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裏裝著兩張信紙。
抬頭,內容,收尾陳小驢一概不認識,上頭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很長的內容裏麵,陳小驢唯一認識的是結尾處的四個阿拉伯數字——1864。
很不甘心的又檢查了信封有沒有夾層,結果大失所望,屁都沒有。
“難道說是這個青銅鈴鐺很值錢?”
陳小驢馬上反應過來,把信扔進保險箱裏又把青銅鈴鐺拿出端詳,隻是這東西好像年代已經特別久遠,上麵蒙著一層綠色的厚銅鏽,隻能隱約看到在青銅鈴鐺中間,似乎刻一圈神秘符號。
青銅鈴鐺已經無法搖響了,就算使勁搖動,裏頭撞籽碰擊鍾壁,也隻能聽到很小的‘哢哢’悶響,這還是建立在陳小驢極其強悍的聽力條件下的。
而年代更無法辨認,大鍾形狀的青銅鈴鐺不能代表什麽。
“先拿了再說!”
本著不能空跑一趟的原則,陳小驢用白布把這東西包好裝進口袋,關上保險櫃施施然離開。
洋人主管和那個大堂經理將兩人重新帶迴貴賓室,等人過來把鑰匙和那個銅柄再次分開,才離開了氣派的匯豐銀行大樓。
曹侯早就憋得不行了,在裏頭當著外人的麵不好問,剛一出來就眉開眼笑的問道:“小驢,那保險櫃裏藏著什麽好東西?這次是不是發大財了?”
陳小驢心頭一動,想著曹侯這貨畢竟在上海長大的,估計各國文字多少都認識一點,所以沒有迴答,而是先把強行記下的幾個文字寫出來給他看,問道:“認不認識這字?”
西洋那邊的文字很好辨認,在這點上陳小驢倒是有把握。
曹侯頓地上盯著那幾個字看了會,不確定道:“不認識這什麽意思,但好像是法文。我草!你在那保險櫃裏到底拿到什麽了?難道還是外國人的東西?”
法文?把地上的字跡抹掉,陳小驢皺著眉,一頭霧水。
“一封信,還有一個青銅鈴鐺,那封信扔櫃子裏沒拿,就把這鈴鐺拿出來了,看不出年代,也不知道值幾個錢。”
找了個人少的地方,倆人跟做賊一樣鑽到牆角,陳小驢把青銅鈴鐺給曹侯看,但是曹侯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想了想說道:“整不明白咱們就找人問問。”
“找誰問?”
“肯定是找懂行的啊,走走走,我帶你去,正好也可以打聽一下財神山的位置。”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上海有很多藏藏掖掖的地方陳小驢都不清楚,但曹侯對這些門清,拉著陳小驢遠離黃浦江後七拐八拐,鑽進了一個沒什麽人的巷子裏。
巷子深處再一拐彎,就看到好幾家沒有招牌的店鋪鋪門半開著,在藏在周邊高樹上的蟬鳴聲中,顯得半死不活有氣無力。
“就是這家。”
在曹侯的帶領下兩人進了一家鋪子,鋪子裏左右各一長貨架,上頭擺滿了各種看著老舊的玩意兒,看樣子是個見不得光的古董店。
一個半老不老的老頭躺在大堂中間的搖椅上扇著扇子乘涼,旁邊年輕小夥計拿著個抹布小心正擦拭著貨架。小夥計大概是沒想到這夏天大中午的店裏竟然會來客人,扭頭看到陳小驢二人,愣了一秒,才馬上把抹布往肩膀上一搭,半彎著腰熱情迎上來。
“兩位客人是想買什麽東西?古玩字畫,各代瓷器架子上都有!”
陳小驢衝對方笑笑,曹侯接話道:“不買,有個東西想出手。”
小夥計一下子蔫了,搖扇的老頭卻‘唰’地從搖椅上蹦起來,笑眯眯盯著兩人道:“客人能找到這裏,應該都是熟路子,我這店給價絕對公道,不知道有什麽東西想出手?先坐,先坐!”
三人在躺椅小桌旁落座,曹侯打了眼色,陳小驢把青銅鈴鐺拿出來放在了桌上。這是古玩交易的規矩,貨不直接遞手,不然失手打碎說不清楚。
老頭很專業,看到青銅鈴鐺上那層綠銅鏽的時候眼神馬上一亮,但並沒有急著上手,而是摸出了一雙白手套帶上,又拿出了一個放大鏡。
看了好一會,老頭才把東西重新放下,琢磨了片刻,開口道:“客人可知道這東西是什麽朝代的?”
曹侯和陳小驢都笑,陳小驢反問道:“掌櫃的覺得是哪朝的?”
老頭笑道:“客人這是在考校小老兒眼力啊!”
陳小驢衝他挑眉。
兩人這第一次交談是一次簡單試探,老頭問青銅鈴鐺年代有兩個目的,一是看這東西是不是陳小驢他們自己的,如果是祖上傳下來的玩意兒,那不說了解的門清,至少一些基本信息應該知道,而如果不知道這些,那就說明這青銅鈴鐺來路不正,兩人對這東西了解不多,這樣一來他要不要壓價,壓的話下手要多狠,主動權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裏。二是在試探他們是不是剛出門的雛,和第一個原因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關聯,如果是雛,那他就要下狠手收學費了。
不過陳小驢的一個反問就讓老頭收了些心思,這裏麵他的語氣語速和神態都有所拿捏,讓這老頭摸不清自己的底,也表現出了讓對方開價小心點,這買賣能不能做,隻在心誠和不誠之間打轉。
倒騰古董的賺與虧,四分東西一分故事,剩下五分全憑演技。
老頭笑眯眯道:“既然客人是懂行的,小老兒也不敢隨口亂來,明白點說,您這東西小店吃不下,但要是可以的話,我給這東西畫圖拍照留個冊,信息就掛在這,客人可以十天一來,要是有別的客人看上您這東西,咱們就約個時間在店裏交易,小老兒抽水一成,成不成?”
陳小驢麵無表情,也沒有著急答應,實際上心都有點抖了。一個不大的青銅鈴鐺而已,這個藏藏掖掖的古董店竟然能說出吃不下這話?這到底得多值錢?
至於抽一成的水,他沒怎麽往心裏去,客氣道:“您給估個價。”
老頭想了想,兩手食指橫豎交叉撞了兩下,並道:“這是保底價,說實話,做了這麽多年生意,秦朝的東西我也隻見到過三迴,這是第四迴。”
看著老頭的手勢,饒是陳小驢一向很能控製自己情緒,臉上都不禁一陣恍惚。
那是一個‘十’字,十塊大洋是笑話,至於十百十千----沒這麽說話的,所以最終價格隻有一個,那就是十萬!也不怪這老頭說他店裏吃不下這東西了。
而且大概也隻有這麽貴重的一個東西,才值當在匯豐銀行買下一個保險櫃存放吧。
至於這東西竟然是秦朝的----陳小驢在心裏默默記下,盡管很想再多了解一點,但多問肯定會露餡,所以對此選擇了閉口不言,迴答了老頭買賣的問題,道:“那就在您這掛一個信,多出的,讓您抽三成水。”
老頭聽到精神一振,馬上喊小夥計上茶,又火急火燎的後院前鋪來迴跑,很快就準備好了畫紙和一個笨重的照相機。
這老頭畫工了得,他在對著青銅鈴鐺畫的時候陳小驢就站旁邊看,一杆狼毫配著顏料,竟然很快就把青銅鈴鐺還原了七八分,比例大小細節幾乎沒太大出入。畫完了之後又開始照相,在一陣冒著火花的閃光中,底片就被老頭留了下來。
雙方這時候才想起來交換稱唿,陳小驢說自己姓陳,隨口編了個假名,老頭姓李,沒說名字,陳小驢就喊他李掌櫃。
“對了,陳先生還記得我剛剛說得價嗎?”陳小驢二人臨走時候,李掌櫃突然把他們叫住問道。
陳小驢點頭,疑惑道:“不是十萬?難道我理解錯了?”
老頭笑眯眯道:“數字沒錯,但後頭跟的,是刀勒。”
抬頭,內容,收尾陳小驢一概不認識,上頭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很長的內容裏麵,陳小驢唯一認識的是結尾處的四個阿拉伯數字——1864。
很不甘心的又檢查了信封有沒有夾層,結果大失所望,屁都沒有。
“難道說是這個青銅鈴鐺很值錢?”
陳小驢馬上反應過來,把信扔進保險箱裏又把青銅鈴鐺拿出端詳,隻是這東西好像年代已經特別久遠,上麵蒙著一層綠色的厚銅鏽,隻能隱約看到在青銅鈴鐺中間,似乎刻一圈神秘符號。
青銅鈴鐺已經無法搖響了,就算使勁搖動,裏頭撞籽碰擊鍾壁,也隻能聽到很小的‘哢哢’悶響,這還是建立在陳小驢極其強悍的聽力條件下的。
而年代更無法辨認,大鍾形狀的青銅鈴鐺不能代表什麽。
“先拿了再說!”
本著不能空跑一趟的原則,陳小驢用白布把這東西包好裝進口袋,關上保險櫃施施然離開。
洋人主管和那個大堂經理將兩人重新帶迴貴賓室,等人過來把鑰匙和那個銅柄再次分開,才離開了氣派的匯豐銀行大樓。
曹侯早就憋得不行了,在裏頭當著外人的麵不好問,剛一出來就眉開眼笑的問道:“小驢,那保險櫃裏藏著什麽好東西?這次是不是發大財了?”
陳小驢心頭一動,想著曹侯這貨畢竟在上海長大的,估計各國文字多少都認識一點,所以沒有迴答,而是先把強行記下的幾個文字寫出來給他看,問道:“認不認識這字?”
西洋那邊的文字很好辨認,在這點上陳小驢倒是有把握。
曹侯頓地上盯著那幾個字看了會,不確定道:“不認識這什麽意思,但好像是法文。我草!你在那保險櫃裏到底拿到什麽了?難道還是外國人的東西?”
法文?把地上的字跡抹掉,陳小驢皺著眉,一頭霧水。
“一封信,還有一個青銅鈴鐺,那封信扔櫃子裏沒拿,就把這鈴鐺拿出來了,看不出年代,也不知道值幾個錢。”
找了個人少的地方,倆人跟做賊一樣鑽到牆角,陳小驢把青銅鈴鐺給曹侯看,但是曹侯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想了想說道:“整不明白咱們就找人問問。”
“找誰問?”
“肯定是找懂行的啊,走走走,我帶你去,正好也可以打聽一下財神山的位置。”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上海有很多藏藏掖掖的地方陳小驢都不清楚,但曹侯對這些門清,拉著陳小驢遠離黃浦江後七拐八拐,鑽進了一個沒什麽人的巷子裏。
巷子深處再一拐彎,就看到好幾家沒有招牌的店鋪鋪門半開著,在藏在周邊高樹上的蟬鳴聲中,顯得半死不活有氣無力。
“就是這家。”
在曹侯的帶領下兩人進了一家鋪子,鋪子裏左右各一長貨架,上頭擺滿了各種看著老舊的玩意兒,看樣子是個見不得光的古董店。
一個半老不老的老頭躺在大堂中間的搖椅上扇著扇子乘涼,旁邊年輕小夥計拿著個抹布小心正擦拭著貨架。小夥計大概是沒想到這夏天大中午的店裏竟然會來客人,扭頭看到陳小驢二人,愣了一秒,才馬上把抹布往肩膀上一搭,半彎著腰熱情迎上來。
“兩位客人是想買什麽東西?古玩字畫,各代瓷器架子上都有!”
陳小驢衝對方笑笑,曹侯接話道:“不買,有個東西想出手。”
小夥計一下子蔫了,搖扇的老頭卻‘唰’地從搖椅上蹦起來,笑眯眯盯著兩人道:“客人能找到這裏,應該都是熟路子,我這店給價絕對公道,不知道有什麽東西想出手?先坐,先坐!”
三人在躺椅小桌旁落座,曹侯打了眼色,陳小驢把青銅鈴鐺拿出來放在了桌上。這是古玩交易的規矩,貨不直接遞手,不然失手打碎說不清楚。
老頭很專業,看到青銅鈴鐺上那層綠銅鏽的時候眼神馬上一亮,但並沒有急著上手,而是摸出了一雙白手套帶上,又拿出了一個放大鏡。
看了好一會,老頭才把東西重新放下,琢磨了片刻,開口道:“客人可知道這東西是什麽朝代的?”
曹侯和陳小驢都笑,陳小驢反問道:“掌櫃的覺得是哪朝的?”
老頭笑道:“客人這是在考校小老兒眼力啊!”
陳小驢衝他挑眉。
兩人這第一次交談是一次簡單試探,老頭問青銅鈴鐺年代有兩個目的,一是看這東西是不是陳小驢他們自己的,如果是祖上傳下來的玩意兒,那不說了解的門清,至少一些基本信息應該知道,而如果不知道這些,那就說明這青銅鈴鐺來路不正,兩人對這東西了解不多,這樣一來他要不要壓價,壓的話下手要多狠,主動權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裏。二是在試探他們是不是剛出門的雛,和第一個原因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關聯,如果是雛,那他就要下狠手收學費了。
不過陳小驢的一個反問就讓老頭收了些心思,這裏麵他的語氣語速和神態都有所拿捏,讓這老頭摸不清自己的底,也表現出了讓對方開價小心點,這買賣能不能做,隻在心誠和不誠之間打轉。
倒騰古董的賺與虧,四分東西一分故事,剩下五分全憑演技。
老頭笑眯眯道:“既然客人是懂行的,小老兒也不敢隨口亂來,明白點說,您這東西小店吃不下,但要是可以的話,我給這東西畫圖拍照留個冊,信息就掛在這,客人可以十天一來,要是有別的客人看上您這東西,咱們就約個時間在店裏交易,小老兒抽水一成,成不成?”
陳小驢麵無表情,也沒有著急答應,實際上心都有點抖了。一個不大的青銅鈴鐺而已,這個藏藏掖掖的古董店竟然能說出吃不下這話?這到底得多值錢?
至於抽一成的水,他沒怎麽往心裏去,客氣道:“您給估個價。”
老頭想了想,兩手食指橫豎交叉撞了兩下,並道:“這是保底價,說實話,做了這麽多年生意,秦朝的東西我也隻見到過三迴,這是第四迴。”
看著老頭的手勢,饒是陳小驢一向很能控製自己情緒,臉上都不禁一陣恍惚。
那是一個‘十’字,十塊大洋是笑話,至於十百十千----沒這麽說話的,所以最終價格隻有一個,那就是十萬!也不怪這老頭說他店裏吃不下這東西了。
而且大概也隻有這麽貴重的一個東西,才值當在匯豐銀行買下一個保險櫃存放吧。
至於這東西竟然是秦朝的----陳小驢在心裏默默記下,盡管很想再多了解一點,但多問肯定會露餡,所以對此選擇了閉口不言,迴答了老頭買賣的問題,道:“那就在您這掛一個信,多出的,讓您抽三成水。”
老頭聽到精神一振,馬上喊小夥計上茶,又火急火燎的後院前鋪來迴跑,很快就準備好了畫紙和一個笨重的照相機。
這老頭畫工了得,他在對著青銅鈴鐺畫的時候陳小驢就站旁邊看,一杆狼毫配著顏料,竟然很快就把青銅鈴鐺還原了七八分,比例大小細節幾乎沒太大出入。畫完了之後又開始照相,在一陣冒著火花的閃光中,底片就被老頭留了下來。
雙方這時候才想起來交換稱唿,陳小驢說自己姓陳,隨口編了個假名,老頭姓李,沒說名字,陳小驢就喊他李掌櫃。
“對了,陳先生還記得我剛剛說得價嗎?”陳小驢二人臨走時候,李掌櫃突然把他們叫住問道。
陳小驢點頭,疑惑道:“不是十萬?難道我理解錯了?”
老頭笑眯眯道:“數字沒錯,但後頭跟的,是刀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