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激戰
項羽殺害上將軍宋義後,自立為代理上將軍,取得了軍隊的指揮權。但是,項羽在趙地的戰爭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打得十分艱難。
項羽麵對的是秦帝國最勇猛的兩位將軍——章邯和王離。章邯,一直是反秦革命軍的克星,他徹底擊敗了革命軍的精神領袖陳勝,又斬殺了楚地革命軍最具威望的核心人物項梁,令所有複國軍團都感到聞風喪膽。王離,秦朝名將之後,名副其實的軍三代。他的爺爺就是那位倔強的老頭將軍王翦,曾經率領秦國軍隊奮戰一年,殲滅了楚國,取得最終的勝利。如果說項羽出生在故楚國的軍事家族,那麽王離則是出生成長在秦國的軍事家族,同樣是自幼熟讀兵書、熏陶在濃厚的軍事氛圍裏,每天談論的也都是些軍國大事。但是王離比項羽幸運,王離平安無憂地成為秦帝國一名出色將領,而項羽則需麵對家道中落、四處奔波。如今,曆史讓他們相遇了。
他們將麵臨著一場決定曆史走向的戰爭——钜鹿之戰。
這裏是钜鹿郡,全國戰事最為激烈的主戰場,幾乎所有的重要軍事力量此刻都集中在這裏。秦帝國最精銳的兩支軍隊40多萬兵力分別由兩位出色的將領章邯和王離率領,將軍王離已經圍攻钜鹿多時,而將軍章邯則在後方穩操大局。故楚國5萬多兵力的革命軍由年輕將領項羽率領,而其他複國軍團共數十萬兵力圍集在钜鹿默默觀望,誰也不敢靠近。(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史記-項羽本紀》)
此刻,項羽作出了一項震驚全軍的決定,而這項決定對他今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那就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是最後逼不得已的戰術。項羽首先派黥布率領軍隊切斷王離的糧道,阻擋章邯軍隊與王離軍隊聯係。然後,命令全軍備足三天幹糧,將渡船全部鑿沉河底,帳篷全部焚毀,炊事用具全部砸碎。(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在這場戰爭中,年紀輕輕的項羽展現出了驚人的耐力和視死如歸的勇氣,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和其他將士一樣,隻留三天幹糧,義無反顧的向秦軍大營衝刺。
他決定了要與王離決一死戰!
這天,钜鹿的空氣注定是血腥的。雙方激戰了七次,身穿盔甲的屍體橫在沙場中央,鮮血染紅了大地,廝殺和哀嚎混雜在一起,掩蓋了恐懼。
楚軍連戰連捷,秦軍節節敗退。
最終,敵方主帥王離被俘虜,亦有傳言其已戰死沙場。而秦帝國其他將領要麽被殺,要麽自殺。最後的勝利者項羽,穿過堆積如山的屍骨,踏著黑紅的鮮血,來到秦國大營,宣布戰爭的結束。
聚集在周圍觀望的複國軍團既感到興奮,又感到震驚。興奮的是,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最難打得戰爭已經結束;震驚的是,這場艱難的戰爭竟然是由年僅25歲的項羽完成的,而且是以5萬兵力對抗20萬兵力的秦軍。他們前往秦軍大營拜見這位勇猛的年輕將軍,無不低身膝行,誠惶誠恐。
身材高大威猛的項羽坐在主帥座位,眼神裏投射出仍未散去的冷峻殺氣。沒有人敢抬頭直視這雙眼睛,也沒有人敢貿然開口,怕說錯一句話。
在這座剛虜獲的秦國大營裏,項羽被所有複國軍團共同推舉為最高統帥,其威望已遠遠超過他的叔父項梁,超過了全國所有的將領。
【項羽】
現在,隻剩下最後的對手章邯了。
項羽從來沒有懼怕過,但也從不敢鬆懈。他在日夜思念這場仗應該如何打,應該如何排兵布陣。緊張的戰事旋繞在他的頭上,令他久久不能入眠。
而就在此時,意外的驚喜竟然從天而降——敵方將領章邯送來降書,他要投降!
項羽有些不敢相信,覺得敵方不太可能這麽輕易服輸。他不知道敵方出現了什麽變故。原來,钜鹿戰敗後,章邯受到秦朝中央政府的責備和質疑。丞相趙高把持著朝政,不管章邯戰勝或戰敗,最終都要受到懲罰。
秦帝國最後一位名將終於也對中央政府失去了信心。絕望的章邯連續發出多封降書,急投至敵方的軍營,要求雙方停戰。
項羽的信心猛增,不僅沒有接受章邯的投降,反而加緊了攻擊的步伐。他日夜不敢歇息,領兵連番攻擊敵方軍營。他要用最粗暴的戰術殲滅秦帝國最強勁的軍隊,他要讓章邯沒有翻身的機會,他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他要讓世人看到這勝利是一兵一將砍殺出來的。他迴想起自己最敬重的叔父項梁,項梁正是被章邯的軍隊擊敗並殺害。家仇國恨讓項羽心中充滿了怒火,而這熊熊怒火撲向了秦軍大營。
直到軍糧快要用盡的那一天,項羽動搖了。他決定放下仇恨,接受章邯的投降。但是,他下定決心,自己與章邯勢不兩立,如果有機會就把他除掉。
但是令項羽沒有想到的是,被外界譽為戰神的勇猛將軍章邯,在見到自己的那一刻,竟然哭了起來,而且哭得撕心裂肺。原以為章邯是個錚錚鐵骨、不怕死的家夥,但沒想到他一大男人哭得竟像個小孩。(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史記-項羽本紀》)
全場都震驚了。
尤其是主帥項羽,在見到章邯這個樣子的時候,他的心立馬軟了下來,之前的仇恨似乎都拋到九霄雲外。他甚至感覺到了章邯的無奈,作為一名將軍而不得不執行命令的無奈。
最終,項羽接納了章邯的投降,並許諾攻破關中之後封其為雍王,治理秦地。
【項羽】
作為複國聯軍的最高統帥,項羽率領著60萬將士浩浩蕩蕩的往首都鹹陽前進。而這其中包括剛剛投降的20萬秦軍。
秦軍將士感到有些愕然,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身份的巨大轉變。原本他們是作為朝廷正規軍,遠赴此地抗擊暴徒的,而現在竟然受暴徒統領。他們不知道下一步戰爭的方向應該往哪裏走,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發展如何,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死如何,而如今的最高統帥項羽也沒有做出明確的指示。在行軍的途中,新降的秦軍將士與其他軍團的關係似乎也並不融洽。其他軍團的將士對這些秦軍將士感到憤憤不平,想起他們曾經對自己欺淩羞辱,想起他們殺害了自己諸多親友,隨時想著要伺機報複他們,恨不得將他們碎屍萬段。
矛盾愈演愈烈。特別是當秦軍將士知道下一步的進擊方向是自己的故鄉時,他們感到驚恐不已。他們擔心在故鄉安居的父母、妻子、兒女和親友會受到傷害。騷動和不安的情緒在軍中蔓延,影響了前進的步伐。
最高統帥項羽原本隻想著盡快攻入鹹陽,但他現在不得不停下步伐來思考和解決當前這個最重要的議題——如何處理這20萬秦軍將士。
項羽當然想采取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徹底解決這些秦軍將士。他擔心的是,數量這麽龐大的秦軍將士,如果他們不聽從命令,那將會很難管控。特別是到了關中,如果處理不當,他們聯合關中民眾抵抗,那就更加不堪設想。而且20萬將士的軍糧也將會是個很沉重的負擔。幹脆讓他們永遠消息吧。(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而這一殘忍的做法得到了黥布的認同。冷血的黥布向來是殺人不眨眼,其他問題當然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很快,這一殘酷的軍令就下達了,並由將軍黥布領兵執行。
這一夜,是秦軍有史以來最恐怖的夜晚。他們在沉睡的夢鄉中,被奪去了性命。沒有人知道,黥布他們花費了多少時間去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黥布他們殺人殺得不僅心麻,手也麻。眼裏已經充滿血絲的黥布,下令將這些秦軍降卒坑埋在新安這座小縣城。(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項羽本紀》)
這一幕似曾相識。想當年,秦國軍隊入侵趙國的都城長平,40多萬已經投降的趙國將士被秦國軍隊坑殺。而如今,同樣是在趙地,20多萬已經投降的秦國將士被坑殺,曆史仿佛又重現。
新安坑卒,項羽徹底解決了眼前的難題,他以為今後可以義無反顧的向首都鹹陽挺進。但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殘暴不仁的舉措也埋下了秦國民眾仇恨的種子,數百萬的秦國軍民將永遠與項羽勢不兩立。
項羽當然沒想過這些問題,也不會預料到這些問題。他對秦國將士和民眾本來就沒有多少好感,也不需要博取他們的好感。
他隻想用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消滅秦帝國,其他問題不在他考慮的範圍。
他隻懂軍事,不懂政治。
項羽殺害上將軍宋義後,自立為代理上將軍,取得了軍隊的指揮權。但是,項羽在趙地的戰爭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打得十分艱難。
項羽麵對的是秦帝國最勇猛的兩位將軍——章邯和王離。章邯,一直是反秦革命軍的克星,他徹底擊敗了革命軍的精神領袖陳勝,又斬殺了楚地革命軍最具威望的核心人物項梁,令所有複國軍團都感到聞風喪膽。王離,秦朝名將之後,名副其實的軍三代。他的爺爺就是那位倔強的老頭將軍王翦,曾經率領秦國軍隊奮戰一年,殲滅了楚國,取得最終的勝利。如果說項羽出生在故楚國的軍事家族,那麽王離則是出生成長在秦國的軍事家族,同樣是自幼熟讀兵書、熏陶在濃厚的軍事氛圍裏,每天談論的也都是些軍國大事。但是王離比項羽幸運,王離平安無憂地成為秦帝國一名出色將領,而項羽則需麵對家道中落、四處奔波。如今,曆史讓他們相遇了。
他們將麵臨著一場決定曆史走向的戰爭——钜鹿之戰。
這裏是钜鹿郡,全國戰事最為激烈的主戰場,幾乎所有的重要軍事力量此刻都集中在這裏。秦帝國最精銳的兩支軍隊40多萬兵力分別由兩位出色的將領章邯和王離率領,將軍王離已經圍攻钜鹿多時,而將軍章邯則在後方穩操大局。故楚國5萬多兵力的革命軍由年輕將領項羽率領,而其他複國軍團共數十萬兵力圍集在钜鹿默默觀望,誰也不敢靠近。(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史記-項羽本紀》)
此刻,項羽作出了一項震驚全軍的決定,而這項決定對他今後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那就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是最後逼不得已的戰術。項羽首先派黥布率領軍隊切斷王離的糧道,阻擋章邯軍隊與王離軍隊聯係。然後,命令全軍備足三天幹糧,將渡船全部鑿沉河底,帳篷全部焚毀,炊事用具全部砸碎。(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在這場戰爭中,年紀輕輕的項羽展現出了驚人的耐力和視死如歸的勇氣,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和其他將士一樣,隻留三天幹糧,義無反顧的向秦軍大營衝刺。
他決定了要與王離決一死戰!
這天,钜鹿的空氣注定是血腥的。雙方激戰了七次,身穿盔甲的屍體橫在沙場中央,鮮血染紅了大地,廝殺和哀嚎混雜在一起,掩蓋了恐懼。
楚軍連戰連捷,秦軍節節敗退。
最終,敵方主帥王離被俘虜,亦有傳言其已戰死沙場。而秦帝國其他將領要麽被殺,要麽自殺。最後的勝利者項羽,穿過堆積如山的屍骨,踏著黑紅的鮮血,來到秦國大營,宣布戰爭的結束。
聚集在周圍觀望的複國軍團既感到興奮,又感到震驚。興奮的是,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最難打得戰爭已經結束;震驚的是,這場艱難的戰爭竟然是由年僅25歲的項羽完成的,而且是以5萬兵力對抗20萬兵力的秦軍。他們前往秦軍大營拜見這位勇猛的年輕將軍,無不低身膝行,誠惶誠恐。
身材高大威猛的項羽坐在主帥座位,眼神裏投射出仍未散去的冷峻殺氣。沒有人敢抬頭直視這雙眼睛,也沒有人敢貿然開口,怕說錯一句話。
在這座剛虜獲的秦國大營裏,項羽被所有複國軍團共同推舉為最高統帥,其威望已遠遠超過他的叔父項梁,超過了全國所有的將領。
【項羽】
現在,隻剩下最後的對手章邯了。
項羽從來沒有懼怕過,但也從不敢鬆懈。他在日夜思念這場仗應該如何打,應該如何排兵布陣。緊張的戰事旋繞在他的頭上,令他久久不能入眠。
而就在此時,意外的驚喜竟然從天而降——敵方將領章邯送來降書,他要投降!
項羽有些不敢相信,覺得敵方不太可能這麽輕易服輸。他不知道敵方出現了什麽變故。原來,钜鹿戰敗後,章邯受到秦朝中央政府的責備和質疑。丞相趙高把持著朝政,不管章邯戰勝或戰敗,最終都要受到懲罰。
秦帝國最後一位名將終於也對中央政府失去了信心。絕望的章邯連續發出多封降書,急投至敵方的軍營,要求雙方停戰。
項羽的信心猛增,不僅沒有接受章邯的投降,反而加緊了攻擊的步伐。他日夜不敢歇息,領兵連番攻擊敵方軍營。他要用最粗暴的戰術殲滅秦帝國最強勁的軍隊,他要讓章邯沒有翻身的機會,他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他要讓世人看到這勝利是一兵一將砍殺出來的。他迴想起自己最敬重的叔父項梁,項梁正是被章邯的軍隊擊敗並殺害。家仇國恨讓項羽心中充滿了怒火,而這熊熊怒火撲向了秦軍大營。
直到軍糧快要用盡的那一天,項羽動搖了。他決定放下仇恨,接受章邯的投降。但是,他下定決心,自己與章邯勢不兩立,如果有機會就把他除掉。
但是令項羽沒有想到的是,被外界譽為戰神的勇猛將軍章邯,在見到自己的那一刻,竟然哭了起來,而且哭得撕心裂肺。原以為章邯是個錚錚鐵骨、不怕死的家夥,但沒想到他一大男人哭得竟像個小孩。(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史記-項羽本紀》)
全場都震驚了。
尤其是主帥項羽,在見到章邯這個樣子的時候,他的心立馬軟了下來,之前的仇恨似乎都拋到九霄雲外。他甚至感覺到了章邯的無奈,作為一名將軍而不得不執行命令的無奈。
最終,項羽接納了章邯的投降,並許諾攻破關中之後封其為雍王,治理秦地。
【項羽】
作為複國聯軍的最高統帥,項羽率領著60萬將士浩浩蕩蕩的往首都鹹陽前進。而這其中包括剛剛投降的20萬秦軍。
秦軍將士感到有些愕然,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身份的巨大轉變。原本他們是作為朝廷正規軍,遠赴此地抗擊暴徒的,而現在竟然受暴徒統領。他們不知道下一步戰爭的方向應該往哪裏走,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發展如何,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死如何,而如今的最高統帥項羽也沒有做出明確的指示。在行軍的途中,新降的秦軍將士與其他軍團的關係似乎也並不融洽。其他軍團的將士對這些秦軍將士感到憤憤不平,想起他們曾經對自己欺淩羞辱,想起他們殺害了自己諸多親友,隨時想著要伺機報複他們,恨不得將他們碎屍萬段。
矛盾愈演愈烈。特別是當秦軍將士知道下一步的進擊方向是自己的故鄉時,他們感到驚恐不已。他們擔心在故鄉安居的父母、妻子、兒女和親友會受到傷害。騷動和不安的情緒在軍中蔓延,影響了前進的步伐。
最高統帥項羽原本隻想著盡快攻入鹹陽,但他現在不得不停下步伐來思考和解決當前這個最重要的議題——如何處理這20萬秦軍將士。
項羽當然想采取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徹底解決這些秦軍將士。他擔心的是,數量這麽龐大的秦軍將士,如果他們不聽從命令,那將會很難管控。特別是到了關中,如果處理不當,他們聯合關中民眾抵抗,那就更加不堪設想。而且20萬將士的軍糧也將會是個很沉重的負擔。幹脆讓他們永遠消息吧。(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而這一殘忍的做法得到了黥布的認同。冷血的黥布向來是殺人不眨眼,其他問題當然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很快,這一殘酷的軍令就下達了,並由將軍黥布領兵執行。
這一夜,是秦軍有史以來最恐怖的夜晚。他們在沉睡的夢鄉中,被奪去了性命。沒有人知道,黥布他們花費了多少時間去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黥布他們殺人殺得不僅心麻,手也麻。眼裏已經充滿血絲的黥布,下令將這些秦軍降卒坑埋在新安這座小縣城。(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項羽本紀》)
這一幕似曾相識。想當年,秦國軍隊入侵趙國的都城長平,40多萬已經投降的趙國將士被秦國軍隊坑殺。而如今,同樣是在趙地,20多萬已經投降的秦國將士被坑殺,曆史仿佛又重現。
新安坑卒,項羽徹底解決了眼前的難題,他以為今後可以義無反顧的向首都鹹陽挺進。但是,令其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殘暴不仁的舉措也埋下了秦國民眾仇恨的種子,數百萬的秦國軍民將永遠與項羽勢不兩立。
項羽當然沒想過這些問題,也不會預料到這些問題。他對秦國將士和民眾本來就沒有多少好感,也不需要博取他們的好感。
他隻想用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消滅秦帝國,其他問題不在他考慮的範圍。
他隻懂軍事,不懂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