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唐的軍事戰略和地緣危機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盼盼的這番說明讓李隆基陷入到了一種極度沉重的自我懷疑當中。
他並不確定,未來的自己一次性殺死三個親生骨肉的原因,究竟是因為所謂的老李家的政治傳統,還是因為這些孩子真的摸到了藩鎮的後勤供給渠道。
但他可以確定,未來的那個朝局的確已經到了無法挽迴的地步,所有的力量都在撕扯著這個國家,而自己手上那看似穩固的權柄其實也早已流失殆盡。
一想到這一點,他的心裏就感到無比的恐慌,甚至憤怒。
盡管此時的他依然還是那個願意肩扛重擔的皇帝,但蕭盼盼的這一係列的曆史解讀都讓他本能的感到了如芒在背,他一直壓製在心底裏那最深的恐懼正在他的周身蔓延。
“你以為朕想這麽做嗎?”
他壓著心中升騰起的情緒在眼前的麵板上寫道,“你自己都說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朕的時代爆發,朕能怎麽辦?朕又不明白什麽生產力不生產力,朕也不知道海外哪裏有寶藏,良種!朕更不明白什麽是貨幣權!”
“朕隻知道,隻要是當皇帝的,腦子裏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麽去坐穩那個位置!”
看著李隆基發來的這段文字,蕭盼盼頗感意外。
然後迴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一些說辭,的確有些太苛責他了,畢竟沒開天眼,但她隨即又覺得苛責算是輕的了,安史之亂固然是有其曆史發展的必然性,但你李隆基的直接責任是跑不掉的。
於是她平靜的迴複道:“問題在於,你的這個皇位最後也沒有坐穩啊。”
李隆基的所有情緒,瞬間被蕭盼盼的一句話噎了迴去。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的叛軍在你的親自助攻下,攻破了潼關,長安無險可守。於是你倉皇逃跑。達到馬嵬驛之後,隨軍的將士疲憊不堪,怨恨至極,於是出現兵變,時任宰相楊國忠被亂軍殺死肢解,其妹,也就是你當時最寵愛的女人也被禁軍要求處死。”
“在你親手殺死了自己生命中最後的一抹亮色後,你逃往了四川,你的太子到靈武自行宣布繼位,你成了太上皇。從你頒布的《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來看,你有無奈也有釋然。”
“之後的兩年時間裏,你不斷的懺悔,你想念姚崇,悔恨重用李林甫,去祭奠了警告過你安祿山會造反的張九齡。”
“晚年的你最後被幽禁在了太極宮中,丟失了你的權力,丟失了你的情愛,丟失了你的尊嚴,隻剩下一具蒼老虛弱的身體,最終在78歲這一年在孤寂中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李隆基的大腦在一瞬間進入了空白狀態,那個最讓他膽寒的結局終於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看見了姑姑,她在對自己笑,放肆大聲的嘲笑。
蕭盼盼見李隆基沒有再迴應,也不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問道:“還有再聽嗎?接下來是關於安史之亂爆發的最後一個要素了。”
李隆基迴過了神來,當即迴複道:“要聽!”
他還是皇帝,他還有機會,他不能被擊倒。
“之前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解釋了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原因,接下來就是地緣的角度了,也正是因為地緣的問題,導致了大唐的軍事策略開始從居重馭輕,變成了外重內輕。”
李隆基調整好了情緒,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了迴來。
“之前在連接漢武帝時代時,講了草原少數民生活方式的族形成和南下劫掠的根本原因。所以當長城以北的少數民族被有效整合跟組織時,絕對會成為中原帝國的首要威脅。與此同時,一個分裂和不安的北境草原,自然是中原帝國夢寐以求的幸福。”
“從這一點上去看,貫穿整個大唐時代的北境局勢,應該都是幸福的。”
這個結論讓李隆基和所有唐朝時空的其他帝王將相都覺得怪異,要是幸福,何必有那麽多藩鎮呢?
“大唐北境外的各少數民族之所以長期處在分裂、動蕩與不安之中,主要原因在於當時那些適合半遊牧,半農耕的地方,如隴右、河套、遼西、大同和燕雲一帶,都被中原帝國牢牢地控製著。”
蕭盼盼頓了頓,“從我之前的直播內容中,你們應該深入的意識到了,資源稟賦決定著一個組織的力量天花板。當那些北境的少數民族,失去了這些即具備農耕條件,又適合放牧,同時又擁有大量人口和物資的地區時。”
“他們就一定會陷入到長期的分散和內亂中。這樣的部族是不可能對中原帝國造成多大的威脅的。”
李隆基等待著,他知道蕭盼盼肯定會有反轉。
“但是大唐又是不幸的,因為整個大唐的地緣危機從北方轉向了西方,因為吐蕃崛起了。這個新興的、野蠻的、統一的,具備強大中央集權實力,半農半牧的少數民族群體,逐漸對大唐形成了難以遏製的巨大威脅。”
“關於吐蕃的崛起,發展還有遏製方法我之前說過了。在這裏我要說明的是,崛起的吐蕃是怎樣對大唐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整個軍事戰略布局,帶來了顛覆性破壞的。”
李世民勒馬,停步。他早就下定了決心,吐蕃不能留給自己這個時空的後代去解決。
“大唐初期的軍事戰略布局,采取的是和東漢帝國類似的居重馭輕的戰略,即強大的軍隊都集中在朝廷的手中,地方則盡量給予最大的限製。”
“唐初軍事力量的核心是府兵製,唐初的折衝府數量前後不斷變動,大約都維持在六百個上下,其中關中就有289個,加上河東166個,隴右33個,可以說全國2\/3的府兵都聚集在了大唐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與此同時,在均田製的作用下,府兵的後勤是完全掌握在大唐朝廷手中的,故而,不管大唐初期,中樞的政局怎麽混亂鬥爭,大唐本身的秩序仍然非常穩定。”
“府兵製是有代價,第一就是數量問題,府兵的數量看上去超過了六十萬,但問題在於,府兵不是職業軍隊,是兵農合一,他們是兼職,他們有輪班製度!他們的對外作戰和各種戍衛任務是不能集中的。”
“也就是說,大唐朝廷能快速集結使用的軍隊,其實隻有十萬左右,即便遇到戰事頻繁,大唐朝廷搞大加班,也不可能玩出996製度來,這是軍隊啊,又不是打工人。敢這麽玩軍隊,軍隊絕對反過來玩你。”
蕭盼盼哀歎了一聲打工人的命運。
“也就是說,大唐朝廷的核心主力部隊數量,其實最多也就是在二十萬左右,遇到大規模戰事,去掉保衛首都和各戰略要地的必須的人馬後,機動兵力往往無法超過十萬。”
“這也是為什麽李世民先生最喜歡玩精兵突襲模式的原因,大唐初期,威震八方,一會兒吊打突厥,一會兒滅亡吐穀渾,然後蕩平西域等等輝煌勝利的對外戰鬥,都是采用的這種精兵模式。”
“以定點打擊,基本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之後,再通過政治羈縻的方式,控製廣闊草原上。這樣的方式,對於喪失農耕基地的草原民族來說是非常有效。但是這樣的軍事方針,能夠湊效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你的對手都是可以被你當菜虐的。”
“當大唐麵對一個擁有同樣農耕文明和堅固防守基地的敵人時,這一方針將大打折扣,如果對手還具備進攻能力,那將會變成赤裸裸的戰略對峙。”
“而這個時候,大唐的兵力都集中在首都附近,這就約等於邊境處於不設防狀態。你的對手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對你的邊境地區進行騷擾,消滅你的有生力量,摧毀你的經濟基礎。在這樣的局麵下,大唐必須改變自己的軍事戰略布局。”
“於是,居重馭輕成為曆史,一個個擁有強大軍政力量的獨立的軍事重鎮開始出現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
他並不確定,未來的自己一次性殺死三個親生骨肉的原因,究竟是因為所謂的老李家的政治傳統,還是因為這些孩子真的摸到了藩鎮的後勤供給渠道。
但他可以確定,未來的那個朝局的確已經到了無法挽迴的地步,所有的力量都在撕扯著這個國家,而自己手上那看似穩固的權柄其實也早已流失殆盡。
一想到這一點,他的心裏就感到無比的恐慌,甚至憤怒。
盡管此時的他依然還是那個願意肩扛重擔的皇帝,但蕭盼盼的這一係列的曆史解讀都讓他本能的感到了如芒在背,他一直壓製在心底裏那最深的恐懼正在他的周身蔓延。
“你以為朕想這麽做嗎?”
他壓著心中升騰起的情緒在眼前的麵板上寫道,“你自己都說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朕的時代爆發,朕能怎麽辦?朕又不明白什麽生產力不生產力,朕也不知道海外哪裏有寶藏,良種!朕更不明白什麽是貨幣權!”
“朕隻知道,隻要是當皇帝的,腦子裏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麽去坐穩那個位置!”
看著李隆基發來的這段文字,蕭盼盼頗感意外。
然後迴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一些說辭,的確有些太苛責他了,畢竟沒開天眼,但她隨即又覺得苛責算是輕的了,安史之亂固然是有其曆史發展的必然性,但你李隆基的直接責任是跑不掉的。
於是她平靜的迴複道:“問題在於,你的這個皇位最後也沒有坐穩啊。”
李隆基的所有情緒,瞬間被蕭盼盼的一句話噎了迴去。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的叛軍在你的親自助攻下,攻破了潼關,長安無險可守。於是你倉皇逃跑。達到馬嵬驛之後,隨軍的將士疲憊不堪,怨恨至極,於是出現兵變,時任宰相楊國忠被亂軍殺死肢解,其妹,也就是你當時最寵愛的女人也被禁軍要求處死。”
“在你親手殺死了自己生命中最後的一抹亮色後,你逃往了四川,你的太子到靈武自行宣布繼位,你成了太上皇。從你頒布的《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來看,你有無奈也有釋然。”
“之後的兩年時間裏,你不斷的懺悔,你想念姚崇,悔恨重用李林甫,去祭奠了警告過你安祿山會造反的張九齡。”
“晚年的你最後被幽禁在了太極宮中,丟失了你的權力,丟失了你的情愛,丟失了你的尊嚴,隻剩下一具蒼老虛弱的身體,最終在78歲這一年在孤寂中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李隆基的大腦在一瞬間進入了空白狀態,那個最讓他膽寒的結局終於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看見了姑姑,她在對自己笑,放肆大聲的嘲笑。
蕭盼盼見李隆基沒有再迴應,也不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問道:“還有再聽嗎?接下來是關於安史之亂爆發的最後一個要素了。”
李隆基迴過了神來,當即迴複道:“要聽!”
他還是皇帝,他還有機會,他不能被擊倒。
“之前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解釋了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原因,接下來就是地緣的角度了,也正是因為地緣的問題,導致了大唐的軍事策略開始從居重馭輕,變成了外重內輕。”
李隆基調整好了情緒,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了迴來。
“之前在連接漢武帝時代時,講了草原少數民生活方式的族形成和南下劫掠的根本原因。所以當長城以北的少數民族被有效整合跟組織時,絕對會成為中原帝國的首要威脅。與此同時,一個分裂和不安的北境草原,自然是中原帝國夢寐以求的幸福。”
“從這一點上去看,貫穿整個大唐時代的北境局勢,應該都是幸福的。”
這個結論讓李隆基和所有唐朝時空的其他帝王將相都覺得怪異,要是幸福,何必有那麽多藩鎮呢?
“大唐北境外的各少數民族之所以長期處在分裂、動蕩與不安之中,主要原因在於當時那些適合半遊牧,半農耕的地方,如隴右、河套、遼西、大同和燕雲一帶,都被中原帝國牢牢地控製著。”
蕭盼盼頓了頓,“從我之前的直播內容中,你們應該深入的意識到了,資源稟賦決定著一個組織的力量天花板。當那些北境的少數民族,失去了這些即具備農耕條件,又適合放牧,同時又擁有大量人口和物資的地區時。”
“他們就一定會陷入到長期的分散和內亂中。這樣的部族是不可能對中原帝國造成多大的威脅的。”
李隆基等待著,他知道蕭盼盼肯定會有反轉。
“但是大唐又是不幸的,因為整個大唐的地緣危機從北方轉向了西方,因為吐蕃崛起了。這個新興的、野蠻的、統一的,具備強大中央集權實力,半農半牧的少數民族群體,逐漸對大唐形成了難以遏製的巨大威脅。”
“關於吐蕃的崛起,發展還有遏製方法我之前說過了。在這裏我要說明的是,崛起的吐蕃是怎樣對大唐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整個軍事戰略布局,帶來了顛覆性破壞的。”
李世民勒馬,停步。他早就下定了決心,吐蕃不能留給自己這個時空的後代去解決。
“大唐初期的軍事戰略布局,采取的是和東漢帝國類似的居重馭輕的戰略,即強大的軍隊都集中在朝廷的手中,地方則盡量給予最大的限製。”
“唐初軍事力量的核心是府兵製,唐初的折衝府數量前後不斷變動,大約都維持在六百個上下,其中關中就有289個,加上河東166個,隴右33個,可以說全國2\/3的府兵都聚集在了大唐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與此同時,在均田製的作用下,府兵的後勤是完全掌握在大唐朝廷手中的,故而,不管大唐初期,中樞的政局怎麽混亂鬥爭,大唐本身的秩序仍然非常穩定。”
“府兵製是有代價,第一就是數量問題,府兵的數量看上去超過了六十萬,但問題在於,府兵不是職業軍隊,是兵農合一,他們是兼職,他們有輪班製度!他們的對外作戰和各種戍衛任務是不能集中的。”
“也就是說,大唐朝廷能快速集結使用的軍隊,其實隻有十萬左右,即便遇到戰事頻繁,大唐朝廷搞大加班,也不可能玩出996製度來,這是軍隊啊,又不是打工人。敢這麽玩軍隊,軍隊絕對反過來玩你。”
蕭盼盼哀歎了一聲打工人的命運。
“也就是說,大唐朝廷的核心主力部隊數量,其實最多也就是在二十萬左右,遇到大規模戰事,去掉保衛首都和各戰略要地的必須的人馬後,機動兵力往往無法超過十萬。”
“這也是為什麽李世民先生最喜歡玩精兵突襲模式的原因,大唐初期,威震八方,一會兒吊打突厥,一會兒滅亡吐穀渾,然後蕩平西域等等輝煌勝利的對外戰鬥,都是采用的這種精兵模式。”
“以定點打擊,基本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之後,再通過政治羈縻的方式,控製廣闊草原上。這樣的方式,對於喪失農耕基地的草原民族來說是非常有效。但是這樣的軍事方針,能夠湊效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你的對手都是可以被你當菜虐的。”
“當大唐麵對一個擁有同樣農耕文明和堅固防守基地的敵人時,這一方針將大打折扣,如果對手還具備進攻能力,那將會變成赤裸裸的戰略對峙。”
“而這個時候,大唐的兵力都集中在首都附近,這就約等於邊境處於不設防狀態。你的對手就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對你的邊境地區進行騷擾,消滅你的有生力量,摧毀你的經濟基礎。在這樣的局麵下,大唐必須改變自己的軍事戰略布局。”
“於是,居重馭輕成為曆史,一個個擁有強大軍政力量的獨立的軍事重鎮開始出現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