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太行山,涵虛洞中,蘇東明本還還以為自己可能撿到一處不下於峨眉凝碧崖,青城金鞭崖的一等福地,卻原來是自己多想了,無奈苦笑了一下,蘇東明也不去計較了,洞天福地又不是大白菜,哪能說得就得,卻是自己相當然了,但也不打算再換他處了,遇著便是有緣,自己潛修飛魚礁時還幻想著的一等福地,便是這呂祖的涵虛仙府,哪知現實畢竟不如想象。
當初因為心有念想,故而也就看不上那飛魚礁小島,承諾給了晟洋,自己總不能再反悔吧,罷了罷了,所幸也是呂祖潛修之地,也不算失身份,此地雖不是洞天福地,可也是難得的清淨之所,大不了自己慢慢改造,經年累月,也不失為一處上好福邸,也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坐在石座上的蘇東明看著手中一方玉光灼灼的寶匣,心中也是激動不已,畢竟也是蜀山世界少有的天仙正法,傳將出去,怕是那些積年地仙也經不住誘惑吧!這便是從洞外石崖突石裏剖出來的呂祖遺寶了,洞外早就被下了一層又一層的五行禁製,畢竟這個世界裏,到嘴的鴨子飛了的事,可是很常見的。況且,異寶出世,都是光華萬丈之類的,蘇東明可不想拉仇恨,招來麻煩。心中默默禱念呂祖名號,雖不知心中如何想法,可是感激之意卻是實實在在的,畢竟得了人家天大的機緣好處,這是不可狡辯的。然後就是漫長的煉化之功了。
玉匣裏麵的遺寶,本是呂祖遺留給天下散修的機緣,故而禁製並不是太難,就算不懂禁法,隻需道家真火慢慢消磨便是,可是若是所修非正,陰法邪火的話,任你如何也化不開的,強行破開的話,還要反受其咎,這也是呂祖留下手段,避免有心術不正之人仗此為禍,卻是大麻煩。
所幸蘇東明修行根基純正,而且火行神光到底有所成就,如此也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日夜勤奮,這才化開寶匣,隻見一道光華衝天而起,然後又被五行禁法當擋下,這才沒有寶光外暄。拿目觀之,隻見其間一雙寶劍,上刻銘文“天遁”“純陽”,一藥鋤,青華內斂,也是不可多得的秘寶;兩部真經,一部丹經,一部劍經,俱分上下兩冊,丹經曰《濟世》《離塵》,前篇《濟世》為外丹法,記載各種丹藥的煉製方法,從凡俗藥方到修行用藥,不一而足,其中一味呂祖自創的九轉純陽丹,更是堪稱修行密藥,不管外修傷勢,內驅魔難,皆有妙用,甚至不下於靈空遺落此界的一些天府靈藥;後篇《離塵》,顧名思義,便是超脫凡塵之法,是為內丹修法,為呂祖所傳道統——大名鼎鼎的“純陽金丹法”是也;兩冊劍經,分別對應兩柄寶劍,是為《天遁》《純陽》,其中不僅有修煉法門,更有煉劍法門,前者是傳自前古金仙火龍真人,巡天道遁一而創的劍訣,重在靈性,不僅劍光靈動迅疾,更能感悟天機,實乃避劫禍,尋天機的難得大法,後者乃呂祖自創降魔劍訣,重在威力,劍勢浩大,純正陽和不懼陰邪,呂祖曾仗之掃蕩群魔,護身證道。一瓶呂祖煉製好的九轉純陽丹,自是上上品。
蘇東明前世也曾讀過大名鼎鼎的《鍾呂傳道集》,以前讀時,隻覺得其中的東西大而無當,沒有什麽實際的東西,可能和前世道法不顯有關,現在再來對照純陽金丹法,卻是大有收獲,雖然言之不深,可是卻相當於一個大綱方向,對於理解丹法,是個不小助力,起碼不用擔心有錯方向。
因為本身是散仙初期的修為,全身精氣神龐大無比,法力又是先天真元,所以修內丹法結成內丹並不難,內丹法最以平穩著稱,隻要有法可依,行之不偏,靜心凝神,卻是不渝走火入魔之危,這也是玄門正宗所優於旁門散修的所在,完整的道統傳承和底蘊,便是少去許多修行之路上的障礙。
依照純陽丹法修行,蘇東明三個月便結成內丹,隻是底蘊也就用完了,之後再進階,也得一步一步走了,半點投機不得。結成內丹的蘇東明自然比之同等境界更加高明,更加厚重了,隻是想要七返九轉,成就金丹,就不是那般容易了,首先煉金丹,需真火,此火為純陽丹經所載的“三昧純陽火”,采天上之空中火,地下之石中火,人間之木中火,走人體上中下三焦脈煉君臣民三火,成天地人三昧,空石木三昧,君臣民三昧,幾乎合煉所有三昧真火的修法,煉的純青爐火,不僅可以用來煉就金丹,其本身是也是一頂級神通。
再說呂祖遺寶,其中有呂祖遺書,上麵記載了呂祖為天下散修留一成道超脫之路,留下道書法寶,隻是一鋤,兩劍,還需外借,藥鋤要水雲子蘇憲祥拿了去,了卻一樁陳年舊案,純陽天遁寶劍,還要拿去參照煉製金光烈火劍,事關峨眉三次鬥劍,故而要借去釣鼇磯,這些都不說,蘇東明也從沒有窺伺過這些法寶,看到這些因果,就更雖然不怕,可也懶得去惹麻煩。
蘇東明隻是參修著真法,心中隱隱有著自己的想法,前世中著名的丹派宗師紫陽真人曾說過:“隻修命,不修性,此乃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卻是開創性命雙修之先河,將丹法推至巔峰,是為最圓滿的丹派法門,前世蘇東明也曾拜讀大作《紫陽丹法——悟真篇》,此世沒有什麽紫陽真人,自然也沒有什麽性命雙修之法,所有修士無非所學廣博的有,可能做到內外相通,性命雙修的卻沒有,也有將同修性功和命功的,而且都修道很高境界,卻沒有協同兩者,隻是作為兩個獨立的修法,自不是真正的性命雙修,不是說性命雙修比之單修要好,而是如果能做到性命雙修,那麽修行之路自然少去許多難關,而且更多道心堅定者,不會因為機緣,根骨,等外界因素自此絕了修行之路,蘇東明心中隱隱有了想法,悟真篇也隻能作為指導思想,自己邊修煉,邊印證,不知需要幾多磨練,卻是任重而道遠啊!
此時暫且不提,單說蘇東明認真的參悟著呂祖遺寶,不管丹道,劍道,不斷的增加著自己的底蘊。說起來蘇東明並不喜歡劍道,他認為劍者,銳器也,若仗之護道行道,也無可厚非,若依之成道,未免有失道家清淨無為之意,非是一般人可以駕馭劍道的,可是這個世界是個劍仙世界,自己也不好一點也不懂,因此也就認真參修劍經。相比之下,蘇東明更喜歡煉丹,煉陣,這些都能很好印證自己所學。
尤其是煉丹,並不是前世那般小說,煉丹師如何如何難得,其實作為修士,丹藥等雖不是主流,可卻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哪個修士不會幾手,不論玄門還是散修,難的不會,低級的還能來不了,什麽技巧,手法,丹方,無非熟能生巧,見識廣博而已。而蘇東明也在這期間認真揣摩丹法,在反複煉丹的過程中,不僅磨練了道行法力,更感悟了不少道理,竟是悟得木火化生,繼水木二行之後,火行神光小成,還修成了木中真火,連帶著煉丹水平也是提高不少,更是讓他憑此機緣加上十年枯坐的積累,平穩的渡過陰火劫。聽來似乎神奇,其實無非蘇東明自身積累達到,而恰巧趕上一個契機。其實上古時期也有以煉外丹成道的修士,這煉丹的外丹派也是一大法門,隻是隨著時代變遷,天地靈材的減少,才漸漸落寞,他們不似什麽求長生的皇帝,淨等吃丹,結果無福消化,那些修士不僅是煉丹過程中同時感悟修法,同時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相應的法訣,自然不是隻磕丹藥就能成道的。
蘇東明就是同時煉丹,同時修法,有了感悟,這才修為精進,同樣也有人因為專注於某一事,而進入禪定,感悟大道頗深,似鑄劍的歐冶子,讀書忘我的大儒,都是此例,因此並不算稀奇,所謂行道行道,實踐出真知,大概便是如此了。總之蘇東明不僅修為大進,同時也琢磨出了一手不錯的煉丹手法,算是收獲匪淺了。
今天依舊如同往日,靜坐功課結束後,便細細揣摩煉丹煉劍,越是參透,越是覺得不可思議,沉浸道理之中,進入忘我狀態。隻是正在暢遊大道之中,突然一陣心動,強行被推出感悟狀態,隱隱覺得南方偏東地界,有事發生,還是與自己有關,若是平時,蘇東明也就是心神感應,隻是最近參悟天遁劍訣,雖是修行日短,隻悟得些皮毛,可上古金仙所傳,到底不凡,隻是修為有限,也就能感悟到大概事發地點以及事情的好壞罷了,再具體情況,卻不是現在的蘇東明可以窺探的了,隻是有感覺,並不是什麽生死大事,故而就決定去看看,一路循著感應,隻憑感覺行事,卻發現眼前竟是熟悉的地方。
蘇東明一路上駕馭遁光,憑著感覺,竟是一路走到了貴州地界,又迴到了白陽山地界,一眼瞧去,竟是又看到老熟人,卻是那邪修侯曾,身邊還有一位,樣貌大約五六分像,不用說定是他那兄長候顯了,隻是看到他們身前那個老道士,便不在淡定了。
蘇東明不禁苦笑,這老道也真是多災多難,自己好像又惹上麻煩了,隻是這麻煩還不能不管。這老道士正是蘇東明初下山時遇到到的那個苦苦拜師的尚忠祥,當初為了安慰,承諾他若在遇上,便將其收入門下,隻是想不到真就應驗了。
原來老道因為蘇東明當時留下的揭語,思慮到仙人手法,自不同凡響,自己若是追著仙人腳步,自然追之不及,不若索性往西,到時說不定仙人迴歸之時就遇上了呢?想法倒是真不錯,於是便一路風餐露宿,以凡人之軀橫跨兩地,來到了黔桂地界,當初蘇東明傳下的法訣,還真就讓他煉出了不弱的法力真元,也能養生延年,隻是踏不破入道關隘,終究敵不過歲月消磨,當初的六十老道,已然頭發全白,年入古稀。
隻是好像歲月並不能阻止老道的熱心,自西下以來,沿途必定少不了許多閑事,甚至在湘鄂一帶留下尚老真人得道成仙的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這一來二去,竟是輾轉來到黔桂,卻是正好遇上蘇東明的老對頭侯曾強擄幼童修煉邪法,莫說這老尚隻是修出些法力,學了些小術,就算隻是江湖俠客之時,也敢鬥一鬥這邪魔歪道,隻是這次的對手卻是選錯了,那侯曾還好說,這些年好像還是沒什麽進步,但他那兄長候顯卻是半步陰神的境界了,況且都是修行百年的修士,對付一個隻是剛修出些法力的老貨,還不是手到擒來,一個照麵就被秒殺了,不過到底是修士,那候氏兄弟顯然想是將他煉法用,老道最後還在念叨著蘇東明,留下一腔遺憾,因為正好是蘇東明的老對頭下的手,反而讓蘇東明感應到了,急急忙忙趕來,卻是正好趕上,截下魂魄,總算是沒有被煉魂抽魄,超生都難。
那侯氏兄弟正要煉魂,冷不妨一道青色劍光從天而降,直接將祭壇劈成兩半,修為淺的侯曾,就被劍光擦到,就是受了嚴重內傷,那侯顯一見對方來勢洶洶,而且修為高強,甚至連句狠話都沒敢放,直接拉著兄弟遠遁而去,看來是經驗豐富,看來以前沒少在煉邪法時被正道修士追殺,本來看到那血跡斑斑的祭壇,就沒想放過那兄弟二人,隻是目前最重要的是守住尚老道的魂魄,才一恍惚,就讓那兩人逃了,也許真是氣數未盡,先讓其再多蹦噠兩天,遲早老天要收拾他們。
本想就此打發老尚輪迴去了,可是蘇東明卻沒有佛家手段,化去魂魄中深深的遺憾和不甘,此事畢竟與自己有關,又不好放手不管,如果就此隨他輪迴去了,轉世之事不確定性最大,怕是以後遺患不小,雖不懼,可是麻煩多了,以後光就處理事情,還要不要修行了。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又想到了一件事,行得通的話,那麽不僅解決了此事,還能順便省去另一件麻煩。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太行山,涵虛洞中,蘇東明本還還以為自己可能撿到一處不下於峨眉凝碧崖,青城金鞭崖的一等福地,卻原來是自己多想了,無奈苦笑了一下,蘇東明也不去計較了,洞天福地又不是大白菜,哪能說得就得,卻是自己相當然了,但也不打算再換他處了,遇著便是有緣,自己潛修飛魚礁時還幻想著的一等福地,便是這呂祖的涵虛仙府,哪知現實畢竟不如想象。
當初因為心有念想,故而也就看不上那飛魚礁小島,承諾給了晟洋,自己總不能再反悔吧,罷了罷了,所幸也是呂祖潛修之地,也不算失身份,此地雖不是洞天福地,可也是難得的清淨之所,大不了自己慢慢改造,經年累月,也不失為一處上好福邸,也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坐在石座上的蘇東明看著手中一方玉光灼灼的寶匣,心中也是激動不已,畢竟也是蜀山世界少有的天仙正法,傳將出去,怕是那些積年地仙也經不住誘惑吧!這便是從洞外石崖突石裏剖出來的呂祖遺寶了,洞外早就被下了一層又一層的五行禁製,畢竟這個世界裏,到嘴的鴨子飛了的事,可是很常見的。況且,異寶出世,都是光華萬丈之類的,蘇東明可不想拉仇恨,招來麻煩。心中默默禱念呂祖名號,雖不知心中如何想法,可是感激之意卻是實實在在的,畢竟得了人家天大的機緣好處,這是不可狡辯的。然後就是漫長的煉化之功了。
玉匣裏麵的遺寶,本是呂祖遺留給天下散修的機緣,故而禁製並不是太難,就算不懂禁法,隻需道家真火慢慢消磨便是,可是若是所修非正,陰法邪火的話,任你如何也化不開的,強行破開的話,還要反受其咎,這也是呂祖留下手段,避免有心術不正之人仗此為禍,卻是大麻煩。
所幸蘇東明修行根基純正,而且火行神光到底有所成就,如此也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日夜勤奮,這才化開寶匣,隻見一道光華衝天而起,然後又被五行禁法當擋下,這才沒有寶光外暄。拿目觀之,隻見其間一雙寶劍,上刻銘文“天遁”“純陽”,一藥鋤,青華內斂,也是不可多得的秘寶;兩部真經,一部丹經,一部劍經,俱分上下兩冊,丹經曰《濟世》《離塵》,前篇《濟世》為外丹法,記載各種丹藥的煉製方法,從凡俗藥方到修行用藥,不一而足,其中一味呂祖自創的九轉純陽丹,更是堪稱修行密藥,不管外修傷勢,內驅魔難,皆有妙用,甚至不下於靈空遺落此界的一些天府靈藥;後篇《離塵》,顧名思義,便是超脫凡塵之法,是為內丹修法,為呂祖所傳道統——大名鼎鼎的“純陽金丹法”是也;兩冊劍經,分別對應兩柄寶劍,是為《天遁》《純陽》,其中不僅有修煉法門,更有煉劍法門,前者是傳自前古金仙火龍真人,巡天道遁一而創的劍訣,重在靈性,不僅劍光靈動迅疾,更能感悟天機,實乃避劫禍,尋天機的難得大法,後者乃呂祖自創降魔劍訣,重在威力,劍勢浩大,純正陽和不懼陰邪,呂祖曾仗之掃蕩群魔,護身證道。一瓶呂祖煉製好的九轉純陽丹,自是上上品。
蘇東明前世也曾讀過大名鼎鼎的《鍾呂傳道集》,以前讀時,隻覺得其中的東西大而無當,沒有什麽實際的東西,可能和前世道法不顯有關,現在再來對照純陽金丹法,卻是大有收獲,雖然言之不深,可是卻相當於一個大綱方向,對於理解丹法,是個不小助力,起碼不用擔心有錯方向。
因為本身是散仙初期的修為,全身精氣神龐大無比,法力又是先天真元,所以修內丹法結成內丹並不難,內丹法最以平穩著稱,隻要有法可依,行之不偏,靜心凝神,卻是不渝走火入魔之危,這也是玄門正宗所優於旁門散修的所在,完整的道統傳承和底蘊,便是少去許多修行之路上的障礙。
依照純陽丹法修行,蘇東明三個月便結成內丹,隻是底蘊也就用完了,之後再進階,也得一步一步走了,半點投機不得。結成內丹的蘇東明自然比之同等境界更加高明,更加厚重了,隻是想要七返九轉,成就金丹,就不是那般容易了,首先煉金丹,需真火,此火為純陽丹經所載的“三昧純陽火”,采天上之空中火,地下之石中火,人間之木中火,走人體上中下三焦脈煉君臣民三火,成天地人三昧,空石木三昧,君臣民三昧,幾乎合煉所有三昧真火的修法,煉的純青爐火,不僅可以用來煉就金丹,其本身是也是一頂級神通。
再說呂祖遺寶,其中有呂祖遺書,上麵記載了呂祖為天下散修留一成道超脫之路,留下道書法寶,隻是一鋤,兩劍,還需外借,藥鋤要水雲子蘇憲祥拿了去,了卻一樁陳年舊案,純陽天遁寶劍,還要拿去參照煉製金光烈火劍,事關峨眉三次鬥劍,故而要借去釣鼇磯,這些都不說,蘇東明也從沒有窺伺過這些法寶,看到這些因果,就更雖然不怕,可也懶得去惹麻煩。
蘇東明隻是參修著真法,心中隱隱有著自己的想法,前世中著名的丹派宗師紫陽真人曾說過:“隻修命,不修性,此乃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卻是開創性命雙修之先河,將丹法推至巔峰,是為最圓滿的丹派法門,前世蘇東明也曾拜讀大作《紫陽丹法——悟真篇》,此世沒有什麽紫陽真人,自然也沒有什麽性命雙修之法,所有修士無非所學廣博的有,可能做到內外相通,性命雙修的卻沒有,也有將同修性功和命功的,而且都修道很高境界,卻沒有協同兩者,隻是作為兩個獨立的修法,自不是真正的性命雙修,不是說性命雙修比之單修要好,而是如果能做到性命雙修,那麽修行之路自然少去許多難關,而且更多道心堅定者,不會因為機緣,根骨,等外界因素自此絕了修行之路,蘇東明心中隱隱有了想法,悟真篇也隻能作為指導思想,自己邊修煉,邊印證,不知需要幾多磨練,卻是任重而道遠啊!
此時暫且不提,單說蘇東明認真的參悟著呂祖遺寶,不管丹道,劍道,不斷的增加著自己的底蘊。說起來蘇東明並不喜歡劍道,他認為劍者,銳器也,若仗之護道行道,也無可厚非,若依之成道,未免有失道家清淨無為之意,非是一般人可以駕馭劍道的,可是這個世界是個劍仙世界,自己也不好一點也不懂,因此也就認真參修劍經。相比之下,蘇東明更喜歡煉丹,煉陣,這些都能很好印證自己所學。
尤其是煉丹,並不是前世那般小說,煉丹師如何如何難得,其實作為修士,丹藥等雖不是主流,可卻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哪個修士不會幾手,不論玄門還是散修,難的不會,低級的還能來不了,什麽技巧,手法,丹方,無非熟能生巧,見識廣博而已。而蘇東明也在這期間認真揣摩丹法,在反複煉丹的過程中,不僅磨練了道行法力,更感悟了不少道理,竟是悟得木火化生,繼水木二行之後,火行神光小成,還修成了木中真火,連帶著煉丹水平也是提高不少,更是讓他憑此機緣加上十年枯坐的積累,平穩的渡過陰火劫。聽來似乎神奇,其實無非蘇東明自身積累達到,而恰巧趕上一個契機。其實上古時期也有以煉外丹成道的修士,這煉丹的外丹派也是一大法門,隻是隨著時代變遷,天地靈材的減少,才漸漸落寞,他們不似什麽求長生的皇帝,淨等吃丹,結果無福消化,那些修士不僅是煉丹過程中同時感悟修法,同時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相應的法訣,自然不是隻磕丹藥就能成道的。
蘇東明就是同時煉丹,同時修法,有了感悟,這才修為精進,同樣也有人因為專注於某一事,而進入禪定,感悟大道頗深,似鑄劍的歐冶子,讀書忘我的大儒,都是此例,因此並不算稀奇,所謂行道行道,實踐出真知,大概便是如此了。總之蘇東明不僅修為大進,同時也琢磨出了一手不錯的煉丹手法,算是收獲匪淺了。
今天依舊如同往日,靜坐功課結束後,便細細揣摩煉丹煉劍,越是參透,越是覺得不可思議,沉浸道理之中,進入忘我狀態。隻是正在暢遊大道之中,突然一陣心動,強行被推出感悟狀態,隱隱覺得南方偏東地界,有事發生,還是與自己有關,若是平時,蘇東明也就是心神感應,隻是最近參悟天遁劍訣,雖是修行日短,隻悟得些皮毛,可上古金仙所傳,到底不凡,隻是修為有限,也就能感悟到大概事發地點以及事情的好壞罷了,再具體情況,卻不是現在的蘇東明可以窺探的了,隻是有感覺,並不是什麽生死大事,故而就決定去看看,一路循著感應,隻憑感覺行事,卻發現眼前竟是熟悉的地方。
蘇東明一路上駕馭遁光,憑著感覺,竟是一路走到了貴州地界,又迴到了白陽山地界,一眼瞧去,竟是又看到老熟人,卻是那邪修侯曾,身邊還有一位,樣貌大約五六分像,不用說定是他那兄長候顯了,隻是看到他們身前那個老道士,便不在淡定了。
蘇東明不禁苦笑,這老道也真是多災多難,自己好像又惹上麻煩了,隻是這麻煩還不能不管。這老道士正是蘇東明初下山時遇到到的那個苦苦拜師的尚忠祥,當初為了安慰,承諾他若在遇上,便將其收入門下,隻是想不到真就應驗了。
原來老道因為蘇東明當時留下的揭語,思慮到仙人手法,自不同凡響,自己若是追著仙人腳步,自然追之不及,不若索性往西,到時說不定仙人迴歸之時就遇上了呢?想法倒是真不錯,於是便一路風餐露宿,以凡人之軀橫跨兩地,來到了黔桂地界,當初蘇東明傳下的法訣,還真就讓他煉出了不弱的法力真元,也能養生延年,隻是踏不破入道關隘,終究敵不過歲月消磨,當初的六十老道,已然頭發全白,年入古稀。
隻是好像歲月並不能阻止老道的熱心,自西下以來,沿途必定少不了許多閑事,甚至在湘鄂一帶留下尚老真人得道成仙的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這一來二去,竟是輾轉來到黔桂,卻是正好遇上蘇東明的老對頭侯曾強擄幼童修煉邪法,莫說這老尚隻是修出些法力,學了些小術,就算隻是江湖俠客之時,也敢鬥一鬥這邪魔歪道,隻是這次的對手卻是選錯了,那侯曾還好說,這些年好像還是沒什麽進步,但他那兄長候顯卻是半步陰神的境界了,況且都是修行百年的修士,對付一個隻是剛修出些法力的老貨,還不是手到擒來,一個照麵就被秒殺了,不過到底是修士,那候氏兄弟顯然想是將他煉法用,老道最後還在念叨著蘇東明,留下一腔遺憾,因為正好是蘇東明的老對頭下的手,反而讓蘇東明感應到了,急急忙忙趕來,卻是正好趕上,截下魂魄,總算是沒有被煉魂抽魄,超生都難。
那侯氏兄弟正要煉魂,冷不妨一道青色劍光從天而降,直接將祭壇劈成兩半,修為淺的侯曾,就被劍光擦到,就是受了嚴重內傷,那侯顯一見對方來勢洶洶,而且修為高強,甚至連句狠話都沒敢放,直接拉著兄弟遠遁而去,看來是經驗豐富,看來以前沒少在煉邪法時被正道修士追殺,本來看到那血跡斑斑的祭壇,就沒想放過那兄弟二人,隻是目前最重要的是守住尚老道的魂魄,才一恍惚,就讓那兩人逃了,也許真是氣數未盡,先讓其再多蹦噠兩天,遲早老天要收拾他們。
本想就此打發老尚輪迴去了,可是蘇東明卻沒有佛家手段,化去魂魄中深深的遺憾和不甘,此事畢竟與自己有關,又不好放手不管,如果就此隨他輪迴去了,轉世之事不確定性最大,怕是以後遺患不小,雖不懼,可是麻煩多了,以後光就處理事情,還要不要修行了。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又想到了一件事,行得通的話,那麽不僅解決了此事,還能順便省去另一件麻煩。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