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那滇西四俠被蘇東明以小五行禁光囚於涵虛仙府石窟之內,說起來這石窟還是出自四人之手,也算得上是自作自受了。封印四人之後,蘇東明卻也無心與他們多說,便自顧自的去做自己的事,說起來蘇東明一直想要再祭煉一把飛劍的,隻是一直不得清閑,現在有了時間自然要提上日程,說起來對於飛劍,蘇東明到也不是很擅長,隻是這飛劍之道是這個世界的主流,為氣運所終,自己當然還是入鄉隨俗的好,至於三折崖涵虛仙府外的天遁純陽二劍,雖然在屁股底下坐了不少時日,可還是沒敢打它們的主意,尤其最近隱隱突破地仙境界,冥冥之中的天道因果更加清晰,讓蘇東明不好枉動,明明有超然物外的資本,若是再陷入一團因果之中,跟這個世界牽扯不斷,將來超脫更難。


    想到這些,蘇東明自然不會以身試法,什麽一怒斬天,殺生成道,真正踏入修行才知道,全都是扯淡。修行修行,修得是功行道果,行的是天理道真,即便是邪魔二道,也自然有他們的規矩,哪個真要逾越紅線,必然會崩壞天道至理,便是阻了天下修士的前路,眾修豈能幹休,即便你能無敵天下,天道崩壞,滅世劫下此界皆化作虛無,任你法力通天,除非超脫天道的混元無極大羅金仙的聖人教主,彼時你還未能超脫呢,除非能在斬天之前成道,可是沒有斬天如何成道,既然沒能超脫,自然隨此界歸無,這根本就是個死循環,所以說逆天而行本就是誆言,皆是不明道理的愚見,枉自解讀真言罷了,所謂逆天而行,是講究逆流而上遡本歸源,不是讓你整個翻天覆地。


    正是因為如此,蘇東明才會去想要煉劍,否則蜀山中的藏寶之地何其多也,但是隻有真正身臨此境方知那些和動輒挖寶劫胡的有多麽不現實,不說什麽寶物有徳者居之之類的話,單說有一得必有一失,若是氣運不足,難能坐擁重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若是擁有重寶而無與之相應的實力,不僅無益反而招禍,就如三歲小兒抱金在市,難道能怪眾人不尊道德?畢竟誰也不是聖人,隻能怪自己不懂世間規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峨嵋派居天下之寶,被稱為霸道淩人,說其是標榜正義,實為強盜,然而真實情況是除了峨眉,哪家可以坐擁此等重寶而不遭人惦記,那麽到時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峨眉本身有足夠實力守住,那便是峨眉的能力,也從另一當年表示的確有“有緣者得之”的資格,都說天道不公,獨寵峨眉,再退一步說,難道峨眉上下三代積修的功德善行是假的不成?天道無情,可不論你是偽善還是真善,它隻看所行是否有利於天地運行而已。隻要所行有功於天地,利己利人便是善功,若是你隻是有著好心,所行之事盡是有礙輪迴運行萬物生長,對於天道眾生來說你又善在哪裏?


    也正是因為在隨著道行增長下,對於天道認識更加明確,所以蘇東明才更清楚,沒有什麽是可以肆意妄為的,順其自然不是說沒有逆天而上的勇氣是懦弱的,而是一種灑脫不羈,逍遙無礙的態度。


    上次磨球島上,為表示謝意,少陽神君贈了蘇東明些許西方真金,隻是西方真金珍貴,提煉下來不過幾丸,畢竟通體用西方真金打造南明離火劍的除了達摩祖師也是沒誰了。這幾丸真金鑄劍是肯定不夠的,隻能說是用在刀刃上,主體材料還需另外尋找,蘇東明已有目標,便是萬丈深海之內的深海寒鐵。曆經千萬年海底壓力錘煉的鐵礦,算得上是鑄劍的中上材料了,地仙之流倒也湊合著用了,關鍵是比起那些有數的西方真金,太白精金,地心赤銅之類的上品仙材,深海寒鐵的數量足夠龐大,這也滿足了劍仙世界對飛劍的需求,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蘇東明一路遁光,不多時便來到南海之濱,不論幾次看到這裏的大海,都覺得不可思議,相比於陸地的多形多貌,大海似乎永遠都是這般狀態,一望無際的平靜下掩著洶湧澎湃的波濤,讓看到的人不知是胸中為之遼闊還是平靜的矛盾感。其實蘇東明也不知何處有寒鐵礦,隻是隨走隨停,且看機緣罷了,況且隻要深入萬丈海底,那些經由萬丈重壓提純過的鐵精靈礦雖不是說遍地都是,可也並非難尋,究其原因,能下到萬丈海底以下,還能避開海底巨獸及多變海底暗流最後還能安然全身而退的,非地仙之流不能也。莫要看到蜀山中隨便出場的的有個名姓的人物都是地仙之流,就以為地仙多麽平常,那因為劫運之下,氣運暴動運行的結果,就好比說現在,除卻宇宙六怪那些老一輩的地仙人物,新生代的地仙大多還都是散仙境界,也隻有像三仙二老一子七真這等時代驕者,或是剛入地仙,或是還才剛有突破跡象,次一等的像峨眉羅浮七仙旁門其他散仙等,都還在散仙階段掙紮呢!若不是仗著神通法寶,蘇東明也還未必敢如此托大,地仙散仙圓滿,一線之隔天壤之別,前者還稱半仙,真人,說明還未能完全超脫人類範疇,後者若無天劫加身,已是不死之軀,雖是小成仙果,已是完整的仙,另一種層次的生命了。


    然而出行南海,也並非完全無意,其實看似無意,實則心中還有那麽一絲想法的,來到南海不為別個,隻是仰慕那赫赫有名的紫雲宮。沒錯正是紫雲宮,說起來還與當年九首神鼇引動的大騷亂有些幹係,當時鐵傘道人釣到神鼇,引出了鮫人金須奴,因不忍同為海獸的神鼇落得個煉魂抽魄,屍骨無存,便暗中出手擾亂,雖是壞了鐵傘算計,走了九首神鼇,可卻露了行藏,惱羞成怒的鐵傘道人抓住了金須奴,卻因其壞了其成地仙的機緣,便不想它死的痛快,於是將其封印入一口罐子之內,采來海底火山的毒火煞氣,欲要將其一點一點消磨至灰飛煙滅方才解恨,他隻道那金須奴本是海獸異類,卻不想那金須奴天生異稟,因其生長與一處海底地火靈脈之上,故而孕得一顆南明離火內丹,本是地火精華,確實免除了被地火煞氣消磨的災厄,不過如同鈍刀割肉,受的苦楚卻一點不少。


    於此同時,為躲避南北宋之亂的方雲帶領族人遷出海外,再南海一座小島上,因距離神鼇事件太近,受此次元氣暴動致使其妻懷上三胞胎姐妹,便是日後的紫雲三鳳,也為日後紫雲一脈種下種種因果,不能不說因緣際會,而此事件卻隨著蘇東明囚神鼇於飛魚礁而宣告結束,冥冥之中許是天道同化異數,蘇東明確實也被牽扯進了這一絲因果之中。


    不說入海尋材的蘇東明,卻說這太行山中,自蘇東明困了四個毀壞仙府的江湖宗師之後,便化虹而去,徑自作自己的事去了,畢竟這些個連名字都沒留下的小角色,還不至於費蘇大真人多少心神。不過說來也怪,這蜀山中的太行幾十上百萬裏,卻鮮有大能修士在此立府,多是些左道旁門,邪魔歪道,大多不成氣候,後來才因為涵虛仙府,大呆山人和明夷子等幾位散修居此修行,借呂祖遺澤修成地仙正果,這太行山才算有點仙氣。


    隻是現在嗎!若說是山陽之地倒也有幾個不知名的地仙占地修煉,但山陰之地確實沒有多少人物,若是修成散仙,早就搬了出去,究其原因確實太行山脈的問題,太行山地處西北,卻走向東西,靈氣鬱結之處集中恆山,終南一帶,太行本是龍脊之處,也不能說不好,隻是比起氣穴福地,隻能算是平平無奇,況且地脈傾向西南蜀中,峨眉青城占盡天時地利先機,天地氣數本就有限,能夠孕育靈山福地的就更少了,山陽且不算多靈秀,更不要說山陰之地,地接西北荒漠草原,再往北是萬裏凍原,盡是荒僻之地,況且呂祖建涵虛之時,即便再艱苦也不會找一處普通之地,身份使然罷了,於是占據了山陰最好之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呂祖呂祖居此,氣數自然匯聚,方圓十萬裏靈脈造就涵虛仙府,卻也使得本就荒僻的太行山陰成了荒茫大山,稍有道行的修士皆不願呆在這裏,直到北極之地靠近地軸才又有修士居住。


    這也是蘇東明久居三折崖,卻並沒有在左近遇到過什麽人物的原因。然而今日這算得上偏僻的三折崖確實也熱鬧了起來,原因是被封在此的四人,此時站在四人麵前的是一位仙氣十足的老道士,有些詫異的看著四人,不明所以。


    “蘇憲祥?是你?”季越開口問到,語氣也是有些驚疑。


    來人本是叫做蘇憲祥,此人是活躍在山西一帶的大俠,也是青年一代的江湖風雲人物,但十年前卻突然自己失蹤了,據說是得了仙人機緣,深入太行潛修,從此不知所蹤,卻不想在此處遇見,都是曾經活躍江湖的一代大俠,彼此之間多少有些交際傳聞,故此幾人不說熟識倒也認識。


    “季越?你怎的在此?”原來蘇憲祥曾經在太行山中無意尋得了一處前輩散仙坐化之地,故而由此入道,遂跳出江湖是非,靜心潛修隱居在太行山中,如此二三十年竟然也修成道基,再十年打磨兼有些際遇,漸漸也修成築基圓滿,本來離著三折崖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隻是平日裏都靜坐修煉,故而與蘇東明並無交際,隻是今日裏到這左近有些作為,碰巧那時蘇東明布下五行禁製擾亂了靈氣,這才引得蘇憲祥好奇,見那處氣息正而不邪,這才起了一探究竟之心,要知道自己憑一部殘缺道書修煉至今,可以說多有磨難,這也是遲遲突破不了的原因,修行疑惑太多,今日遇見同道,若是能夠有所交流想必是極好的,抱著如此想法,蘇憲祥一路禦風過兩個山頭,這才到得此地,隻是主人剛好前腳剛走。


    本是拜訪主人的蘇憲祥,沒有見著此地主人的麵,卻碰到幾個年輕時候的江湖熟人,一時也是有些唏噓不已,所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修道之人莫不是如此,也頗有些物是人非的感慨。


    “幾位江湖朋友,難不成是來此拜訪高人的?若是如此那可得引薦引薦!”蘇憲祥開口道。


    “拜訪高人?你那隻眼睛看見的!沒被高人拆了算是幸運的了!”脾性跳脫的童安被戳中痛點,像被踩了貓尾巴似的跳了起來。


    迎著蘇憲祥詢問的目光,季越傅南山等人頗有些不好意思,幾人七嘴八舌總算把事情說了個清楚。


    “你們啊!要我說此家主人也算是好脾氣了,按著修行界的規矩,前人洞府哪個先發現,便是歸哪家所有,即便是更強之人前來爭奪,也名不正言不順,你們可倒好,這都拆了人家家門了,這可是修行大忌,這般作為有時候不亞於上門挑釁!況且照你們這麽說,那涵虛仙府本是呂祖親書,大名鼎鼎的前輩金仙,出手自帶一股道韻,若是能領悟一二,修行路上無疑會坦途不少,囚禁於你們可還真就便宜你們了!”聽了蘇憲祥的解釋,原本還不以為意的四人,以為蘇東明仗勢欺人心中憤憤,這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那前輩原來已是寬容不小。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散修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梔子並收藏蜀山散修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