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入學這一年,碰上國子監“擴招”,整個國子監的學生,林林總總加起來竟有兩千餘人。
有高昌、吐蕃、新羅等地的留學生,正是煌煌盛世、人才濟濟。
龐大的學生人數展現了大唐文風鼎盛、四海來朝的盛況。
陛下很滿意,命太子親自前往國子監主持開學釋奠。
所謂釋奠,即《禮記》中記載的祭奠往聖先師的祭禮,在國子監內的孔廟舉行。
七郎穿著國子監學生統一的服裝,站在烏泱泱的人群中間。
數千人在此,卻井然有序。
七郎年紀小,被安排在前排,能夠清晰看到主持釋奠禮的太子。
“……萬雉斯建,百堵皆興。揆日占星,式規大壯。鳳甍騫其特起,龍桷儼以臨空……”
“……至於仲春令序,時和景淑。皎絜璧池,圓流若鏡,青蔥槐市,總翠成帷。清滌元酒,致敬於茲日;合舞釋菜,無絕於終古……”
莊嚴的祭文誦讀完,接下來奉禮器、置酒食、師生行禮等流程。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堅立學之心,明向賢之誌,傳往聖之道!
七郎本來是想著濫竽充數的,但被莊嚴的氣氛裹挾,鄭重地進行每一個動作,累得滿頭大汗。
他在夢中見過後世之人上大學,現在,他進的是全國最高的學府!
國子監各門人數不一,其中國子學隻有三百人!
可以說,他就是全國讀書人中前三百名,四舍五入就是全國第一了!
開學釋奠之後,國子監就正式開學了。
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重點學習的是儒家經典。
《論語》、《孝經》為必須課,此外還要從“大中小”經裏選修。
“大經”為《禮記》、《左傳》;
“中經”為《詩經》、《周禮》、《儀禮》;
“小經”為《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
各門經典的修業年限不同,最長為三年,最短為一年。
唐代貞觀年間的科舉考試製度、內容,和明清時截然不同。
七郎按羅先生的指點,第一年選的《禮記》和《尚書》。
這兩門經典在府學學過,應當能跟上其他人的進度,不會被人看低。
國子學的博士對七郎好奇,七郎對國子學也同樣好奇。
進國子監之前,他本以為這裏匯集了全國最頂級的權貴二代,紈絝子弟可能不愛學習。
但他來了之後發現,大多數學生竟然是認真讀書的!
比你有權有勢、比你退路多的人還比你勤奮……這種事七郎是絕不能接受的!
七郎有了緊迫感,更加認真學習,每一天的課業都加倍、加量的完成。
有不懂的,迴家之後就請教羅先生……這份勤學的態度,讓國子監中暗中留心他的人多了一分認可。
國子監從祭酒、司業到博士,都知道趙全這個人。
趙全貢獻的印刷術,就是國子監負責印製經典。
但“發明”這種事,屬工匠之事,雖有弘揚教化的功德,卻體現不出七郎自身的才德。
“學習態度尚可,就看他考得如何,是否可造之材……”博士們暗道。
沒幾天就是旬考了。
七郎謹記先生的囑咐,自己不作弊,也要防止別人主動幫他作弊……上巳節的那個紙團,雖不知道是誰給的,但多半不是好意。
羅先生到底是做過官的人,知道人心險惡,特別叮囑七郎小心謹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七郎白天去國子監讀書,傍晚迴家,本以為家人會牽掛不舍。
可除了最初兩天全家人等他散學,問他在國子監“習不習慣”、“先生講的聽不聽得懂”、“同窗是否友善”……之類的問題,過了兩天,就沒人關注他了。
趙老漢和周氏照顧小雞崽、馬匹、種菜,有空一起去街上閑逛,這偌大的京城,有的是新鮮熱鬧事;
劉植、董月明和董昊來趙家跟羅先生讀書,也約著一起去過胡姬酒肆。
時間匆匆,旬考終於結束,第二天放假,七郎不用上學。
來趙家讀書的劉植好奇地問:“阿全,你今天逃課嗎?”
七郎氣唿唿地說:“我今天放假!我昨天考了入學的第一次考試,你們也不關心我?”
“哦,那你考得怎麽樣?”小夥伴們漫不經心地問。
七郎驕傲地說:“旬考考的是近十日的課業,都是我學過的,如今是重新學一遍,完全沒難度,我估計能拿‘通曉’。”
三分為“通曉”、兩分為“及格”,不及格的要受罰。
董月明抿唇笑道:“你一路上就差頭懸梁錐刺股了,備考了那麽多天,考個通曉才不辜負你的努力。”
七郎說:“我才沒有!我隻是不經意地看了兩眼書,考得好主要是我天資聰穎!”
小夥伴們都笑:“努力也不是壞事,我們承認你聰明行了吧?”
七郎說:“口服心不服可不行!我把旬考的題目寫出來,我們一起做,然後請先生點評!”
小少年們在院子裏比賽著學問,長輩們都含笑地看著他們。
這些小孩子怎麽那麽乖巧可愛呢?
別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穿的,他們比學習!
院子裏歡聲笑語,臨時做門房的傅大郎急急忙忙的來報:“東家!有貴貴貴人來了!”
有高昌、吐蕃、新羅等地的留學生,正是煌煌盛世、人才濟濟。
龐大的學生人數展現了大唐文風鼎盛、四海來朝的盛況。
陛下很滿意,命太子親自前往國子監主持開學釋奠。
所謂釋奠,即《禮記》中記載的祭奠往聖先師的祭禮,在國子監內的孔廟舉行。
七郎穿著國子監學生統一的服裝,站在烏泱泱的人群中間。
數千人在此,卻井然有序。
七郎年紀小,被安排在前排,能夠清晰看到主持釋奠禮的太子。
“……萬雉斯建,百堵皆興。揆日占星,式規大壯。鳳甍騫其特起,龍桷儼以臨空……”
“……至於仲春令序,時和景淑。皎絜璧池,圓流若鏡,青蔥槐市,總翠成帷。清滌元酒,致敬於茲日;合舞釋菜,無絕於終古……”
莊嚴的祭文誦讀完,接下來奉禮器、置酒食、師生行禮等流程。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堅立學之心,明向賢之誌,傳往聖之道!
七郎本來是想著濫竽充數的,但被莊嚴的氣氛裹挾,鄭重地進行每一個動作,累得滿頭大汗。
他在夢中見過後世之人上大學,現在,他進的是全國最高的學府!
國子監各門人數不一,其中國子學隻有三百人!
可以說,他就是全國讀書人中前三百名,四舍五入就是全國第一了!
開學釋奠之後,國子監就正式開學了。
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重點學習的是儒家經典。
《論語》、《孝經》為必須課,此外還要從“大中小”經裏選修。
“大經”為《禮記》、《左傳》;
“中經”為《詩經》、《周禮》、《儀禮》;
“小經”為《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
各門經典的修業年限不同,最長為三年,最短為一年。
唐代貞觀年間的科舉考試製度、內容,和明清時截然不同。
七郎按羅先生的指點,第一年選的《禮記》和《尚書》。
這兩門經典在府學學過,應當能跟上其他人的進度,不會被人看低。
國子學的博士對七郎好奇,七郎對國子學也同樣好奇。
進國子監之前,他本以為這裏匯集了全國最頂級的權貴二代,紈絝子弟可能不愛學習。
但他來了之後發現,大多數學生竟然是認真讀書的!
比你有權有勢、比你退路多的人還比你勤奮……這種事七郎是絕不能接受的!
七郎有了緊迫感,更加認真學習,每一天的課業都加倍、加量的完成。
有不懂的,迴家之後就請教羅先生……這份勤學的態度,讓國子監中暗中留心他的人多了一分認可。
國子監從祭酒、司業到博士,都知道趙全這個人。
趙全貢獻的印刷術,就是國子監負責印製經典。
但“發明”這種事,屬工匠之事,雖有弘揚教化的功德,卻體現不出七郎自身的才德。
“學習態度尚可,就看他考得如何,是否可造之材……”博士們暗道。
沒幾天就是旬考了。
七郎謹記先生的囑咐,自己不作弊,也要防止別人主動幫他作弊……上巳節的那個紙團,雖不知道是誰給的,但多半不是好意。
羅先生到底是做過官的人,知道人心險惡,特別叮囑七郎小心謹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七郎白天去國子監讀書,傍晚迴家,本以為家人會牽掛不舍。
可除了最初兩天全家人等他散學,問他在國子監“習不習慣”、“先生講的聽不聽得懂”、“同窗是否友善”……之類的問題,過了兩天,就沒人關注他了。
趙老漢和周氏照顧小雞崽、馬匹、種菜,有空一起去街上閑逛,這偌大的京城,有的是新鮮熱鬧事;
劉植、董月明和董昊來趙家跟羅先生讀書,也約著一起去過胡姬酒肆。
時間匆匆,旬考終於結束,第二天放假,七郎不用上學。
來趙家讀書的劉植好奇地問:“阿全,你今天逃課嗎?”
七郎氣唿唿地說:“我今天放假!我昨天考了入學的第一次考試,你們也不關心我?”
“哦,那你考得怎麽樣?”小夥伴們漫不經心地問。
七郎驕傲地說:“旬考考的是近十日的課業,都是我學過的,如今是重新學一遍,完全沒難度,我估計能拿‘通曉’。”
三分為“通曉”、兩分為“及格”,不及格的要受罰。
董月明抿唇笑道:“你一路上就差頭懸梁錐刺股了,備考了那麽多天,考個通曉才不辜負你的努力。”
七郎說:“我才沒有!我隻是不經意地看了兩眼書,考得好主要是我天資聰穎!”
小夥伴們都笑:“努力也不是壞事,我們承認你聰明行了吧?”
七郎說:“口服心不服可不行!我把旬考的題目寫出來,我們一起做,然後請先生點評!”
小少年們在院子裏比賽著學問,長輩們都含笑地看著他們。
這些小孩子怎麽那麽乖巧可愛呢?
別人家的孩子比吃的穿的,他們比學習!
院子裏歡聲笑語,臨時做門房的傅大郎急急忙忙的來報:“東家!有貴貴貴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