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婆子笑道:「提起我們寶玉,真是一樁奇案了,他原是一味淘氣,隻喜歡同姐妹們玩耍,把那些經濟世務都貶做俗事,最是厭煩的,誰知過了十歲生日之後,竟好似變了個人,雖還喜歡同姐妹們在一塊兒,閑來無事卻也喜歡讀幾卷書,寫詩作文的,等閑的先生還教不了他。」
「前些日子正是江南院試,誰知眼錯不見他就跑了去,還得了個案首,今秋鄉試又中了第九名亞元,可把他興頭壞了,這次進京,一是為了大老爺的案子,二是備考來年的會試呢。」
王夫人臉上的笑容微僵,目光落在賈寶玉身上,心思沉重。
雖說世家大族子弟,並不一定非要從科舉進身,可甄寶玉比賈寶玉還小一歲,卻已經是舉人功名,賈寶玉此時卻還是個白身。
倘若來年會試,甄寶玉果然考中進士,到那個時候,兩個寶玉放在一塊兒,不就顯不出賈寶玉來了?
而且,今年的鄉試已經結束,下一次鄉試是三年後,就算此時再給賈寶玉捐個監生的身份,他也不可能參加明年的會試了。
王夫人不動聲色地在心底裏起了個主意,既然賈寶玉中不了,那就說什麽也不能讓甄寶玉中進士!
不過這話,當然也不能當著這些婆子的麵說。
賈母此時心情也很複雜。
高興的是甄家送來的這些珠寶解了賈家的燃眉之急,雖然此時賈家還「欠」著忠順王府的銀子,但忠順王府已經搜走了榮府這邊幾乎所有的銀子,就算不夠數,也大差不差了,這段時間皇上偶爾會去看看元春,賈母不信忠順王會在這時候選擇跟賈家魚死網破。
而讓她不高興的,一方麵是甄家的寶玉比賈寶玉聽著有出息,另一方麵,則是林如海如此不給賈家麵子,居然跟甄家劍拔弩張地對上。
雖然賈家和甄家有親戚,但賈家嫁到甄家的姑奶奶不過是榮國公的庶女,林如海卻是賈母嫡親的女婿,這孰近孰遠,賈母心裏還是有數的。
但再有數,也架不住人家不給麵子,先是林家姐妹給賈家難堪,再是林如海不給賈家麵子,雖然因為迎春的事,賈母不想與林家作對,但現在甄家已經求到頭上來了,賈母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再說了,雖然甄應嘉的官職不算顯赫,但甄家的權勢遠非一個小小的二品鹽政可比,林家的根基和甄家比起來,簡直就是滄海一粟,林如海試圖扳倒甄應嘉,這不是蚍蜉撼大樹嗎?
賈母嘆了口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林家人短視也非隻一日,先有林家姐妹自以為抱上了皇家的大腿,就對她這外祖家棄如敝履,後有林如海自以為是地朝甄家出手,林家的敗落已成定局,由她這個長輩出手,還能給林家留下一分顏麵。
……
兜兜轉轉,臘月初的時候,甄家父子到達了京城,甄應嘉名義上還是待審的犯人,才下了船就被安排到了天牢之中,當然不是那種陰森淒冷的牢房,而是幹淨雅致的房間,名義上是天牢,實際上是雅間。
至於甄寶玉,則是被賈家的人接到了賈府去。
這也是賈府眾人第一次見到甄寶玉,一個個都看直了眼,若非親眼所見,所有人都沒法相信,世上真有這般相像的兩個人。
賈寶玉也頗為驚喜,雖然明知對方不過是醉心功名的俗人,但難得見到與自己這般相似的人,就好似看到了什麽新鮮玩意兒一樣,忍不住多打量幾眼。
甄寶玉倒是麵色平靜,雖然比賈寶玉還小上一歲,但人卻甚是老成,舉止應答無不知禮,待人接物也很和氣,讓賈母喜歡得不行:「甄哥兒是遠客,今日才來,應該好好招待才是,珠兒媳婦,你去安排一下吧。」
李紈垂眸應了是,王夫人的目光落在甄寶玉的身上,微笑:「既然來了,就多住幾日再走,你寶兄弟也最是個和氣的,你們兄弟倆在一起,一定合得來。」
雖然不喜歡甄寶玉搶賈寶玉的風頭,但王夫人不是傻子,甄寶玉既然能考中舉人,必然也有他的能耐,讓他跟賈寶玉多多相處,也許賈寶玉也會受他影響呢。
賈寶玉卻最是害怕那些治世之學,聞言臉都變了色,連忙道:「豈敢豈敢,甄世弟會試將近,若是同我一併讀書,隻怕要遷就我的進度,萬一耽誤了甄世弟的科舉,那不是得不償失?」
甄寶玉微微一笑:「賈世兄未免太過謙了,以世兄的才智,狀元也不過是囊中之物罷了。」
王夫人對甄寶玉的迴答很滿意,但賈寶玉就不是這樣了:「甄弟這話可是說差了,我雖讀過些書,卻從來不愛這些經濟文章,咱們怕是讀不到一起去。」
甄寶玉的目光落在賈寶玉身上,似是有些想笑,又有些感慨,半晌方垂了眸:「以世兄的身份,自然是不必效仿那些寒門學子寒窗苦讀,這經濟文章不讀也罷了。」
王夫人見狀,也不再張羅,反正甄寶玉不過是個十一歲的孩子,再說賈家無論如何也不差一個教書先生,不教也就不教了。
賈母想了想,看向王夫人:「就讓甄哥兒住在梨香院吧,他初來乍到,也有許多親戚要拜訪,住在梨香院,出來進去也方便些。」
王夫人點點頭,看向甄寶玉:「甄哥兒可有什麽人家要去拜訪的?」
甄寶玉聞言,便抬了眸,嘆氣道:「聽說林家兩位如帝姬都在京城,我想著先去拜會一下,雖說事情不是父親的本意,但畢竟是叔父惹出來的,我也該去賠個罪。」
「前些日子正是江南院試,誰知眼錯不見他就跑了去,還得了個案首,今秋鄉試又中了第九名亞元,可把他興頭壞了,這次進京,一是為了大老爺的案子,二是備考來年的會試呢。」
王夫人臉上的笑容微僵,目光落在賈寶玉身上,心思沉重。
雖說世家大族子弟,並不一定非要從科舉進身,可甄寶玉比賈寶玉還小一歲,卻已經是舉人功名,賈寶玉此時卻還是個白身。
倘若來年會試,甄寶玉果然考中進士,到那個時候,兩個寶玉放在一塊兒,不就顯不出賈寶玉來了?
而且,今年的鄉試已經結束,下一次鄉試是三年後,就算此時再給賈寶玉捐個監生的身份,他也不可能參加明年的會試了。
王夫人不動聲色地在心底裏起了個主意,既然賈寶玉中不了,那就說什麽也不能讓甄寶玉中進士!
不過這話,當然也不能當著這些婆子的麵說。
賈母此時心情也很複雜。
高興的是甄家送來的這些珠寶解了賈家的燃眉之急,雖然此時賈家還「欠」著忠順王府的銀子,但忠順王府已經搜走了榮府這邊幾乎所有的銀子,就算不夠數,也大差不差了,這段時間皇上偶爾會去看看元春,賈母不信忠順王會在這時候選擇跟賈家魚死網破。
而讓她不高興的,一方麵是甄家的寶玉比賈寶玉聽著有出息,另一方麵,則是林如海如此不給賈家麵子,居然跟甄家劍拔弩張地對上。
雖然賈家和甄家有親戚,但賈家嫁到甄家的姑奶奶不過是榮國公的庶女,林如海卻是賈母嫡親的女婿,這孰近孰遠,賈母心裏還是有數的。
但再有數,也架不住人家不給麵子,先是林家姐妹給賈家難堪,再是林如海不給賈家麵子,雖然因為迎春的事,賈母不想與林家作對,但現在甄家已經求到頭上來了,賈母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再說了,雖然甄應嘉的官職不算顯赫,但甄家的權勢遠非一個小小的二品鹽政可比,林家的根基和甄家比起來,簡直就是滄海一粟,林如海試圖扳倒甄應嘉,這不是蚍蜉撼大樹嗎?
賈母嘆了口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林家人短視也非隻一日,先有林家姐妹自以為抱上了皇家的大腿,就對她這外祖家棄如敝履,後有林如海自以為是地朝甄家出手,林家的敗落已成定局,由她這個長輩出手,還能給林家留下一分顏麵。
……
兜兜轉轉,臘月初的時候,甄家父子到達了京城,甄應嘉名義上還是待審的犯人,才下了船就被安排到了天牢之中,當然不是那種陰森淒冷的牢房,而是幹淨雅致的房間,名義上是天牢,實際上是雅間。
至於甄寶玉,則是被賈家的人接到了賈府去。
這也是賈府眾人第一次見到甄寶玉,一個個都看直了眼,若非親眼所見,所有人都沒法相信,世上真有這般相像的兩個人。
賈寶玉也頗為驚喜,雖然明知對方不過是醉心功名的俗人,但難得見到與自己這般相似的人,就好似看到了什麽新鮮玩意兒一樣,忍不住多打量幾眼。
甄寶玉倒是麵色平靜,雖然比賈寶玉還小上一歲,但人卻甚是老成,舉止應答無不知禮,待人接物也很和氣,讓賈母喜歡得不行:「甄哥兒是遠客,今日才來,應該好好招待才是,珠兒媳婦,你去安排一下吧。」
李紈垂眸應了是,王夫人的目光落在甄寶玉的身上,微笑:「既然來了,就多住幾日再走,你寶兄弟也最是個和氣的,你們兄弟倆在一起,一定合得來。」
雖然不喜歡甄寶玉搶賈寶玉的風頭,但王夫人不是傻子,甄寶玉既然能考中舉人,必然也有他的能耐,讓他跟賈寶玉多多相處,也許賈寶玉也會受他影響呢。
賈寶玉卻最是害怕那些治世之學,聞言臉都變了色,連忙道:「豈敢豈敢,甄世弟會試將近,若是同我一併讀書,隻怕要遷就我的進度,萬一耽誤了甄世弟的科舉,那不是得不償失?」
甄寶玉微微一笑:「賈世兄未免太過謙了,以世兄的才智,狀元也不過是囊中之物罷了。」
王夫人對甄寶玉的迴答很滿意,但賈寶玉就不是這樣了:「甄弟這話可是說差了,我雖讀過些書,卻從來不愛這些經濟文章,咱們怕是讀不到一起去。」
甄寶玉的目光落在賈寶玉身上,似是有些想笑,又有些感慨,半晌方垂了眸:「以世兄的身份,自然是不必效仿那些寒門學子寒窗苦讀,這經濟文章不讀也罷了。」
王夫人見狀,也不再張羅,反正甄寶玉不過是個十一歲的孩子,再說賈家無論如何也不差一個教書先生,不教也就不教了。
賈母想了想,看向王夫人:「就讓甄哥兒住在梨香院吧,他初來乍到,也有許多親戚要拜訪,住在梨香院,出來進去也方便些。」
王夫人點點頭,看向甄寶玉:「甄哥兒可有什麽人家要去拜訪的?」
甄寶玉聞言,便抬了眸,嘆氣道:「聽說林家兩位如帝姬都在京城,我想著先去拜會一下,雖說事情不是父親的本意,但畢竟是叔父惹出來的,我也該去賠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