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大軍往察合台開拔,皇帝心中不安,他與太子幾十年的朝夕相處,君臣父子間,早就一體同心。
太子的陪伴,似乎成了一種習慣。
也許人上了年紀,就尤其害怕習慣的改變,他隻有把世子和玄孫留在身側,才能稍感慰藉。
晏之初敏銳地察覺到了皇上的心緒,於是日日貼身侍候,就連睡覺都睡在龍榻邊的一個小床上。
世子那頭兒則夜以繼日的處理朝政,不使國事煩擾聖上。
好在兵部上書說糧草已至西北,大軍路途順利,一切都在按部就班進行著。
皇上上了年紀之後,夜裏喜歡找人說話,晏之初在的這幾日,聽他絮絮叨叨訴說往事。
說的最多的還屬初登基那幾年那時的皇帝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有著最堅實的左膀右臂,以及一個百廢待興的山河。
“你燕宇太爺爺在軍隊裏最能打,他人長得又好看,嘴上常掛著些壯懷激烈的詩詞,到哪兒都受姑娘的愛戴,不過到底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最後讓他那個表妹孫家姑娘得了手。”
皇帝的口吻無悲無喜,這些聽起來應是鬆快的往事卻並不讓人鬆快,“他們生了個好小子,可惜那孩子……”
後頭的話皇帝不忍說下去,不過晏之初聽太子講過,定國公燕宇的嫡長子,在征戰之時被敵軍俘虜了去,最後屍首全無。
“朕總覺天意不公,才叫他們後來得的一個孩子,變成了傻子。朕深覺愧疚,天下是打下來了,朕自己賢妻在側,兒女雙全,而勞苦功高的燕家,卻厄運纏身。”
殿中隻點了幾盞昏黃的燭燈,龍榻旁的明黃色帷幔,一半用雙龍戲珠的帳鉤掛住,一半隨意的垂落在地。
晏之初睡在小榻上,瞧不清皇帝的神色,卻體會出了他的孤獨。
昔日的戰友,相濡以沫的發妻,皆早早離他而去,縱使他千般萬般念叨,也隻不過是俗世牽掛的執念而已。
“定國公定能體會您的這份心。”安慰的話雖輕,但他總覺得該說點兒什麽。
“他自然是理解朕的,沁兒自嫁到他們家,還從未受過什麽委屈,定國公夫妻更是把沁兒當自己親生的閨女待,凡事都依著她順著她。”
“這丫頭自小就有主意,她是個女兒身,卻有顆男兒心,總想做一番大事,嫁去燕家之後也沒絕了這份心,把個資質平平的兒子逼得生了娃就走了。”
“幸得堯兒那孩子爭氣。”皇帝輕輕一歎,繼續道:“到底是朕教女無方,沁兒太過驕縱。”
晏之初想起來上次長公主險些逼宮之事,因著皇帝對女兒的這份愧疚,許多事情無法審問清楚。
是誰調動宮廷內侍給馬匹下的毒,是誰意圖陷害兵部的幾個忠良,王朝的輿圖到底有沒有傳出去,操縱京城糧價試圖引發動亂的又是誰,貪汙腐敗的根源又在何處……
這些統統都是動搖國家根本的大事,晏之初想,長公主縱然對皇上心生怨懟有心取代,也不至於傻到把晏家的江山攪成一鍋粥,這其中一定有什麽遺漏之處……
正想著,忽聽皇上問:“太子應該到了官山衛地界吧?”
“迴皇上,太子已經過了官山衛,往全寧衛那邊去了。”
晏之初答完,良久沒再聽皇上說一句話,大約是已經睡著,可他心底壓著件事,總想找個合適的時機說出來。
所幸在宮裏陪伴數日,皇帝的憂子之心淡了些,不似之前那樣茶飯不思。
這日午間,皇帝例行賞賜,趁著怹老人家心情好,晏之初把穩京城糧價的事講明,說還有另一位功臣未得恩賞。
皇帝明白,玄孫這是變著法兒的想讓自己見見那姑娘,正好他也想看看是何方神聖,竟能入得了玄孫的眼,“既如此,朕就叫人傳旨,宣慕家姑娘進宮。”
“多謝太爺爺!”
傳旨的太監到慕家,引得周圍人駐足觀看,鄰居們對此津津樂道。
“這慕家都是好人,慕姑娘也是心善得很,經常救濟我老太婆。”
“慕姑娘小小年紀,就在寶葫蘆街上開了一大家胭脂鋪,真是了不得!”
“這麽好的姑娘,誰家要是娶迴家,那可是行了大運。”
……
對於皇帝的傳召,慕汝旬是忐忑與擔憂更多一些,如今正值太子出兵, 皇家懸而未決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小殿下的婚事。
小殿下的心意慕父自是清楚,可慕家家世微薄,屬實難以與之匹配,更何況,聖上對於小殿下的婚事是何種態度也未可知。
他隻得叮囑女兒:“進了宮,你不可顯得與小殿下過於親近,凡事按照禮數來,不論皇上說什麽,你聽著就是,盡量不要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話說的,好像她經常發表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論似的。
“知道了,爹,一家人的腦袋都係在我褲腰帶上呢,我保證不亂說話!”
見女兒還有心思開玩笑,慕父稍稍寬心,“你記住,人生沒什麽事是特別大不了的,見了皇上你也別緊張,該吃吃該喝喝,皇上是個聖明君主,若有什麽,也不會跟你個小姑娘計較的。”
慕念白正在焦急的收拾妝容,聽她爹在一旁絮絮叨叨,忍不住道:“爹,您見過皇上麽,您就知道這麽多。”
“爹不如你有福氣,至今仍無緣麵聖,每次大朝會,爹站在烏央烏央的群臣後頭,心裏就想著要是什麽時候能夠見見皇上就好了,見了麵兒我就給怹老人家磕頭,感謝怹把咱們胤月朝治理得這麽好……”
餘下的話慕念白倒背如流,父親曾說過許多遍,若不是皇上聖明,他也沒有機會走出小山村,到京城棲居。
隻是眼下她無心聽父親念經,“爹!我這兒正忙著呢,您再說下去可要耽誤我麵聖了啊。”
“您忙,您忙。”慕父帶著驕傲的笑走了。
沒了父親在耳邊的聲音,慕念白反而惶惶然起來,皇上的忽然傳召,會和小殿下有關麽?
太子的陪伴,似乎成了一種習慣。
也許人上了年紀,就尤其害怕習慣的改變,他隻有把世子和玄孫留在身側,才能稍感慰藉。
晏之初敏銳地察覺到了皇上的心緒,於是日日貼身侍候,就連睡覺都睡在龍榻邊的一個小床上。
世子那頭兒則夜以繼日的處理朝政,不使國事煩擾聖上。
好在兵部上書說糧草已至西北,大軍路途順利,一切都在按部就班進行著。
皇上上了年紀之後,夜裏喜歡找人說話,晏之初在的這幾日,聽他絮絮叨叨訴說往事。
說的最多的還屬初登基那幾年那時的皇帝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有著最堅實的左膀右臂,以及一個百廢待興的山河。
“你燕宇太爺爺在軍隊裏最能打,他人長得又好看,嘴上常掛著些壯懷激烈的詩詞,到哪兒都受姑娘的愛戴,不過到底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最後讓他那個表妹孫家姑娘得了手。”
皇帝的口吻無悲無喜,這些聽起來應是鬆快的往事卻並不讓人鬆快,“他們生了個好小子,可惜那孩子……”
後頭的話皇帝不忍說下去,不過晏之初聽太子講過,定國公燕宇的嫡長子,在征戰之時被敵軍俘虜了去,最後屍首全無。
“朕總覺天意不公,才叫他們後來得的一個孩子,變成了傻子。朕深覺愧疚,天下是打下來了,朕自己賢妻在側,兒女雙全,而勞苦功高的燕家,卻厄運纏身。”
殿中隻點了幾盞昏黃的燭燈,龍榻旁的明黃色帷幔,一半用雙龍戲珠的帳鉤掛住,一半隨意的垂落在地。
晏之初睡在小榻上,瞧不清皇帝的神色,卻體會出了他的孤獨。
昔日的戰友,相濡以沫的發妻,皆早早離他而去,縱使他千般萬般念叨,也隻不過是俗世牽掛的執念而已。
“定國公定能體會您的這份心。”安慰的話雖輕,但他總覺得該說點兒什麽。
“他自然是理解朕的,沁兒自嫁到他們家,還從未受過什麽委屈,定國公夫妻更是把沁兒當自己親生的閨女待,凡事都依著她順著她。”
“這丫頭自小就有主意,她是個女兒身,卻有顆男兒心,總想做一番大事,嫁去燕家之後也沒絕了這份心,把個資質平平的兒子逼得生了娃就走了。”
“幸得堯兒那孩子爭氣。”皇帝輕輕一歎,繼續道:“到底是朕教女無方,沁兒太過驕縱。”
晏之初想起來上次長公主險些逼宮之事,因著皇帝對女兒的這份愧疚,許多事情無法審問清楚。
是誰調動宮廷內侍給馬匹下的毒,是誰意圖陷害兵部的幾個忠良,王朝的輿圖到底有沒有傳出去,操縱京城糧價試圖引發動亂的又是誰,貪汙腐敗的根源又在何處……
這些統統都是動搖國家根本的大事,晏之初想,長公主縱然對皇上心生怨懟有心取代,也不至於傻到把晏家的江山攪成一鍋粥,這其中一定有什麽遺漏之處……
正想著,忽聽皇上問:“太子應該到了官山衛地界吧?”
“迴皇上,太子已經過了官山衛,往全寧衛那邊去了。”
晏之初答完,良久沒再聽皇上說一句話,大約是已經睡著,可他心底壓著件事,總想找個合適的時機說出來。
所幸在宮裏陪伴數日,皇帝的憂子之心淡了些,不似之前那樣茶飯不思。
這日午間,皇帝例行賞賜,趁著怹老人家心情好,晏之初把穩京城糧價的事講明,說還有另一位功臣未得恩賞。
皇帝明白,玄孫這是變著法兒的想讓自己見見那姑娘,正好他也想看看是何方神聖,竟能入得了玄孫的眼,“既如此,朕就叫人傳旨,宣慕家姑娘進宮。”
“多謝太爺爺!”
傳旨的太監到慕家,引得周圍人駐足觀看,鄰居們對此津津樂道。
“這慕家都是好人,慕姑娘也是心善得很,經常救濟我老太婆。”
“慕姑娘小小年紀,就在寶葫蘆街上開了一大家胭脂鋪,真是了不得!”
“這麽好的姑娘,誰家要是娶迴家,那可是行了大運。”
……
對於皇帝的傳召,慕汝旬是忐忑與擔憂更多一些,如今正值太子出兵, 皇家懸而未決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小殿下的婚事。
小殿下的心意慕父自是清楚,可慕家家世微薄,屬實難以與之匹配,更何況,聖上對於小殿下的婚事是何種態度也未可知。
他隻得叮囑女兒:“進了宮,你不可顯得與小殿下過於親近,凡事按照禮數來,不論皇上說什麽,你聽著就是,盡量不要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話說的,好像她經常發表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論似的。
“知道了,爹,一家人的腦袋都係在我褲腰帶上呢,我保證不亂說話!”
見女兒還有心思開玩笑,慕父稍稍寬心,“你記住,人生沒什麽事是特別大不了的,見了皇上你也別緊張,該吃吃該喝喝,皇上是個聖明君主,若有什麽,也不會跟你個小姑娘計較的。”
慕念白正在焦急的收拾妝容,聽她爹在一旁絮絮叨叨,忍不住道:“爹,您見過皇上麽,您就知道這麽多。”
“爹不如你有福氣,至今仍無緣麵聖,每次大朝會,爹站在烏央烏央的群臣後頭,心裏就想著要是什麽時候能夠見見皇上就好了,見了麵兒我就給怹老人家磕頭,感謝怹把咱們胤月朝治理得這麽好……”
餘下的話慕念白倒背如流,父親曾說過許多遍,若不是皇上聖明,他也沒有機會走出小山村,到京城棲居。
隻是眼下她無心聽父親念經,“爹!我這兒正忙著呢,您再說下去可要耽誤我麵聖了啊。”
“您忙,您忙。”慕父帶著驕傲的笑走了。
沒了父親在耳邊的聲音,慕念白反而惶惶然起來,皇上的忽然傳召,會和小殿下有關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