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應該確實是為了富國強民。


    他提出的幾項法案法規,如免役法和方田均稅法,都是旨在通過土地核查和勞役整理的手段來增加國家的稅收,這些都屬於標準的經濟法範疇。


    免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其實在曆朝曆代都有所體現,


    隻是青苗法、均輸法和市易法顯得更為特殊,這在古代社會中極為罕見。


    明眼人應該可以察覺出來,


    王安石的這些法規實質上是讓政府介入市場,通過一係列的經濟幹預措施,加快貨幣的流通,從而達到增加社會財富的目的。


    這正是王安石所倡導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理念。


    在封建社會農業社會背景下,


    王安石的這種經濟思想,在後世人看來,無疑具有極高的前瞻性。


    其所蘊含的經濟學知識遠超當時的人們,這恰恰體現了他的非凡之處。


    另一方麵,


    也正因為他的思想與周圍人格格不入,所以他在推行改革時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盡管如此,王安石卻一生都堅持迎難而上,始終貫徹自己的信念,這種堅定的精神也是他令人欽佩的地方。”


    看到這兒,老朱陷入了沉思:“政府介入市場,通過一係列的經濟幹預措施,加快貨幣的流通,從而達到增加社會財富的目的……咱的銀行不就是扮演的這個角色,想要起到這種作用嗎?


    縱觀萬界空間各朝各代,想必唯有我朱元璋的世界才建立起了完善的銀行係統!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這句話,


    我朱元璋收下了!


    哈哈哈哈!”


    李世民望著屏幕,與其急切的對房玄齡說道:“老房,王安石的變法內容你都記下來了嗎?”


    房玄齡聞言,躬身行禮道:“迴陛下,臣已經全數記下。”


    秦始皇嬴政還沒開口,李斯就對他說道:“陛下,王安石的變法,加上我秦朝的製度,隻要稍加改變和融合,便能使我大秦重新煥發活力啊!”


    嬴政點頭,雲淡風輕的迴了一句:“那就交給你去辦,朕隻看結果。”


    李斯極力壓製著內心的激動,拱手行禮道:“臣,領命!”


    而嬴政嘴角微微翹起的弧度,卻昭示了他的內心也並沒有表麵的那麽平靜。


    係統繼續直播,


    “王安石被罵的那麽慘,自然是有其緣由的。


    那麽,王安石變法的問題在哪裏?


    答案之前就已經說過了:天真!


    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節!


    中國曆史上,宋朝雖在商品經濟領域相對比較發達,但本質上仍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安石的超前經濟思想,其實很難得到有效實施。


    簡而言之,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麵:


    其一,宋朝缺乏成熟的市場經濟體係,這使得王安石的經濟理念無法通過市場機製順暢運作,而隻能依賴政府的強製措施進行幹預。


    政府確實需要幹預,但要有限度,須知凡事過猶不及。


    其二,作為一個龐大的農業國家,宋朝並不具備以恰當方式去高效執行這一超越時代的經濟調節任務的能力。


    因此,盡管王安石的願景是美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難以達成。”


    有觀眾恍然道,


    “我懂了!其實不是王安石的變法有問題,而是他所處的社會和製度跟不上他的思想!”


    “所以說,王安石牛啊!”


    “生不逢時,也不知哪個朝代才能配得上他的變法。”


    “可我們一直都是農業社會啊!那還有朝代配得上嗎?”


    “……”


    “為了實現自己的變法,王安石不得不進一步強化政府的權力,通過強製手段來推廣改革。


    而這種做法導致了一場原本旨在經濟改革的運動,最終演變成了政績考核的競技場。


    為了獲得好的考核成績,官員們隻能不斷加大政府的幹預力度,進而扭曲了市場機製,使得王安石的初衷在實踐中徹底變形。


    這一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演變形成了一個無法打破的惡性循環。


    作為王安石政治上的對手,


    尤其是保守反對派的領袖司馬光,他對王安石的變法理念,其實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


    司馬光不是經濟學家,也沒有王安石那種通過促進流動來增加社會財富的獨特思維。


    他的觀點源自他深厚的曆史學識,也就是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司馬光看來,國家財富是有限且固定的。


    政府與民眾在財富的分配上,是消彼長的關係。


    政府多拿一分,百姓就少賺一分,這就是帝王將相們理解的‘與民爭利’。


    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哈?”朱由檢滿臉懵逼。


    “如果這話不是蘇先生說的,朕定然叫人把他叉出去砍了!”趙匡胤臉色凝重。


    “天下財富本就不應該是固定的!否則我大唐如何成為曆史上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李隆基深以為然。


    老朱則在閉目沉思,他隱隱感覺腦子裏有一條線快被自己抓住了,就差那麽一點點!!


    蘇治繼續講解道:


    “司馬光作為一名偉大且嚴謹的曆史學家,


    他的觀點和思想或許缺乏創新和冒險,


    但那都是從曆史中無數次的經曆,和諸多的實踐驗證後所得到的經驗。


    所以,也不能怪司馬光保守和反對,畢竟古人還有一句話叫做‘以史為鏡’。


    司馬光立足於華夏農業社會,基於此現狀並預見到:


    無論王安石的改革包裝的如何華麗,


    其本質可能還是與曆史上的桑弘羊的政策相似,


    終究逃不出當年桑弘羊那樣與民爭利的結局。


    從這一角度分析,王安石與司馬光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王安石具有前瞻性思維,眼界開闊,卻可能忽視了現實的製約。


    而司馬光則顯得更為保守和實際,他善於從曆史中汲取教訓,深信相同的土壤終將結出相似果實的的道理。


    考慮到司馬光更貼近農業社會士大夫階層的思考方式,當時眾多名流選擇支持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時的王安石,意氣風發,壯誌滿酬。


    他婉拒了文壇巨擘歐陽修與宰相文彥博的盛情邀請,選擇前往偏遠的鄞縣去實驗自己的變法雛形。


    那一年,旱災肆虐。


    王安石興修水利,並趁機推行了青苗法。


    ‘青苗法’的初次推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成功地保障了當地百姓的生活,還為他贏得了治下口碑和朝中大佬的青睞。


    一時間,‘名不加分國用饒’的美好願景,仿佛觸手可及。


    但遺憾的是,


    當青苗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時,


    卻出現了諸多問題,


    追根溯源,還是逃過不兩個字——人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權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權照並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