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銘禦迴到隼州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下一年,正值元月。隼州城裏此時還是一派新年的氣象,即便它因當前邊境的鼓噪而略顯沉鬱。薛銘禦沒有心情觀賞這沉鬱的新年氣象,他攜君命而歸,隻想如何履執君命。
他一迴到他的隼州道行尚書台,便召來隼州刺史黃晏,讓其再在隼州城內軍中挑選數千機敏幹練的軍士,加派邊境,無分日夜巡戒,一有情況立即上報。
第二日再親赴邊境,察看情形。
新年伊始,啟國人在邊境的動靜卻更大了,操練越發頻繁、人數越來越多,且開始越界操練。
薛銘禦真的不懂了,這啟國人在邊境折騰兩三月了,這究竟是要做甚?!
敵國邊境操練,事情可大可小,薛銘禦整日惴惴不安。是否繼續上報朝廷,內心也是猶豫不決。報了,啟國人並未實際行動,不報,這邊境的動靜越鬧越大。
思來想去,還是再報朝廷。邊境的鼓角聲,自己捂蓋不住。
……
不久後,身在長興府尚書台的丁奉再次收到了薛銘禦發來的奏疏。奏疏又報:啟國人在邊境的操練愈緊,且開始頻繁越界。
第二封奏疏同樣使丁奉為難了,這又如何處置?他也不敢將奏疏扣下,隻得硬著頭皮,又一次將難題拋給皇帝:再開殿議。
皇帝看了奏疏,又開殿議。
會議跟上次沒有不同,會上又是主戰主和兩派人爭個不休。或許是長期以來的爭吵讓丁疏琰也覺得煩倦了,他坐不住了,索性起身說道:“諸位,啟國人頻在邊境練兵,故作聲勢,一定是受激所致。”
“所受何激?”寬椅上的鄒顒先問道。
“陛下,有些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丁疏琰轉身,看著鄒顒。
“講。”
丁疏琰便說了:“陛下,我國以物換馬,從兆國購入戰馬,已三年餘。這三年間購入的戰馬已有兩萬餘,足建一支重裝騎兵。如此必然刺激啟國。故其邊境操練,以作恫嚇。”丁疏琰頓了頓,一字一句說道:“臣以為,我國應停止從兆國購馬,再與啟國訂立和約,互不進犯。”
丁疏琰此言一出,殿內眾臣一片嘩然,交頭接耳。與兆國往來貿易,以物換馬,那是戶部提議、陛下準許的,丁左令現在竟然提議廢除,真是敢說呐。為了避戰,他真是不管不顧了。該是他一開始就反對購馬,眼下終於遇著機會,抨擊一通。
還沒等鄒顒開口,一旁偏座上的太子已經坐不住了。跟啟國人訂約?!他被丁疏琰的這句話徹底激怒了。他直接從座位起身:“我國從兆國換馬,以建精銳騎兵,方能對抗啟國。如今才進戰馬少數,豈能停止!?這豈不是自壞長城?!這簡直是誤國之言!!倘若今後戰事再起,我方又憑什麽對抗啟國騎兵?!丁左令是忘了六年前那野山穀裏的恥辱了嗎?!”
丁疏琰也在氣頭上,又被太子反對且當眾駁斥,終於忍不住,一時忘了對方儲君身份,直接反駁道:“正是親曆戰爭,才知戰事殘酷。六年前,我親身經曆了那場戰事,親眼目睹我們的士兵被啟國人殘殺。試問,他們誰不是娘生爹養的?他們的命難道就不是命??我從前線死裏逃生,試問在座的又有幾人經曆過前線??未經戰者才好戰!”
鄒嶸一聽盛怒:“既然經曆了前線潰敗,何不知恥後勇、一雪前恥?!不思反攻、一味避戰,豈不是可恥?!豈不是懦夫行徑?!這……”
“住口!”鄒嶸話沒說完,不等丁疏琰反駁,鄒顒先從寬椅上起身了,怒目而視鄒嶸:“你懂什麽?在此胡言亂語!”
哪知鄒嶸也正在氣頭上,血入頭腦,直接大聲迴嘴道:“兒是眼見國土失陷,收複無期,心中痛苦萬分……”
“不要忘了你的身份!”鄒顒大怒:“我看你是失心瘋了!!在此胡言亂語!!今後不準再進宣成殿一步!”
這句話終於讓鄒嶸清醒了一些。國土失陷,儲君能比國君更憂麽?!他這才察覺自己的父親是從未有過的憤怒之色,意識到自己捋了龍須,不再說話,杵在原地,一時失措。
“滾迴你的東宮!什麽時候想明白了,什麽時候再出來!”鄒顒憤怒不減:“散會!”說完轉身往大殿側門走去。
事情起得突然,在場大臣全無反應,愣在原地。這是眾人第一次見鄒顒如此憤怒,也是第一次見鄒嶸當眾頂撞鄒顒。
“大家都散了吧。”尚書令丁奉站出來結束今日的殿論。
眾人便陸續出殿。祁尚卿眼見數步之外還愣著的太子鄒嶸,多想走上前去點撥幾句:殿下直說前線迴來的人是懦夫,可陛下也是從前線迴來的!!殿下說國土失陷心中苦痛,可這是搶了陛下的話來說!!陛下聽得這些,如何不怒?!
可太子與自己咫尺之遙,兩腿就像灌了鉛,近步不得。
丁疏琰跟趙儼出了宣成殿,又並肩而行。趙儼似乎心情不錯:“太子竟然當眾頂撞陛下!陛下今日勃然大怒,今後對太子,怕要另眼相看了!”
丁疏琰略皺眉頭:“太子觸怒陛下,你倒是……很高興呐?”
“那……那是因為他要求戰。”
“派去邊境的人迴信沒有?”
“還沒。”
“這薛銘禦都發第二封奏疏了,你派的人在做甚?”
“快迴了。快迴了。”
……
出了宮的祁尚卿直接迴到了家中。一進書房,來迴踱步,心中焦炙。
宣成殿中發生的一幕一直在他腦中閃現。陛下發這麽大的火,印象裏還是頭一次見。因為戰和之爭,朝中的兩派人已近水火之勢,如今太子又因為此事觸怒陛下。假若沒這第二封奏疏,太子也許就不會在殿會上失態,也不會觸怒陛下。
或許應該暫置戰和之爭了,這已經危及陛下與太子的關係。也許應該告訴銘禦:邊境情形,如無大變,勿再上疏。
他坐到書案前,提筆,給薛銘禦寫信一封:
“銘禦君兄,啟信見安。兄自隼州二次發來奏疏,朝廷已收悉。陛下又開殿論。此次殿會,太子主戰心切,與左尚書令丁疏琰針鋒以對,觸怒皇帝陛下,被罰閉門思過。陛下盛怒,此所未見。如今朝中戰和之爭,已近水火之勢。殿下又因此觸怒陛下,帝儲恐生嫌隙。若如此,必使他人心生二意,窺覷儲副之位。太子殿下年輕氣盛,遇事難製,恐再觸聖怒。唯暫置戰和之爭,是為一途。
今啟國頻在邊境操練,其實實續續、虛虛實實,不除故作聲勢、擾我軍民之意。兄切要明辨,勿中其計。如敵故作聲勢,兄宜自度,不宜頻頻上疏,致帝儲因此生隙。若如此,牽累殿下儲副之位,則悔之不及。望兄忖量。”
寫完信,放下筆,祁尚卿背靠座椅,陷入沉思。
他一迴到他的隼州道行尚書台,便召來隼州刺史黃晏,讓其再在隼州城內軍中挑選數千機敏幹練的軍士,加派邊境,無分日夜巡戒,一有情況立即上報。
第二日再親赴邊境,察看情形。
新年伊始,啟國人在邊境的動靜卻更大了,操練越發頻繁、人數越來越多,且開始越界操練。
薛銘禦真的不懂了,這啟國人在邊境折騰兩三月了,這究竟是要做甚?!
敵國邊境操練,事情可大可小,薛銘禦整日惴惴不安。是否繼續上報朝廷,內心也是猶豫不決。報了,啟國人並未實際行動,不報,這邊境的動靜越鬧越大。
思來想去,還是再報朝廷。邊境的鼓角聲,自己捂蓋不住。
……
不久後,身在長興府尚書台的丁奉再次收到了薛銘禦發來的奏疏。奏疏又報:啟國人在邊境的操練愈緊,且開始頻繁越界。
第二封奏疏同樣使丁奉為難了,這又如何處置?他也不敢將奏疏扣下,隻得硬著頭皮,又一次將難題拋給皇帝:再開殿議。
皇帝看了奏疏,又開殿議。
會議跟上次沒有不同,會上又是主戰主和兩派人爭個不休。或許是長期以來的爭吵讓丁疏琰也覺得煩倦了,他坐不住了,索性起身說道:“諸位,啟國人頻在邊境練兵,故作聲勢,一定是受激所致。”
“所受何激?”寬椅上的鄒顒先問道。
“陛下,有些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丁疏琰轉身,看著鄒顒。
“講。”
丁疏琰便說了:“陛下,我國以物換馬,從兆國購入戰馬,已三年餘。這三年間購入的戰馬已有兩萬餘,足建一支重裝騎兵。如此必然刺激啟國。故其邊境操練,以作恫嚇。”丁疏琰頓了頓,一字一句說道:“臣以為,我國應停止從兆國購馬,再與啟國訂立和約,互不進犯。”
丁疏琰此言一出,殿內眾臣一片嘩然,交頭接耳。與兆國往來貿易,以物換馬,那是戶部提議、陛下準許的,丁左令現在竟然提議廢除,真是敢說呐。為了避戰,他真是不管不顧了。該是他一開始就反對購馬,眼下終於遇著機會,抨擊一通。
還沒等鄒顒開口,一旁偏座上的太子已經坐不住了。跟啟國人訂約?!他被丁疏琰的這句話徹底激怒了。他直接從座位起身:“我國從兆國換馬,以建精銳騎兵,方能對抗啟國。如今才進戰馬少數,豈能停止!?這豈不是自壞長城?!這簡直是誤國之言!!倘若今後戰事再起,我方又憑什麽對抗啟國騎兵?!丁左令是忘了六年前那野山穀裏的恥辱了嗎?!”
丁疏琰也在氣頭上,又被太子反對且當眾駁斥,終於忍不住,一時忘了對方儲君身份,直接反駁道:“正是親曆戰爭,才知戰事殘酷。六年前,我親身經曆了那場戰事,親眼目睹我們的士兵被啟國人殘殺。試問,他們誰不是娘生爹養的?他們的命難道就不是命??我從前線死裏逃生,試問在座的又有幾人經曆過前線??未經戰者才好戰!”
鄒嶸一聽盛怒:“既然經曆了前線潰敗,何不知恥後勇、一雪前恥?!不思反攻、一味避戰,豈不是可恥?!豈不是懦夫行徑?!這……”
“住口!”鄒嶸話沒說完,不等丁疏琰反駁,鄒顒先從寬椅上起身了,怒目而視鄒嶸:“你懂什麽?在此胡言亂語!”
哪知鄒嶸也正在氣頭上,血入頭腦,直接大聲迴嘴道:“兒是眼見國土失陷,收複無期,心中痛苦萬分……”
“不要忘了你的身份!”鄒顒大怒:“我看你是失心瘋了!!在此胡言亂語!!今後不準再進宣成殿一步!”
這句話終於讓鄒嶸清醒了一些。國土失陷,儲君能比國君更憂麽?!他這才察覺自己的父親是從未有過的憤怒之色,意識到自己捋了龍須,不再說話,杵在原地,一時失措。
“滾迴你的東宮!什麽時候想明白了,什麽時候再出來!”鄒顒憤怒不減:“散會!”說完轉身往大殿側門走去。
事情起得突然,在場大臣全無反應,愣在原地。這是眾人第一次見鄒顒如此憤怒,也是第一次見鄒嶸當眾頂撞鄒顒。
“大家都散了吧。”尚書令丁奉站出來結束今日的殿論。
眾人便陸續出殿。祁尚卿眼見數步之外還愣著的太子鄒嶸,多想走上前去點撥幾句:殿下直說前線迴來的人是懦夫,可陛下也是從前線迴來的!!殿下說國土失陷心中苦痛,可這是搶了陛下的話來說!!陛下聽得這些,如何不怒?!
可太子與自己咫尺之遙,兩腿就像灌了鉛,近步不得。
丁疏琰跟趙儼出了宣成殿,又並肩而行。趙儼似乎心情不錯:“太子竟然當眾頂撞陛下!陛下今日勃然大怒,今後對太子,怕要另眼相看了!”
丁疏琰略皺眉頭:“太子觸怒陛下,你倒是……很高興呐?”
“那……那是因為他要求戰。”
“派去邊境的人迴信沒有?”
“還沒。”
“這薛銘禦都發第二封奏疏了,你派的人在做甚?”
“快迴了。快迴了。”
……
出了宮的祁尚卿直接迴到了家中。一進書房,來迴踱步,心中焦炙。
宣成殿中發生的一幕一直在他腦中閃現。陛下發這麽大的火,印象裏還是頭一次見。因為戰和之爭,朝中的兩派人已近水火之勢,如今太子又因為此事觸怒陛下。假若沒這第二封奏疏,太子也許就不會在殿會上失態,也不會觸怒陛下。
或許應該暫置戰和之爭了,這已經危及陛下與太子的關係。也許應該告訴銘禦:邊境情形,如無大變,勿再上疏。
他坐到書案前,提筆,給薛銘禦寫信一封:
“銘禦君兄,啟信見安。兄自隼州二次發來奏疏,朝廷已收悉。陛下又開殿論。此次殿會,太子主戰心切,與左尚書令丁疏琰針鋒以對,觸怒皇帝陛下,被罰閉門思過。陛下盛怒,此所未見。如今朝中戰和之爭,已近水火之勢。殿下又因此觸怒陛下,帝儲恐生嫌隙。若如此,必使他人心生二意,窺覷儲副之位。太子殿下年輕氣盛,遇事難製,恐再觸聖怒。唯暫置戰和之爭,是為一途。
今啟國頻在邊境操練,其實實續續、虛虛實實,不除故作聲勢、擾我軍民之意。兄切要明辨,勿中其計。如敵故作聲勢,兄宜自度,不宜頻頻上疏,致帝儲因此生隙。若如此,牽累殿下儲副之位,則悔之不及。望兄忖量。”
寫完信,放下筆,祁尚卿背靠座椅,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