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周天子也想過改變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周禮自我瓦解的過程中,周厲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蕭盼盼繼續說道,“聽這個諡號我想大家就大概能知道這位周天子幹了很多不靠譜的事,但我們需要知道他為什麽會去做那些事。”
“這裏還是要迴到王道微缺的時代。在周昭王晚年時,楚人叛亂。周昭王在渡漢水的時候,負責造船的楚地船夫送了一條質量不過關的大船給了這位周天子,這條船是用膠粘成的,下水沒多久船就散架了。周昭王和他的大臣們喜提溶於水體驗卡,直接淹死。”
大逆不道!孔子在心裏吼道。
“周穆王時期,犬戎作亂,穆王親征,贏了,遷犬戎至隴東。但東部徐國又接著繼續作亂,一度逼近黃河南岸,這次是靠楚國出兵與周室合作南北夾擊才逼退了徐偃王。但這貨沒消停。”
“在周穆王西巡的時候又搞事,要不是有個會漂移的超級賽車手造父拉著周穆王日夜兼程的趕迴來,周天子的老家可能就要被偷了。”蕭盼盼攤手,“到了周共王的時期,密國又叛亂。在第七代周懿王時期,國人已經開始用詩歌來諷刺老姬家的統治了。”
蕭盼盼頓了頓,“迴到周厲王的事情上來,這位周天子在位的時候做了一件惹眾怒的事,那就是把原本開放給所有國人的王室山地,河流,森林收歸了王室獨有。這就是典型的的“與民爭利”了。”
“他為什麽做這件事,因為周朝從成王之後,基本上代代都在用兵。這項財政開支對於當時生產力極度落後的周王朝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於是周厲王決定搞錢,再不搞錢恐怕就快活不下去了。”
漢武帝在心裏感歎,當家的都難。
“這裏有一個曆史事實,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經濟改革在過往並沒有發生過,所有人的曆史經驗隻有一種,那就是湯武革命。於是周厲王就天真的以為靠一道天子詔命就能實現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就可以解決社會矛盾。”
蕭盼盼無奈搖頭,“結局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第一批反對者就是貴族群體,反對理由就是後世最喜歡說的與民爭利。周厲王不聽,繼續進行經濟改革。”
“第二批反對者是周王畿的國人,麵對原本免費的經濟利益被收迴他們自然憤怒,然後樹立起了謗木,在上麵寫詩,畫畫諷刺周厲王的國政。對此周厲王也直接硬懟,派人捉拿,打殺這些發表言論的人。”
“這裏需要注意一點,這是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一次最高權力對言論的暴力打擊。於是有了那句超級名言的出現,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蕭盼盼頓了頓,“這裏歪一下話題。在商鞅變法的內容中有一個禁詩,書的法條。”
商鞅和秦孝公都愣了一下,紛紛抬頭注視著光幕,畢竟他們一直在根據直播內容,調整秦國變法細則。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法律,根源在於詩的發展曆程中,諷的作用一直被重視著。”
各時代的文人點頭讚成。
“早期的詩歌並不獨屬於精英文人,它本身就發源於民間,兩言,四言都有,隻要做到語句平實,聲韻流暢就能被稱為詩了。這些詩反應了當時普通社會的生活圖景,上層統治們大部分時候也通過詩歌來了解社會發展的情況,和自己執政的得失。”
“到了周朝時更是出現了到民間采詩的官員和提供獻詩的渠道,經過大規模的詩歌收集後,才有了後來的《詩經》。而以詩歌來反映社會現狀是華夏文明誕生以來的傳統。”
“總之詩歌的傳播是能影響社會輿論的,這也是周禮會容納詩歌的根源。秦國在變法時會定下禁詩這條法律,恐怕也有吸取周厲王時代教訓的考量吧。畢竟在言論被封鎖的三年後,周厲王就遭遇到了國人大暴動。”
“在這個過程中,貴族和軍隊都沒有下場鎮壓國人,眼睜睜的看著周厲王被趕出了王城。這也有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共和”執政局麵的出現。自然的,周厲王的經濟改革也被全盤推倒了。”
蕭盼盼皺眉思考著,她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這件事。
因為周厲王的整個改革的操作流程本質上是毫無章法的,得到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但這位天子又是曆史上第一個執行這種改革的人,所以犯錯是必然的。
隻能說,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後人探路的。
“從這段曆史的發展中,我們已經能看出來,周禮其實並不能有效的管理當時的整個社會。而且由於周禮這一管理係統的成本高收益低,直接導致整個周王朝自身糾錯能力的底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繼位後,徹底的將征伐權力讓渡給了諸侯。”
此話一出,孔子心裏也是本能的一震。
“在周禮的設計中,禮樂,賞罰,征戰隻能出於天子,特別是征戰的權力是重中之重。周公以後周王室一直以來也是這樣做的,出去打架從來都是王師親征,周穆王讓楚國和自己夾擊徐偃王時已經開啟了先例,到了周宣王時這一政策被徹底擴大。”
“為什麽這麽做,因為周王室自己打不動了。周王室控製的資源根本無法讓他長期維持一支可以四處出擊的軍事力量,他必須去借助外力。”
蕭盼盼搖頭失笑,“從曆史發展上來看,周宣王這一舉措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秦人。“
”周宣王繼位的第四年,就封了當時秦人的首領秦仲為大夫,讓他帶著秦人去打戎狄。秦仲死在了戰場後,又封了繼任者秦莊為西垂大夫,還大方的給了他王室兵馬七千人,命秦人繼續幫他攻打西邊的戎狄。”
聽到這裏的孔子,心裏也是不由的一歎,歎這曆史走向的奇妙。
“周宣王的政策並沒有得到積極的迴報,因為他這個人太菜了。在所有行業中,菜就是原罪。他連續三次的對外出征都敗了,這直接引發了一個最壞的結果,周王朝的力量徹底枯竭了。”
“與此同時,周宣王還發現三場大敗後自己流血的速度太快,造血的速度卻太慢,於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晉國的頭上,他要對晉國料民了,他要去統計人家晉國的人口家產了,然後他被一箭射死了。”
蕭盼盼聳了聳肩後說道,“孔老師,您看,曆代周王已經被周禮製度本身的缺陷卡死了,您還覺得這禮崩樂壞是因為大家不尊周禮而造成的嗎?”
孔子沉默著。
“不是大家不尊周禮而造成了禮崩樂壞,是周禮本身的缺陷導致了大家失去了遵守的意願,從而加速了周禮自身的瓦解。”
蕭盼盼最後定性道。
“這裏還是要迴到王道微缺的時代。在周昭王晚年時,楚人叛亂。周昭王在渡漢水的時候,負責造船的楚地船夫送了一條質量不過關的大船給了這位周天子,這條船是用膠粘成的,下水沒多久船就散架了。周昭王和他的大臣們喜提溶於水體驗卡,直接淹死。”
大逆不道!孔子在心裏吼道。
“周穆王時期,犬戎作亂,穆王親征,贏了,遷犬戎至隴東。但東部徐國又接著繼續作亂,一度逼近黃河南岸,這次是靠楚國出兵與周室合作南北夾擊才逼退了徐偃王。但這貨沒消停。”
“在周穆王西巡的時候又搞事,要不是有個會漂移的超級賽車手造父拉著周穆王日夜兼程的趕迴來,周天子的老家可能就要被偷了。”蕭盼盼攤手,“到了周共王的時期,密國又叛亂。在第七代周懿王時期,國人已經開始用詩歌來諷刺老姬家的統治了。”
蕭盼盼頓了頓,“迴到周厲王的事情上來,這位周天子在位的時候做了一件惹眾怒的事,那就是把原本開放給所有國人的王室山地,河流,森林收歸了王室獨有。這就是典型的的“與民爭利”了。”
“他為什麽做這件事,因為周朝從成王之後,基本上代代都在用兵。這項財政開支對於當時生產力極度落後的周王朝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於是周厲王決定搞錢,再不搞錢恐怕就快活不下去了。”
漢武帝在心裏感歎,當家的都難。
“這裏有一個曆史事實,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經濟改革在過往並沒有發生過,所有人的曆史經驗隻有一種,那就是湯武革命。於是周厲王就天真的以為靠一道天子詔命就能實現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就可以解決社會矛盾。”
蕭盼盼無奈搖頭,“結局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第一批反對者就是貴族群體,反對理由就是後世最喜歡說的與民爭利。周厲王不聽,繼續進行經濟改革。”
“第二批反對者是周王畿的國人,麵對原本免費的經濟利益被收迴他們自然憤怒,然後樹立起了謗木,在上麵寫詩,畫畫諷刺周厲王的國政。對此周厲王也直接硬懟,派人捉拿,打殺這些發表言論的人。”
“這裏需要注意一點,這是中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一次最高權力對言論的暴力打擊。於是有了那句超級名言的出現,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蕭盼盼頓了頓,“這裏歪一下話題。在商鞅變法的內容中有一個禁詩,書的法條。”
商鞅和秦孝公都愣了一下,紛紛抬頭注視著光幕,畢竟他們一直在根據直播內容,調整秦國變法細則。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法律,根源在於詩的發展曆程中,諷的作用一直被重視著。”
各時代的文人點頭讚成。
“早期的詩歌並不獨屬於精英文人,它本身就發源於民間,兩言,四言都有,隻要做到語句平實,聲韻流暢就能被稱為詩了。這些詩反應了當時普通社會的生活圖景,上層統治們大部分時候也通過詩歌來了解社會發展的情況,和自己執政的得失。”
“到了周朝時更是出現了到民間采詩的官員和提供獻詩的渠道,經過大規模的詩歌收集後,才有了後來的《詩經》。而以詩歌來反映社會現狀是華夏文明誕生以來的傳統。”
“總之詩歌的傳播是能影響社會輿論的,這也是周禮會容納詩歌的根源。秦國在變法時會定下禁詩這條法律,恐怕也有吸取周厲王時代教訓的考量吧。畢竟在言論被封鎖的三年後,周厲王就遭遇到了國人大暴動。”
“在這個過程中,貴族和軍隊都沒有下場鎮壓國人,眼睜睜的看著周厲王被趕出了王城。這也有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共和”執政局麵的出現。自然的,周厲王的經濟改革也被全盤推倒了。”
蕭盼盼皺眉思考著,她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這件事。
因為周厲王的整個改革的操作流程本質上是毫無章法的,得到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但這位天子又是曆史上第一個執行這種改革的人,所以犯錯是必然的。
隻能說,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後人探路的。
“從這段曆史的發展中,我們已經能看出來,周禮其實並不能有效的管理當時的整個社會。而且由於周禮這一管理係統的成本高收益低,直接導致整個周王朝自身糾錯能力的底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繼位後,徹底的將征伐權力讓渡給了諸侯。”
此話一出,孔子心裏也是本能的一震。
“在周禮的設計中,禮樂,賞罰,征戰隻能出於天子,特別是征戰的權力是重中之重。周公以後周王室一直以來也是這樣做的,出去打架從來都是王師親征,周穆王讓楚國和自己夾擊徐偃王時已經開啟了先例,到了周宣王時這一政策被徹底擴大。”
“為什麽這麽做,因為周王室自己打不動了。周王室控製的資源根本無法讓他長期維持一支可以四處出擊的軍事力量,他必須去借助外力。”
蕭盼盼搖頭失笑,“從曆史發展上來看,周宣王這一舉措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秦人。“
”周宣王繼位的第四年,就封了當時秦人的首領秦仲為大夫,讓他帶著秦人去打戎狄。秦仲死在了戰場後,又封了繼任者秦莊為西垂大夫,還大方的給了他王室兵馬七千人,命秦人繼續幫他攻打西邊的戎狄。”
聽到這裏的孔子,心裏也是不由的一歎,歎這曆史走向的奇妙。
“周宣王的政策並沒有得到積極的迴報,因為他這個人太菜了。在所有行業中,菜就是原罪。他連續三次的對外出征都敗了,這直接引發了一個最壞的結果,周王朝的力量徹底枯竭了。”
“與此同時,周宣王還發現三場大敗後自己流血的速度太快,造血的速度卻太慢,於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晉國的頭上,他要對晉國料民了,他要去統計人家晉國的人口家產了,然後他被一箭射死了。”
蕭盼盼聳了聳肩後說道,“孔老師,您看,曆代周王已經被周禮製度本身的缺陷卡死了,您還覺得這禮崩樂壞是因為大家不尊周禮而造成的嗎?”
孔子沉默著。
“不是大家不尊周禮而造成了禮崩樂壞,是周禮本身的缺陷導致了大家失去了遵守的意願,從而加速了周禮自身的瓦解。”
蕭盼盼最後定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