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歷史同人]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作者:元月月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望接道:「應當試試。不試試怎麽知道行還是不行。陛下起初令大將軍為將的時候不也是這樣想的嗎?」
劉徹笑著頷首。
批完奏章劉徹去太子宮找兒子,高興地揉揉兒子的臉,驚得小太子還以為伊稚斜單於死了呢。
小太子當時也是這樣問的。劉徹迴到宣室殿就給邊關去信,打聽打聽單於王死了沒。
七月底,邊關送來消息,伊稚斜單於命硬。
劉徹決定明年令霍去病探探匈奴的底。大漢這幾年休養生息,匈奴一定也是。匈奴號稱百萬之眾。前些年俘虜和斬首的匈奴人加一塊也沒有八十萬。
匈奴全民皆兵,任由幾十萬匈奴繁衍下去,三五年後又得成為朝廷心頭大患。
沒等劉徹同衛青商量此事,朝中收到邊關消息,張騫迴來了。同他一起迴來的還有烏孫使者。劉徹龍心大悅,當即令太子負責此事,典客協助。劉徹隻有一個要求,令烏孫使者相信大漢強盛,大漢離西域諸國甚遠,但要滅了烏孫也不是什麽難事。
典客迴到府裏就同屬下抱怨,太子殿下才幾歲。
太子殿下十四歲,一團孩子氣,天天不是遛鳥就是逗狗,或者夥同一些宦官踢球。再者就是禍害陛下的蓮池。聽說前幾日還在蓮吃邊野炊,嚇得宮中侍衛以為那邊走水了。
陛下也由著他。
小太子確實不懂如何接見外國使者。所以他把聽政改成跟典客學習接待事宜。
張騫一行還得十來天才能到。小太子跟著典客學五日就去找三輔,令三輔嚴查作奸犯科之人。隨後他又令巡城侍衛打掃街巷,叫長安令吩咐各村裏正,管好村裏的牲口以及流氓。
裏正把長安令的吩咐交代下去,各村流氓不樂意,憑什麽把他們跟牲畜放一起。每個村的裏正都是這個村最富有或者最德高望重之人。這些人可不怕流氓。裏正反駁,牲畜也包括牛,你還不如牛。
長安西北很是荒涼,地廣人稀,看起來甚至不如烏孫繁華,烏孫使者很是失望。隨著一行人入關,村落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廣,秦始皇留下的直道、大漢時常修成,如今直道依然又寬又平。烏孫使者認為快到張騫口中的長安了。然而又行三日才看到高大的城牆。可惜還沒進城。此乃外城牆。一行人又行半日,抵達長安城西城門。
烏孫使者望著高聳入雲的宮殿,一改往常的漫不經心,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劉徹令小太子負責此事,小太子沒有親自迎接烏孫。小太子問金日磾有沒有聽說過「烏孫」這個國家。金日磾告訴他聽說過,烏孫現在的王還是冒頓單於養大的。
小太子不算也知道烏孫國不大。小國還不值得大漢太子親自接見。
典客安頓好烏孫使者就去太子宮向小太子稟報,小太子令其把高門殿布置一下,在此接見烏孫使者。
「那是陛下接見群臣的地方?」典客很想說,儲君不是君。
小太子微微頷首:「孤知道。烏孫是小國,離得又遠,可正因如此我們才應當隆重招待他們。」
典客沒聽懂,但jsg典客不敢問,典客從太子宮出來就上奏天子。劉徹一邊處理奏章一邊點頭:「聽太子的。」
典客欲言又止地離開。
春望好奇地問:「陛下,殿下沒有親自迎接烏孫使者,卻又令典客隆重操辦,殿下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不矛盾。」劉徹一心二用,「張騫奏表中隻提烏孫使者,沒有說此次來的使者是烏孫小王,還是皇親國戚。九卿之一的典客迎接他就夠了。隆重招待他是因為遠交近攻。」
春望恍然大悟:「殿下的兵書沒白讀。」
劉徹冷不丁想起一件事,屏退左右,獨留春望一人:「你說,朕百年之後,衛家會變成諸呂嗎?」
春望嚇得心髒驟停,慌慌張張往外看。
劉徹:「金日磾在殿外,沒人敢偷聽。」
「諸呂是因為呂後啊。皇後又不是呂後。」
劉徹笑著微微搖頭:「你忘了多年以前衛家剛剛脫奴籍,隻能在城外租房住,因為朕忘了她,她就有膽子自請出宮?這些年隻處理宮務,看起來與世無爭,她當真無所作為?」
春望一時想不起皇後都幹過什麽。
「皇後能調動一些人馬。你是不是也忘了?」
春望忘了,皇後手上也有兵權。
「她身居高位多年,沒有得罪過任何人。包括公孫賀夫人。據兒提都不想提她。皇後卻可以十年如一日笑臉相迎。以至於衛家那些女人遇到點什麽事都去找她。」劉徹說到此禁不住感慨,「這一點母後也做不到。」
春望:「太後不必委屈自己吧?」
「據兒是朕唯一的兒子,皇後也不必委屈自己。她說病了不想見,誰敢打擾她?」
春望不懂:「陛下的意思?」
劉徹沒什麽別的意思,隻是兒子突然可以接見外國使臣,真長大了,他一時有感而發。
「陛下,殿下雖然孝順,但不是公孫太僕那種愚孝。」
劉徹點頭:「朕相信大將軍,也相信大司馬。可追隨他們的人不見得能跟他們一樣盡心據兒。」忽然想到一人,「你叫金日磾問問張安世定的哪家姑娘。」
張湯被劉徹攆迴家沒多久,張安世就到宣室殿當差,跟金日磾一樣任郎。二人平日裏住一起,晚上無事的時候定會聊一些家長裏短。
劉徹笑著頷首。
批完奏章劉徹去太子宮找兒子,高興地揉揉兒子的臉,驚得小太子還以為伊稚斜單於死了呢。
小太子當時也是這樣問的。劉徹迴到宣室殿就給邊關去信,打聽打聽單於王死了沒。
七月底,邊關送來消息,伊稚斜單於命硬。
劉徹決定明年令霍去病探探匈奴的底。大漢這幾年休養生息,匈奴一定也是。匈奴號稱百萬之眾。前些年俘虜和斬首的匈奴人加一塊也沒有八十萬。
匈奴全民皆兵,任由幾十萬匈奴繁衍下去,三五年後又得成為朝廷心頭大患。
沒等劉徹同衛青商量此事,朝中收到邊關消息,張騫迴來了。同他一起迴來的還有烏孫使者。劉徹龍心大悅,當即令太子負責此事,典客協助。劉徹隻有一個要求,令烏孫使者相信大漢強盛,大漢離西域諸國甚遠,但要滅了烏孫也不是什麽難事。
典客迴到府裏就同屬下抱怨,太子殿下才幾歲。
太子殿下十四歲,一團孩子氣,天天不是遛鳥就是逗狗,或者夥同一些宦官踢球。再者就是禍害陛下的蓮池。聽說前幾日還在蓮吃邊野炊,嚇得宮中侍衛以為那邊走水了。
陛下也由著他。
小太子確實不懂如何接見外國使者。所以他把聽政改成跟典客學習接待事宜。
張騫一行還得十來天才能到。小太子跟著典客學五日就去找三輔,令三輔嚴查作奸犯科之人。隨後他又令巡城侍衛打掃街巷,叫長安令吩咐各村裏正,管好村裏的牲口以及流氓。
裏正把長安令的吩咐交代下去,各村流氓不樂意,憑什麽把他們跟牲畜放一起。每個村的裏正都是這個村最富有或者最德高望重之人。這些人可不怕流氓。裏正反駁,牲畜也包括牛,你還不如牛。
長安西北很是荒涼,地廣人稀,看起來甚至不如烏孫繁華,烏孫使者很是失望。隨著一行人入關,村落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廣,秦始皇留下的直道、大漢時常修成,如今直道依然又寬又平。烏孫使者認為快到張騫口中的長安了。然而又行三日才看到高大的城牆。可惜還沒進城。此乃外城牆。一行人又行半日,抵達長安城西城門。
烏孫使者望著高聳入雲的宮殿,一改往常的漫不經心,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劉徹令小太子負責此事,小太子沒有親自迎接烏孫。小太子問金日磾有沒有聽說過「烏孫」這個國家。金日磾告訴他聽說過,烏孫現在的王還是冒頓單於養大的。
小太子不算也知道烏孫國不大。小國還不值得大漢太子親自接見。
典客安頓好烏孫使者就去太子宮向小太子稟報,小太子令其把高門殿布置一下,在此接見烏孫使者。
「那是陛下接見群臣的地方?」典客很想說,儲君不是君。
小太子微微頷首:「孤知道。烏孫是小國,離得又遠,可正因如此我們才應當隆重招待他們。」
典客沒聽懂,但jsg典客不敢問,典客從太子宮出來就上奏天子。劉徹一邊處理奏章一邊點頭:「聽太子的。」
典客欲言又止地離開。
春望好奇地問:「陛下,殿下沒有親自迎接烏孫使者,卻又令典客隆重操辦,殿下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不矛盾。」劉徹一心二用,「張騫奏表中隻提烏孫使者,沒有說此次來的使者是烏孫小王,還是皇親國戚。九卿之一的典客迎接他就夠了。隆重招待他是因為遠交近攻。」
春望恍然大悟:「殿下的兵書沒白讀。」
劉徹冷不丁想起一件事,屏退左右,獨留春望一人:「你說,朕百年之後,衛家會變成諸呂嗎?」
春望嚇得心髒驟停,慌慌張張往外看。
劉徹:「金日磾在殿外,沒人敢偷聽。」
「諸呂是因為呂後啊。皇後又不是呂後。」
劉徹笑著微微搖頭:「你忘了多年以前衛家剛剛脫奴籍,隻能在城外租房住,因為朕忘了她,她就有膽子自請出宮?這些年隻處理宮務,看起來與世無爭,她當真無所作為?」
春望一時想不起皇後都幹過什麽。
「皇後能調動一些人馬。你是不是也忘了?」
春望忘了,皇後手上也有兵權。
「她身居高位多年,沒有得罪過任何人。包括公孫賀夫人。據兒提都不想提她。皇後卻可以十年如一日笑臉相迎。以至於衛家那些女人遇到點什麽事都去找她。」劉徹說到此禁不住感慨,「這一點母後也做不到。」
春望:「太後不必委屈自己吧?」
「據兒是朕唯一的兒子,皇後也不必委屈自己。她說病了不想見,誰敢打擾她?」
春望不懂:「陛下的意思?」
劉徹沒什麽別的意思,隻是兒子突然可以接見外國使臣,真長大了,他一時有感而發。
「陛下,殿下雖然孝順,但不是公孫太僕那種愚孝。」
劉徹點頭:「朕相信大將軍,也相信大司馬。可追隨他們的人不見得能跟他們一樣盡心據兒。」忽然想到一人,「你叫金日磾問問張安世定的哪家姑娘。」
張湯被劉徹攆迴家沒多久,張安世就到宣室殿當差,跟金日磾一樣任郎。二人平日裏住一起,晚上無事的時候定會聊一些家長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