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醒學校周邊小學的校長們,為了不讓他們的五年級學生到高醒的學校上初中,他們不斷地“教育”學生,說什麽想上好學的學生上天山中學,不想上好學的學生也上天山中學。高醒的學校沒有學籍,不能考學;高醒的學校在鄉下,沒有好玩的,多沒有意思,哪像天山中學在集鎮上,玩著方便,逛著開心。
為什麽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不能坐在一起?為什麽地方有關部門歧視私立學校?這一非正常現象若不能得到轉變,又怎麽可以把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這些問題已儲在高醒的腦海裏。
放麥忙假了,學校的師生們開始離校了,趙殷楊卻沒有馬上迴城的意思。他說他晚走幾天,他要和高醒坐下來好好談談。趙殷楊還是跟班走的,現在,他代的那個班已經是初中二年級了。
太陽距離地麵還高高的,師生們就陸陸續續地離去了,整個校園還剩下高醒和趙殷楊兩人。慧敏迴娘家了,高醒讓她去的。他不想讓她聽到關於他和趙殷楊的談話內容。
“我早就想和你單獨坐下來好好談談,但始終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那我今天就直話直說了,說了也不怕你不高興。說真的,我非常敬佩你,但敬佩歸敬佩。可我還是不讚成你這樣走下去的。有時候,人不低頭,碰的頭破血流不說,可還是過不了這道門。”趙殷楊直言相勸道,“以目前學校的走向看,我建議,這個學校不如擴賣算了,不擴賣也不行了。”
“學校無論如何是不能擴賣的,我不能沒有這個學校。”高醒坦然地說。
“我知道,學校是你的精神支柱,也理解你的感受。可是,學校往後不但不會良性循環,還可能在一年後垮掉,想必你不會不想過。眼下,這初二班馬上進入初三了,到現在學籍還沒有眉目。學生進入初三後,如果在中考之前,這個學籍還沒有辦好的話,就意味著學生沒有參加中考的資格。那麽,以後誰還來我們這兒上初中?初中部散了,小學部還能不受影響嗎?你想想,公家小學的能不借題發揮,大造我們的輿論嗎?小學生還能安心在我們這兒上學嗎?”趙殷楊不客氣地說。
“我盡一切辦法,也得把學籍辦好,讓學生參加中考。我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學生被拒之中考的門外,否則的話,我死不瞑目。”高醒說得很坦然。
“但是,我們又怎麽能把學籍辦好呢?你有什麽好的途徑嗎?通過你我跑的情況來看,他們是鐵了心的想整垮我們。我覺得這個學籍根本就沒有辦成的希望。我苦思冥想了好久,有兩條路能扭轉這個趨勢,確保學校的生存,但這兩條路對我們來說,就像兩座陡峭的大山擺在我們麵前,根本就沒能力翻過去。。。。。。”趙殷楊說到這裏不說了,覺得說了很無聊,毫無意義。
“哪兩條路?說來聽聽。”高醒饒有興趣地說。
“這兩條路都與經濟有關,而我們最缺乏的也就是經濟。第一條路,現在有錢送上去,學校自然就會批下來,學籍自然也就不難辦了;第二條路,如果有錢,擴辦高中。要說這兩條路中的任何一條走得通,肯定是天方夜譚。”趙殷楊斷言道。
“就是有錢,第一條路,我死也不去走。這些狗日的貪官,想指望送錢花,沒門!讓我送他們冥鈔,我送!”高醒詛咒道。
“假設學籍辦好了,學校生存下來了,但是,這個學校往後也沒有良性循環的可能。因為,鎮教辦,還有周邊的學校製約著你,排擠著你,在不長的幾年裏,這個學校很可能被他們給拖垮。別的不說,就在經濟上,他們就可以拖垮你了,周邊的學校還保持著降低的收費標準與你競爭,你怎麽辦?他們可以降低收費的標準,教師的薪水有公家財政支付,而你呢?可以降低收費標準嗎?教師的薪水誰來支付?還是你,你拿什麽去支付?何況,你裏裏外外還背了一身債。我們既然還指望以校養校的辦法,就不可以降低收費標準,既然收費標準不能降低,就有愚昧無知、唯利是圖的家長們不讓孩子在這兒上學,尤其是你們這貧困地方。還存在著讀書無用論的嚴重思想,有些家長根本不關心、重視學生的學習,那還想著往這兒上學,他們隻想著哪裏收費低在哪兒上。就是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自從周邊的學校降低收費以來,我們的學生流失了許多。現在,我們的學生人數勉強保住教師的工資。學校裏的一切辦公費用不都是從你倆人的工資裏支付的嗎?像這樣下去,學校哪還有良性循環。就是你背的一身債不用償還,以學校目前狀況的走向,兩年之內,還想指望學校以校養校地生存下去,這是絕對走不通的,說句不好聽的話,那是癡人說夢。你想想,你別的又沒經濟來源,如此一來,學校就像缺水斷糧的一個人,就算這個人的身體是如何的健壯,但缺水斷糧後的他就是再能活,又能活多少時間呢?我覺得,你還是把學校擴賣了算了,賣的錢,償還那些催債的,整日過著這種債台高築的日子,也不是個長法,你受得了,家裏的人受得了嗎?像我這個局外人看了都受不了,何況是你家裏人呢?如果,這學校辦著順利,能裹住學校的正常開支,也就算了。。。。。。”趙殷楊不緊不不慢地說規勸道。
“我不相信我就不能辦好這個學校,我不相信!我堅決不相信!!”高醒動情地說。
“這不是你個人能力的問題,如果沒有腐敗的官員們這麽成心整你,這個學校也不至於這樣,早就讓你辦紅火起來了。這樣不僅能促進本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還能給本地財政節約一筆可觀的教育經費。。。。。。”趙殷楊說。
“要不,國家怎麽會將社會力量辦學事業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怎麽會將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呢?我就是說,我們辦的是一件正義的事情,不相信辦不成。”高醒很信心地說。
“說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像這個學校,論條件、論規模,在全鎮的小學裏麵怎麽也是獨占鼇頭,獨一無二的學校。有關部門領導居然不顧國家的有關規定,昧著良心,想方設法地進行製約你、排擠你、整垮你。哎!不可思議。。。。。。”趙殷楊感慨地說。
“我也是這麽想,但我就是不服氣,也不信這個邪。我想了,死也得把學校辦好,辦不好,死了也心不甘。我不相信,正氣壓不住邪氣。我不相信,正義的事情會辦不成。”高醒平靜地說。
“我是服了你,本想說服你,不想又讓你說服了我。既然你這麽下決心要把學校辦好,我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不知你有什麽辦法,能扭轉這一局麵?”趙殷楊不放心地說。
“暫時還沒有,我想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初步打算,放暑假後,再到縣教委打聲招唿,問他們到底是過問還是不過問。不過問,我就上省教委,至於事情會發生到哪一步,隻有到時候才知道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若不給我一個合理的說法,我死也不會善罷甘休的!”高醒斬釘截鐵地說。
“你知道,我最服你什麽嗎?在這樣的困難麵前,你不僅表現得很勇敢、頑強,還表現得這麽坦然、樂觀。你的勇敢、頑強令我欽佩,但你的坦然、樂觀著實讓我疑惑、納悶。”趙殷楊不解地說。
“讓我怎麽說呢。。。。。。”高醒笑得很坦然,“這樣吧,我向你推薦一本書,書名是《橫渡死亡之海》,從那裏麵能找到你要的答案。那裏麵全是紀實性的東西,它會給你激情和豪邁,它會讓你看到生命和死亡。。。。。。”
《橫渡死亡之海》這本書,高醒很喜愛,是它給了他的力量,是它給了他的豪邁。書中的人和事,他記得非常清楚,就像那位名叫陸小婭的女記者,在和探險隊要去一個危險的地方之前,寫好了遺囑;就像26歲那年的嚴江征在托木爾峰考察中險些喪了命,還是毅然地“我行我素”;就像。。。。。。他(她)們讓悲觀、消沉時的高醒感到孱弱、渺小和猥瑣。書中的好多語句,他記得也很清楚:
“住帳篷,睡濕地,吃饢餅子,風吹日曬,在別人眼裏看來苦不堪言的生活,我們倒覺得其樂無窮。”
“要我看來,人反正都是要死的,與其老了輾轉死在醫院的病床上,真不如安安靜靜地死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生命就是在流血和疼痛中才能生生不息,這是每個真正的媽媽都懂得的道理。”
。。。。。。
晚上,高醒睡得很安穩。白天,趙殷楊的那番話並沒影響到他的情緒。因為,趙殷楊的那番話,他在好長時間前曾經相象過、悲觀過,就像《橫渡死亡之海》中的那名叫溫達的青年人說得那樣:
“真的,我想死。。。。。。死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我覺得它就在那裏等著我。。。。。。”
現在,高醒覺得沒有意思的死亡和在困難麵前退縮、放棄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人缺乏磨礪,生命沒有達到一定的強度,精神世界過於單薄和脆弱。
高醒本打算放暑假後,才到縣教委走一走。看他們是否過問他的事,要不過問,他就去省教委。不知怎的,他卻改為麥忙假了。他去了縣教委,縣教委仍不過問,他隨著就去了省教委,省教委也不過問。他絕望了,他想起了上學不成的強強,強強是為了喚醒人們的無知才選擇了死,而辦學不成的他呢?是為了喚醒那些官員的良知去選擇死嗎?他寫好了遺書,遺書上都是些有關部門領導是怎樣的去製約、排擠他辦學的經過;有關部門是如何地與國家背道而馳、不把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當作社會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和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的。字裏行間包含著譴責和憎恨。他把遺書複印了好多份,帶在身上,他選擇了跳樓自殺,選擇了跳教委最高的樓層自殺。在跳樓自殺之前,他在樓上把那些複印的遺書撒向下麵的人群,隨後才跳下去的。他跳樓身亡事件發生後,很快,震動了全縣、全省、全國,涉及的那些官員們,都落下了應有的下場。他的學校不但擺脫了製約和排擠,而且還招來了好多
像趙殷楊一樣的誌願者,他的學校也在須臾間興旺起來了,就連那些與他的學校遭到同樣命運的學校也都揚眉吐氣地起來。能為有意義而生,能為有意義而死,他也瞑目了、欣慰了。。。。。。
“高醒,起來,天明了。”趙殷楊喊道。
高醒醒了,坐起來。
“我和你打聲招唿,我迴家了。我醒了好長時間,看你睡得那麽甜,臉上掛著笑容。我想,你一定是在做什麽美夢,一直不忍心打擾你,等到這個時候,看你還沒有醒的意思,我隻有把你叫醒了。”趙殷楊笑著說,“還真有你的,這個時候,竟能做出美夢來。”
高醒喜出望外地看著趙殷楊,第一句話就說:
“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
為什麽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不能坐在一起?為什麽地方有關部門歧視私立學校?這一非正常現象若不能得到轉變,又怎麽可以把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這些問題已儲在高醒的腦海裏。
放麥忙假了,學校的師生們開始離校了,趙殷楊卻沒有馬上迴城的意思。他說他晚走幾天,他要和高醒坐下來好好談談。趙殷楊還是跟班走的,現在,他代的那個班已經是初中二年級了。
太陽距離地麵還高高的,師生們就陸陸續續地離去了,整個校園還剩下高醒和趙殷楊兩人。慧敏迴娘家了,高醒讓她去的。他不想讓她聽到關於他和趙殷楊的談話內容。
“我早就想和你單獨坐下來好好談談,但始終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那我今天就直話直說了,說了也不怕你不高興。說真的,我非常敬佩你,但敬佩歸敬佩。可我還是不讚成你這樣走下去的。有時候,人不低頭,碰的頭破血流不說,可還是過不了這道門。”趙殷楊直言相勸道,“以目前學校的走向看,我建議,這個學校不如擴賣算了,不擴賣也不行了。”
“學校無論如何是不能擴賣的,我不能沒有這個學校。”高醒坦然地說。
“我知道,學校是你的精神支柱,也理解你的感受。可是,學校往後不但不會良性循環,還可能在一年後垮掉,想必你不會不想過。眼下,這初二班馬上進入初三了,到現在學籍還沒有眉目。學生進入初三後,如果在中考之前,這個學籍還沒有辦好的話,就意味著學生沒有參加中考的資格。那麽,以後誰還來我們這兒上初中?初中部散了,小學部還能不受影響嗎?你想想,公家小學的能不借題發揮,大造我們的輿論嗎?小學生還能安心在我們這兒上學嗎?”趙殷楊不客氣地說。
“我盡一切辦法,也得把學籍辦好,讓學生參加中考。我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學生被拒之中考的門外,否則的話,我死不瞑目。”高醒說得很坦然。
“但是,我們又怎麽能把學籍辦好呢?你有什麽好的途徑嗎?通過你我跑的情況來看,他們是鐵了心的想整垮我們。我覺得這個學籍根本就沒有辦成的希望。我苦思冥想了好久,有兩條路能扭轉這個趨勢,確保學校的生存,但這兩條路對我們來說,就像兩座陡峭的大山擺在我們麵前,根本就沒能力翻過去。。。。。。”趙殷楊說到這裏不說了,覺得說了很無聊,毫無意義。
“哪兩條路?說來聽聽。”高醒饒有興趣地說。
“這兩條路都與經濟有關,而我們最缺乏的也就是經濟。第一條路,現在有錢送上去,學校自然就會批下來,學籍自然也就不難辦了;第二條路,如果有錢,擴辦高中。要說這兩條路中的任何一條走得通,肯定是天方夜譚。”趙殷楊斷言道。
“就是有錢,第一條路,我死也不去走。這些狗日的貪官,想指望送錢花,沒門!讓我送他們冥鈔,我送!”高醒詛咒道。
“假設學籍辦好了,學校生存下來了,但是,這個學校往後也沒有良性循環的可能。因為,鎮教辦,還有周邊的學校製約著你,排擠著你,在不長的幾年裏,這個學校很可能被他們給拖垮。別的不說,就在經濟上,他們就可以拖垮你了,周邊的學校還保持著降低的收費標準與你競爭,你怎麽辦?他們可以降低收費的標準,教師的薪水有公家財政支付,而你呢?可以降低收費標準嗎?教師的薪水誰來支付?還是你,你拿什麽去支付?何況,你裏裏外外還背了一身債。我們既然還指望以校養校的辦法,就不可以降低收費標準,既然收費標準不能降低,就有愚昧無知、唯利是圖的家長們不讓孩子在這兒上學,尤其是你們這貧困地方。還存在著讀書無用論的嚴重思想,有些家長根本不關心、重視學生的學習,那還想著往這兒上學,他們隻想著哪裏收費低在哪兒上。就是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自從周邊的學校降低收費以來,我們的學生流失了許多。現在,我們的學生人數勉強保住教師的工資。學校裏的一切辦公費用不都是從你倆人的工資裏支付的嗎?像這樣下去,學校哪還有良性循環。就是你背的一身債不用償還,以學校目前狀況的走向,兩年之內,還想指望學校以校養校地生存下去,這是絕對走不通的,說句不好聽的話,那是癡人說夢。你想想,你別的又沒經濟來源,如此一來,學校就像缺水斷糧的一個人,就算這個人的身體是如何的健壯,但缺水斷糧後的他就是再能活,又能活多少時間呢?我覺得,你還是把學校擴賣了算了,賣的錢,償還那些催債的,整日過著這種債台高築的日子,也不是個長法,你受得了,家裏的人受得了嗎?像我這個局外人看了都受不了,何況是你家裏人呢?如果,這學校辦著順利,能裹住學校的正常開支,也就算了。。。。。。”趙殷楊不緊不不慢地說規勸道。
“我不相信我就不能辦好這個學校,我不相信!我堅決不相信!!”高醒動情地說。
“這不是你個人能力的問題,如果沒有腐敗的官員們這麽成心整你,這個學校也不至於這樣,早就讓你辦紅火起來了。這樣不僅能促進本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還能給本地財政節約一筆可觀的教育經費。。。。。。”趙殷楊說。
“要不,國家怎麽會將社會力量辦學事業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怎麽會將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呢?我就是說,我們辦的是一件正義的事情,不相信辦不成。”高醒很信心地說。
“說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像這個學校,論條件、論規模,在全鎮的小學裏麵怎麽也是獨占鼇頭,獨一無二的學校。有關部門領導居然不顧國家的有關規定,昧著良心,想方設法地進行製約你、排擠你、整垮你。哎!不可思議。。。。。。”趙殷楊感慨地說。
“我也是這麽想,但我就是不服氣,也不信這個邪。我想了,死也得把學校辦好,辦不好,死了也心不甘。我不相信,正氣壓不住邪氣。我不相信,正義的事情會辦不成。”高醒平靜地說。
“我是服了你,本想說服你,不想又讓你說服了我。既然你這麽下決心要把學校辦好,我就沒有什麽可說的了。不知你有什麽辦法,能扭轉這一局麵?”趙殷楊不放心地說。
“暫時還沒有,我想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初步打算,放暑假後,再到縣教委打聲招唿,問他們到底是過問還是不過問。不過問,我就上省教委,至於事情會發生到哪一步,隻有到時候才知道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若不給我一個合理的說法,我死也不會善罷甘休的!”高醒斬釘截鐵地說。
“你知道,我最服你什麽嗎?在這樣的困難麵前,你不僅表現得很勇敢、頑強,還表現得這麽坦然、樂觀。你的勇敢、頑強令我欽佩,但你的坦然、樂觀著實讓我疑惑、納悶。”趙殷楊不解地說。
“讓我怎麽說呢。。。。。。”高醒笑得很坦然,“這樣吧,我向你推薦一本書,書名是《橫渡死亡之海》,從那裏麵能找到你要的答案。那裏麵全是紀實性的東西,它會給你激情和豪邁,它會讓你看到生命和死亡。。。。。。”
《橫渡死亡之海》這本書,高醒很喜愛,是它給了他的力量,是它給了他的豪邁。書中的人和事,他記得非常清楚,就像那位名叫陸小婭的女記者,在和探險隊要去一個危險的地方之前,寫好了遺囑;就像26歲那年的嚴江征在托木爾峰考察中險些喪了命,還是毅然地“我行我素”;就像。。。。。。他(她)們讓悲觀、消沉時的高醒感到孱弱、渺小和猥瑣。書中的好多語句,他記得也很清楚:
“住帳篷,睡濕地,吃饢餅子,風吹日曬,在別人眼裏看來苦不堪言的生活,我們倒覺得其樂無窮。”
“要我看來,人反正都是要死的,與其老了輾轉死在醫院的病床上,真不如安安靜靜地死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生命就是在流血和疼痛中才能生生不息,這是每個真正的媽媽都懂得的道理。”
。。。。。。
晚上,高醒睡得很安穩。白天,趙殷楊的那番話並沒影響到他的情緒。因為,趙殷楊的那番話,他在好長時間前曾經相象過、悲觀過,就像《橫渡死亡之海》中的那名叫溫達的青年人說得那樣:
“真的,我想死。。。。。。死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我覺得它就在那裏等著我。。。。。。”
現在,高醒覺得沒有意思的死亡和在困難麵前退縮、放棄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人缺乏磨礪,生命沒有達到一定的強度,精神世界過於單薄和脆弱。
高醒本打算放暑假後,才到縣教委走一走。看他們是否過問他的事,要不過問,他就去省教委。不知怎的,他卻改為麥忙假了。他去了縣教委,縣教委仍不過問,他隨著就去了省教委,省教委也不過問。他絕望了,他想起了上學不成的強強,強強是為了喚醒人們的無知才選擇了死,而辦學不成的他呢?是為了喚醒那些官員的良知去選擇死嗎?他寫好了遺書,遺書上都是些有關部門領導是怎樣的去製約、排擠他辦學的經過;有關部門是如何地與國家背道而馳、不把社會力量辦學事業當作社會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和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的。字裏行間包含著譴責和憎恨。他把遺書複印了好多份,帶在身上,他選擇了跳樓自殺,選擇了跳教委最高的樓層自殺。在跳樓自殺之前,他在樓上把那些複印的遺書撒向下麵的人群,隨後才跳下去的。他跳樓身亡事件發生後,很快,震動了全縣、全省、全國,涉及的那些官員們,都落下了應有的下場。他的學校不但擺脫了製約和排擠,而且還招來了好多
像趙殷楊一樣的誌願者,他的學校也在須臾間興旺起來了,就連那些與他的學校遭到同樣命運的學校也都揚眉吐氣地起來。能為有意義而生,能為有意義而死,他也瞑目了、欣慰了。。。。。。
“高醒,起來,天明了。”趙殷楊喊道。
高醒醒了,坐起來。
“我和你打聲招唿,我迴家了。我醒了好長時間,看你睡得那麽甜,臉上掛著笑容。我想,你一定是在做什麽美夢,一直不忍心打擾你,等到這個時候,看你還沒有醒的意思,我隻有把你叫醒了。”趙殷楊笑著說,“還真有你的,這個時候,竟能做出美夢來。”
高醒喜出望外地看著趙殷楊,第一句話就說:
“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