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水滸傳同人] 穿成高俅後我手拿權臣劇本 作者:公子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重點嗎?」高俅當然不會在這方麵給人留下把柄,每次約人談事前,他都會將周圍清理幹淨。
高俅再次看向公孫勝,隻見他一臉風輕雲淡,好似他和自己談論的是今天要吃什麽一般,任誰也料不到他是在決定一個君王的生死。
「太師,你知道嗎?但凡帝王將相皆有氣運傍身,有此氣運加持,一切道法邪術皆近不得其身。然氣運也有深厚之分,通常開邦立國者皆有大氣運加身,賢主次之,荒淫無道者居末。」
「不過便是亡國之君,普通人亦無法侵其分毫,除非氣運加身者本人在慢慢消磨他的氣運。」
公孫勝說到此處便默不作聲,高俅也緘默不語。公孫勝所言並不複雜,高俅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不過氣運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高俅便是異世之魂也不會全然信之。
高俅更相信人定勝天,而且他也做到了。
見高俅眼中清明,公孫勝淡然一笑:「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星象之道變幻莫測,貧道便是日日觀之也難尋根本,所以太師隻當貧道說笑便罷。」
「不過有件事貧道還是很有把握的,太師可願一聽?」
「願聞其詳。」
「太師,官家正尋求長生之法,如今已癡迷服丹,便是貧道不加幹涉他也活不了幾年了。」
高俅聞言攥緊了拳頭,看來此事才是公孫勝將他叫來這裏的重點。
「所以官家的病確實是你治好的。」
「世人皆知官家喜愛求仙問道,旁人引薦在宮中的仙人術士不知凡幾,官家此次發病便是因為服丹過雜導致,貧道不才,在太師作出決定前貧道是萬萬不能讓官家出事的。」
高俅心下瞭然,公孫勝這話說得已經很明白了,如今隻要他想趙佶死,公孫勝便有法子讓趙佶死得悄無聲息。
不過有一事高俅有些疑惑,趙佶早年間確實有過尋求長生之舉,他也命人煉製過丹藥,但此事在他親眼瞧見一位大臣服下丹藥後就死於非命後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他為何又起了長生的心思。
「太師,一個老漢若一貧如洗,那他做什麽都會很坦蕩,可他若有一百兩銀子行事便會小心起來,若他有一千兩銀子就該時刻擔心別人圖謀他的家產了。」
高俅會心一笑,公孫勝洞悉人心的本事還真強。
「道長,官家已經允諾我蒙古,所以…我還需要時間。」
「貧道明白了。」
「此番多謝道長解惑。」
「貧道也隻是……罷了,貧道告辭。」
「道長慢走。」
公孫勝走後,高俅大大的唿出一口氣,他覺得和公孫勝聊天比和趙佶聊天還要累,趙佶的心思他至少猜得到,可公孫勝這人他始終猜不透。
「來人。」
「太師。」
「給我上個鴛鴦鍋。」
「是。」
高俅清空心思,罷了,他自打迴了汴京後忙得連口茶都沒時間喝,如今還是先填飽肚子要緊。
嗯,這新火爐調鍋底的手藝又上升了。
翌日
高俅還未入宮門便遇到了一大幫文武大臣問候,這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文官,同時他也注意到武官裏出現了不少新麵孔。
隨著宮門的開啟,眾人陸續有秩的進入大殿。時隔幾月上朝,所有人皆心思各異。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眾人皆默契的不開口,高俅向前一步:「稟官家,蒙古小部多次侵擾我朝邊民,臣請旨蒙古,以儆效尤。」
「眾卿有何意見?」
幾息過後,朝堂上無一人發言。
「幾月前你們不還爭論不休嗎?怎麽這會兒都不說話了!」
高俅凝眉,他本來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一直在給他拖後腿,可如今這局麵反叫他陷入困境。
當初蔡京為相時也是這般場景,滿朝文武除童貫外無一人敢觸其鋒芒,如今他高俅請旨卻無一人反對,這如何不叫上位者多想。
高俅很快輕瞥了一眼陳顯,陳顯當即出聲:「稟官家,臣以為不妥,如今南方水患多發,臣以為為此等小事就大動幹戈大舉實為小題大做。」
「陳尚書此言差矣。」剛從西北調迴來的姚平仲氣氛發聲:「官家,據臣所知,那蒙古各部曾先後臣服於遼金兩國,如今他們多次侵擾我朝邊境,顯然是沒將我大宋放在眼裏,此等狼子野心之徒,豈不該趁早除之。」
「出兵這等大事豈可意氣用事。」李邦彥俯身:「稟官家,臣以為禁軍多番連戰如今當休養生息,出兵蒙古一事該從長計議。」
白時中出言附和:「稟官家,臣聽聞此次攻金太師也幾番受傷,所以蒙古一事不如從長計議!」
「稟官家,臣以為……」
「稟官家……」
聽到這裏高俅嘴角微勾,終於將這些人釣出來了,他記得李邦彥和白時中是趙桓的人,他兩從始至終都是堅定的主和派,靖康之難他們也難逃幹係。
得到自己想要的後,高俅準備收尾,就在他出言前李綱先一步出列:「稟官家,臣記得太師在捷報裏說過,蒙古的塔塔爾、汪古、王紀剌等部落曾幫助原金攻打過我們,臣以為此等宵小不除,日後恐成為我朝心腹大患。」
「此言有理。」
趙佶此話一出,眾人都不再有異議。
高俅再次看向公孫勝,隻見他一臉風輕雲淡,好似他和自己談論的是今天要吃什麽一般,任誰也料不到他是在決定一個君王的生死。
「太師,你知道嗎?但凡帝王將相皆有氣運傍身,有此氣運加持,一切道法邪術皆近不得其身。然氣運也有深厚之分,通常開邦立國者皆有大氣運加身,賢主次之,荒淫無道者居末。」
「不過便是亡國之君,普通人亦無法侵其分毫,除非氣運加身者本人在慢慢消磨他的氣運。」
公孫勝說到此處便默不作聲,高俅也緘默不語。公孫勝所言並不複雜,高俅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不過氣運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高俅便是異世之魂也不會全然信之。
高俅更相信人定勝天,而且他也做到了。
見高俅眼中清明,公孫勝淡然一笑:「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星象之道變幻莫測,貧道便是日日觀之也難尋根本,所以太師隻當貧道說笑便罷。」
「不過有件事貧道還是很有把握的,太師可願一聽?」
「願聞其詳。」
「太師,官家正尋求長生之法,如今已癡迷服丹,便是貧道不加幹涉他也活不了幾年了。」
高俅聞言攥緊了拳頭,看來此事才是公孫勝將他叫來這裏的重點。
「所以官家的病確實是你治好的。」
「世人皆知官家喜愛求仙問道,旁人引薦在宮中的仙人術士不知凡幾,官家此次發病便是因為服丹過雜導致,貧道不才,在太師作出決定前貧道是萬萬不能讓官家出事的。」
高俅心下瞭然,公孫勝這話說得已經很明白了,如今隻要他想趙佶死,公孫勝便有法子讓趙佶死得悄無聲息。
不過有一事高俅有些疑惑,趙佶早年間確實有過尋求長生之舉,他也命人煉製過丹藥,但此事在他親眼瞧見一位大臣服下丹藥後就死於非命後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他為何又起了長生的心思。
「太師,一個老漢若一貧如洗,那他做什麽都會很坦蕩,可他若有一百兩銀子行事便會小心起來,若他有一千兩銀子就該時刻擔心別人圖謀他的家產了。」
高俅會心一笑,公孫勝洞悉人心的本事還真強。
「道長,官家已經允諾我蒙古,所以…我還需要時間。」
「貧道明白了。」
「此番多謝道長解惑。」
「貧道也隻是……罷了,貧道告辭。」
「道長慢走。」
公孫勝走後,高俅大大的唿出一口氣,他覺得和公孫勝聊天比和趙佶聊天還要累,趙佶的心思他至少猜得到,可公孫勝這人他始終猜不透。
「來人。」
「太師。」
「給我上個鴛鴦鍋。」
「是。」
高俅清空心思,罷了,他自打迴了汴京後忙得連口茶都沒時間喝,如今還是先填飽肚子要緊。
嗯,這新火爐調鍋底的手藝又上升了。
翌日
高俅還未入宮門便遇到了一大幫文武大臣問候,這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文官,同時他也注意到武官裏出現了不少新麵孔。
隨著宮門的開啟,眾人陸續有秩的進入大殿。時隔幾月上朝,所有人皆心思各異。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眾人皆默契的不開口,高俅向前一步:「稟官家,蒙古小部多次侵擾我朝邊民,臣請旨蒙古,以儆效尤。」
「眾卿有何意見?」
幾息過後,朝堂上無一人發言。
「幾月前你們不還爭論不休嗎?怎麽這會兒都不說話了!」
高俅凝眉,他本來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一直在給他拖後腿,可如今這局麵反叫他陷入困境。
當初蔡京為相時也是這般場景,滿朝文武除童貫外無一人敢觸其鋒芒,如今他高俅請旨卻無一人反對,這如何不叫上位者多想。
高俅很快輕瞥了一眼陳顯,陳顯當即出聲:「稟官家,臣以為不妥,如今南方水患多發,臣以為為此等小事就大動幹戈大舉實為小題大做。」
「陳尚書此言差矣。」剛從西北調迴來的姚平仲氣氛發聲:「官家,據臣所知,那蒙古各部曾先後臣服於遼金兩國,如今他們多次侵擾我朝邊境,顯然是沒將我大宋放在眼裏,此等狼子野心之徒,豈不該趁早除之。」
「出兵這等大事豈可意氣用事。」李邦彥俯身:「稟官家,臣以為禁軍多番連戰如今當休養生息,出兵蒙古一事該從長計議。」
白時中出言附和:「稟官家,臣聽聞此次攻金太師也幾番受傷,所以蒙古一事不如從長計議!」
「稟官家,臣以為……」
「稟官家……」
聽到這裏高俅嘴角微勾,終於將這些人釣出來了,他記得李邦彥和白時中是趙桓的人,他兩從始至終都是堅定的主和派,靖康之難他們也難逃幹係。
得到自己想要的後,高俅準備收尾,就在他出言前李綱先一步出列:「稟官家,臣記得太師在捷報裏說過,蒙古的塔塔爾、汪古、王紀剌等部落曾幫助原金攻打過我們,臣以為此等宵小不除,日後恐成為我朝心腹大患。」
「此言有理。」
趙佶此話一出,眾人都不再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