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大江城建設(中)
“鹿部落”在能煉製鋼鐵後,就很少使用青銅器了,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相比鋼鐵,青銅器的強度要差。
第二個原因是和鐵相比,銅礦的含量要少很多、開采難度大、分布也非常不均勻,因此陸子龍在“鹿部落”在能煉製鋼鐵後,就極力倡導用鋼鐵製作生產、生活所需的用品。
不過青銅產品也有自己的特性,比如青銅延展性能好,還難耐腐蝕,不容易生鏽,因此部落中的青銅主要用來製造車軸等耐腐蝕的零件。
養殖區主要是 “農業部”下屬的“ 養殖司”和“馴化司”的地盤,在這裏集中圈養和馴化雞、鴨子等家禽。兔子、羊、豬、牛、馬、鹿等家畜以及蜜蜂的養殖。和部落猛獸的馴化。
教學區也是整個部落比較大的一個區,陸子龍規定目前12歲以下,不能獨立勞動的孩子都要參加學習,而整個“鹿部落”中目前兒童的整體數量超過了5萬人。
尤其是在陸子龍鼓勵生育的政策下,這兩年”鹿部落“新生兒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因此為了保證部落的孩子都能得到教育,因此陸子龍規劃的教學區設計了能夠滿足5萬孩子上學的1000多間聯排的大教室。
為了防止“鹿部落”城出現的城中排汙、排水設施設不完善,這兩年一遇到暴雨,城中汙水橫流的現象。
同時他也想到了穿越前被城市居民非常病垢的拉鏈工程,於是陸子龍在對”大江城“的規劃中,他也學了一把德國人在青島的建設,設計了有大量冗餘的排汙排水設施。
陸子龍上學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個小故事,故事說的是:
“青島不怕淹,全靠德國人修的下水道,還說,青島原德國租借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複存在,於是有關部門把相關情況發到網絡中求助。
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在老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
城建公司在下水道裏找到了小倉庫,裏麵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這個段子曾在微博、論壇等廣泛傳播,不少網友大唿德國企業的嚴謹和認真,然而這個段子卻是國人崇洋媚外而虛構的,隻是網友“美好的想象”。
不過話說迴來,青島城市建設中地下管網設計的比較合理,冗餘多的優點倒是值得學習。
因此他在設計“大江城”時候,地下排汙管和下水道他設計的就比較大,冗餘比較多。陶管設計的直徑比”鹿部落“常用的20厘米增加了2倍,達到了60厘米。
建造城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大規模敵人的進攻,因此在“大江城“城牆的建設上,陸子龍設計的防禦能力可謂是空前絕後。
前城牆寬5公裏。高15米,寬14米,共有4座城門和4座甕城。前城牆寬3公裏高15米,寬10米全部采用包磚的方式建造,也就是城牆內外包磚中間用土夯築牆體的方式。
在夯土時陸子龍要求將每層夯土的厚度控製在12-15厘米,使夯土層更加堅固密實。不僅如此,夯土牆在包磚時也有特殊設計以保持城牆的穩固。
在城牆基礎處,先用巨大條石壘起半人高的擋土石牆,再在條石上砌築城磚作為擋土磚牆,這部分磚牆的厚度從下到上逐層收縮。
除此外,擋土磚牆內側每隔6米還砌有一座與城牆高度一樣的厚實城垛,來增強夯土的穩固性。使得用這種技術建造起來的城牆會又高又堅固。
由於修築城城牆需要的泥土數量巨大,因此陸子龍規劃的城牆外的護城河寬20米,深5米。
這無形中增高了5米的城牆高度,使城牆高度達到了恐怖的20米。
不要說以目前原始部落的攻擊手段,就是放在封建社會,和中國曆代的唐、宋、元、明、清等曆代的都城比,都毫不遜色,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由於“大江城”人口眾多,隻設立一個城門則部落族人進出都非常的不方便,城門也會非常擁擠。
為了城池的安全以及部落族人的出入便利,陸子龍在前城設置了4個城門,在後城設置了2個城門,每個城門上都修建城樓。
為了保護城門,同時關門打狗,重創入侵的外敵,陸子龍在每個城門都建築甕城。
為了增加城牆的有效防護。“大江城”的建設沒有采用傳統的橫平豎直的建造方式。而是借鑒曆史上歐洲的菱堡。每隔400米設置一個棱堡。
棱堡顧名思義,是一座形狀棱形的堡壘。其實質就是把城牆從一條直線變成一個凸多邊形。
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現在。
現在“鹿部落”的弓箭射有效殺傷距離是200~250米。因此每隔400米設置一個堡壘。
陸子龍在前後城牆的兩邊,設置了2個高三層,15米高的鍾鼓樓,戰時這個樓主要用來觀察四麵八方的動靜,為了防衛、保衛全城並提前做出預警。
平時在這兩個樓中設置了巨大的鍾和鼓,用來給部落族人報時。
在城牆上每隔100米建造一座敵樓。敵樓主要是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了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
因為這裏的冬天極為寒冷,為了避免城牆上巡邏的戰士被凍傷,無論是菱形城堡還是敵樓陸子龍都要去用雙層磚石中間加上厚厚一側烏拉草建築,另外在嘹望口都設置了可以遮蓋嘹望口的獸皮簾。
另外在城牆上修築高1米的女牆,女牆能對城牆上方的士兵進行實質性防護,減少他們遭受城下敵軍攻擊的概率以及防止從高牆上掉落,是中國城牆最基本的建築之一。
ps: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請大家點點催更、免費的用愛發電,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
“鹿部落”在能煉製鋼鐵後,就很少使用青銅器了,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相比鋼鐵,青銅器的強度要差。
第二個原因是和鐵相比,銅礦的含量要少很多、開采難度大、分布也非常不均勻,因此陸子龍在“鹿部落”在能煉製鋼鐵後,就極力倡導用鋼鐵製作生產、生活所需的用品。
不過青銅產品也有自己的特性,比如青銅延展性能好,還難耐腐蝕,不容易生鏽,因此部落中的青銅主要用來製造車軸等耐腐蝕的零件。
養殖區主要是 “農業部”下屬的“ 養殖司”和“馴化司”的地盤,在這裏集中圈養和馴化雞、鴨子等家禽。兔子、羊、豬、牛、馬、鹿等家畜以及蜜蜂的養殖。和部落猛獸的馴化。
教學區也是整個部落比較大的一個區,陸子龍規定目前12歲以下,不能獨立勞動的孩子都要參加學習,而整個“鹿部落”中目前兒童的整體數量超過了5萬人。
尤其是在陸子龍鼓勵生育的政策下,這兩年”鹿部落“新生兒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因此為了保證部落的孩子都能得到教育,因此陸子龍規劃的教學區設計了能夠滿足5萬孩子上學的1000多間聯排的大教室。
為了防止“鹿部落”城出現的城中排汙、排水設施設不完善,這兩年一遇到暴雨,城中汙水橫流的現象。
同時他也想到了穿越前被城市居民非常病垢的拉鏈工程,於是陸子龍在對”大江城“的規劃中,他也學了一把德國人在青島的建設,設計了有大量冗餘的排汙排水設施。
陸子龍上學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個小故事,故事說的是:
“青島不怕淹,全靠德國人修的下水道,還說,青島原德國租借區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餘年後,一些零件需要更換,但當年的公司早已不複存在,於是有關部門把相關情況發到網絡中求助。
一家德國企業發來一封電子郵件,說根據德國企業的施工標準,在老零件周邊3米範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
城建公司在下水道裏找到了小倉庫,裏麵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這個段子曾在微博、論壇等廣泛傳播,不少網友大唿德國企業的嚴謹和認真,然而這個段子卻是國人崇洋媚外而虛構的,隻是網友“美好的想象”。
不過話說迴來,青島城市建設中地下管網設計的比較合理,冗餘多的優點倒是值得學習。
因此他在設計“大江城”時候,地下排汙管和下水道他設計的就比較大,冗餘比較多。陶管設計的直徑比”鹿部落“常用的20厘米增加了2倍,達到了60厘米。
建造城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大規模敵人的進攻,因此在“大江城“城牆的建設上,陸子龍設計的防禦能力可謂是空前絕後。
前城牆寬5公裏。高15米,寬14米,共有4座城門和4座甕城。前城牆寬3公裏高15米,寬10米全部采用包磚的方式建造,也就是城牆內外包磚中間用土夯築牆體的方式。
在夯土時陸子龍要求將每層夯土的厚度控製在12-15厘米,使夯土層更加堅固密實。不僅如此,夯土牆在包磚時也有特殊設計以保持城牆的穩固。
在城牆基礎處,先用巨大條石壘起半人高的擋土石牆,再在條石上砌築城磚作為擋土磚牆,這部分磚牆的厚度從下到上逐層收縮。
除此外,擋土磚牆內側每隔6米還砌有一座與城牆高度一樣的厚實城垛,來增強夯土的穩固性。使得用這種技術建造起來的城牆會又高又堅固。
由於修築城城牆需要的泥土數量巨大,因此陸子龍規劃的城牆外的護城河寬20米,深5米。
這無形中增高了5米的城牆高度,使城牆高度達到了恐怖的20米。
不要說以目前原始部落的攻擊手段,就是放在封建社會,和中國曆代的唐、宋、元、明、清等曆代的都城比,都毫不遜色,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由於“大江城”人口眾多,隻設立一個城門則部落族人進出都非常的不方便,城門也會非常擁擠。
為了城池的安全以及部落族人的出入便利,陸子龍在前城設置了4個城門,在後城設置了2個城門,每個城門上都修建城樓。
為了保護城門,同時關門打狗,重創入侵的外敵,陸子龍在每個城門都建築甕城。
為了增加城牆的有效防護。“大江城”的建設沒有采用傳統的橫平豎直的建造方式。而是借鑒曆史上歐洲的菱堡。每隔400米設置一個棱堡。
棱堡顧名思義,是一座形狀棱形的堡壘。其實質就是把城牆從一條直線變成一個凸多邊形。
這樣的改進,使得無論進攻城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棱堡麵(通常是2-3個),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進行多重打現在。
現在“鹿部落”的弓箭射有效殺傷距離是200~250米。因此每隔400米設置一個堡壘。
陸子龍在前後城牆的兩邊,設置了2個高三層,15米高的鍾鼓樓,戰時這個樓主要用來觀察四麵八方的動靜,為了防衛、保衛全城並提前做出預警。
平時在這兩個樓中設置了巨大的鍾和鼓,用來給部落族人報時。
在城牆上每隔100米建造一座敵樓。敵樓主要是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了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
因為這裏的冬天極為寒冷,為了避免城牆上巡邏的戰士被凍傷,無論是菱形城堡還是敵樓陸子龍都要去用雙層磚石中間加上厚厚一側烏拉草建築,另外在嘹望口都設置了可以遮蓋嘹望口的獸皮簾。
另外在城牆上修築高1米的女牆,女牆能對城牆上方的士兵進行實質性防護,減少他們遭受城下敵軍攻擊的概率以及防止從高牆上掉落,是中國城牆最基本的建築之一。
ps: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請大家點點催更、免費的用愛發電,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