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州。行尚書台。下午申時。
書房裏的薛銘禦坐在書案前,手裏拿著祁尚卿的來信,反複地看、逐字逐句地看。
太子直接在殿會上頂撞皇帝,他是全沒想到的。他感到震驚。太子殿下雖然氣盛,但照以往,也絕不會當著眾人頂撞陛下。陛下也絕不會當著眾人訓斥殿下。自己的這封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他隱隱感到一絲後悔。若不是自己的這封奏疏,如尚卿所指,怕也不會招致這麽大的衝突。
他站起身,在屋子裏來迴踱步,心中煩悶。倘若殿下因此失去陛下的信任,自己可就成了罪人。
思來想去,愈覺煩悶。
忽地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陛下怪罪殿下失言,那如果,殿下是對的呢?
如何證明殿下是對的?
除非,啟國人來真的。
不行,這樣太過冒險。萬一處置不當,怕要釀成大禍。
但又如何消除陛下對殿下的誤解??
薛銘禦反複思索,舉棋不定,步子踱得更緊了。
侍從程運峰突然闖了進來:“行台,黃刺史到了,說有急報。”
“快請進來。”
“是。”
……
“行台,邊境急報:今日午時,界外啟軍突然往我境內發箭十支,傷我軍士二人。”隼州刺史黃晏一進薛銘禦的書房便報。
薛銘禦一聽大驚:“啟國人因何放箭?”
“不知。”
“那是故意還是無意?”
“也不知。”
“我方兩軍士如何?”
“傷重,正在救治。”
“欠殺的啟國人,簡直欺人太甚!”薛銘禦終於爆發了。他正為鄒顒父子的事情煩悶,恰又聽啟國人如此一鬧,更是躥火。他直接命令黃晏:“選幾十弓弩手,還他一百箭!!他發一箭,還他十箭!他發十箭,還他百箭!今後再遇此事,不必上報,對射勿疑。”
“這……”黃晏卻有些顧慮:“行台,萬一引來大規模的衝突怎麽辦?”
“照做便是。”薛銘禦斬釘截鐵。
“是。”
……
黃晏走後,薛銘禦的情緒仍未平複,反是越想越氣。
他覺得,啟國人已經在邊境煽風點火了,朝中卻還有人在粉飾太平。太子被陛下訓斥,錯不盡在太子。收複故土有什麽錯?!錯在那些避戰的懦夫!不是他們攪擾聖心,太子怎會受斥?!
丁疏琰就是這頭等罪人、誤國首賊!理當鞭笞!
薛銘禦想到此處,決定上疏彈劾丁疏琰。他朝書房外喊道:“程運峰,進來!”
程運峰循聲進了書房:“行台?有何吩咐?”
“取折子來。”
“是,行台。”
……
薛銘禦坐在書案前,用筆蘸墨,在奏疏折子上寫來:臣於隼州戍守,日日警謹,未敢懈怠。每思及國土在陷,心中憂懣。啟國竊我國土,兩國必定再戰。宜早做謀備。今邊界鼓噪,雖不知敵是何圖,亦遠非歌舞升平之境。眼下朝中,有人不以兩負於敵為恥,反一味避戰,怯屈求和,實是誤國。尤以丁疏琰為首,實屬誤國孽臣。望陛下革其職、懲其孽,以儆效尤。君臣同心,必能一役而成、收複故土、光前裕後。如此幸甚,臣叩天恩。
寫完,將折子合封,讓程運峰付人上呈天聽。
……
十日後。快馬承送的奏疏抵達了長興府,被呈到了尚書令丁奉的案上。
自去年十一月以來,短短三個月時間,薛銘禦連發三封奏疏,每一封奏疏都讓丁奉感到頭疼不已。眼前的這封奏疏,丁奉極不情願,又不得不打開來看。
看了數十字,終於不是告急的奏報了,心情略寬了些。再往下看,卻是罵人的呈奏,罵的還是當朝左尚書令!這薛銘禦好大的膽子!丁奉的心又緊了:這又該如何簽擬?
他想:這個薛銘禦,管得是不是太過了?一個在外的行台令也要參劾在朝之臣?!但反念一想,這人以一外官的身份,也敢參劾上司,位至宰輔的丁疏琰,有種!
他心裏清楚,這封奏疏,自然無法再交給眾人議論了,必須簽擬自己的意見了。思來想去後,提筆簽擬:戰與和,皆是國事。主戰主和,皆有因由,或為己、或為國家。
擬好了意見,又將奏疏合封,喚來侍從,命其付人送呈宮內。
……
一日後。下午申時。宣成殿內。殿內隻皇帝鄒顒與左尚書令丁疏琰二人。
皇帝坐在禦案前,拿起案上的一封奏疏,遞向丁疏琰:“你自己看。”
丁疏琰起身離座,前趨數步,雙手恭敬接過奏疏來看。
奏疏裏的字數不多,但丁疏琰讀到一半便覺血往上湧、背如芒刺。
手拿的奏疏裏,隼州道行台令薛銘禦大罵自己一味避戰、怯屈求和,實屬誤國孽臣,應被革懲。
“陛下,這……”丁疏琰一時語無倫次。
“拿來吧。”鄒顒麵不改色,伸手示意丁疏琰將奏疏還過來。
丁疏琰將奏疏合了,雙手奉還到禦案上。不知是因為震驚,還是惶恐,抑或憤怒,他雙手微顫,又被鄒顒看得一清二楚。
“這封奏疏,你怎麽看?”鄒顒盯著丁疏琰,問道。
丁疏琰沒有過多猶豫,直接雙膝著地,跪伏案前叫屈:“陛下,臣冤枉呐!”
“何冤?”
“臣一心為國,卻被人如此汙蔑。臣親曆了六年前的那場戰事,親眼見十萬精銳毀於一旦,深知國家元氣大傷。叫戰之人卻從無如此顧慮。國家尚在恢複,怎是再戰之時?如執意再戰,倘若又敗,該當如何?臣為江山社稷慮,卻被人曲解至此,實覺冤屈。望陛下明察!”丁疏琰叫苦道。
鄒顒短暫沉默後,緩緩說道:“你先莫急。站起來講。”
丁疏琰想了想,便緩緩起身。他也不迴座,短暫沉默後,又說道:“陛下,薛銘禦一道行台令,卻敢上疏妄斷朝政,倘若每道行台令都像他這般恣意妄為、藐視朝廷,朝廷威信何在?!”丁疏琰決定還擊。
鄒顒聽了,卻是不置可否,並不答話。
“陛下……”丁疏琰小聲提醒鄒顒。
“先不說這個,”鄒顒卻結束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上次殿議,你說要停止購馬,這是,你的想法,還是跟其餘人一道的?”
“陛下,這是,臣一人的想法。”
“嗯。”鄒顒應一聲。短暫沉默後,他不再多說,起身道:“今日就到此,迴吧。”
“陛下……”
鄒顒不答,往宣成殿的側門走去。
……
從宮城迴府的途中,丁疏琰氣得快要嚼碎了牙。“薛銘禦,你算老幾,竟敢參我?!這是你自己找死,老子跟你沒完!”
書房裏的薛銘禦坐在書案前,手裏拿著祁尚卿的來信,反複地看、逐字逐句地看。
太子直接在殿會上頂撞皇帝,他是全沒想到的。他感到震驚。太子殿下雖然氣盛,但照以往,也絕不會當著眾人頂撞陛下。陛下也絕不會當著眾人訓斥殿下。自己的這封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他隱隱感到一絲後悔。若不是自己的這封奏疏,如尚卿所指,怕也不會招致這麽大的衝突。
他站起身,在屋子裏來迴踱步,心中煩悶。倘若殿下因此失去陛下的信任,自己可就成了罪人。
思來想去,愈覺煩悶。
忽地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陛下怪罪殿下失言,那如果,殿下是對的呢?
如何證明殿下是對的?
除非,啟國人來真的。
不行,這樣太過冒險。萬一處置不當,怕要釀成大禍。
但又如何消除陛下對殿下的誤解??
薛銘禦反複思索,舉棋不定,步子踱得更緊了。
侍從程運峰突然闖了進來:“行台,黃刺史到了,說有急報。”
“快請進來。”
“是。”
……
“行台,邊境急報:今日午時,界外啟軍突然往我境內發箭十支,傷我軍士二人。”隼州刺史黃晏一進薛銘禦的書房便報。
薛銘禦一聽大驚:“啟國人因何放箭?”
“不知。”
“那是故意還是無意?”
“也不知。”
“我方兩軍士如何?”
“傷重,正在救治。”
“欠殺的啟國人,簡直欺人太甚!”薛銘禦終於爆發了。他正為鄒顒父子的事情煩悶,恰又聽啟國人如此一鬧,更是躥火。他直接命令黃晏:“選幾十弓弩手,還他一百箭!!他發一箭,還他十箭!他發十箭,還他百箭!今後再遇此事,不必上報,對射勿疑。”
“這……”黃晏卻有些顧慮:“行台,萬一引來大規模的衝突怎麽辦?”
“照做便是。”薛銘禦斬釘截鐵。
“是。”
……
黃晏走後,薛銘禦的情緒仍未平複,反是越想越氣。
他覺得,啟國人已經在邊境煽風點火了,朝中卻還有人在粉飾太平。太子被陛下訓斥,錯不盡在太子。收複故土有什麽錯?!錯在那些避戰的懦夫!不是他們攪擾聖心,太子怎會受斥?!
丁疏琰就是這頭等罪人、誤國首賊!理當鞭笞!
薛銘禦想到此處,決定上疏彈劾丁疏琰。他朝書房外喊道:“程運峰,進來!”
程運峰循聲進了書房:“行台?有何吩咐?”
“取折子來。”
“是,行台。”
……
薛銘禦坐在書案前,用筆蘸墨,在奏疏折子上寫來:臣於隼州戍守,日日警謹,未敢懈怠。每思及國土在陷,心中憂懣。啟國竊我國土,兩國必定再戰。宜早做謀備。今邊界鼓噪,雖不知敵是何圖,亦遠非歌舞升平之境。眼下朝中,有人不以兩負於敵為恥,反一味避戰,怯屈求和,實是誤國。尤以丁疏琰為首,實屬誤國孽臣。望陛下革其職、懲其孽,以儆效尤。君臣同心,必能一役而成、收複故土、光前裕後。如此幸甚,臣叩天恩。
寫完,將折子合封,讓程運峰付人上呈天聽。
……
十日後。快馬承送的奏疏抵達了長興府,被呈到了尚書令丁奉的案上。
自去年十一月以來,短短三個月時間,薛銘禦連發三封奏疏,每一封奏疏都讓丁奉感到頭疼不已。眼前的這封奏疏,丁奉極不情願,又不得不打開來看。
看了數十字,終於不是告急的奏報了,心情略寬了些。再往下看,卻是罵人的呈奏,罵的還是當朝左尚書令!這薛銘禦好大的膽子!丁奉的心又緊了:這又該如何簽擬?
他想:這個薛銘禦,管得是不是太過了?一個在外的行台令也要參劾在朝之臣?!但反念一想,這人以一外官的身份,也敢參劾上司,位至宰輔的丁疏琰,有種!
他心裏清楚,這封奏疏,自然無法再交給眾人議論了,必須簽擬自己的意見了。思來想去後,提筆簽擬:戰與和,皆是國事。主戰主和,皆有因由,或為己、或為國家。
擬好了意見,又將奏疏合封,喚來侍從,命其付人送呈宮內。
……
一日後。下午申時。宣成殿內。殿內隻皇帝鄒顒與左尚書令丁疏琰二人。
皇帝坐在禦案前,拿起案上的一封奏疏,遞向丁疏琰:“你自己看。”
丁疏琰起身離座,前趨數步,雙手恭敬接過奏疏來看。
奏疏裏的字數不多,但丁疏琰讀到一半便覺血往上湧、背如芒刺。
手拿的奏疏裏,隼州道行台令薛銘禦大罵自己一味避戰、怯屈求和,實屬誤國孽臣,應被革懲。
“陛下,這……”丁疏琰一時語無倫次。
“拿來吧。”鄒顒麵不改色,伸手示意丁疏琰將奏疏還過來。
丁疏琰將奏疏合了,雙手奉還到禦案上。不知是因為震驚,還是惶恐,抑或憤怒,他雙手微顫,又被鄒顒看得一清二楚。
“這封奏疏,你怎麽看?”鄒顒盯著丁疏琰,問道。
丁疏琰沒有過多猶豫,直接雙膝著地,跪伏案前叫屈:“陛下,臣冤枉呐!”
“何冤?”
“臣一心為國,卻被人如此汙蔑。臣親曆了六年前的那場戰事,親眼見十萬精銳毀於一旦,深知國家元氣大傷。叫戰之人卻從無如此顧慮。國家尚在恢複,怎是再戰之時?如執意再戰,倘若又敗,該當如何?臣為江山社稷慮,卻被人曲解至此,實覺冤屈。望陛下明察!”丁疏琰叫苦道。
鄒顒短暫沉默後,緩緩說道:“你先莫急。站起來講。”
丁疏琰想了想,便緩緩起身。他也不迴座,短暫沉默後,又說道:“陛下,薛銘禦一道行台令,卻敢上疏妄斷朝政,倘若每道行台令都像他這般恣意妄為、藐視朝廷,朝廷威信何在?!”丁疏琰決定還擊。
鄒顒聽了,卻是不置可否,並不答話。
“陛下……”丁疏琰小聲提醒鄒顒。
“先不說這個,”鄒顒卻結束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上次殿議,你說要停止購馬,這是,你的想法,還是跟其餘人一道的?”
“陛下,這是,臣一人的想法。”
“嗯。”鄒顒應一聲。短暫沉默後,他不再多說,起身道:“今日就到此,迴吧。”
“陛下……”
鄒顒不答,往宣成殿的側門走去。
……
從宮城迴府的途中,丁疏琰氣得快要嚼碎了牙。“薛銘禦,你算老幾,竟敢參我?!這是你自己找死,老子跟你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