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旁的修士見過玄華秘錄和天書,又聽到葉歆瑤這句話,都會嘲笑她不懂裝懂……閱歷稍微豐富一點,或者對功法較為了解,並翻過這兩種功法的人,就能知道,它們「大同」而「小異」。
所謂大同,是指對「道」的理解,都站在一個「麵」上。但這一個麵卻由無數條線,無數個點組成,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能衍生出一種分支。說是「小異」,實則代表著兩種相似卻在某些方麵完全迥異的人生態度,分別可大了去。
若兩種功法一強一弱,一高深一奧妙,自然是一主一副,哪怕同時修行,也不會對自身有太大的影響;可若兩種功法同樣高深,就必須有所取捨……參照一二可以,同修兩部……對自己深懷信心,認為自己能完成這一壯舉的人很多,能真正成功的卻沒幾個。絕大部分兼修兩種高深功法的天才,都會因自己這一冒失的舉動淪為無法自控的瘋子。畢竟像容與那種對修煉有著近乎「本能」的天賦,自然而然就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天才實在太少了。縱在這方麵的天賦高絕如容與,對這種涉及「道」之本源,失之毫釐,謬之千裏的高深功法,也不敢隨便同修兩種。
這些大宗派弟子一入門就會被教導的規矩,葉歆瑤自然沒有不清楚的道理,事實上,她之前也存了打碎固有思想,甚至將過往記憶抹消,重新修行天書的想法。隻是礙於前世種種在腦海中太過根深蒂固,她自身又因前世經歷之故,懷著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並不信任雲笈宗的人,才先從天書著手,打算研究一些時日再說。可隨著她對天書越發深入的剖析,卻越來越覺得……奇怪。
沒錯,奇怪。
世間無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也沒有兩個思想一模一樣的人,玄華秘錄與天書中反映的思想,在很多細節乃至枝幹上,都有很大差別,乍一看並沒什麽不妥。可葉歆瑤身就擅長觀察,往往能從細微處入手,憑著零星的信息推演出事情的全貌,自然能捕捉到這兩本功法在一些本不該相同的思想上,卻持一模一樣的態度,由不得她不疑惑。
葉歆瑤不會懷疑自己理解有誤,因為玄華秘錄她實在是太熟了……作為玄華宗的鎮派功法,玄華秘錄在歷代同門手上,不知演化出了多少個版本,也誕生了許多流派,門中師兄弟姐妹不知為自個的流派爭過多少次高下。偏偏每次對「道」的理解爭執不下時,大家又喜歡拿祖師留下的玄華秘錄,一個一個地摳字眼,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甚至發現過玄華秘錄有前後不一的地方。不過宗門一直流傳著玄華宗創派祖師得蒙天仙指點,方能成就如此基業的說法。所以大家都覺得,祖師記下一兩處的分歧是完全能理解的,前者天仙觀點,後者自己觀點嘛!
玄華宗敢這樣說,就證明這件事情一定是真的,而不是扯虎皮做大旗的手段。但之前沒人清楚,玄華秘錄中的內容,到底哪些來自那位好心的天仙大能,哪些又是他們地仙祖師的手筆,隻是現在……該不會這麽巧,玄華宗的創派地仙祖師與檀郡葉氏的地仙老祖宗,竟受過同一位天仙大能的指點?
葉歆瑤隱隱覺得,自己似乎捕捉到了什麽,可礙於線頭實在太過零碎和稀少,一時半會她也沒辦法將之串聯起來,隻是在心中記下方才冒出的幾個想法,日後慢慢琢磨,至於現在……心中鬱悶的同時,她又有幾分躍躍欲試。
從兩本地仙留下的功法中,推導出一位天仙大能透露出的思想,這是多麽難得的機會,又是多麽大的挑戰?雖說這一過程也註定十分危險,可這一世的她有步虛修士的見識,卻是連築基都不到的修為。這註定她能理解很多出竅期修士完全沒辦法看懂的內容,卻無法一一嚐試遠遠超出自身修為的內容,自然也不會對神魂和本源造成太大的損傷。
「錯過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可惜了……」輕輕的喟嘆才一飄出,就消散在風裏,習慣迎難而上的葉歆瑤已做了決定。
第五十三章 此仙不與旁人同
「法以人為主,人以心為宗。無主則法不生,無心則身不立……」伴隨著葉歆瑤心中反覆的默念,一卷攤開在半空中,存在於她識海中的竹簡上,又添了這麽一句話。
出於謹慎的考慮,葉歆瑤壓根不敢把自己背得滾瓜爛熟的玄華秘錄與天書默在紙張或者竹簡上,以便反覆翻閱。哪怕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得是註定持續幾年的,無比繁雜艱苦的比對、推敲與摘錄等工作,她也隻會在心中進行,使識海記憶成書,時不時翻閱,絕不留下半絲可供人迴溯的印記。
若有朝一日,自己真的露餡,這間洞府想必會被徹查,無論是元神真人的手段之多,還是雲笈宗的底蘊之深,都是葉歆瑤十分忌諱的。
事實上,葉歆瑤壓根不覺得自己的偽裝會出多大問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哪個元神真人吃飽了飯沒吃幹,起了興致為她算上一卦,她還真瞞不住。哪怕知道雲笈宗不會覬覦玄華秘錄與天書,可這種玄華宗和檀郡葉氏視若珍寶高深功法,若因她的疏忽被外人得知……罪過,實在是罪過。
正因她謹慎過頭的舉動,才讓這一本來就艱難的工作,更是進行得異常緩慢。就好似現在,明明感覺過去了很久,葉歆瑤都不知自己究竟閉關了多少年,但看看自己的工作進度,發現才到玄華秘錄九部一百二十卷中的第六十五卷。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謂大同,是指對「道」的理解,都站在一個「麵」上。但這一個麵卻由無數條線,無數個點組成,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能衍生出一種分支。說是「小異」,實則代表著兩種相似卻在某些方麵完全迥異的人生態度,分別可大了去。
若兩種功法一強一弱,一高深一奧妙,自然是一主一副,哪怕同時修行,也不會對自身有太大的影響;可若兩種功法同樣高深,就必須有所取捨……參照一二可以,同修兩部……對自己深懷信心,認為自己能完成這一壯舉的人很多,能真正成功的卻沒幾個。絕大部分兼修兩種高深功法的天才,都會因自己這一冒失的舉動淪為無法自控的瘋子。畢竟像容與那種對修煉有著近乎「本能」的天賦,自然而然就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天才實在太少了。縱在這方麵的天賦高絕如容與,對這種涉及「道」之本源,失之毫釐,謬之千裏的高深功法,也不敢隨便同修兩種。
這些大宗派弟子一入門就會被教導的規矩,葉歆瑤自然沒有不清楚的道理,事實上,她之前也存了打碎固有思想,甚至將過往記憶抹消,重新修行天書的想法。隻是礙於前世種種在腦海中太過根深蒂固,她自身又因前世經歷之故,懷著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並不信任雲笈宗的人,才先從天書著手,打算研究一些時日再說。可隨著她對天書越發深入的剖析,卻越來越覺得……奇怪。
沒錯,奇怪。
世間無兩片相同的葉子,自然也沒有兩個思想一模一樣的人,玄華秘錄與天書中反映的思想,在很多細節乃至枝幹上,都有很大差別,乍一看並沒什麽不妥。可葉歆瑤身就擅長觀察,往往能從細微處入手,憑著零星的信息推演出事情的全貌,自然能捕捉到這兩本功法在一些本不該相同的思想上,卻持一模一樣的態度,由不得她不疑惑。
葉歆瑤不會懷疑自己理解有誤,因為玄華秘錄她實在是太熟了……作為玄華宗的鎮派功法,玄華秘錄在歷代同門手上,不知演化出了多少個版本,也誕生了許多流派,門中師兄弟姐妹不知為自個的流派爭過多少次高下。偏偏每次對「道」的理解爭執不下時,大家又喜歡拿祖師留下的玄華秘錄,一個一個地摳字眼,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甚至發現過玄華秘錄有前後不一的地方。不過宗門一直流傳著玄華宗創派祖師得蒙天仙指點,方能成就如此基業的說法。所以大家都覺得,祖師記下一兩處的分歧是完全能理解的,前者天仙觀點,後者自己觀點嘛!
玄華宗敢這樣說,就證明這件事情一定是真的,而不是扯虎皮做大旗的手段。但之前沒人清楚,玄華秘錄中的內容,到底哪些來自那位好心的天仙大能,哪些又是他們地仙祖師的手筆,隻是現在……該不會這麽巧,玄華宗的創派地仙祖師與檀郡葉氏的地仙老祖宗,竟受過同一位天仙大能的指點?
葉歆瑤隱隱覺得,自己似乎捕捉到了什麽,可礙於線頭實在太過零碎和稀少,一時半會她也沒辦法將之串聯起來,隻是在心中記下方才冒出的幾個想法,日後慢慢琢磨,至於現在……心中鬱悶的同時,她又有幾分躍躍欲試。
從兩本地仙留下的功法中,推導出一位天仙大能透露出的思想,這是多麽難得的機會,又是多麽大的挑戰?雖說這一過程也註定十分危險,可這一世的她有步虛修士的見識,卻是連築基都不到的修為。這註定她能理解很多出竅期修士完全沒辦法看懂的內容,卻無法一一嚐試遠遠超出自身修為的內容,自然也不會對神魂和本源造成太大的損傷。
「錯過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可惜了……」輕輕的喟嘆才一飄出,就消散在風裏,習慣迎難而上的葉歆瑤已做了決定。
第五十三章 此仙不與旁人同
「法以人為主,人以心為宗。無主則法不生,無心則身不立……」伴隨著葉歆瑤心中反覆的默念,一卷攤開在半空中,存在於她識海中的竹簡上,又添了這麽一句話。
出於謹慎的考慮,葉歆瑤壓根不敢把自己背得滾瓜爛熟的玄華秘錄與天書默在紙張或者竹簡上,以便反覆翻閱。哪怕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得是註定持續幾年的,無比繁雜艱苦的比對、推敲與摘錄等工作,她也隻會在心中進行,使識海記憶成書,時不時翻閱,絕不留下半絲可供人迴溯的印記。
若有朝一日,自己真的露餡,這間洞府想必會被徹查,無論是元神真人的手段之多,還是雲笈宗的底蘊之深,都是葉歆瑤十分忌諱的。
事實上,葉歆瑤壓根不覺得自己的偽裝會出多大問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哪個元神真人吃飽了飯沒吃幹,起了興致為她算上一卦,她還真瞞不住。哪怕知道雲笈宗不會覬覦玄華秘錄與天書,可這種玄華宗和檀郡葉氏視若珍寶高深功法,若因她的疏忽被外人得知……罪過,實在是罪過。
正因她謹慎過頭的舉動,才讓這一本來就艱難的工作,更是進行得異常緩慢。就好似現在,明明感覺過去了很久,葉歆瑤都不知自己究竟閉關了多少年,但看看自己的工作進度,發現才到玄華秘錄九部一百二十卷中的第六十五卷。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