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一眾將領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的義州城,格外的熱鬧,因為明朝大軍,終於渡過鴨綠江,開進朝鮮。
明軍軍紀嚴整,上下一片肅然,盔明甲亮,刀槍林立,火器充沛,戰馬嘶鳴,和煦的陽光打在盔甲之上,熠熠閃光,襯得明軍宛如天兵下凡。
隨軍讚畫的兵部員外郎劉黃裳豪情萬丈,“此汝曹封侯地也!”
義州官衙外,朝鮮國王李昖以及一眾朝鮮官員,列隊迎接。
本來,他們在城外已經迎接過了,可明軍人數太多,沒人顧得上搭理他們。這次,李氏朝鮮的君臣便又在議事的官衙外等候迎接。
“天朝大軍,終於到了。”李昖感慨萬千。
禮曹判書尹根壽在一旁說道:“殿下,天朝大軍來了,倭寇必然無處遁形,光複朝鮮,指日可待。”
就在這時,兩隊明軍士兵開來,直直的停在李昖和一眾朝鮮官員麵前,也不說話,就這麽瞪著他們。
李昖還納悶,這是怎麽了?我沒做什麽錯事吧?
“這位將軍,”李昖剛想問帶隊的隊官,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禮曹判書尹根壽拉到一旁。
“殿下,天朝的諸位將軍要來義州官衙議事,咱們擋道了。”
李昖沒有絲毫猶豫,“快快退到一旁,切不可阻礙天朝的將軍們。”
一眾朝鮮官員沒有覺得絲毫不妥,麻溜的退到一旁。
這兩隊明軍士兵,一隊進入官衙,四下檢查把守。一隊分列大門兩側,作迎接狀。
過了一會,檢查官衙的明軍士兵沒有發現問題,這才派人前去通稟,可以進入。
俄頃,一位位明軍將軍接踵而至,每來一位,門前的士兵還會高聲喝號。
頭一位,就是不受朝鮮人待見的劉綎。
“統禦南兵副總兵劉綎將軍到!”
劉綎縱兵劫掠了義州城,朝鮮君臣對其咬牙切齒,可今日一見劉綎,一眾朝鮮官員紛紛拱手見禮,包括朝鮮國王李昖,也拱手見禮。
其餘明軍將領紛紛而來。
“統禦水師副總兵季金將軍到!”
“統禦南兵副總兵駱尚誌將軍到!”
“統禦南兵副總兵吳惟忠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李友升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孫守廉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佟養正將軍到!”
“宣府副總兵任自強將軍到!”
“標下中軍副總兵查大受將軍到!”
“防海禦倭副總兵李如柏將軍到!”
“防海禦倭副總兵張世爵將軍到!”
“薊州副總兵楊元將軍到!”
“標下中軍副總兵李平胡將軍到!”
“神機第二鎮主將王保將軍到!”
“神機第一鎮主將董一元將軍到!”
“鎮守大同官總兵麻貴將軍到!”
“統禦水師總兵官陳璘將軍到!”
“防海禦倭總兵官李如鬆將軍到!”
進入大堂中的將領,自覺的按官職高低按次序分列兩旁。
接下來,就是壓軸入場的兩位重量級人物。
“騰衝伯到!”
“寧遠伯到!”
一眾將領紛紛見禮。
這二人,毫無懸念,很自然的就行至眾將領隊列前,左側是寧遠伯李成梁,右側是騰衝伯戚繼光。
明軍的將領,遠不止這些,像參將、遊擊將軍,都沒有資格入堂議事。
這些都是主力戰兵將領,還有一些將是負責後勤保障的戰兵和輔兵將領,他們都跟隨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在後方,沒有到場。
最後入場的,是總指揮官。
“欽差總督朝鮮、薊、遼、保定、山東等處軍務,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梁閣老到!”
梁夢龍,在千唿萬喚中始出來,走向大堂上位,麵向一眾將領。
“參見閣老。”一眾將領見禮。
“諸位將軍不必客氣。”
接著,梁夢龍看向堂外,“朝鮮王殿下可在?”
“在,在,在。”朝鮮國王李昖疾步而來。
朝鮮國王李昖和一眾朝鮮官員,一直在外麵等候,隻是,沒有得到召見,他們誰也不敢進來。
聽到梁夢龍的問話,李昖屁顛屁顛的快步走進去,如果不是礙於禮儀,他恨不得跑過去。
沒辦法,親爹來了,李昖矜持不住。
李昖朝著堂上的梁夢龍拱手行禮,“見過閣老。”
李昖身為朝鮮國王,就得向梁夢龍行禮,這個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
梁夢龍拱手還禮,“殿下。”
“倭寇肆虐朝鮮,三韓岌岌可危,幸得聖上仁德,派遣閣老及眾位將軍前來,朝鮮上下無不感激涕零。”
“相信有閣老及諸位將軍在,定能蕩平倭寇,澄遠朝鮮。”
李昖言辭懇切,望著一眾大明將領,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梁夢龍拱手朝向大明京師方向,“我大明皇帝陛下聽聞朝鮮之難,痛心疾首,故,特派本閣率天軍前來,蕩平倭寇,護衛朝鮮。”
李昖麵向大明京師方向,跪地叩拜,“臣李昖,叩謝聖上。”
“殿下,請起。”梁夢龍扶起李昖。
梁夢龍對於李氏朝鮮向大明故意隱瞞倭寇消息的事情,極為不滿,出兵之前,朝堂議事,他更是主張趁此機會,實控朝鮮。
朝鮮國王李昖由於形勢危急,已經上了請求內附的國書,朱翊鈞也已經批準。隻是為了安撫朝鮮,允準朝鮮內附的聖旨,還沒有發給朝鮮。
什麽時候把聖旨給朝鮮呢,等打完了仗,以免朝鮮暗中使絆子。
而且,由於李氏朝鮮敗的太快,倭寇並沒有來得及全盤接收攻陷的地區,很多地方,還有朝鮮的義軍在牽製倭寇。目前,李昖這個朝鮮國王的名頭,還是有些用處的。
梁夢龍,老官僚了,心中對於李昖以及朝鮮,雖然是極其不滿,可表麵看上去,依舊是春風和煦。
“倭寇窮兇極惡,狼子野心,竟妄圖吞並朝鮮,實在可惡。今有我天朝大軍在,殿下盡管放心,定叫倭寇,有來無迴。”
“有天朝大軍在,本王自然是放心。”李昖說的這倒是實話,畢竟自家的軍隊已經指望不上了,現在隻能倚仗大明的軍隊。
梁夢龍指向一旁的座位,“還請殿下落座,咱們一起商議接下來作戰之事。”
李昖並沒有坐下而是說道:“閣老,朝鮮的禮曹判書尹根壽,之前經常出使天朝,倭寇犯境之後,更是前往天朝求救。”
“尹判書熟悉天朝的情況,同時也熟悉朝鮮的情況,若是能讓尹判書參與議事,或許對天朝大軍在朝鮮的作戰行動,更有便利。”
由於梁夢龍隻問了“朝鮮王殿下可在”,就隻有朝鮮國王李昖一個人進入大堂,其餘的朝鮮官員,隻能在大堂外麵站著。
李昖之所以想讓尹根壽參與議事,一個是尹根壽確實是熟悉大明和朝鮮兩邊的情況,一個是李昖想趁機奪取包括大明軍隊在內的軍隊指揮權。
同時,大堂內的都是大明朝的將領,不提李成梁、戚繼光這種打了一輩子仗的勳貴,就算是官職最低的那些個副總兵,也無一不是從軍幾十年的存在。
就一個文官梁夢龍,那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
大堂內殺氣騰騰,陰風嗖嗖,就算是閻王爺到了這,也是打幾下哆嗦,更何況是什麽也不是李昖。
李昖自個一個人在這,心裏害怕,他想把尹根壽拉進來,給自己做做伴,壯壯膽。
不管李昖打的是什麽主意,梁夢龍都不在意,反正李昖猶如喪家之犬,啥也不是。
不過,這點麵子,還是可以給的。
梁夢龍對著堂外值守的士兵吩咐,“傳禮曹判書尹根壽入堂。”
堂內的聲音剛落,堂外的聲音接著響起,“傳禮曹判書尹根壽入堂。”
明軍軍紀嚴整,上下一片肅然,盔明甲亮,刀槍林立,火器充沛,戰馬嘶鳴,和煦的陽光打在盔甲之上,熠熠閃光,襯得明軍宛如天兵下凡。
隨軍讚畫的兵部員外郎劉黃裳豪情萬丈,“此汝曹封侯地也!”
義州官衙外,朝鮮國王李昖以及一眾朝鮮官員,列隊迎接。
本來,他們在城外已經迎接過了,可明軍人數太多,沒人顧得上搭理他們。這次,李氏朝鮮的君臣便又在議事的官衙外等候迎接。
“天朝大軍,終於到了。”李昖感慨萬千。
禮曹判書尹根壽在一旁說道:“殿下,天朝大軍來了,倭寇必然無處遁形,光複朝鮮,指日可待。”
就在這時,兩隊明軍士兵開來,直直的停在李昖和一眾朝鮮官員麵前,也不說話,就這麽瞪著他們。
李昖還納悶,這是怎麽了?我沒做什麽錯事吧?
“這位將軍,”李昖剛想問帶隊的隊官,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禮曹判書尹根壽拉到一旁。
“殿下,天朝的諸位將軍要來義州官衙議事,咱們擋道了。”
李昖沒有絲毫猶豫,“快快退到一旁,切不可阻礙天朝的將軍們。”
一眾朝鮮官員沒有覺得絲毫不妥,麻溜的退到一旁。
這兩隊明軍士兵,一隊進入官衙,四下檢查把守。一隊分列大門兩側,作迎接狀。
過了一會,檢查官衙的明軍士兵沒有發現問題,這才派人前去通稟,可以進入。
俄頃,一位位明軍將軍接踵而至,每來一位,門前的士兵還會高聲喝號。
頭一位,就是不受朝鮮人待見的劉綎。
“統禦南兵副總兵劉綎將軍到!”
劉綎縱兵劫掠了義州城,朝鮮君臣對其咬牙切齒,可今日一見劉綎,一眾朝鮮官員紛紛拱手見禮,包括朝鮮國王李昖,也拱手見禮。
其餘明軍將領紛紛而來。
“統禦水師副總兵季金將軍到!”
“統禦南兵副總兵駱尚誌將軍到!”
“統禦南兵副總兵吳惟忠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李友升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孫守廉將軍到!”
“遼東副總兵佟養正將軍到!”
“宣府副總兵任自強將軍到!”
“標下中軍副總兵查大受將軍到!”
“防海禦倭副總兵李如柏將軍到!”
“防海禦倭副總兵張世爵將軍到!”
“薊州副總兵楊元將軍到!”
“標下中軍副總兵李平胡將軍到!”
“神機第二鎮主將王保將軍到!”
“神機第一鎮主將董一元將軍到!”
“鎮守大同官總兵麻貴將軍到!”
“統禦水師總兵官陳璘將軍到!”
“防海禦倭總兵官李如鬆將軍到!”
進入大堂中的將領,自覺的按官職高低按次序分列兩旁。
接下來,就是壓軸入場的兩位重量級人物。
“騰衝伯到!”
“寧遠伯到!”
一眾將領紛紛見禮。
這二人,毫無懸念,很自然的就行至眾將領隊列前,左側是寧遠伯李成梁,右側是騰衝伯戚繼光。
明軍的將領,遠不止這些,像參將、遊擊將軍,都沒有資格入堂議事。
這些都是主力戰兵將領,還有一些將是負責後勤保障的戰兵和輔兵將領,他們都跟隨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在後方,沒有到場。
最後入場的,是總指揮官。
“欽差總督朝鮮、薊、遼、保定、山東等處軍務,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梁閣老到!”
梁夢龍,在千唿萬喚中始出來,走向大堂上位,麵向一眾將領。
“參見閣老。”一眾將領見禮。
“諸位將軍不必客氣。”
接著,梁夢龍看向堂外,“朝鮮王殿下可在?”
“在,在,在。”朝鮮國王李昖疾步而來。
朝鮮國王李昖和一眾朝鮮官員,一直在外麵等候,隻是,沒有得到召見,他們誰也不敢進來。
聽到梁夢龍的問話,李昖屁顛屁顛的快步走進去,如果不是礙於禮儀,他恨不得跑過去。
沒辦法,親爹來了,李昖矜持不住。
李昖朝著堂上的梁夢龍拱手行禮,“見過閣老。”
李昖身為朝鮮國王,就得向梁夢龍行禮,這個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
梁夢龍拱手還禮,“殿下。”
“倭寇肆虐朝鮮,三韓岌岌可危,幸得聖上仁德,派遣閣老及眾位將軍前來,朝鮮上下無不感激涕零。”
“相信有閣老及諸位將軍在,定能蕩平倭寇,澄遠朝鮮。”
李昖言辭懇切,望著一眾大明將領,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梁夢龍拱手朝向大明京師方向,“我大明皇帝陛下聽聞朝鮮之難,痛心疾首,故,特派本閣率天軍前來,蕩平倭寇,護衛朝鮮。”
李昖麵向大明京師方向,跪地叩拜,“臣李昖,叩謝聖上。”
“殿下,請起。”梁夢龍扶起李昖。
梁夢龍對於李氏朝鮮向大明故意隱瞞倭寇消息的事情,極為不滿,出兵之前,朝堂議事,他更是主張趁此機會,實控朝鮮。
朝鮮國王李昖由於形勢危急,已經上了請求內附的國書,朱翊鈞也已經批準。隻是為了安撫朝鮮,允準朝鮮內附的聖旨,還沒有發給朝鮮。
什麽時候把聖旨給朝鮮呢,等打完了仗,以免朝鮮暗中使絆子。
而且,由於李氏朝鮮敗的太快,倭寇並沒有來得及全盤接收攻陷的地區,很多地方,還有朝鮮的義軍在牽製倭寇。目前,李昖這個朝鮮國王的名頭,還是有些用處的。
梁夢龍,老官僚了,心中對於李昖以及朝鮮,雖然是極其不滿,可表麵看上去,依舊是春風和煦。
“倭寇窮兇極惡,狼子野心,竟妄圖吞並朝鮮,實在可惡。今有我天朝大軍在,殿下盡管放心,定叫倭寇,有來無迴。”
“有天朝大軍在,本王自然是放心。”李昖說的這倒是實話,畢竟自家的軍隊已經指望不上了,現在隻能倚仗大明的軍隊。
梁夢龍指向一旁的座位,“還請殿下落座,咱們一起商議接下來作戰之事。”
李昖並沒有坐下而是說道:“閣老,朝鮮的禮曹判書尹根壽,之前經常出使天朝,倭寇犯境之後,更是前往天朝求救。”
“尹判書熟悉天朝的情況,同時也熟悉朝鮮的情況,若是能讓尹判書參與議事,或許對天朝大軍在朝鮮的作戰行動,更有便利。”
由於梁夢龍隻問了“朝鮮王殿下可在”,就隻有朝鮮國王李昖一個人進入大堂,其餘的朝鮮官員,隻能在大堂外麵站著。
李昖之所以想讓尹根壽參與議事,一個是尹根壽確實是熟悉大明和朝鮮兩邊的情況,一個是李昖想趁機奪取包括大明軍隊在內的軍隊指揮權。
同時,大堂內的都是大明朝的將領,不提李成梁、戚繼光這種打了一輩子仗的勳貴,就算是官職最低的那些個副總兵,也無一不是從軍幾十年的存在。
就一個文官梁夢龍,那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
大堂內殺氣騰騰,陰風嗖嗖,就算是閻王爺到了這,也是打幾下哆嗦,更何況是什麽也不是李昖。
李昖自個一個人在這,心裏害怕,他想把尹根壽拉進來,給自己做做伴,壯壯膽。
不管李昖打的是什麽主意,梁夢龍都不在意,反正李昖猶如喪家之犬,啥也不是。
不過,這點麵子,還是可以給的。
梁夢龍對著堂外值守的士兵吩咐,“傳禮曹判書尹根壽入堂。”
堂內的聲音剛落,堂外的聲音接著響起,“傳禮曹判書尹根壽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