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廟建好之後,由於製作神像已經來不及了,沒有了時間。
陸子龍安排陸長林在一幅寬一米長兩米的畫紙上用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法,勾勒出女媧娘娘的形象。
當然如果不考慮畫作的美感,陸子龍是非常願意親手畫這幅畫的。
但是考慮到這幅畫要掛在神廟中,為了不影響自己英明神武、高大光明的形象,陸子龍隻能吩咐陸長林來完成這幅畫作。
說起繪畫,陸子龍不得不佩服陸長林,陸長林不光字寫得好,而且在繪畫方麵也非常有天賦,誰說原始人就不如現代人?
繪畫和書法其實就是藝術,在藝術上需要天賦,某種意義上,現代人也不見得比古人更具有天賦。
在以前的課堂上,陸子龍還能指導陸長林寫字和畫畫,但是現在陸子龍隻能安排陸長林寫字和繪畫了。
還別說,當陸長林將自己的畫作拿給陸子龍看的時候,真的驚掉了陸子龍的下巴。畫麵上女媧娘娘側坐在神龍的背上,遨遊九天。
畫麵中的女媧娘娘端莊秀美,而又不失威嚴。陸長林將自己對母親的愛、母親的溫柔體貼和對“鹿神”的崇敬和崇拜,全部融入到女媧娘娘的繪畫中。
而那頭威武的巨龍,完全符合陸子龍對龍的形象的描述和刻畫,以及他對神龍的理解,用筆刻畫出來。
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羊的須、鷹的爪、狼的尾,組成一個完整的龍。這條龍張牙舞爪地穿行在雲霧之中,眼中帶著蔑視一切、睥睨天下的殺氣。
雖然隻有水墨,沒有其他顏色,但依然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著陸長林的畫作,如果不是陸子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親自指導和調教陸長林,他幾乎懷疑陸長林是一個穿越者。
他隻是根據陸子龍對龍的描述所畫的龍,基本上和後世的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
而且他的畫作比後世絕大部分人畫得都要好。陸子龍不得不感歎:“這家夥真是一個天才”!
當第一場霜凍降臨,緊張的勞動工作告一段落。
陸子龍之前一直想確定十月一日的節日,這個節日是他留給自己對穿越前世的紀念。
今年由於勞動強度大,向後拖延了一段時間,但這並不妨礙這個節日的確立。
陸子龍準備在城門完全建好後,“鹿部落”召開盛大的閱兵式和祭祖儀式,並正式宣布這一天為“部落祭祖日”。
國慶當然少不了“閱兵”活動。
中國史書中,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 4000 多年前的塗山會盟了。
《淮南子·原道訓》中就說,從前,夏部落的首領鯀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大家都想離開他,其他部落對夏虎視眈眈。
後來禹當了首領,拆毀城牆,填平護城河,把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
於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願意來歸附。
禹在塗山邀請諸侯會盟。據說,在大會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表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
而前來會盟的氏族部落首領都帶著玉器和絲綢一類的貴重物品,表示對禹的臣服。
塗山會盟中,盡管禹沒有發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懾諸侯,從而“化幹戈為玉帛”。
禹的行為,實際上也就是“閱兵”的雛形。
閱兵這一名稱,準確地說是從漢代才被正式叫起來的。
在漢代,定期間閱兵常與立秋之日“祭獸”一起進行,其中增加一些打鬥的內容。
以後,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閱兵儀式。
明朝的永樂十九年三月,在北京的懷來明朝廷共調軍隊 10 萬人,精心挑選“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還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來“觀禮”的使節達 27 個國家之多。
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
閱兵,其用意除了檢查兵員裝備狀況外,主要還在於向百姓進行精神動員。
俗話說: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
縱然一個國家再船堅炮利,但假如有了內部矛盾,人們一旦失去鬥誌,那麽無論坐擁多麽高強的裝備,也隻能變得羸弱不堪。因此團結人民,無論何時,都永遠是比武器和裝備重要一萬倍。
此次,陸子龍就是要通過閱兵這種方式凝聚部落人心,對整個部落進行精神總動員,快速地讓戰俘發自內心地認同“鹿部落”,融入“鹿部落”。
第二天上午,滿山的紅葉中,在陸子龍的主持下,“鹿部落”召開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祭祖儀式。
太陽升起前,全體族人,在老城門外集合。城門上豎立起一根長高達 20 米高的直立挺拔樹幹。
隨著第一縷陽光的噴薄而出,
“咚”、“咚”、“咚”;
“咚”、“咚”、“咚”;
掛在老城城樓上的鍾聲被敲響,巨大的鍾聲迴蕩在部落的上空。
鍾聲落下後,陸子龍站在神廟的大門前,大聲宣布:
“鹿部落祭祖大典正式開始。
”隨即部落城頭 20 麵巨大的戰鼓被敲響。20 麵戰鼓的轟鳴,讓地麵都隨之震動,巨響聲穿透雲霄,震耳欲聾。
在戰鼓聲中,陸子龍升起了一麵巨大鮮豔的紅旗。在紅旗上他用墨畫出了神鹿的形象。
神鹿奔騰縱躍,隨著紅旗的在風中的飄揚有一種衝天而起的氣勢。
閱兵司令員陸大石司令檢閱了受閱部隊。
隨後“鹿部落”的各營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城樓前通過。
首先通過城樓的是一營的刀盾兵,他們邁著整齊的腳步,左手緊握盾牌,右手握住挎在腰間的鋼刀,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城門樓,接受陸子龍及大巫等部落大頭領的檢閱。
陸子龍安排陸長林在一幅寬一米長兩米的畫紙上用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法,勾勒出女媧娘娘的形象。
當然如果不考慮畫作的美感,陸子龍是非常願意親手畫這幅畫的。
但是考慮到這幅畫要掛在神廟中,為了不影響自己英明神武、高大光明的形象,陸子龍隻能吩咐陸長林來完成這幅畫作。
說起繪畫,陸子龍不得不佩服陸長林,陸長林不光字寫得好,而且在繪畫方麵也非常有天賦,誰說原始人就不如現代人?
繪畫和書法其實就是藝術,在藝術上需要天賦,某種意義上,現代人也不見得比古人更具有天賦。
在以前的課堂上,陸子龍還能指導陸長林寫字和畫畫,但是現在陸子龍隻能安排陸長林寫字和繪畫了。
還別說,當陸長林將自己的畫作拿給陸子龍看的時候,真的驚掉了陸子龍的下巴。畫麵上女媧娘娘側坐在神龍的背上,遨遊九天。
畫麵中的女媧娘娘端莊秀美,而又不失威嚴。陸長林將自己對母親的愛、母親的溫柔體貼和對“鹿神”的崇敬和崇拜,全部融入到女媧娘娘的繪畫中。
而那頭威武的巨龍,完全符合陸子龍對龍的形象的描述和刻畫,以及他對神龍的理解,用筆刻畫出來。
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羊的須、鷹的爪、狼的尾,組成一個完整的龍。這條龍張牙舞爪地穿行在雲霧之中,眼中帶著蔑視一切、睥睨天下的殺氣。
雖然隻有水墨,沒有其他顏色,但依然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著陸長林的畫作,如果不是陸子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親自指導和調教陸長林,他幾乎懷疑陸長林是一個穿越者。
他隻是根據陸子龍對龍的描述所畫的龍,基本上和後世的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
而且他的畫作比後世絕大部分人畫得都要好。陸子龍不得不感歎:“這家夥真是一個天才”!
當第一場霜凍降臨,緊張的勞動工作告一段落。
陸子龍之前一直想確定十月一日的節日,這個節日是他留給自己對穿越前世的紀念。
今年由於勞動強度大,向後拖延了一段時間,但這並不妨礙這個節日的確立。
陸子龍準備在城門完全建好後,“鹿部落”召開盛大的閱兵式和祭祖儀式,並正式宣布這一天為“部落祭祖日”。
國慶當然少不了“閱兵”活動。
中國史書中,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 4000 多年前的塗山會盟了。
《淮南子·原道訓》中就說,從前,夏部落的首領鯀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大家都想離開他,其他部落對夏虎視眈眈。
後來禹當了首領,拆毀城牆,填平護城河,把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
於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願意來歸附。
禹在塗山邀請諸侯會盟。據說,在大會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載歌載舞,表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
而前來會盟的氏族部落首領都帶著玉器和絲綢一類的貴重物品,表示對禹的臣服。
塗山會盟中,盡管禹沒有發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懾諸侯,從而“化幹戈為玉帛”。
禹的行為,實際上也就是“閱兵”的雛形。
閱兵這一名稱,準確地說是從漢代才被正式叫起來的。
在漢代,定期間閱兵常與立秋之日“祭獸”一起進行,其中增加一些打鬥的內容。
以後,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閱兵儀式。
明朝的永樂十九年三月,在北京的懷來明朝廷共調軍隊 10 萬人,精心挑選“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還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來“觀禮”的使節達 27 個國家之多。
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
閱兵,其用意除了檢查兵員裝備狀況外,主要還在於向百姓進行精神動員。
俗話說: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
縱然一個國家再船堅炮利,但假如有了內部矛盾,人們一旦失去鬥誌,那麽無論坐擁多麽高強的裝備,也隻能變得羸弱不堪。因此團結人民,無論何時,都永遠是比武器和裝備重要一萬倍。
此次,陸子龍就是要通過閱兵這種方式凝聚部落人心,對整個部落進行精神總動員,快速地讓戰俘發自內心地認同“鹿部落”,融入“鹿部落”。
第二天上午,滿山的紅葉中,在陸子龍的主持下,“鹿部落”召開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祭祖儀式。
太陽升起前,全體族人,在老城門外集合。城門上豎立起一根長高達 20 米高的直立挺拔樹幹。
隨著第一縷陽光的噴薄而出,
“咚”、“咚”、“咚”;
“咚”、“咚”、“咚”;
掛在老城城樓上的鍾聲被敲響,巨大的鍾聲迴蕩在部落的上空。
鍾聲落下後,陸子龍站在神廟的大門前,大聲宣布:
“鹿部落祭祖大典正式開始。
”隨即部落城頭 20 麵巨大的戰鼓被敲響。20 麵戰鼓的轟鳴,讓地麵都隨之震動,巨響聲穿透雲霄,震耳欲聾。
在戰鼓聲中,陸子龍升起了一麵巨大鮮豔的紅旗。在紅旗上他用墨畫出了神鹿的形象。
神鹿奔騰縱躍,隨著紅旗的在風中的飄揚有一種衝天而起的氣勢。
閱兵司令員陸大石司令檢閱了受閱部隊。
隨後“鹿部落”的各營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城樓前通過。
首先通過城樓的是一營的刀盾兵,他們邁著整齊的腳步,左手緊握盾牌,右手握住挎在腰間的鋼刀,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城門樓,接受陸子龍及大巫等部落大頭領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