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之後,進來一個瘦削的男子,年紀在三十歲上下,額頭寬大,臉型消瘦,下巴微尖,眼神堅毅,身著一襲厚實的皮裘,頭戴一頂暖帽。
見楊興飛端坐於主位,男子抱了抱拳,不確定道:“請問可是興夏軍指揮官、楊大帥當麵?”
楊興飛點頭道:“我就是楊興飛。”
男子先是詫異,這位也太年輕了吧?
隨即再次抱拳:“湘省瀏河人氏譚複生見過大帥!大帥真是少年英雄,實令我等虛度光陰之輩汗顏!”
楊興飛擺手道:“譚先生客氣了,請坐下說話。來人,上茶。”
“多謝大帥!”
譚複生落座之後說道:“譚某一介白身,又無半點功績於世人,實在不敢當‘先生’二字,大帥喚我複生即可。”
楊興飛笑道:“這樣吧,你年長我幾歲,我稱唿你複生兄,就不必糾結稱唿了。”
譚複生再次驚訝,這位怎麽對他這麽客氣?
隨後也不再糾結,默認了這個稱唿。
楊興飛問道:“複生兄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譚複生拱手道:“有幸拜讀大帥多篇佳作,如振聾發聵,令人茅塞頓開、大受啟迪,故此專程來訪,一是為一睹大帥英姿,二是求教於大人。”
楊興飛沒想到那天通宵碼字竟然刷出了名望,還引來了粉絲?心中不禁有些自得。
不過並沒有顯露出來,大場麵已經見得多了,幾句誇讚之語還不至於讓他喜形於色。
他笑了笑說道:“複生兄謬讚了,隻是發表一些看法而已。”
“大帥過謙了。”
譚複生拱了拱手,隨後話題一轉:
“自去年朝廷與倭國大戰之後,複生心中有個疑問,還望大人解惑。”
“複生兄請講。”
“請教大帥,為何去年那場海戰中,北洋水師會敗給倭國水師?淮軍也在半島和遼陽東路接連敗北?以致被倭寇連占七八座城池?按說朝廷的兵力、國力都遠超倭國,何至於打不過一個彈丸小國?”
楊興飛淡淡說道:“戰敗的原因很多,海戰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水師的戰艦好幾年沒有增添,保養、維護的費用也撥不足,炮彈大多是老舊的黑火藥炮彈,短短十年間,被倭國水師在總噸位、艦艇及火炮性能及火力密度上反超,水師將士們雖然浴血奮戰、悍不畏死,奈何器之不利,著實可歎;
淮軍失利也有以上直接原因,還有幾點:
一是武器太駁雜,彈藥不通用,而且補給困難;
二是訓練不足,大半士兵還是倉促招募來的,很多連槍都不會用;
三是戰法落後,采用的是線列步槍時代的戰術,排成密集陣型,給敵軍豎了個超大的活靶子,增加了敵軍的命中率;
四是後勤保障不力、各軍竟然是從各自的駐地補給,導致士兵吃不飽穿不暖,這樣還怎麽打仗?
第五,淮軍實際是李某人的私軍,底下又派係林立,都隻想保存實力,作為安身立命的砝碼,除了聶功亭、馬金敘等少數將領,其餘人均是能躲就躲,坐視他部孤軍作戰,因此淮軍數量雖然多,但每次參戰兵力都少於倭寇;
第六,青廷對戰爭準備不足,也小看了倭國的野心,後者為了發動這場戰爭,已經謀劃了二十多年,將大夏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民心所向打探得清清楚楚;
…
以上是直接原因,再說說根本原因:
其一,蠻人信不過漢人,對淮軍多有猜忌,生怕其尾大不掉,形成唐末、明末時藩鎮割據的局麵,甚至出現朱溫這樣的人物;
其二,朝中派係林立,以帝師翁叔平為首的清流派有意掣肘、屢屢攻訐,並試圖通過戰爭削弱李某人的砝碼;
其三,蠻青不得人心,故不敢以舉國之力對抗倭寇,否則肯定能擊敗倭寇,但蠻青也會走向滅亡;
倭國也是摸透了這一點,才敢賭上國運發動那一戰;
…”
楊興飛高談闊論一番後,端起茶碗潤了潤嗓子,絕不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譚複生再次拱手,動容道:“大帥世事洞明,對各方局勢洞若觀火,令我這個書生自愧不如、歎為觀止。”
楊興飛擺手道:“複生兄客氣了。”
譚複生接著問道:“還有一事請教大帥,為何倭國能富國強兵,大青卻做不到?”
楊興飛解釋道:“這仍舊是青廷的痼疾所在,因為倭國從上到下徹底改變了體製,朝中又有中堅力量推動新政…
而青廷的一係列舉措,隻不過是洋務運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沒有實施利於民生的新政,也沒有發展教育開啟民智,更沒有推行殖產興業,進而富國強兵…”
譚複生深思良久,隨後恍然道:“原來如此。”
又猶豫片刻後開口問道:“依大帥之見,如果朝廷也效仿倭國的舉措,有沒有可能扭轉局麵?”
楊興飛笑道:“複生兄不用顧忌什麽。”
頓了頓後繼續說道:“青廷眼下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任何舉措都改變不了其滅亡的結局。”
譚複生:“願聞其詳。”
楊興飛:“倭國之所以能維新改製,是因為自古至此采用的都是‘虛君’政策,變革之初先是打敗了以幕府為首的舊利益集團,主導倒幕的新興勢力,如薩摩藩、長州藩等勢力得以上台,掌控了倭國朝政,隨後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一係新政,既符合後者的利益,又利於富國強兵;
而青廷截然不同,掌權的是蠻青皇室,以及舊利益集團,如果推行新政,勢必會大幅傷害他們的利益,因此,根本推行不下去…不,是無法推行,如果有新興勢力冒頭,還會被他們扼殺,殺得人頭滾滾…”
等楊興飛說完,譚複生瞠目結舌道:“這麽說,呆青豈不是要亡…”
楊興飛點頭道:“所以說,是不治之症。”
譚複生歎息道:“為何他們寧可滅亡,也不願意改製?”
楊興飛淡淡說道:“大勢至此,青廷任何一人都無能為力,否則會遭到整個舊利益集團的反噬。說個笑話:哪怕是紫禁城裏那位老妖婆想推行新政,過不了多久就會在宮中暴病而亡,你信不信?”
“啊這?”
譚複生大驚,這話茬他可不敢接啊!
他急忙環顧四周,隨即才想起來是在興夏軍的地盤,長舒一口氣後說道:“大帥說笑了。”
隨後頹然道:“難道我堂堂大夏、煌煌神洲竟無藥可救?”
楊興飛搖頭道:“複生兄這是鑽牛角尖了,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青廷一幹君臣既然屍位素餐、德不配位,將其推翻了就是,難不成要整個大夏給青廷陪葬?憑它們一幫塞外蠻夷也配?”
譚複生盡管對興夏軍有所了解,此時聽楊興飛親口說出,仍舊吃驚:“大帥是想徹底…造反?”
楊興飛笑道:“我剛才說過,複生兄不用顧忌什麽,我這人沒多忌諱,也不怕任何話傳到青廷耳中,更相信複生兄不會到處亂說。”
譚複生心說,我又不傻,如果說出去了,自己豈不是成了同謀?哪怕不是同謀,也得沾上一個附逆之罪。
他急忙轉開話題:“大帥,洋人真是大帥在文中所說,野心那麽大?”
楊興飛說道:“貪婪是無止境的,何況是一幫尚未完全開化的洋夷?這些家夥可不講究什麽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隻奉行叢林法則,即弱肉強食,大夏強盛時,它們卑躬屈膝、伏低做小,大夏勢微時,它們就會兇相畢露、得寸進尺,除非將它們打怕了、打軟了,否則大夏隻會被它們敲骨吸髓、耗盡所有元氣,徹底淪為殖民地,到那時想要翻身,已是難如登天,除非遇到大機遇;不過,如果一直讓青廷掌權,哪怕有機會也不中用。”
…
譚複生幽幽歎道:“大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古人誠不欺我!複生此次獲益良多,多謝大帥不吝賜教。”
楊興飛擺手道:“複生兄又客氣了,不知以後有什麽打算?”
譚複生說道:“在倭寇打入遼東之時,複生萌發過興西學和上書改製的想法,經大帥點撥後茅塞頓開,已經放棄了這一打算,現在竟有些悵然若失。如果大帥準許,複生想在遼東遊曆一番,也好見識一下。”
楊興飛笑道:“這當然可以,除了軍事重地和機要之處,複生兄隨便轉,另外,我安排一個警衛班陪同,既護你周全,又能充當向導,還能安排一路食宿。”
“多謝大帥成全。”
…
第二天一早,譚複生在一個警衛班的陪同下離開海城,開始遊曆遼省,楊興飛還沒鬆一口氣,又迎來一個客人,還是近代鼎鼎有名的實業家——章繼真。
見楊興飛端坐於主位,男子抱了抱拳,不確定道:“請問可是興夏軍指揮官、楊大帥當麵?”
楊興飛點頭道:“我就是楊興飛。”
男子先是詫異,這位也太年輕了吧?
隨即再次抱拳:“湘省瀏河人氏譚複生見過大帥!大帥真是少年英雄,實令我等虛度光陰之輩汗顏!”
楊興飛擺手道:“譚先生客氣了,請坐下說話。來人,上茶。”
“多謝大帥!”
譚複生落座之後說道:“譚某一介白身,又無半點功績於世人,實在不敢當‘先生’二字,大帥喚我複生即可。”
楊興飛笑道:“這樣吧,你年長我幾歲,我稱唿你複生兄,就不必糾結稱唿了。”
譚複生再次驚訝,這位怎麽對他這麽客氣?
隨後也不再糾結,默認了這個稱唿。
楊興飛問道:“複生兄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譚複生拱手道:“有幸拜讀大帥多篇佳作,如振聾發聵,令人茅塞頓開、大受啟迪,故此專程來訪,一是為一睹大帥英姿,二是求教於大人。”
楊興飛沒想到那天通宵碼字竟然刷出了名望,還引來了粉絲?心中不禁有些自得。
不過並沒有顯露出來,大場麵已經見得多了,幾句誇讚之語還不至於讓他喜形於色。
他笑了笑說道:“複生兄謬讚了,隻是發表一些看法而已。”
“大帥過謙了。”
譚複生拱了拱手,隨後話題一轉:
“自去年朝廷與倭國大戰之後,複生心中有個疑問,還望大人解惑。”
“複生兄請講。”
“請教大帥,為何去年那場海戰中,北洋水師會敗給倭國水師?淮軍也在半島和遼陽東路接連敗北?以致被倭寇連占七八座城池?按說朝廷的兵力、國力都遠超倭國,何至於打不過一個彈丸小國?”
楊興飛淡淡說道:“戰敗的原因很多,海戰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北洋水師的戰艦好幾年沒有增添,保養、維護的費用也撥不足,炮彈大多是老舊的黑火藥炮彈,短短十年間,被倭國水師在總噸位、艦艇及火炮性能及火力密度上反超,水師將士們雖然浴血奮戰、悍不畏死,奈何器之不利,著實可歎;
淮軍失利也有以上直接原因,還有幾點:
一是武器太駁雜,彈藥不通用,而且補給困難;
二是訓練不足,大半士兵還是倉促招募來的,很多連槍都不會用;
三是戰法落後,采用的是線列步槍時代的戰術,排成密集陣型,給敵軍豎了個超大的活靶子,增加了敵軍的命中率;
四是後勤保障不力、各軍竟然是從各自的駐地補給,導致士兵吃不飽穿不暖,這樣還怎麽打仗?
第五,淮軍實際是李某人的私軍,底下又派係林立,都隻想保存實力,作為安身立命的砝碼,除了聶功亭、馬金敘等少數將領,其餘人均是能躲就躲,坐視他部孤軍作戰,因此淮軍數量雖然多,但每次參戰兵力都少於倭寇;
第六,青廷對戰爭準備不足,也小看了倭國的野心,後者為了發動這場戰爭,已經謀劃了二十多年,將大夏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民心所向打探得清清楚楚;
…
以上是直接原因,再說說根本原因:
其一,蠻人信不過漢人,對淮軍多有猜忌,生怕其尾大不掉,形成唐末、明末時藩鎮割據的局麵,甚至出現朱溫這樣的人物;
其二,朝中派係林立,以帝師翁叔平為首的清流派有意掣肘、屢屢攻訐,並試圖通過戰爭削弱李某人的砝碼;
其三,蠻青不得人心,故不敢以舉國之力對抗倭寇,否則肯定能擊敗倭寇,但蠻青也會走向滅亡;
倭國也是摸透了這一點,才敢賭上國運發動那一戰;
…”
楊興飛高談闊論一番後,端起茶碗潤了潤嗓子,絕不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譚複生再次拱手,動容道:“大帥世事洞明,對各方局勢洞若觀火,令我這個書生自愧不如、歎為觀止。”
楊興飛擺手道:“複生兄客氣了。”
譚複生接著問道:“還有一事請教大帥,為何倭國能富國強兵,大青卻做不到?”
楊興飛解釋道:“這仍舊是青廷的痼疾所在,因為倭國從上到下徹底改變了體製,朝中又有中堅力量推動新政…
而青廷的一係列舉措,隻不過是洋務運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沒有實施利於民生的新政,也沒有發展教育開啟民智,更沒有推行殖產興業,進而富國強兵…”
譚複生深思良久,隨後恍然道:“原來如此。”
又猶豫片刻後開口問道:“依大帥之見,如果朝廷也效仿倭國的舉措,有沒有可能扭轉局麵?”
楊興飛笑道:“複生兄不用顧忌什麽。”
頓了頓後繼續說道:“青廷眼下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任何舉措都改變不了其滅亡的結局。”
譚複生:“願聞其詳。”
楊興飛:“倭國之所以能維新改製,是因為自古至此采用的都是‘虛君’政策,變革之初先是打敗了以幕府為首的舊利益集團,主導倒幕的新興勢力,如薩摩藩、長州藩等勢力得以上台,掌控了倭國朝政,隨後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一係新政,既符合後者的利益,又利於富國強兵;
而青廷截然不同,掌權的是蠻青皇室,以及舊利益集團,如果推行新政,勢必會大幅傷害他們的利益,因此,根本推行不下去…不,是無法推行,如果有新興勢力冒頭,還會被他們扼殺,殺得人頭滾滾…”
等楊興飛說完,譚複生瞠目結舌道:“這麽說,呆青豈不是要亡…”
楊興飛點頭道:“所以說,是不治之症。”
譚複生歎息道:“為何他們寧可滅亡,也不願意改製?”
楊興飛淡淡說道:“大勢至此,青廷任何一人都無能為力,否則會遭到整個舊利益集團的反噬。說個笑話:哪怕是紫禁城裏那位老妖婆想推行新政,過不了多久就會在宮中暴病而亡,你信不信?”
“啊這?”
譚複生大驚,這話茬他可不敢接啊!
他急忙環顧四周,隨即才想起來是在興夏軍的地盤,長舒一口氣後說道:“大帥說笑了。”
隨後頹然道:“難道我堂堂大夏、煌煌神洲竟無藥可救?”
楊興飛搖頭道:“複生兄這是鑽牛角尖了,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青廷一幹君臣既然屍位素餐、德不配位,將其推翻了就是,難不成要整個大夏給青廷陪葬?憑它們一幫塞外蠻夷也配?”
譚複生盡管對興夏軍有所了解,此時聽楊興飛親口說出,仍舊吃驚:“大帥是想徹底…造反?”
楊興飛笑道:“我剛才說過,複生兄不用顧忌什麽,我這人沒多忌諱,也不怕任何話傳到青廷耳中,更相信複生兄不會到處亂說。”
譚複生心說,我又不傻,如果說出去了,自己豈不是成了同謀?哪怕不是同謀,也得沾上一個附逆之罪。
他急忙轉開話題:“大帥,洋人真是大帥在文中所說,野心那麽大?”
楊興飛說道:“貪婪是無止境的,何況是一幫尚未完全開化的洋夷?這些家夥可不講究什麽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隻奉行叢林法則,即弱肉強食,大夏強盛時,它們卑躬屈膝、伏低做小,大夏勢微時,它們就會兇相畢露、得寸進尺,除非將它們打怕了、打軟了,否則大夏隻會被它們敲骨吸髓、耗盡所有元氣,徹底淪為殖民地,到那時想要翻身,已是難如登天,除非遇到大機遇;不過,如果一直讓青廷掌權,哪怕有機會也不中用。”
…
譚複生幽幽歎道:“大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古人誠不欺我!複生此次獲益良多,多謝大帥不吝賜教。”
楊興飛擺手道:“複生兄又客氣了,不知以後有什麽打算?”
譚複生說道:“在倭寇打入遼東之時,複生萌發過興西學和上書改製的想法,經大帥點撥後茅塞頓開,已經放棄了這一打算,現在竟有些悵然若失。如果大帥準許,複生想在遼東遊曆一番,也好見識一下。”
楊興飛笑道:“這當然可以,除了軍事重地和機要之處,複生兄隨便轉,另外,我安排一個警衛班陪同,既護你周全,又能充當向導,還能安排一路食宿。”
“多謝大帥成全。”
…
第二天一早,譚複生在一個警衛班的陪同下離開海城,開始遊曆遼省,楊興飛還沒鬆一口氣,又迎來一個客人,還是近代鼎鼎有名的實業家——章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