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爾
三國:從魏家小子到名震天下 作者:大笨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是那句話,權力是信息與共識。
此時天下的共識是共主劉漢,大部分士人共識與天下共識還是有差距的。
若皇帝命令能出中樞,那底下民眾,兵士依然是劉漢的共識,那就是以順誅逆。
但皇帝與三公,官員之間間隔的就是尚書台,也就是掌控天下大事往來通訊的機關。
奏書需要通過尚書台上報給黃門,黃門給到皇帝。
皇帝下令通過黃門給尚書台,尚書台再到三公、九卿和各州府,再由他們具體去執行。
錄尚書事就是名正言順的通過掌控皇帝下命令的關鍵節點,有幹預天下大事的能力。
尚書台的聲音自然是‘皇帝’的聲音,民眾軍隊甚至官員裝傻自然是聽從朝廷旨意,這是天下共識。
掌握尚書台,同時手掌兵權,便可及時彈壓反抗力量。
等反抗力量被徹底削弱,共識改變,袁就坐定了天下。
到時候天下的信息和共識就變成了劉漢失德,袁的土德承接劉漢火德,如同王莽。
但錄尚書事的權力一般與太傅官位綁定。
新皇登基若是太年輕,需要太傅的政治影響力保護,同時太傅要引導皇帝熟悉朝政,因此會給太傅錄尚書事的權力。
但如今皇帝依然掌握實權,內朝的權力機關如黃門、常侍和尚書台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盡管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但在中樞卻未能掌握兵權。
雖然郡縣長官控製著地方軍事力量,袁氏的門生故吏卻未必會積極響應他的號召。
因為天下共識仍是劉漢的統治,這些門生故吏擔心成為出頭鳥,可能會選擇不響應,甚至有可能拿袁氏的人頭來邀功請賞。
袁氏雖然以四世三公的名頭顯赫於世,但若想效仿王莽登上至尊之位,仍相差甚遠。
實際上,即便是八世三公也不足以保證成功,這正是鄧翼感到疑惑之處。
“公翔,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為兄依然是那句話,後人也該有後人的智慧。”這裏隻有兩兄弟,因此鄧權說話毫無顧忌,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
他既對鄧氏的衰落感到不滿,也對劉漢的統治心存怨念
鄧權取出一張寫有諸多內容的帛書,遞給鄧翼。
“南陽三萬餘、潁川一萬餘、汝南兩萬餘、北海國一萬餘。”鄧翼看著帛書上的數字,心中越來越驚。
這些都是有鄧氏族人在的郡縣粗略估算的太平道人數,其餘郡縣,估計也有不少。
“人雖眾,卻也不能。。。”
鄧翼話沒說完,鄧權再遞過一份。
“這是太平道在我鄧氏新野、平氏各鋪定製的兵械,短弓,鐵礦石,以及糧食數量。”
鄧翼看了眼鄧權,接過來一看,驚唿道:“兄長,族裏增招部曲,修建堡塢,是為防太平道,非為防賊?”
太平道對教眾的操控,鄧翼是見識過的。
有佃農寧願自己挨餓,也要將糧食獻給太平道取用。
有如此狂熱的教眾,又囤積兵器糧草等物,但凡有些腦子的,看到這些數據,便心知肚明?
鄧權看了眼鄧翼,嚴肅的說道:“為兄派人已注意太平道多年,其若作亂,豈非為賊。”
“這,這。”鄧翼一改往日的從容,在室內快步走了幾圈。“天下怕是要亂,為何無人出首。”
又一看兄長似笑非笑的麵龐,鄧翼了然。
兩次黨錮之禍,就是士族與皇權的交鋒,兩方已經不可調和。
士族控製著地方大勢,要求更多權力,而皇族為了維護自身權力,利用宦官進行打壓。雙方都不願做出讓步。
除非天下大變,宦官在地方沒有權勢,若要天下穩定,還得用士族。
士族經過數次失敗,損失慘重,這次怕是要火中取栗。
有能力參與這場博弈的士族自然懂得如何自保,而那些無力參與的弱小士族則注定成為被吞並的對象。
“那新野主脈那邊?”鄧翼問道。
“新野主脈決意南下避禍,日後族務以我平氏一脈為首。”
對於士族而言,向來喜歡分散投資,不可能孤注一擲,不管哪家勝,都能延續血脈,互為奧援。
“魏家村的部曲我已召迴,近日河南尹袁術生辰,我要親去洛陽獻上賀禮,你就在家中整理族務,照顧父親,督促修堡,家中部曲,刺奸亦由你統。”鄧權安排道。
“為何是袁公路。”鄧翼見父兄已做出決定,心中歎了口氣,也很快擺正了位置,問道。
鄧權知道鄧翼為什麽這麽問,袁本初名聲更大一些,士人清流都看好袁紹。
“湖陽樊氏來信,那賊首蘭成,便是陳蘭,乃袁術家臣,襄陽袁氏乃袁術心腹。
袁本初有才,可惜先天是庶出,袁基無心家務,袁氏各支嫡脈,多為袁術擁躉。”鄧權說道。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樣確保繼承人的確定性和唯一,本來以為可以有效解決內耗的問題,卻加劇了內耗。
“那袁本初名傳天下,目光獨到,以我觀之,他似乎與潁川河北士族相交更厚,我南陽士族....”鄧權搖搖頭。
“其欲效仿光武舊事?”鄧翼問道。
當初光武帝雖然是南陽起兵,得到南陽和潁川士族的幫助,但是最後問鼎天下是在河北士族投靠和掌握了幽州突騎之後。
“未可知,亦或是霍光之誌。”鄧權迴應道。
“既如此,我願聽從父親與兄長的安排。”鄧翼無奈的表示。
“兄長,魏氏恭順,亦對我鄧氏言聽計從,那魏勤百人之敵,其子亦有猛將之姿,若天下有變,如此猛將正有用武之時,兄長,能保則保,留一份香火之情。”鄧翼懇求道。
“一莽夫爾,唾手可得。”鄧權不屑一顧。
“我已先派人去信袁家,魏家生死,便交由袁家定奪,這是我鄧氏的誠意,你莫要再管了。”
一個圈層,自有一個圈層的考量。
個體的力量,在權勢麵前,不值一提。
就如同當初脫離宗族效力的鄧晨去投靠劉秀,竟然被劉秀拒絕。
遣散部眾的鮑永去投靠,也引起劉秀的不悅。
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爾!
此時天下的共識是共主劉漢,大部分士人共識與天下共識還是有差距的。
若皇帝命令能出中樞,那底下民眾,兵士依然是劉漢的共識,那就是以順誅逆。
但皇帝與三公,官員之間間隔的就是尚書台,也就是掌控天下大事往來通訊的機關。
奏書需要通過尚書台上報給黃門,黃門給到皇帝。
皇帝下令通過黃門給尚書台,尚書台再到三公、九卿和各州府,再由他們具體去執行。
錄尚書事就是名正言順的通過掌控皇帝下命令的關鍵節點,有幹預天下大事的能力。
尚書台的聲音自然是‘皇帝’的聲音,民眾軍隊甚至官員裝傻自然是聽從朝廷旨意,這是天下共識。
掌握尚書台,同時手掌兵權,便可及時彈壓反抗力量。
等反抗力量被徹底削弱,共識改變,袁就坐定了天下。
到時候天下的信息和共識就變成了劉漢失德,袁的土德承接劉漢火德,如同王莽。
但錄尚書事的權力一般與太傅官位綁定。
新皇登基若是太年輕,需要太傅的政治影響力保護,同時太傅要引導皇帝熟悉朝政,因此會給太傅錄尚書事的權力。
但如今皇帝依然掌握實權,內朝的權力機關如黃門、常侍和尚書台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盡管袁氏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但在中樞卻未能掌握兵權。
雖然郡縣長官控製著地方軍事力量,袁氏的門生故吏卻未必會積極響應他的號召。
因為天下共識仍是劉漢的統治,這些門生故吏擔心成為出頭鳥,可能會選擇不響應,甚至有可能拿袁氏的人頭來邀功請賞。
袁氏雖然以四世三公的名頭顯赫於世,但若想效仿王莽登上至尊之位,仍相差甚遠。
實際上,即便是八世三公也不足以保證成功,這正是鄧翼感到疑惑之處。
“公翔,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為兄依然是那句話,後人也該有後人的智慧。”這裏隻有兩兄弟,因此鄧權說話毫無顧忌,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
他既對鄧氏的衰落感到不滿,也對劉漢的統治心存怨念
鄧權取出一張寫有諸多內容的帛書,遞給鄧翼。
“南陽三萬餘、潁川一萬餘、汝南兩萬餘、北海國一萬餘。”鄧翼看著帛書上的數字,心中越來越驚。
這些都是有鄧氏族人在的郡縣粗略估算的太平道人數,其餘郡縣,估計也有不少。
“人雖眾,卻也不能。。。”
鄧翼話沒說完,鄧權再遞過一份。
“這是太平道在我鄧氏新野、平氏各鋪定製的兵械,短弓,鐵礦石,以及糧食數量。”
鄧翼看了眼鄧權,接過來一看,驚唿道:“兄長,族裏增招部曲,修建堡塢,是為防太平道,非為防賊?”
太平道對教眾的操控,鄧翼是見識過的。
有佃農寧願自己挨餓,也要將糧食獻給太平道取用。
有如此狂熱的教眾,又囤積兵器糧草等物,但凡有些腦子的,看到這些數據,便心知肚明?
鄧權看了眼鄧翼,嚴肅的說道:“為兄派人已注意太平道多年,其若作亂,豈非為賊。”
“這,這。”鄧翼一改往日的從容,在室內快步走了幾圈。“天下怕是要亂,為何無人出首。”
又一看兄長似笑非笑的麵龐,鄧翼了然。
兩次黨錮之禍,就是士族與皇權的交鋒,兩方已經不可調和。
士族控製著地方大勢,要求更多權力,而皇族為了維護自身權力,利用宦官進行打壓。雙方都不願做出讓步。
除非天下大變,宦官在地方沒有權勢,若要天下穩定,還得用士族。
士族經過數次失敗,損失慘重,這次怕是要火中取栗。
有能力參與這場博弈的士族自然懂得如何自保,而那些無力參與的弱小士族則注定成為被吞並的對象。
“那新野主脈那邊?”鄧翼問道。
“新野主脈決意南下避禍,日後族務以我平氏一脈為首。”
對於士族而言,向來喜歡分散投資,不可能孤注一擲,不管哪家勝,都能延續血脈,互為奧援。
“魏家村的部曲我已召迴,近日河南尹袁術生辰,我要親去洛陽獻上賀禮,你就在家中整理族務,照顧父親,督促修堡,家中部曲,刺奸亦由你統。”鄧權安排道。
“為何是袁公路。”鄧翼見父兄已做出決定,心中歎了口氣,也很快擺正了位置,問道。
鄧權知道鄧翼為什麽這麽問,袁本初名聲更大一些,士人清流都看好袁紹。
“湖陽樊氏來信,那賊首蘭成,便是陳蘭,乃袁術家臣,襄陽袁氏乃袁術心腹。
袁本初有才,可惜先天是庶出,袁基無心家務,袁氏各支嫡脈,多為袁術擁躉。”鄧權說道。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樣確保繼承人的確定性和唯一,本來以為可以有效解決內耗的問題,卻加劇了內耗。
“那袁本初名傳天下,目光獨到,以我觀之,他似乎與潁川河北士族相交更厚,我南陽士族....”鄧權搖搖頭。
“其欲效仿光武舊事?”鄧翼問道。
當初光武帝雖然是南陽起兵,得到南陽和潁川士族的幫助,但是最後問鼎天下是在河北士族投靠和掌握了幽州突騎之後。
“未可知,亦或是霍光之誌。”鄧權迴應道。
“既如此,我願聽從父親與兄長的安排。”鄧翼無奈的表示。
“兄長,魏氏恭順,亦對我鄧氏言聽計從,那魏勤百人之敵,其子亦有猛將之姿,若天下有變,如此猛將正有用武之時,兄長,能保則保,留一份香火之情。”鄧翼懇求道。
“一莽夫爾,唾手可得。”鄧權不屑一顧。
“我已先派人去信袁家,魏家生死,便交由袁家定奪,這是我鄧氏的誠意,你莫要再管了。”
一個圈層,自有一個圈層的考量。
個體的力量,在權勢麵前,不值一提。
就如同當初脫離宗族效力的鄧晨去投靠劉秀,竟然被劉秀拒絕。
遣散部眾的鮑永去投靠,也引起劉秀的不悅。
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