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對峙


    40多萬革命軍將士在最高統帥項羽的率領下,逐步向秦帝國的首都鹹陽推進。他們對勝利充滿了期待,因為秦帝國最難對付的兩位對手都已經被他們擊敗,最為著名的章邯將軍甚至都已經投誠在項羽的麾下。


    當他們抵達鹹陽邊境的時候,卻發現函穀關的城門緊緊關閉著,守衛的將士似乎並非秦朝將士,而是與他們統一戰線的革命軍,來自楚地劉季的隊伍。


    原來,曾與他並肩作戰的老前輩劉季竟然已經先入關。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事實。因為他原本料定劉季無法挺進關中,最終必定要等自己的軍隊前來救援,所以他從未關注過關中這邊的軍事形勢。


    但如今,竟然被劉季捷足先登。更讓項羽感到震驚和憤怒的是,劉季竟然已經完全把自己當成了關中的主人,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還任命子嬰為國相。劉季憑什麽任命別人為國相,他有什麽權力封官許願?更可惡的是,劉季竟然把帝國的珍寶財物搜刮盡,還派重兵鎮守函穀關,不讓其他軍隊進入鹹陽城。


    項羽感到怒不可遏。自執掌軍權以來,項羽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稍有不順心就要大發雷霆。特別是在這個重要的關節,他更是無法壓抑自己內心的憤怒。因為首都鹹陽是他的終極目標,他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钜鹿之戰大敗秦軍,所有革命軍首領都對他頂膜禮拜,所有將士都對他唯命是從,沒有人敢對他說不。可沒想到,一個毫不起眼的劉季,竟然沒有像其他革命將士那樣對他畢恭畢敬,膽敢搶走他的軍功,公然與自己作對。


    項羽暴跳如雷,如同一頭發瘋的野獸。他下令,要用最殘忍的戰術進攻鹹陽城,那就是——火攻。他要縱火焚燒鹹陽城,讓鹹陽城所有的民眾陪葬,讓鹹陽城所有的物資消失,讓鹹陽城此後寸草不生。


    危機一觸即發。


    【樊噲】


    鹹陽城馬上就要變成人間煉獄,而鹹陽皇宮的歌聲依然悠揚婉轉。劉季和眾多將士正在欣賞秦帝國最為正宗的宮廷舞蹈,這是他們這些鄉巴佬未曾見過的高端藝術。


    既是同鄉好友、又是連襟的樊噲已經過來勸了劉季好多次,讓他趕緊停止奏樂,整肅軍隊,退守城邊,因為現在還不是享樂的時候。


    劉季一看是自己的老夥伴樊噲,根本就沒理會他,因為大家互相之間太過熟悉了,不需客套。


    樊噲,沛縣人。長得肥頭大耳,身材雄壯,雙手一直操刀,搞革命之前專門屠狗,搞革命之後專門殺人。他跟劉季是同鄉,從小玩到大,最後還玩到老。當年,在沛縣的時候,他們就經常一起蹭吃蹭喝。劉季私放囚徒落草為寇後,樊噲也一直暗中與劉季私通。娶老婆的時候,他們都是一起的,劉季娶了姐姐,樊噲娶了妹妹。如今鬧暴動搞革命,他們又一直並肩作戰。可以說,樊噲就是劉季最親密的親人和戰友。每次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樊噲都是衝在最前麵。像他這種膽子粗的猛漢,當然不怕死。在眾多革命軍將領中,樊噲殺人最狠心最果斷,他的刀法也是最熟練最淩厲最幹淨利落的。每顆人頭都清清楚楚的,一看就知道是樊噲砍的。所以在史書中,關於樊噲斬首的記錄是完整的:


    戰碭東,斬首15級;


    攻濮陽,斬首23級;


    戰戶牖,斬首16級;


    攻東郡,斬首14級,捕虜11人;


    攻開封,斬候1人,首68級,捕虜27人;


    攻宛陵,斬首8級,捕虜44人;


    攻西酈,斬首24級,捕虜40人;


    攻武關,斬都尉1人,首10級,捕虜146人,降卒2900人;(《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


    衝得這麽勇猛,並不是為了要獲得什麽爵位,或者證明什麽能力。因為他沒有什麽革命理想,也沒想過要當什麽王侯將相,隻不過身邊的小夥伴們都這麽幹,他也就跟著幹。特別是他的老大哥劉季帶頭幹,他就更加要拚命的幹。


    劉季當然也知道樊噲不是什麽讀書人,沒有什麽戰略遠見。他當然不會把樊噲的話放在心上。直到另一位令他敬重的戰友前來勸阻,劉季才覺得確實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這位戰友名叫張良,字子房,故韓國貴族。他是曆史上被稱為神一樣的男人,秦漢時期最為傳奇的一位謀士,被後世稱為謀聖。與樊噲形成鮮明的對比,樊噲長得身材魁梧、黑不溜秋,而張良長得斯文瘦小、白白淨淨,就好像弱不禁風的樣子。就連多年後的史官(司馬遷、班固)在看到張良畫像的時候,也感歎張良長得就像個女子。(以為其貌魁梧奇偉,反若婦人女子。《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


    他是故韓國的貴族,名副其實的相六代,因為他祖上五代都是韓國的丞相,長期把持著韓國的朝政,掌控著韓國的政策方針(當年決定送韓非入秦,很可能也經過張良祖輩的認可)。如果沒有後來的統一戰爭,韓國沒有被滅亡,張良也必定會繼承家族的事業,成為韓國的丞相,執掌韓國朝政。


    但是,最初的夢想被驟然打破了,國亡家破的厄運突然降臨。隨後不久,他最親近的弟弟又突然離世,家國接二連三發生重大變故,這對張良而言,是個沉重的打擊。他曾一度意誌消沉,覺得世間萬物皆虛無縹緲。他撇下家中300名奴仆不管,毅然而言的浪跡天下。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轉變,他不斷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人活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麽。


    他對秦帝國的憤怒,特別是對始皇帝嬴政的憤怒,就像吳芮、項羽他們那樣,是深深刻入骨髓的。他們不惜花費一切代價,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就是希望能夠殺掉嬴政、推翻秦帝國。誰能想到,看似弱不禁風的貴族子弟張良,竟然也曾經有過刺殺嬴政的壯舉。


    當年,張良策劃了一起轟動全國的暗殺事件,那就是——準備在嬴政出巡的途中將其殺害。為了這次暗殺行動,張良費盡心思,對所有的可能性都作出了計劃。像他這種身材的人,心思是很縝密的。他將全部家財都投入了這場暗殺行動中,四處尋覓了一名同樣不怕死的壯士聯合行動。他還對所有的路線都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認真分析,對周邊的環境都深入摸排,直到他確保萬無一失。


    但很可惜,這次暗殺行動並沒有成功,隻是誤傷了嬴政的座駕。萬幸的是,張良對所有的可能性都作出了計劃,因而最終得以全身而退。


    暗殺行動失敗後,張良就一直隱居田野,默默研讀兵書謀略。在這堆書卷裏,有一本奇書是張良反複研讀的,而這本奇書的來源也極其神奇。這本奇書的名稱叫作《太公兵法》,是一位極其神秘的老者贈送給張良的。這位長者仿佛就像神仙一般,神出鬼沒,曆史上也沒有留下確切的名字。除了張良之外,沒有人見過他的真容,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任何信息。這本奇書也像武林秘籍那般,自張良深度研讀之後,仿佛一下子就打通了任督二脈,對天下謀略和軍事戰術有了超凡的解讀。


    反秦浪潮興起後,張良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好時機,他也聚集了百餘人參加革命。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良遇到了革命軍首領劉季,並投靠在劉季的麾下,成為劉季最重要的參謀長。


    如果說範增是項羽的“亞父”,那麽張良就是劉季的“師傅”。劉季本來就對軍事謀略一竅不通,軍隊裏也缺乏一位懂謀略懂軍事的人物,蕭何、曹參、樊噲他們都不懂得這些。此時張良的到來,對劉季而言,如同雪中送炭。劉季對張良是很敬重的,因為劉季覺得張良的身份本身就很高貴——韓國貴族,而且張良為人謙和、胸懷謀略。


    劉季對張良是言聽計從。樊噲的話,劉季可以不聽。但是張良的話,劉季不敢不聽。後世也有學者認為,按照樊噲這樣粗魯的性格,是不太可能有這麽遠大的眼光,去勸說劉季放棄金銀財物的。因此,很可能是張良在背後教導樊噲,讓樊噲去做劉季的思想工作,而不是直接去勸說劉季。


    這也很符合情理,體現了張良的深謀遠略,因為他要顧及劉季的情麵,直接點出劉季貪財好功的毛病,會讓劉季在內心覺得麵子過不去。通過劉季最親密的人(樊噲)去做這個工作,反而對大家都好。既顧及了劉季的麵子,也為自己的安危上了保險。


    張良比範增高明的地方就這裏,懂得什麽話在什麽時候說,以什麽樣的形式說。而範增就隻懂得該說的話就要說,不管什麽形式、什麽時候。如果說張良懂得拿捏分寸、知道進退、明哲保身,那麽範增就是無所顧慮、口直心快、率性而為。張良懂得站在領導的背後為領導出謀劃策,卻不會搶功勞;而範增喜歡站在領導的麵前對領導指指點點,讓領導這樣做那樣做。雖然領導最後可能都會聽取他們的建議,但是領導對他們的個人卻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對張良是聽其言而愛其人,對範增則是聽其言而厭其人。


    張良見樊噲勸說劉季無效,才迫不得已從幕後走向台前,親自勸說劉季。他首先直接指出秦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不行仁道、貪圖享樂,革命軍才得以順利進關,才能夠站在皇宮這裏。如今,革命軍才剛進入首都鹹陽,就要享受秦帝國遺留下來的榮華富貴,那麽革命軍和暴虐的秦帝國有何區別。(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史記-留侯世家》)


    他直擊要害,正說中劉季的顧慮。劉季本身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大本事,如今被張良這麽一說,更加覺得可能守不住這繁華國都。張良最後還謙虛的把功勞全推給樊噲,不明聲色的點出這是樊噲的主意,讓劉季接受樊噲的意見。這既給足了劉季麵子,也顯得沒那麽死硬。劉季當然覺得容易接受。(願沛公聽樊噲言。《史記-留侯世家》)


    很快,劉季就下令把皇宮裏的珍寶財物封存好,放迴原處,並退軍城外。首都鹹陽所有東西都像之前那樣,仿佛他們就從來沒有進關。他們默默的等待其他革命軍的到來,特別是楚地最具威望的項氏家族軍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漢歲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徒小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徒小良並收藏秦漢歲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