服氣,“罪將服氣。”
“閣老,罪將還有下情迴稟。”
“說。”
“迴稟閣老,罪將輕敵冒進,致使平壤戰敗,該罰該打該殺,罪將應一力承擔,不敢有絲毫怨言。”
“隻是,平壤戰敗,有罪將之過,亦有朝鮮之過。”
朝鮮國王李昖聞聽此言,心頭一顫,楊元帶兵抓了鍾國仁以及順安城一眾官員的事情,他收到了消息,看來,大明當時沒有發作,是準備現在秋後算賬。
尹根壽心裏也後悔起來,早知道問這事,我就不進來了。
楊元把事情審問清楚後,連人帶供詞,全都送迴了遼東。
梁夢龍是務實的人,不會因為顧及什麽天朝上國的麵子就吃這個啞巴虧。
當時,大明在朝鮮的兵馬不算多,如今大批軍隊開進朝鮮,正是算賬的時候。
同時,也是敲打敲打李氏朝鮮,別總想著幹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今天這一出,都是提前與祖承訓他們商量好的。
祖承訓輕敵冒進致使戰敗,他有罪,必然要罰。可朝鮮也有罪,更要罰。
“有什麽下情迴稟?”梁夢龍問道。
“迴稟閣老,朝鮮人故意向我軍提供假情報,平壤城中的倭寇,不下萬人,可朝鮮人卻說平壤城中的倭寇最多隻有兩千人。”
“為了穩妥起見,罪將一路之上詢問了多位朝鮮官員,得到的結果出奇的一致,皆是平壤城中的倭寇人數,不超過兩千人。”
“而且倭寇的火銃手中有朝鮮人,朝鮮人與倭寇竟然還互相答話,罪將懷疑,朝鮮與倭寇有所勾結。”
“若是朝鮮人沒有謊報軍情,勾結倭寇,罪將何至於有平壤之敗。”
“你輕敵冒進還有理了!”梁夢龍嗬斥迴去。
“罪將不敢,隻是怕我軍以後再被朝鮮蒙騙。”
“殿下,”梁夢龍將目光投向朝鮮國王李昖,“祖承訓說的,可是實情?”
李昖一下被問住了。
他要是敢說不是實情,明軍那邊早就已經把人抓了,估計該問的全都問出來了,他要是說不是,明軍把人證物證一拿,由不得他不認。
可要是說是實情,那更簡單了,連審都不用審了,直接處理就完事了。
李昖就想到,多虧了我把禮曹判書尹根壽給拉進大堂中議事了,他就想以目示意尹根壽,讓他替自己迴答。
然而,尹根壽坐的位置離李昖實在是太過遙遠。
李昖是朝鮮國王,按照大明規製,是郡王,他坐在左側首位。
尹根壽是朝鮮的禮曹判書,正二品,可他在朝鮮是正二品,在大明朝的這些將領之中,狗屁不是。
所以,尹根壽雖然落了座,可坐在右側最末端,末端到哪呢,這麽形容吧,坐在尹根壽前麵的劉綎稍微放個屁,都能把尹根壽給嗞出大堂去。
盡管二人離得遠,但兩個人都不近視,而且坐的正好是一個對角線,尹根壽還是能夠感受到李昖的目光的。
可是,尹根壽感受到歸感受到,他可不敢替李昖迴答。
謊報軍情這是要掉腦袋的,明軍在平壤城戰死了那麽多人,僅靠鍾國仁以及順安城那些官員的腦袋可是不夠賠的,朝鮮的高官之中,必然有人要償命。
這是得罪人的活,尹根壽可不願意替李昖趟這個渾水。要是哪句話說的不對,李昖是朝鮮國王,明軍多多少少還會顧及一點麵子。可他這個禮曹判書,明軍殺起來一丁點負擔都沒有。
尹根壽就低著頭,故意不理會李昖。
李昖這也急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時候你尹根壽得頂上呀。
李昖神情激動,無意就衝撞了緊挨著他的寧遠伯李成梁。
“殿下,閣老問您話呢。”
李成梁在遼東多年,朝鮮緊臨遼東,李昖是知道李成梁的大名的。
李成梁都開口了,李昖就知道,這事躲不過去。
“朝鮮人口近千萬,有人投靠倭寇或者是被倭寇強行擄掠而去,強迫他們為倭寇效力,也不無可能。”
“祖將軍敗於平壤,本王是深表遺憾。可若是說有朝鮮官員謊報軍情,乃至與倭寇有所勾結,而致使平壤戰敗,應該還不至於。”
“這其中,想必是有什麽誤會。”
堂外這麽多朝鮮官員,好幾位的官職都比我高,為什麽不傳他們入堂,偏偏傳我尹根壽入堂,還得是天朝來的上差慧眼識珠,知道我尹根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想到此,尹根壽胸脯一挺,腰杆一拔,昂首挺胸的走進大堂。
剛一邁步走進大堂,尹根壽的氣勢頓時就餒了下來。
沒辦法,李氏朝鮮不過巴掌大的地方,他們那裏官員的氣勢,如何與大明官員的氣勢相比。
何況,堂內的基本上都是將領,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尹根壽說話不打哆嗦,都算他是好樣的。
“參見閣老,參見諸位將軍。”
“尹判書,不必多禮,來人,給尹判書搬把椅子來。”
“謝閣老。”
梁夢龍看向李昖,“殿下請坐,諸位將軍,也請落坐。”
“在議事之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
“祖承訓可在?”梁夢龍語氣一冷。
“罪將在。”祖承訓從堂外走來。
“祖承訓,你輕敵冒進,致使我軍大敗於平壤,本應軍法從事。本閣念你從軍多年,屢有戰功,且又是大敵當前,便從緩處置。”
“你的罪過先存著,今免去你一應官職,到寧遠伯帳下聽命,戴罪立功。若再有作戰不利,二罪並罰。你可服氣?”
沒丟了腦袋就是好事,祖承訓哪還敢有不服氣,“罪將服氣。”
“閣老,罪將還有下情迴稟。”
“說。”
“迴稟閣老,罪將輕敵冒進,致使平壤戰敗,該罰該打該殺,罪將應一力承擔,不敢有絲毫怨言。”
“隻是,平壤戰敗,有罪將之過,亦有朝鮮之過。”
朝鮮國王李昖聞聽此言,心頭一顫,楊元帶兵抓了鍾國仁以及順安城一眾官員的事情,他收到了消息,看來,大明當時沒有發作,是準備現在秋後算賬。
尹根壽心裏也後悔起來,早知道問這事,我就不進來了。
楊元把事情審問清楚後,連人帶供詞,全都送迴了遼東。
梁夢龍是務實的人,不會因為顧及什麽天朝上國的麵子就吃這個啞巴虧。
當時,大明在朝鮮的兵馬不算多,如今大批軍隊開進朝鮮,正是算賬的時候。
同時,也是敲打敲打李氏朝鮮,別總想著幹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今天這一出,都是提前與祖承訓他們商量好的。
祖承訓輕敵冒進致使戰敗,他有罪,必然要罰。可朝鮮也有罪,更要罰。
“有什麽下情迴稟?”梁夢龍問道。
“迴稟閣老,朝鮮人故意向我軍提供假情報,平壤城中的倭寇,不下萬人,可朝鮮人卻說平壤城中的倭寇最多隻有兩千人。”
“為了穩妥起見,罪將一路之上詢問了多位朝鮮官員,得到的結果出奇的一致,皆是平壤城中的倭寇人數,不超過兩千人。”
“而且倭寇的火銃手中有朝鮮人,朝鮮人與倭寇竟然還互相答話,罪將懷疑,朝鮮與倭寇有所勾結。”
“若是朝鮮人沒有謊報軍情,勾結倭寇,罪將何至於有平壤之敗。”
“你輕敵冒進還有理了!”梁夢龍嗬斥迴去。
“罪將不敢,隻是怕我軍以後再被朝鮮蒙騙。”
“殿下,”梁夢龍將目光投向朝鮮國王李昖,“祖承訓說的,可是實情?”
李昖一下被問住了。
他要是敢說不是實情,明軍那邊早就已經把人抓了,估計該問的全都問出來了,他要是說不是,明軍把人證物證一拿,由不得他不認。
可要是說是實情,那更簡單了,連審都不用審了,直接處理就完事了。
李昖就想到,多虧了我把禮曹判書尹根壽給拉進大堂中議事了,他就想以目示意尹根壽,讓他替自己迴答。
然而,尹根壽坐的位置離李昖實在是太過遙遠。
李昖是朝鮮國王,按照大明規製,是郡王,他坐在左側首位。
尹根壽是朝鮮的禮曹判書,正二品,可他在朝鮮是正二品,在大明朝的這些將領之中,狗屁不是。
所以,尹根壽雖然落了座,可坐在右側最末端,末端到哪呢,這麽形容吧,坐在尹根壽前麵的劉綎稍微放個屁,都能把尹根壽給嗞出大堂去。
盡管二人離得遠,但兩個人都不近視,而且坐的正好是一個對角線,尹根壽還是能夠感受到李昖的目光的。
可是,尹根壽感受到歸感受到,他可不敢替李昖迴答。
謊報軍情這是要掉腦袋的,明軍在平壤城戰死了那麽多人,僅靠鍾國仁以及順安城那些官員的腦袋可是不夠賠的,朝鮮的高官之中,必然有人要償命。
這是得罪人的活,尹根壽可不願意替李昖趟這個渾水。要是哪句話說的不對,李昖是朝鮮國王,明軍多多少少還會顧及一點麵子。可他這個禮曹判書,明軍殺起來一丁點負擔都沒有。
尹根壽就低著頭,故意不理會李昖。
李昖這也急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時候你尹根壽得頂上呀。
李昖神情激動,無意就衝撞了緊挨著他的寧遠伯李成梁。
“殿下,閣老問您話呢。”
李成梁在遼東多年,朝鮮緊臨遼東,李昖是知道李成梁的大名的。
李成梁都開口了,李昖就知道,這事躲不過去。
“朝鮮人口近千萬,有人投靠倭寇或者是被倭寇強行擄掠而去,強迫他們為倭寇效力,也不無可能。”
“祖將軍敗於平壤,本王是深表遺憾。可若是說有朝鮮官員謊報軍情,乃至與倭寇有所勾結,而致使平壤戰敗,應該還不至於。”
“這其中,想必是有什麽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