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前世有詩人稱“碧玉盤裏一青螺”便是此處了,隻是據蘇東明目測,在前世號稱八百裏洞庭湖,而現在光是這座湖心小島,何止千八百裏,由此可見此界之宏偉。
蘇東明踏足這座小島,才知道,這交荊湘之靈秀,集南方水脈之精華於一身的君山,是多麽的玄妙。
不同於風洞山的福地,靈脈隱於山脈地下,不顯於外,給人以厚重古拙之韻味。水脈之靈氣更多顯於外相,盡顯大自然之瑰麗妖嬈。當時修為不到的蘇東明,自然無法感受到風洞山那內斂的氣息,直到登上君山,才算是體驗了一把身處洞天福地的感受。
隻是此地身處萬丈紅塵,非大毅力修行者難免會受紅塵濁氣影響,一旦被侵,修為大損還是輕的,若非有大隱於世的境界,恐難自持,起碼蘇東明自問是做不到的,因此此福地算作是天道饋贈給給俗世之人禮物,更顯天理至公。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據蘇東明所知,此地就還真有位大能之輩隱修,當然,是那種頂尖大能,一般人也沒這份道力。
此人喚作嚴瑛姆,人稱嚴姑婆,瑛姆大師的便是,這是位同長眉真人同期強者的前輩女仙,蘇東明身為修行後進,也不好登門不拜,隻是當他神念掃過君山,並沒發現妙真觀這麽一地。也是,嚴瑛姆也是鄰近飛升之時,才覓地潛修,參禪悟玄體驗紅塵萬劫,以備飛升靈空,現在長眉真人都還在呢!那嚴瑛姆許是還差幾分道力,在外修行,尚未隱居呢!
不過這也好,自己得到內景元宗也不用費心了,如若不然在人家後山拿東西,豈不給人一個交代,如此卻是省了許多曲折功夫,也合該是蘇東明機緣在此。
巡著神念,蘇東明站在了毛公祠前,這顯然不是他的目的地,隻是看著來來往往的香客,也不禁被這熱鬧的氣氛感染,也不急於一時,反而迋起了廟會,這幫子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所拜之神的根底,可也擋不住他們追逐美好的心願。許是為了感受這那個時代已漸漸衰微的民俗氣息,這一遊玩便到了日落西山,這才恭恭敬敬的在毛公祠上了三柱毫無高香,然後施施然往後山走去。
毛公壇並不難尋,至少在知道了毛公祠這個固定坐標之後。修行界知道毛公大名的不在少數,可是誰也不會想到毛公會將畢生法寶經書藏在他在俗世間祈雨用的法壇之下。也許有幾位高僧和同時代的隱士高人知曉,可到了他們那個境界,想要更進一步已經靠的不是功法而是感悟了,就算功法上乘也斷不會無端拿人家傳承功法隨便流傳,故而隻能擱在這裏看後輩哪個有這個機緣了。
隻是當蘇東明到得毛公壇才發現,事情果然不是想的那麽簡單,這些法寶道書放在這裏千百年來無人發現,說明毛公禁製非同一般,就憑蘇東明在禁製上那不到二兩半的能耐連看都看不出來門道,如何解得?若不是事先知道,怕不是也隻當這是一座普通法壇。蘇東明的法力也算正宗可以強行消磨禁製,可若是強行以法力消磨禁製,先不說萬一毀壞法壇不說,一旦動靜太大,引來宵小,豈不是自討苦吃。
想來想去,如此琢磨了幾天,還真讓蘇東明給琢磨出一個辦法來。
終於磨開了一絲鬆動,窩在地底已經整整七天的蘇東明,終於打開一處薄弱的禁製。沒錯,這就是蘇東明的辦法了,打不破禁製就不打了,幹脆潛到地底下以點破麵,隻打開一處鬆動便好,這樣即不怕壞了遺跡,上有法壇禁製也不怕寶光外泄,引來他人覬覦,安全問題不用費心了,隻是這樣一來,人進不去,蘇東明自己也無法一見仙家遺跡的風采,不過不打緊,他是來取道書,又不是來參觀的。
“小家夥,莫睡了,機緣到了,接下來看你的了!”伸手掏出七步響尾壁虎,自從收了這小家夥,便是吃了睡睡了吃,好似是跟了主人,再也不渝生存問題,這些時日下來竟是肥了不少。
沒錯,蘇東明就是用七步壁虎去取道書,一來不用大破禁製,隻需開一小口容它出入就行,不用太大動靜,省得麻煩;二來,毛公劉真人明言這是為天下異類留下的機緣,那便由壁虎這個異類去取再合適不過了。
交待小七(蘇東明給七步響尾壁虎取的名字)此去隻為取得道書,一定要對前輩虔心敬重,不得亂動其中任何物什,這才放它進去。
等了不過盞茶功夫,便見這小家夥探頭探腦從禁製中鑽出來了,隻伸出半個身子,卻是被卡住,明顯是費力的往外拖什麽東西。蘇東明那還不知道書來了。急忙發力幫助小七出來,隻見小七費力的鑽了出來,接著便是一方玉匣掉落懷中。
二話不說,先就在周圍土壁上打上一層又一層的封印,這是吸取了蜀山中那些倒黴蛋的經驗,明明得到手寶貝愣是讓化虹飛走,雖是機緣問題,可也不得不說這得有多缺心眼,即得了便是有緣,到手的東西自己都保不住壞的誰來?
蘇東明也不出地底,一連靜坐七天,不斷以自身法力消磨禁製,終於打開玉匣,二話不說,緊緊抓住流光溢彩的道書在不鬆手,好半天不見異動,這才仔細觀看。幸好這內景元宗不似廣成仙書那般坑,一出世就霞光萬丈,鬧得人盡皆知,結果還不定被誰得了去。
不敢耽擱,急忙用準備好的玉簡,用法力抄錄一份,反複對照無誤,這才徹底鬆了一口氣,原物奉還之後,這才出了地底。至於禁製不用多久自然會吸收天地靈氣迴複原狀,不用蘇東明多想。這才迴過頭朝著毛公壇躬身下拜“今日得前輩遺澤,必當行善扶正,必不以此胡作非為,如違此誓,天地遣之。”一句話說的卻是真心實意,不僅是向天地證言,更是向自己警示。蘇東明從來都不是偏激的人,但對於正邪之分還是很認真的,他當然不認為修了邪道魔法的人便是邪道魔頭,這點倒是比較中正的觀點,不似那些衛道士不問對錯,不合理念便要除魔那般偏激,但是邪魔之所以為邪魔,必是做了天怒人憤之事,那便不可原諒。你求你的魔道自然無關他事,隻是你把這些建立在無數人的痛苦之上,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說不得遇見之日,蘇大真人也要做一把除魔衛道了。
蜀山世界最講天人感應,許是毛公真人覺得這個後輩,道心赤誠,氣象正宗,可堪造就。隻在蘇東明誓畢,毛公壇上突然一陣靈力波動,繼而顯出三件物什一劍,一環,一瓶,順便修複了禁製。許是怕剛才的波動引來旁人,而且此地也非潛修之所,蘇東明在心裏默默禱告謝恩後不敢多留,隻把青光湛湛的寶劍用法力一洗,便駕起就走。也是蘇東明多慮了,也許是紅塵阻隔,這裏的事並沒有驚起修真界一朵水花,便沉靜下來,也許有高人已有感應,隻是些許小事懶得插手罷了。
也許未曾煉化寶劍,也許是初次禦行劍光,一道劍光劃過,卻突然後繼無力,繼而方向不穩,直衝洞庭湖底而去。好一會兒功夫蘇東明才又出現,嘴中直道晦氣,也是自己心急,隻看別人禦劍輕鬆寫意,不曾想自己這裏卻出了叉子,幸虧是在水裏,要不然自己成為修真界第一個禦劍摔死的,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幾天後,蘇東明出現在澧水中下遊一處人跡罕至的荒山深處,開辟一處山洞,便細細靜坐,捋順此次收獲。一把青銅古劍,一隻明月環,具是毛公收藏的前古奇珍,那隻玉瓶中兩枚丹藥,最是能補益元神,顯然是主仆二人一人一份有數的。按照蜀山法寶神劍的等級劃分,頂級飛劍一般發金光,上品為銀白,中品青光,下品紅光,還有不入流的昏黃之光,當然還有一些特色不在此列,而蘇東明手中的寶劍就是這個特例,它之所以發青光純是材料之故,據蘇東明觀來,這把寶劍至少也是上品。那明月環也是上古奇珍,外能禦敵,內可消魔,當真妙用非凡,那玉瓶看似無奇,其實內有乾坤,中有無數小格子,能裝各種丹藥,也不虞藥效揮發。
拋開這些外物不提,且說這內景元宗才是修行的根本,看著手中的丹藥,蘇東明咬牙做出一個決定,打退修為,重凝元神。
靜坐幾日調息,蘇東明這才著手散去陰神,重迴三魂七魄狀態,隻是說著簡單做著困難。不說整整七日之久的功夫,光是其中撕裂靈魂般的疼痛,就讓蘇東明差點放棄,隻是他清楚知道,長痛不如短痛,與其將來麻煩不斷,甚至連更改的機會都不會再有,蘇東明強行忍下了。
如此之後急忙掏出溫養元神的丹藥,就要服下,這時小七突然從袖口掏出腦袋,一口將藥丸吞下,隻見藥丸入口,突然周身碧光大作,繼而小東西發出痛苦的唧唧聲,不得已把身體縮成一團,如同一方翡翠。探查過氣息後,發現因為藥力太大,所以小家夥才不得不陷入休眠狀態,以保護自己,這般醒來之後,怕是要脫胎換骨了。
“你這憊癩貨,還怕我搶了你的機緣不成,吃撐了吧!”苦笑著搖了搖頭,吞下另一枚丹藥,開始修養神魂,直煉得七七四十九日,方才重新穩固三魂七魄,把狀態調至最好。看了看還不醒的小七,便封了石洞,開始衝關。
有上次突破的經驗,在結元神駕輕就熟,隻是為了不重蹈覆轍,蘇東明一步一步按照道書,反複審視自身,爭取做到最好,如此九九八十一天,隻見蘇東明臉上,時而喜悅,時而沮喪,各種表情不一而足最終歸於平靜,隻見荒山之間雲氣匯聚,七彩祥雲頓生,此乃元神異象。
隻有結成上乘內丹,修得通明元神,才有異象,或龍吟虎嘯,或靈犀望月,不一而同,皆是修士自身感悟。
如今七彩祥雲一出,預示著蘇東明修行之路在上一層樓,修到元神這一步,感悟比根骨更重要,蘇東明卻是為將來修行走出堅實的一步,隻要不中途隕落,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前世有詩人稱“碧玉盤裏一青螺”便是此處了,隻是據蘇東明目測,在前世號稱八百裏洞庭湖,而現在光是這座湖心小島,何止千八百裏,由此可見此界之宏偉。
蘇東明踏足這座小島,才知道,這交荊湘之靈秀,集南方水脈之精華於一身的君山,是多麽的玄妙。
不同於風洞山的福地,靈脈隱於山脈地下,不顯於外,給人以厚重古拙之韻味。水脈之靈氣更多顯於外相,盡顯大自然之瑰麗妖嬈。當時修為不到的蘇東明,自然無法感受到風洞山那內斂的氣息,直到登上君山,才算是體驗了一把身處洞天福地的感受。
隻是此地身處萬丈紅塵,非大毅力修行者難免會受紅塵濁氣影響,一旦被侵,修為大損還是輕的,若非有大隱於世的境界,恐難自持,起碼蘇東明自問是做不到的,因此此福地算作是天道饋贈給給俗世之人禮物,更顯天理至公。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據蘇東明所知,此地就還真有位大能之輩隱修,當然,是那種頂尖大能,一般人也沒這份道力。
此人喚作嚴瑛姆,人稱嚴姑婆,瑛姆大師的便是,這是位同長眉真人同期強者的前輩女仙,蘇東明身為修行後進,也不好登門不拜,隻是當他神念掃過君山,並沒發現妙真觀這麽一地。也是,嚴瑛姆也是鄰近飛升之時,才覓地潛修,參禪悟玄體驗紅塵萬劫,以備飛升靈空,現在長眉真人都還在呢!那嚴瑛姆許是還差幾分道力,在外修行,尚未隱居呢!
不過這也好,自己得到內景元宗也不用費心了,如若不然在人家後山拿東西,豈不給人一個交代,如此卻是省了許多曲折功夫,也合該是蘇東明機緣在此。
巡著神念,蘇東明站在了毛公祠前,這顯然不是他的目的地,隻是看著來來往往的香客,也不禁被這熱鬧的氣氛感染,也不急於一時,反而迋起了廟會,這幫子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所拜之神的根底,可也擋不住他們追逐美好的心願。許是為了感受這那個時代已漸漸衰微的民俗氣息,這一遊玩便到了日落西山,這才恭恭敬敬的在毛公祠上了三柱毫無高香,然後施施然往後山走去。
毛公壇並不難尋,至少在知道了毛公祠這個固定坐標之後。修行界知道毛公大名的不在少數,可是誰也不會想到毛公會將畢生法寶經書藏在他在俗世間祈雨用的法壇之下。也許有幾位高僧和同時代的隱士高人知曉,可到了他們那個境界,想要更進一步已經靠的不是功法而是感悟了,就算功法上乘也斷不會無端拿人家傳承功法隨便流傳,故而隻能擱在這裏看後輩哪個有這個機緣了。
隻是當蘇東明到得毛公壇才發現,事情果然不是想的那麽簡單,這些法寶道書放在這裏千百年來無人發現,說明毛公禁製非同一般,就憑蘇東明在禁製上那不到二兩半的能耐連看都看不出來門道,如何解得?若不是事先知道,怕不是也隻當這是一座普通法壇。蘇東明的法力也算正宗可以強行消磨禁製,可若是強行以法力消磨禁製,先不說萬一毀壞法壇不說,一旦動靜太大,引來宵小,豈不是自討苦吃。
想來想去,如此琢磨了幾天,還真讓蘇東明給琢磨出一個辦法來。
終於磨開了一絲鬆動,窩在地底已經整整七天的蘇東明,終於打開一處薄弱的禁製。沒錯,這就是蘇東明的辦法了,打不破禁製就不打了,幹脆潛到地底下以點破麵,隻打開一處鬆動便好,這樣即不怕壞了遺跡,上有法壇禁製也不怕寶光外泄,引來他人覬覦,安全問題不用費心了,隻是這樣一來,人進不去,蘇東明自己也無法一見仙家遺跡的風采,不過不打緊,他是來取道書,又不是來參觀的。
“小家夥,莫睡了,機緣到了,接下來看你的了!”伸手掏出七步響尾壁虎,自從收了這小家夥,便是吃了睡睡了吃,好似是跟了主人,再也不渝生存問題,這些時日下來竟是肥了不少。
沒錯,蘇東明就是用七步壁虎去取道書,一來不用大破禁製,隻需開一小口容它出入就行,不用太大動靜,省得麻煩;二來,毛公劉真人明言這是為天下異類留下的機緣,那便由壁虎這個異類去取再合適不過了。
交待小七(蘇東明給七步響尾壁虎取的名字)此去隻為取得道書,一定要對前輩虔心敬重,不得亂動其中任何物什,這才放它進去。
等了不過盞茶功夫,便見這小家夥探頭探腦從禁製中鑽出來了,隻伸出半個身子,卻是被卡住,明顯是費力的往外拖什麽東西。蘇東明那還不知道書來了。急忙發力幫助小七出來,隻見小七費力的鑽了出來,接著便是一方玉匣掉落懷中。
二話不說,先就在周圍土壁上打上一層又一層的封印,這是吸取了蜀山中那些倒黴蛋的經驗,明明得到手寶貝愣是讓化虹飛走,雖是機緣問題,可也不得不說這得有多缺心眼,即得了便是有緣,到手的東西自己都保不住壞的誰來?
蘇東明也不出地底,一連靜坐七天,不斷以自身法力消磨禁製,終於打開玉匣,二話不說,緊緊抓住流光溢彩的道書在不鬆手,好半天不見異動,這才仔細觀看。幸好這內景元宗不似廣成仙書那般坑,一出世就霞光萬丈,鬧得人盡皆知,結果還不定被誰得了去。
不敢耽擱,急忙用準備好的玉簡,用法力抄錄一份,反複對照無誤,這才徹底鬆了一口氣,原物奉還之後,這才出了地底。至於禁製不用多久自然會吸收天地靈氣迴複原狀,不用蘇東明多想。這才迴過頭朝著毛公壇躬身下拜“今日得前輩遺澤,必當行善扶正,必不以此胡作非為,如違此誓,天地遣之。”一句話說的卻是真心實意,不僅是向天地證言,更是向自己警示。蘇東明從來都不是偏激的人,但對於正邪之分還是很認真的,他當然不認為修了邪道魔法的人便是邪道魔頭,這點倒是比較中正的觀點,不似那些衛道士不問對錯,不合理念便要除魔那般偏激,但是邪魔之所以為邪魔,必是做了天怒人憤之事,那便不可原諒。你求你的魔道自然無關他事,隻是你把這些建立在無數人的痛苦之上,那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說不得遇見之日,蘇大真人也要做一把除魔衛道了。
蜀山世界最講天人感應,許是毛公真人覺得這個後輩,道心赤誠,氣象正宗,可堪造就。隻在蘇東明誓畢,毛公壇上突然一陣靈力波動,繼而顯出三件物什一劍,一環,一瓶,順便修複了禁製。許是怕剛才的波動引來旁人,而且此地也非潛修之所,蘇東明在心裏默默禱告謝恩後不敢多留,隻把青光湛湛的寶劍用法力一洗,便駕起就走。也是蘇東明多慮了,也許是紅塵阻隔,這裏的事並沒有驚起修真界一朵水花,便沉靜下來,也許有高人已有感應,隻是些許小事懶得插手罷了。
也許未曾煉化寶劍,也許是初次禦行劍光,一道劍光劃過,卻突然後繼無力,繼而方向不穩,直衝洞庭湖底而去。好一會兒功夫蘇東明才又出現,嘴中直道晦氣,也是自己心急,隻看別人禦劍輕鬆寫意,不曾想自己這裏卻出了叉子,幸虧是在水裏,要不然自己成為修真界第一個禦劍摔死的,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幾天後,蘇東明出現在澧水中下遊一處人跡罕至的荒山深處,開辟一處山洞,便細細靜坐,捋順此次收獲。一把青銅古劍,一隻明月環,具是毛公收藏的前古奇珍,那隻玉瓶中兩枚丹藥,最是能補益元神,顯然是主仆二人一人一份有數的。按照蜀山法寶神劍的等級劃分,頂級飛劍一般發金光,上品為銀白,中品青光,下品紅光,還有不入流的昏黃之光,當然還有一些特色不在此列,而蘇東明手中的寶劍就是這個特例,它之所以發青光純是材料之故,據蘇東明觀來,這把寶劍至少也是上品。那明月環也是上古奇珍,外能禦敵,內可消魔,當真妙用非凡,那玉瓶看似無奇,其實內有乾坤,中有無數小格子,能裝各種丹藥,也不虞藥效揮發。
拋開這些外物不提,且說這內景元宗才是修行的根本,看著手中的丹藥,蘇東明咬牙做出一個決定,打退修為,重凝元神。
靜坐幾日調息,蘇東明這才著手散去陰神,重迴三魂七魄狀態,隻是說著簡單做著困難。不說整整七日之久的功夫,光是其中撕裂靈魂般的疼痛,就讓蘇東明差點放棄,隻是他清楚知道,長痛不如短痛,與其將來麻煩不斷,甚至連更改的機會都不會再有,蘇東明強行忍下了。
如此之後急忙掏出溫養元神的丹藥,就要服下,這時小七突然從袖口掏出腦袋,一口將藥丸吞下,隻見藥丸入口,突然周身碧光大作,繼而小東西發出痛苦的唧唧聲,不得已把身體縮成一團,如同一方翡翠。探查過氣息後,發現因為藥力太大,所以小家夥才不得不陷入休眠狀態,以保護自己,這般醒來之後,怕是要脫胎換骨了。
“你這憊癩貨,還怕我搶了你的機緣不成,吃撐了吧!”苦笑著搖了搖頭,吞下另一枚丹藥,開始修養神魂,直煉得七七四十九日,方才重新穩固三魂七魄,把狀態調至最好。看了看還不醒的小七,便封了石洞,開始衝關。
有上次突破的經驗,在結元神駕輕就熟,隻是為了不重蹈覆轍,蘇東明一步一步按照道書,反複審視自身,爭取做到最好,如此九九八十一天,隻見蘇東明臉上,時而喜悅,時而沮喪,各種表情不一而足最終歸於平靜,隻見荒山之間雲氣匯聚,七彩祥雲頓生,此乃元神異象。
隻有結成上乘內丹,修得通明元神,才有異象,或龍吟虎嘯,或靈犀望月,不一而同,皆是修士自身感悟。
如今七彩祥雲一出,預示著蘇東明修行之路在上一層樓,修到元神這一步,感悟比根骨更重要,蘇東明卻是為將來修行走出堅實的一步,隻要不中途隕落,可以說是前途無量。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