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快,快去請白凡來!
讓你展示畢業設計,你直接上單兵作戰機甲? 作者:風丘顏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音落下,沒有一位成員接話,各自垂眉低眼,因為他們這一會兒和負責人一樣,有一點迷糊,不明白明明設定好的六馬赫的最高時速,為什麽在測試發動機的時候隻能達到五馬赫。
要知道,如今測的是發動機。
真正安裝到原型機上。
由於風阻,空氣密度等一係列原因,實力速度肯定要在現有數據再降低一些,也就是說根本達不到五馬赫。
“是不是進氣口的氣動模型有問題?”
“發生了改動?”
過了大概兩三分鍾,有一位研究員提出疑問,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過,下一秒就遭到反駁,
“沒問題。”
“這個問題我首先就想到了,我剛剛仔仔細細來來迴迴和之前的方案對比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改動,我們目前采用的氣動方案和之前十一樣的,隻是內部結構材料進行了更改,采用了泰坦空天無人機的同款材料,原則上,加強了材料本體,並不涉及氣動模型。”
實驗負責人馬上迴道,臉上露出不解。
“那是我們的材料強度不夠?”
“或許更換強度更高的材料說不定就可以了。”
由於暫時沒有方向,實驗人員們也隻能一個個的尋找原因。
“材料問題?”
“這個也基本上不太可能,材料最新應用的泰坦空天無人機,咱們也看到了,巔峰達到了八馬赫,各方麵性能數據都非常出色。”
“而且數據已經顯示出來了,溫度在正常範圍內,3k左右。”
“咱們的發動機的外殼材料和泰坦空天無人機第一架原型機使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可以經受4k的高溫,如今的發動機內部溫度根本夠不著上限,就更不用提外殼材料的強度受限了,至於內部結構材料的話,就更不用提了。”
聞言,實驗負責人還是搖搖頭,隻是一個勁的盯著實驗數據,想要試圖看出些什麽。
過了10來分鍾。
發動機測試正式來到峰值數據,數據趨向於平穩,最終的結果新鮮出爐。
這時,工作人員再次大聲匯報著:
“推力:400kn。”
“進氣室溫度:3 k!”
“預估最高時速:5.3馬赫。”
“進氣道速度:3.5倍音速。”
……………
一項項數據再一次迴蕩在每個人耳邊。
果然,和實驗室負責人之前猜想的一樣,預估速度並沒有達到設定的六馬赫,隻停留在五點三馬赫就一直上不去。
“的確不行。”
“隻能達到五馬赫速度。”
實驗室負責人自言自語道,再一次的問著自己和眾人,抓了抓頭發:“這到底是因為什麽呢?”
說著,幾位工程師不甘心,又根據檢索手冊上上下下又檢查了一遍,花了整整三個小時,依舊是沒什麽頭緒,沒有找出任何原因來。
“明明用了一樣的方案。”
“怎麽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泰坦空天無人機能夠達到八馬赫的極限速度,我們怎麽六馬赫都達不到,怎麽就不行呢,這裏麵是不是………”
“眼瞅著預定時間就快到了,咱們目前的開發還是這個樣子,要是按照這個進度,咱們很大概率趕不上六代機的首飛,會耽誤大事的。”
“不行,所長,咱們必須要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不然整個試飛計劃都會在原有基礎上全部拖延,這是咱們所承受不起的。”
實驗人員靠在椅子上,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交談起來,言語間盡是困惑同時還帶著濃濃的擔憂。
雖然說由於泰坦機甲,目前暫時極大地震懾了西方各個國家,尤其是六代機已經服役的m國,更是讓其短暫的停掉了邊境地區的所有情報基地。
但是,這種震懾效果是不可能長時間維持的。
華國自己的六代機也必須盡快研發出來。
要有空中的話語權。
絕對不能再出現上個世紀那樣。
被所謂的黑鳥偵察機在境內領空毫無顧忌的飛行,肆無忌憚的掃描各種地理環境以及情報信息。
這是萬萬所不能容忍的!
“要不,我提議把未來科技集團的白凡同誌請過來吧。”
“他可能應該有辦法,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
半響,突然有人說了這麽一句。
一瞬間,大家眼前一亮。
“是啊,泰坦空天無人機的方案就是他親自主導的並成功實行的,這一會兒第一架原型機還在太空上飄著呢。”
“找他取取經,我覺得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聞言,有實驗成員馬上點頭讚同。
畢竟他們用的就是人家的方案,現在出現問題,其實按常理來說,最好的還是叫人家來瞧一瞧。
“不過…………咱們這用別人的方案還沒完全成功,最後還得讓別人幫忙給咱們看,說到底咱們還是老牌的國家研究院呢,j20也是咱們這裏出去的。”
“這……這是不是有點丟人。”
這時,有人撓了撓腦袋,言語有些擔心的開口說著。
覺得這麽做可能會給研究所丟人。
畢竟他們是國內,甚至是全球第一梯隊的航空工業研究所。
幾十年以來,帶領整個國家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從無到有,一直走向全球領先。
聽到這話,研究所所長也就是實驗項目負責人程軍二話不說,當即拍板下定了決心。
他不是一個迂腐的領導。
年紀剛過40的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還有著一些展望。
而且退一步來說,因個人麵子問題而導致國家項目終止或者受損,這是他所不允許的。
“就按照剛剛說的,聯係未來科技集團,讓他們幫忙看看。”
“隻要不耽誤項目進度。”
“我程軍什麽都行,丟人算什麽?”
“就是跪下來磕頭,也絕對沒問題。”
“你們稍等一會兒,我親自打這個電話。”
說完,程軍便推門出去,找了個角落。在通訊錄上找到白凡的號碼,撥通了過去。
此時此刻,白凡正在和王樂一起商量集團項目的事情。
“董事長,年後生物項目所屬一共有兩位骨幹能夠按時報到,這是他們的詳細資料,之前都供職於國家生物研究所,我看了一下他們的履曆,都拿到了長江學者和傑青稱號,按照學術圈內部的話來說,應該是候選院士的第一梯隊,應該符合您的要求。”
王樂遞過來兩份簡曆。
正當白凡接過簡曆準備仔細瀏覽時,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喂,請問是白凡同誌白大校嗎?”
“我是白凡,請問您是?”
一聽到同誌和大校的稱唿,白凡馬上意識到事情不簡單,能用這個稱唿撥打自己的電話,毫無疑問肯定是軍部係統或者是科研單位的人。
“白凡大校,我是成飛研究所所長程軍,這邊打電話前來是有一個不情之請,我們在進行6代機發動機研製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想向您請教一下。”
聽著電話另一邊的聲音,白凡有些摸不到頭腦。
軍方在進行六代機的研究和設計,這事他是知道的,方正還和他說過幾次。
但是,怎麽扯到他的身上來了。
他一沒參與設計二沒參與論證,就算是詢問問題也問不到他的頭上吧。
或許是猜出了白凡心中疑惑,
程軍繼續開口解釋,他知道白凡對於下一代6代機的發動機方案源自於泰坦空天無人機的一部分是不知情的。
“白凡大校,其實情況是這樣,之前我們的六代機發動機方案標準設定的比較高,按照國際上的劃分標準來說,其實是六代半,但就是因此過於高標準的設計方案,導致核心的發動機一直沒有試驗成功,整個項目導致擱置。”
“兩個月前,我們所和京都的專家組去商討會議時,正好碰上你的泰坦空天無人機的無人機方案以及新鮮出爐的發動機內部結構新型材料,再看到具體的參數後,當時會上一致決定六代機的發動機采用你的泰坦空天無人機材料方案。”
“但是經過實際原型發動機生產之後,剛剛得出測試數據,並沒有達到我們預定的六馬赫,實際推力也少了100kn左右,在打這個電話之前,我們內部已經評估過,經過各種可能性論證,但是很遺憾,都沒有找到最後的答案和原因。”
“所以,這才找過來詢問,看看能不能得到解決方案。”
說到最後,程軍老臉一紅,屬實有些不好意思。
一個老牌的超一流航天航空研究所。
竟然親自打電話給一個民營科技集團詢問方案。
這事情要是擱在之前,打死他都不敢想。
“您的意思是在6代機的發動機方案中采用了和泰坦空天無人機一樣的新型內部結構材料後,依舊沒有達到理想設計中的推力和速度是吧?”
聞言,白凡再三確認道。
“是的。”程軍如實的迴道。
“那你們氣動結構和原有方案進行調整了嗎?”
白凡再次問道。
“氣動方案?”程軍一愣,有點沒反應過來。
“白凡大校,我們隻是更改了內部結構材料,原則上應該是不用修改氣動方案吧。”程軍有些疑惑。
聽到這裏,白凡心裏基本上就有點譜了。
這是犯了之前和自己第一次原型機的錯誤啊。
由於新型內部結構材料硬度高,基本上不發生任何形變,所以在大量氣體以高速度幾倍音速快速湧入時,造成氣體屏障反應,從而導致燃燒不充分,無法正常輸出應有的推力。
不過,電話裏白凡沒有多說什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概率有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並不代表沒有其他原因,所以他直接把最新的第二套方案通過內部發送了過去。
“程所長,這樣,大概問題我已經清楚了,但是論證還是需要具體的實踐操作一下,第二套方案已經通過內部保密線路給您發送過去了,您可以重新實驗一下。”
白凡在電話裏徑直說道。
要知道,如今測的是發動機。
真正安裝到原型機上。
由於風阻,空氣密度等一係列原因,實力速度肯定要在現有數據再降低一些,也就是說根本達不到五馬赫。
“是不是進氣口的氣動模型有問題?”
“發生了改動?”
過了大概兩三分鍾,有一位研究員提出疑問,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過,下一秒就遭到反駁,
“沒問題。”
“這個問題我首先就想到了,我剛剛仔仔細細來來迴迴和之前的方案對比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改動,我們目前采用的氣動方案和之前十一樣的,隻是內部結構材料進行了更改,采用了泰坦空天無人機的同款材料,原則上,加強了材料本體,並不涉及氣動模型。”
實驗負責人馬上迴道,臉上露出不解。
“那是我們的材料強度不夠?”
“或許更換強度更高的材料說不定就可以了。”
由於暫時沒有方向,實驗人員們也隻能一個個的尋找原因。
“材料問題?”
“這個也基本上不太可能,材料最新應用的泰坦空天無人機,咱們也看到了,巔峰達到了八馬赫,各方麵性能數據都非常出色。”
“而且數據已經顯示出來了,溫度在正常範圍內,3k左右。”
“咱們的發動機的外殼材料和泰坦空天無人機第一架原型機使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可以經受4k的高溫,如今的發動機內部溫度根本夠不著上限,就更不用提外殼材料的強度受限了,至於內部結構材料的話,就更不用提了。”
聞言,實驗負責人還是搖搖頭,隻是一個勁的盯著實驗數據,想要試圖看出些什麽。
過了10來分鍾。
發動機測試正式來到峰值數據,數據趨向於平穩,最終的結果新鮮出爐。
這時,工作人員再次大聲匯報著:
“推力:400kn。”
“進氣室溫度:3 k!”
“預估最高時速:5.3馬赫。”
“進氣道速度:3.5倍音速。”
……………
一項項數據再一次迴蕩在每個人耳邊。
果然,和實驗室負責人之前猜想的一樣,預估速度並沒有達到設定的六馬赫,隻停留在五點三馬赫就一直上不去。
“的確不行。”
“隻能達到五馬赫速度。”
實驗室負責人自言自語道,再一次的問著自己和眾人,抓了抓頭發:“這到底是因為什麽呢?”
說著,幾位工程師不甘心,又根據檢索手冊上上下下又檢查了一遍,花了整整三個小時,依舊是沒什麽頭緒,沒有找出任何原因來。
“明明用了一樣的方案。”
“怎麽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泰坦空天無人機能夠達到八馬赫的極限速度,我們怎麽六馬赫都達不到,怎麽就不行呢,這裏麵是不是………”
“眼瞅著預定時間就快到了,咱們目前的開發還是這個樣子,要是按照這個進度,咱們很大概率趕不上六代機的首飛,會耽誤大事的。”
“不行,所長,咱們必須要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不然整個試飛計劃都會在原有基礎上全部拖延,這是咱們所承受不起的。”
實驗人員靠在椅子上,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交談起來,言語間盡是困惑同時還帶著濃濃的擔憂。
雖然說由於泰坦機甲,目前暫時極大地震懾了西方各個國家,尤其是六代機已經服役的m國,更是讓其短暫的停掉了邊境地區的所有情報基地。
但是,這種震懾效果是不可能長時間維持的。
華國自己的六代機也必須盡快研發出來。
要有空中的話語權。
絕對不能再出現上個世紀那樣。
被所謂的黑鳥偵察機在境內領空毫無顧忌的飛行,肆無忌憚的掃描各種地理環境以及情報信息。
這是萬萬所不能容忍的!
“要不,我提議把未來科技集團的白凡同誌請過來吧。”
“他可能應該有辦法,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
半響,突然有人說了這麽一句。
一瞬間,大家眼前一亮。
“是啊,泰坦空天無人機的方案就是他親自主導的並成功實行的,這一會兒第一架原型機還在太空上飄著呢。”
“找他取取經,我覺得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聞言,有實驗成員馬上點頭讚同。
畢竟他們用的就是人家的方案,現在出現問題,其實按常理來說,最好的還是叫人家來瞧一瞧。
“不過…………咱們這用別人的方案還沒完全成功,最後還得讓別人幫忙給咱們看,說到底咱們還是老牌的國家研究院呢,j20也是咱們這裏出去的。”
“這……這是不是有點丟人。”
這時,有人撓了撓腦袋,言語有些擔心的開口說著。
覺得這麽做可能會給研究所丟人。
畢竟他們是國內,甚至是全球第一梯隊的航空工業研究所。
幾十年以來,帶領整個國家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從無到有,一直走向全球領先。
聽到這話,研究所所長也就是實驗項目負責人程軍二話不說,當即拍板下定了決心。
他不是一個迂腐的領導。
年紀剛過40的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還有著一些展望。
而且退一步來說,因個人麵子問題而導致國家項目終止或者受損,這是他所不允許的。
“就按照剛剛說的,聯係未來科技集團,讓他們幫忙看看。”
“隻要不耽誤項目進度。”
“我程軍什麽都行,丟人算什麽?”
“就是跪下來磕頭,也絕對沒問題。”
“你們稍等一會兒,我親自打這個電話。”
說完,程軍便推門出去,找了個角落。在通訊錄上找到白凡的號碼,撥通了過去。
此時此刻,白凡正在和王樂一起商量集團項目的事情。
“董事長,年後生物項目所屬一共有兩位骨幹能夠按時報到,這是他們的詳細資料,之前都供職於國家生物研究所,我看了一下他們的履曆,都拿到了長江學者和傑青稱號,按照學術圈內部的話來說,應該是候選院士的第一梯隊,應該符合您的要求。”
王樂遞過來兩份簡曆。
正當白凡接過簡曆準備仔細瀏覽時,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喂,請問是白凡同誌白大校嗎?”
“我是白凡,請問您是?”
一聽到同誌和大校的稱唿,白凡馬上意識到事情不簡單,能用這個稱唿撥打自己的電話,毫無疑問肯定是軍部係統或者是科研單位的人。
“白凡大校,我是成飛研究所所長程軍,這邊打電話前來是有一個不情之請,我們在進行6代機發動機研製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想向您請教一下。”
聽著電話另一邊的聲音,白凡有些摸不到頭腦。
軍方在進行六代機的研究和設計,這事他是知道的,方正還和他說過幾次。
但是,怎麽扯到他的身上來了。
他一沒參與設計二沒參與論證,就算是詢問問題也問不到他的頭上吧。
或許是猜出了白凡心中疑惑,
程軍繼續開口解釋,他知道白凡對於下一代6代機的發動機方案源自於泰坦空天無人機的一部分是不知情的。
“白凡大校,其實情況是這樣,之前我們的六代機發動機方案標準設定的比較高,按照國際上的劃分標準來說,其實是六代半,但就是因此過於高標準的設計方案,導致核心的發動機一直沒有試驗成功,整個項目導致擱置。”
“兩個月前,我們所和京都的專家組去商討會議時,正好碰上你的泰坦空天無人機的無人機方案以及新鮮出爐的發動機內部結構新型材料,再看到具體的參數後,當時會上一致決定六代機的發動機采用你的泰坦空天無人機材料方案。”
“但是經過實際原型發動機生產之後,剛剛得出測試數據,並沒有達到我們預定的六馬赫,實際推力也少了100kn左右,在打這個電話之前,我們內部已經評估過,經過各種可能性論證,但是很遺憾,都沒有找到最後的答案和原因。”
“所以,這才找過來詢問,看看能不能得到解決方案。”
說到最後,程軍老臉一紅,屬實有些不好意思。
一個老牌的超一流航天航空研究所。
竟然親自打電話給一個民營科技集團詢問方案。
這事情要是擱在之前,打死他都不敢想。
“您的意思是在6代機的發動機方案中采用了和泰坦空天無人機一樣的新型內部結構材料後,依舊沒有達到理想設計中的推力和速度是吧?”
聞言,白凡再三確認道。
“是的。”程軍如實的迴道。
“那你們氣動結構和原有方案進行調整了嗎?”
白凡再次問道。
“氣動方案?”程軍一愣,有點沒反應過來。
“白凡大校,我們隻是更改了內部結構材料,原則上應該是不用修改氣動方案吧。”程軍有些疑惑。
聽到這裏,白凡心裏基本上就有點譜了。
這是犯了之前和自己第一次原型機的錯誤啊。
由於新型內部結構材料硬度高,基本上不發生任何形變,所以在大量氣體以高速度幾倍音速快速湧入時,造成氣體屏障反應,從而導致燃燒不充分,無法正常輸出應有的推力。
不過,電話裏白凡沒有多說什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概率有可能是這個原因,但是並不代表沒有其他原因,所以他直接把最新的第二套方案通過內部發送了過去。
“程所長,這樣,大概問題我已經清楚了,但是論證還是需要具體的實踐操作一下,第二套方案已經通過內部保密線路給您發送過去了,您可以重新實驗一下。”
白凡在電話裏徑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