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龍在指導月牙兒等人織造絲綢的之餘,開始著手配置火藥。


    陸子龍之前在硝製皮衣的時候就造出了硝酸鉀,加上早就燒製出來的木炭,就差硫磺了,在“野狼部落”擊敗“大江部落”來犯之敵後,意外地獲得了兩大壇硫磺粉,這兩大壇子硫磺粉至少有 100 斤。


    這讓陸子龍極度興奮。雖然現在還沒有遇到需要使用火藥進行攻擊的敵人。


    但是能夠提前製備出火藥,在必要時進行應用,總是好的,有備無患嘛。


    陸子龍很欣賞《禮記.中庸》中的一句話: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發音 jiá),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穿越前他將這句話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並在工作中努力地去踐行這一原則。


    眾所周知,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的道士們在煉製丹藥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中就有火藥。早在唐朝,孫思邈老神仙就有硫磺伏火法的原始火藥的明確記載,這是世界曆史上有關火藥的最早論著。


    火藥也是推動世界曆史進程的一項重要發明。不過很可惜,盡管中國人首先發明火藥,但在火藥的應用領域卻乏善可陳。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一直沒有成為主力。


    我國早在宋代就發明了以火藥為發射能量和殺傷動力的武器,但是殺傷效果都不理想。


    其中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火藥的配比沒有完全掌握,我們經常聽說火藥的比例是一硝二硫三木炭,但這隻是一個大概的方法,要讓火藥充分燃燒,爆發出最大的爆炸效力,就要更為精細的配比。


    黑火藥爆炸時的實際威力,跟原料純淨度、製備工藝、壓緊和密封條件有很大關係。


    中國古代的原始黑火藥爆速很低,近似於爆竹呲花。和配比正確的黑火藥相比,同等重量的黑火藥,爆炸威力要相差數倍,我們古代那種黑火藥,隻是簡單地將木炭、硫磺和硝混合,配比五花八門,是一種鬆散的混合物,很不耐儲存和運輸,而且易受潮、雜質多,威力小。


    這種原始火藥更適合做煙花。


    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紀,隨著歐洲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學的進步,西方才有了黑火藥的最佳組配比率,也就是硫磺 10%,木炭 15%,硝石 75%。


    陸子龍自己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天平,取來硝塊、木炭和硫磺,將這些原料在不同的石槽中用木錘搗爛,碾成粉末,按照現代火藥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製作了 20 斤黑火藥。


    當然這樣做出來的火藥還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要讓火藥威力最大化,還需要對火藥進行顆粒化。


    火藥顆粒化技術在 1400 年左右時出現在歐洲,這是火藥技術的一場革命,是火器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此之前,人們在使用火器時都是用粉末狀的火藥作為發射藥,使用這種形態的火藥作戰時有許多缺點,比如運輸不便、燃速不均勻、容易受潮等。


    粉末狀的黑火藥在槍管內受力時很容易擠壓在一起,這樣在點火時會因缺氧而無法完全燃燒,這降低了火藥的威力。早期槍手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都會避免將火藥裝填得太緊,但太鬆也不行,因為這也會降低火藥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槍膛裏裝火藥時不裝太滿太緊,不過這雖然可以發揮出火藥的威力,但對槍手的經驗和技巧要求很高,普通人難以學會。


    粉末狀火藥還容易受潮,這是因為當時的歐洲人為了增加硝酸鉀的產量往往會在硝田內撒入許多石灰粉,這種操作雖然可以增加硝酸鉀的產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內含的硝酸鈣,而硝酸鈣這種物質具有極強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讓火藥無法正常使用,使用前先需要用陽光曝曬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藥運輸也不方便,因為粉末狀火藥在運輸顛簸的過程中,自身比重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會相互分離開來,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會居於火藥桶的底層,最輕的木炭粉則會處於火藥桶的表層,這必然會使得火藥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點不著!


    在使用前,除非將火藥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來才行,但這在戰爭不緊急的時候還有時間操作,一旦發生緊急的戰爭則根本無法迅速取用。


    為了能夠保證火藥的正常使用,當時的火槍手甚至會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粉分開攜帶,然後等到快要上戰場前再將它們配製成火藥。這在戰場上是個很大的缺陷,突發的遭遇戰、糟糕的天氣都會給火藥的臨時配置帶來很大的麻煩。


    而顆粒化火藥的技術則解決了這些問題,首先,顆粒化的火藥在經過顛簸的運輸後,雖然也會分層,最小的顆粒會跑到火藥桶底層,最大的顆粒則跑到火藥桶表層,但這不會影響火藥的質量和使用。


    其次,顆粒化火藥的吸潮性也遠小於粉末狀火藥,因為顆粒火藥的表麵積與體積之比更小,從空氣中吸取的潮氣也就更少。


    在大航海時代時,最好的顆粒火藥還會使用石墨製的磨光機打磨掉火藥粒上的氣孔,以降低火藥的吸濕性延長貯存期。


    最後,因為顆粒火藥都呈顆粒狀,所以即使是受到壓迫時,它們之間貼合得也並不緊密,不會像粉末狀黑火藥那樣形成一個“整體”。


    顆粒火藥之間留下的空隙,便於氧氣為火藥的燃燒起到助燃作用(便於火焰擴散),讓燃速更均勻,提高火藥燃燒的效率,不像粉末火藥在射擊時那樣將相當一部分還未被點燃的火藥被噴出槍管,因此其威力得到極大增加。


    自 15 世紀初時,歐洲人就認識到了顆粒火藥的優點,當時的一些人甚至認為一磅顆粒火藥的威力就相當於三磅粉末火藥的威力,當然這裏對威力進行了誇大,但也可見顆粒化技術對黑火藥的威力提升。


    當然顆粒火藥威力的增加,意味著同等威力下,火藥消耗量的減少,這進一步降低了火器的使用成本。


    陸子龍首先用薄木片和馬尾毛製作了一個篩子,然後用雞蛋清加入到製作出的火藥粉中,最後加入一點水,攪拌後,用篩子篩出顆粒,最後把篩好的顆粒火藥放在一個扁平的笸籮裏曬幹。


    當然由於製作火藥比較危險,陸子龍在製作火藥時極度小心。每個步驟都極其注意安全。


    ps: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請伸出您發財的小手,給予五星好評,或贈送一些免費的小禮物,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鹿部落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叼著貓的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叼著貓的老鼠並收藏鹿部落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