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感慨不過在腦海中掠過一瞬,就被葉歆瑤置之腦後,她繼續反覆比對兩部功法,逐字逐句地分析琢磨,很快又尋到一段很有可能比較特殊的話,將之勾畫記錄下來:「心法多門,取用非一。有無二體,隨事應機,故有凡聖、淺深、愚智、真假,莫匪心神辯識運用之所由也。」
念罷這兩句,葉歆瑤若有所思,略略一向,便止住正在進行的對比工作,開始迴憶之前的摘錄,很快便尋到一段:「一切眾生,久習顛倒。心想雜亂,隨逐諸塵。舍一取一,無暫休止。猶如猿猴,遊於林澤,跳躑奔趨,不可禁止。是諸凡夫,心性亦爾。遊五欲林,在六根澤。縱逸騰躍,不可拘製。」
反覆咀嚼著這幾段話,葉歆瑤活動活動由於長久打坐,感覺有些麻木和無力的四肢,腦中卻不住翻找自己之前重點標記的,玄華秘錄中前後不一,略有分歧的地方,找到另一段由玄華宗創派祖師註解的內容,發現是:「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故與時爭之者昌,與人爭之者兇。是以兵甲而無所陳之,以其不爭。夫不祥者,人之所不爭。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則足矣。得人所不爭,則寧矣。」
天道恆昌,利而不害,這是玄華宗創派祖師的觀點,也是絕大部分道門正宗修士的觀點,這位天仙大能卻隻贊同前半句,至於對後半句的態度,竟有點……不置可否?
不僅如此,在對「人」的見解上,二者也有些不同。
興許是玄華宗創派祖師命運太過多舛的關係,玄華秘錄中透露出來得感情基調,很大一部分是對「人」的厭惡,以及對「貪婪」衍生出來的「爭鬥」持不屑態度。在玄華宗的創派祖師看來,爭來爭去,幾乎都免不了化作黃土一抔,鏡花水月皆成空。至於具有強大力量,占有更多資源,已經勝過別人許多的修士,就更不應該生出什麽爭鬥之心。
是自己的終歸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麽強求也求不來,也有違天和,這也是玄華宗一貫的行事風格。可那位天仙大能的想法,更多則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不,這樣說也不對,應當怎麽說呢?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絕大部分的正道修士,都將「天」與「道」,放在了「人」的上頭,可這位天仙大能,卻將「人」居於「天」「道」之上。不不不,也不能全這樣說,應該是,他將人根據心性劃分出三六九等,最高的那一等淩駕於「天」「道」之上,比如他自己,就是個超脫凡塵俗世,與世間眾人截然不同的頂尖人物。至於其他的人,那都是凡塵俗世中苦苦掙紮的螻蟻,管他命運如何,都是你自個兒做下的。
這種想法委實太過令人吃驚,畢竟修士大都講究得是「順天而行」,哪怕他們的修行本來就顛倒了生死輪迴的秩序,奪天地之造化,有違天和,卻也不能真傻到一門心思與上天作對,一條路走到黑吧?奪一分生機算投機取巧,天道頂多給予磨練,卻不會直接抹殺,這也是修士們得以存在的理由;若是弄得神憎鬼厭,十方俱滅,不用等哪位衛道士過來降妖除魔,天劫雷火就能將你打得連後悔出生的念頭都不會有。
不僅如此,天道降下的磨練,豈是旁人給予的那般簡單?千萬修士苦苦攀援,能得大道的又有幾人?絕大部分修士還是在漫長的修道過程中,因為種種理由,落個魂飛魄散,化為飛灰,連轉世重生都不能夠的結局。縱是口口聲聲叫囂「人定勝天」,每門每派,每年每月甚至每時每日都會出幾個「我生來就是為了逆天」之類存在的魔門眾人,也多半講究天時天數,嘴上說著不信這些,心中卻往往會跟著規則來。否則為什麽區分魔道與邪道的關鍵,就在二者一念頭通達,隨心所欲,卻不敢太為非作歹,好歹把持在一條界;另一者則是怎麽想就怎麽來,幾乎死得連渣都不剩呢?
能修成天仙的大能,對天道的理解應當極為透徹才對,為何會有如此想法?
葉歆瑤不認為是對方錯了,那麽就隻能……「莫非是我修為太低,理解不夠,才會生出這般錯覺?」
步虛修士與天仙大能,看似就差了元神、地仙兩個等級,實際上說是明月與塵埃的差距還猶有勝之。無論修為、眼界還是對「道」的理解,二者都差了太多太多。畢竟步虛修士,小一點的世界姑且不去提,數百個仙道昌盛的大世界,每個世界宗能有五六十個步虛修士存在,可天仙……世間天仙的數量加起來,有沒有這個數字一半都難說,還有好些是應天運而生,修行壓力、障礙與桎梏都少了旁人太多的。
饒是自信如她,在「天仙」二字的金字招牌前,也破天荒開始質疑起自己了。
第五十四章 心緒煩亂突生變
正因心中存著這般疑慮,接下來的時間裏,葉歆瑤幾乎沒辦法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手上的工作,而是反覆思考著這個問題。
越是琢磨,就越是不解,越是不解,就越讓她的心緒煩亂不已,焦躁難安。她不停地質疑著對方思想的正確性,卻又隱隱覺得天仙不可能出錯,便在心中否定了自己的觀點;可當她質疑著自己對天仙不敬的想法時,卻又沒辦法說服自己。
意識到自己再這樣下去,工作根本沒有效率,隻會是無謂地消磨時間,葉歆瑤霍地從蒲團上站起,快步走到牆壁旁邊,伸出手去碰觸冰冷的石頭。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念罷這兩句,葉歆瑤若有所思,略略一向,便止住正在進行的對比工作,開始迴憶之前的摘錄,很快便尋到一段:「一切眾生,久習顛倒。心想雜亂,隨逐諸塵。舍一取一,無暫休止。猶如猿猴,遊於林澤,跳躑奔趨,不可禁止。是諸凡夫,心性亦爾。遊五欲林,在六根澤。縱逸騰躍,不可拘製。」
反覆咀嚼著這幾段話,葉歆瑤活動活動由於長久打坐,感覺有些麻木和無力的四肢,腦中卻不住翻找自己之前重點標記的,玄華秘錄中前後不一,略有分歧的地方,找到另一段由玄華宗創派祖師註解的內容,發現是:「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故與時爭之者昌,與人爭之者兇。是以兵甲而無所陳之,以其不爭。夫不祥者,人之所不爭。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則足矣。得人所不爭,則寧矣。」
天道恆昌,利而不害,這是玄華宗創派祖師的觀點,也是絕大部分道門正宗修士的觀點,這位天仙大能卻隻贊同前半句,至於對後半句的態度,竟有點……不置可否?
不僅如此,在對「人」的見解上,二者也有些不同。
興許是玄華宗創派祖師命運太過多舛的關係,玄華秘錄中透露出來得感情基調,很大一部分是對「人」的厭惡,以及對「貪婪」衍生出來的「爭鬥」持不屑態度。在玄華宗的創派祖師看來,爭來爭去,幾乎都免不了化作黃土一抔,鏡花水月皆成空。至於具有強大力量,占有更多資源,已經勝過別人許多的修士,就更不應該生出什麽爭鬥之心。
是自己的終歸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麽強求也求不來,也有違天和,這也是玄華宗一貫的行事風格。可那位天仙大能的想法,更多則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不,這樣說也不對,應當怎麽說呢?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絕大部分的正道修士,都將「天」與「道」,放在了「人」的上頭,可這位天仙大能,卻將「人」居於「天」「道」之上。不不不,也不能全這樣說,應該是,他將人根據心性劃分出三六九等,最高的那一等淩駕於「天」「道」之上,比如他自己,就是個超脫凡塵俗世,與世間眾人截然不同的頂尖人物。至於其他的人,那都是凡塵俗世中苦苦掙紮的螻蟻,管他命運如何,都是你自個兒做下的。
這種想法委實太過令人吃驚,畢竟修士大都講究得是「順天而行」,哪怕他們的修行本來就顛倒了生死輪迴的秩序,奪天地之造化,有違天和,卻也不能真傻到一門心思與上天作對,一條路走到黑吧?奪一分生機算投機取巧,天道頂多給予磨練,卻不會直接抹殺,這也是修士們得以存在的理由;若是弄得神憎鬼厭,十方俱滅,不用等哪位衛道士過來降妖除魔,天劫雷火就能將你打得連後悔出生的念頭都不會有。
不僅如此,天道降下的磨練,豈是旁人給予的那般簡單?千萬修士苦苦攀援,能得大道的又有幾人?絕大部分修士還是在漫長的修道過程中,因為種種理由,落個魂飛魄散,化為飛灰,連轉世重生都不能夠的結局。縱是口口聲聲叫囂「人定勝天」,每門每派,每年每月甚至每時每日都會出幾個「我生來就是為了逆天」之類存在的魔門眾人,也多半講究天時天數,嘴上說著不信這些,心中卻往往會跟著規則來。否則為什麽區分魔道與邪道的關鍵,就在二者一念頭通達,隨心所欲,卻不敢太為非作歹,好歹把持在一條界;另一者則是怎麽想就怎麽來,幾乎死得連渣都不剩呢?
能修成天仙的大能,對天道的理解應當極為透徹才對,為何會有如此想法?
葉歆瑤不認為是對方錯了,那麽就隻能……「莫非是我修為太低,理解不夠,才會生出這般錯覺?」
步虛修士與天仙大能,看似就差了元神、地仙兩個等級,實際上說是明月與塵埃的差距還猶有勝之。無論修為、眼界還是對「道」的理解,二者都差了太多太多。畢竟步虛修士,小一點的世界姑且不去提,數百個仙道昌盛的大世界,每個世界宗能有五六十個步虛修士存在,可天仙……世間天仙的數量加起來,有沒有這個數字一半都難說,還有好些是應天運而生,修行壓力、障礙與桎梏都少了旁人太多的。
饒是自信如她,在「天仙」二字的金字招牌前,也破天荒開始質疑起自己了。
第五十四章 心緒煩亂突生變
正因心中存著這般疑慮,接下來的時間裏,葉歆瑤幾乎沒辦法全神貫注地進行著手上的工作,而是反覆思考著這個問題。
越是琢磨,就越是不解,越是不解,就越讓她的心緒煩亂不已,焦躁難安。她不停地質疑著對方思想的正確性,卻又隱隱覺得天仙不可能出錯,便在心中否定了自己的觀點;可當她質疑著自己對天仙不敬的想法時,卻又沒辦法說服自己。
意識到自己再這樣下去,工作根本沒有效率,隻會是無謂地消磨時間,葉歆瑤霍地從蒲團上站起,快步走到牆壁旁邊,伸出手去碰觸冰冷的石頭。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