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也是老師,現在在一初中做校長,我母親沒有工作。”
他倆的交談很流利,很暢快,李銘覺得楚涵並沒有勉強的意思,她並沒有懼怕他這個大男生,他是走在馬路的外側,他不知道她是不是領會了他是在保護她的安全。
到了十字路口,他倆開始往西走,由於是上坡,李銘故意把步子放慢,他怕楚涵跟不上。他還想和她說點什麽,但又不知說什麽是好,其實他最關心的是她為什麽是中專畢業,為什麽能到一中來教書,但這些似乎又不好隨便問,以後時間長了,彼此熟悉了,倒不一定不可以問,但今天不能問,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問人家為什麽考一個中專,有居高臨下之感,問人家為什麽到一高中來教書,更不得體,許你來不許人家來,就因為你是本科,人家是中專嗎?不過在一個小縣城,一個年輕人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這確實不好遇,在縣城他有幾十位同學,但沒聽說哪位同學的父母同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在他念一高中的時候,有幾位老師是名牌大學畢業,但也沒聽說他們的配偶也是名牌,在他的心裏好像有一個名牌情結,所以他對楚涵也多少有點好奇。
“這條路陡了點,上坡有點費勁。”
他不想再問這問那了,他覺得問得太多不夠禮貌,但又不想靜默,所以就說了這樣沒有實際意義的話。
“那迴來就好了,騎車一個俯衝就到學校了。”
沒成想對這樣沒有實際意義的話她也是熱情地迴應著。
“但迴家就費勁了,像你女孩子都騎不上來了。”
他也完全是為了說話而說話,所以就繼續他的沒有實際意義的話.
“那就推著唄。”
她仍然熱情地往下說.
“但畢竟這條路修得還算及時,如果再早畢業二年呢,還沒有這條路呢,得從街裏繞著走。”
這話更是沒什麽實際意義了,他都覺得有點降低他的說話水準了。
“也許再擱二年啊就鋪上油漆了,那我們就方便多了。”
但她接的很有水準,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李銘覺得和她說話特別對路,她能把斷了線的話給你接上。
“是啊,這土路太埋汰,一刮風啊渾身都是土。”
他也隻能這樣應對了,他覺得自己說的沒她說的好。
“下雨就是兩腳泥了。”
他覺得兩腳泥是對渾身土的對仗,這個小姑娘真聰明,你有上言,她必有下語。
“而我們還要風雨不誤。”他也完全是順著話題說。
“風雨兼程。”
她看著他,笑了。好象是在說,我們談得很攏啊。
他也笑了。他心裏的拘謹似乎沒有了,其實兩個人交談最怕的就是一個人說了上句而另一個人沒有下句,尤其是在男女之間,如果男人說了上句而女方沒有下句,那會叫男人很尷尬,但他覺得楚涵和他的配合很好,她的迴應很及時也很得體,還稍帶一點詼諧,從她的談話看,她不象一個中專生,她說話的時候,眉宇間透出一股靈氣,有些稚嫩的麵頰充滿青春的朝氣。
他倆終於走到了坡頂,李銘說:“我往北了。”
“好。下午見。”
“下午見。”她向他揮了揮手,他也向她揮了揮手。
他往北走去,他不想往那邊看,他怕她發現他看她,男人看女人有時需要偷偷地看,因為男人那貪婪的目光有時會遭到女人鄙夷,但是他還是板不住往那邊看了一下,象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扭著他的頭,幸虧她沒有往這邊看,她一直往前走著,空闊的馬路隻有她一人,輕靈的腳步透射出青春的活力。
“風雨兼程。”他又想起了她說的那句話,這是一首歌的名字,是一個女歌手演唱的,他隻記住了最後一句,“就這樣風雨兼程。”但他看她說話的模樣,她一定會唱這首歌,她說話的語氣也完全是雙關的,如果把她說的話變成字幕,那“風雨兼程”就一定是書名號,這個小姑娘真聰明。
“就這樣風雨兼程。”那優美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
盡管和楚涵嘮了一路,但李銘還是有很多疑問沒有得到解決,不是因為時間不夠了,而是因為他不好張口問,按照教育局的規定,到高中任教的是本科學曆,到初中任教的是專科學曆,到小學任教的是中專學曆,那陣高校長介紹她是外語師範畢業,他知道這個外語師範是中專,但他不知道這個外語師範招的是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如果拿楚涵的年齡來計算,她應該是初中畢業念的外語師範,如果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為什麽不念高中呢?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而她一個中專生怎麽會分到一高中做老師呢?是她的學習成績太優異了嗎?不過,這些都不是當麵好打聽的事,尤其是他們才剛剛認識,怎麽好打聽人家的事情呢。
這個上午李銘過得還是很愉快的,自從見到了高校長那慈祥的麵容,他就感覺到了一種迴家的溫暖,而和老師們的一陣交談也打破了他這一個月來的寂寞,尤其是中午和楚涵走了一路。他的那種虎落平川的感覺小了很多,楚涵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不也在這個小縣城裏呆了幾十年嗎?怎麽能說縣城裏就沒有人才了呢?他一開始還有點鄙視楚涵的學曆,因為他知道師範學校是一個中專,但當他知道楚涵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以後,他不敢鄙視她了,自己的父親也隻是一個大專畢業,自己的母親那一點學曆,如果將兩個家庭的總學曆平均一下,自己還趕不上楚涵呢,並且,從最初的印象看,楚涵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自己有什麽理由瞧不起人家呢?
這一個中午他都想早一點迴到學校,因為家裏有母親做飯,飯是準時的,也不用他刷碗,他吃完了飯就覺得沒事可做,還不如早點到學校去享受當老師的感覺。
但這是上班的第一天,他還沒有辦公室的鑰匙,他來早了也進不了辦公室,為了不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尷尬,他還是在下午上班的時刻準時地來到了辦公室。
李銘念一中的時候語外組的辦公室不是在後院的瓦房裏,而是在教學樓裏,後來學校的學生不斷增多,教室不夠用了,語外組就搬到了這裏。
和在樓裏辦公相比瓦房有三大好處,一是打掃衛生的時候省勁了。學校經常打掃衛生,打掃衛生最頭疼的一項活動就是擦玻璃,原來在樓裏的時候,是在三樓,共有六麵窗戶,一麵窗戶是上下兩套,裏外兩層,共十二扇,六麵窗戶就是七十二扇,外麵那一層窗戶須摘下來擦,擦完再上上,特別費勁,並且樓房裏也沒有水,打水須到樓外的鍋爐房,也很不方便,到了瓦房以後,擦窗戶的時候人可以站到外麵,不用摘窗戶了,省事了很多,並且瓦房裏還有水龍頭,因為瓦房原來是化學實驗室,有自來水;第二大好處是瓦房是新房,窗戶門都比較嚴實,窗戶也大,采光和密封都比樓上好,並且地麵也是水磨石地麵,易於打掃,樓上是水泥地麵,並且出現了很多坑槽,不易打掃,走路也不平;第三個好處就是離領導比較遠,領導沒事不來,辦公比較自由。所以語外組的老師還是很願意在瓦房辦公的。
但今天大家的願望落空了,下午剛上班,教導處孫主任就來了,老師們還想打點閑嘮,一看孫主任來了就都正襟危坐了。孫主任是上個學期到一高中來做教導主任的,原來在教師進修學校做語文教研組的組長,從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組長到一高中的教導處主任,這一步邁得不小,想必孫主任一定是一個業務尖子,並且工作上也很積極,老師們還沒進入角色呢,但他早就進入角色了。
“我說老周呀,聽教育局的人說明年高考就有考綱了,考綱規定了哪些課文是參加高考的,哪些課文是不參加高考的,但考綱好象是一時半夥還發不下來,我想咱也就別等考綱了。語文教學要有所側重了,高考不考的文章我們就別講了,你說是不是這個事啊?”
孫主任慢條斯理地說,象是在研究工作,也象是在嘮嗑,這很符合上班第一天的氛圍,李銘覺得孫主任是一個很會做工作的人。
“但問題是哪個應該講,哪個不應該講我們確定不了啊。”周老師說。
李銘覺得齊老師說的有點道理,在考綱出來之前,授課老師不太好確定哪篇文章是考綱之內的,哪篇文章是考綱之外的,這是他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天就碰見了這麽重要的問題,他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他想知道孫主任和周老師是怎麽處理這個問題的。
所以,目前來說,他還不是那麽著急,他處於被動趨勢而已。
他倆的交談很流利,很暢快,李銘覺得楚涵並沒有勉強的意思,她並沒有懼怕他這個大男生,他是走在馬路的外側,他不知道她是不是領會了他是在保護她的安全。
到了十字路口,他倆開始往西走,由於是上坡,李銘故意把步子放慢,他怕楚涵跟不上。他還想和她說點什麽,但又不知說什麽是好,其實他最關心的是她為什麽是中專畢業,為什麽能到一中來教書,但這些似乎又不好隨便問,以後時間長了,彼此熟悉了,倒不一定不可以問,但今天不能問,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問人家為什麽考一個中專,有居高臨下之感,問人家為什麽到一高中來教書,更不得體,許你來不許人家來,就因為你是本科,人家是中專嗎?不過在一個小縣城,一個年輕人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這確實不好遇,在縣城他有幾十位同學,但沒聽說哪位同學的父母同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在他念一高中的時候,有幾位老師是名牌大學畢業,但也沒聽說他們的配偶也是名牌,在他的心裏好像有一個名牌情結,所以他對楚涵也多少有點好奇。
“這條路陡了點,上坡有點費勁。”
他不想再問這問那了,他覺得問得太多不夠禮貌,但又不想靜默,所以就說了這樣沒有實際意義的話。
“那迴來就好了,騎車一個俯衝就到學校了。”
沒成想對這樣沒有實際意義的話她也是熱情地迴應著。
“但迴家就費勁了,像你女孩子都騎不上來了。”
他也完全是為了說話而說話,所以就繼續他的沒有實際意義的話.
“那就推著唄。”
她仍然熱情地往下說.
“但畢竟這條路修得還算及時,如果再早畢業二年呢,還沒有這條路呢,得從街裏繞著走。”
這話更是沒什麽實際意義了,他都覺得有點降低他的說話水準了。
“也許再擱二年啊就鋪上油漆了,那我們就方便多了。”
但她接的很有水準,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李銘覺得和她說話特別對路,她能把斷了線的話給你接上。
“是啊,這土路太埋汰,一刮風啊渾身都是土。”
他也隻能這樣應對了,他覺得自己說的沒她說的好。
“下雨就是兩腳泥了。”
他覺得兩腳泥是對渾身土的對仗,這個小姑娘真聰明,你有上言,她必有下語。
“而我們還要風雨不誤。”他也完全是順著話題說。
“風雨兼程。”
她看著他,笑了。好象是在說,我們談得很攏啊。
他也笑了。他心裏的拘謹似乎沒有了,其實兩個人交談最怕的就是一個人說了上句而另一個人沒有下句,尤其是在男女之間,如果男人說了上句而女方沒有下句,那會叫男人很尷尬,但他覺得楚涵和他的配合很好,她的迴應很及時也很得體,還稍帶一點詼諧,從她的談話看,她不象一個中專生,她說話的時候,眉宇間透出一股靈氣,有些稚嫩的麵頰充滿青春的朝氣。
他倆終於走到了坡頂,李銘說:“我往北了。”
“好。下午見。”
“下午見。”她向他揮了揮手,他也向她揮了揮手。
他往北走去,他不想往那邊看,他怕她發現他看她,男人看女人有時需要偷偷地看,因為男人那貪婪的目光有時會遭到女人鄙夷,但是他還是板不住往那邊看了一下,象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扭著他的頭,幸虧她沒有往這邊看,她一直往前走著,空闊的馬路隻有她一人,輕靈的腳步透射出青春的活力。
“風雨兼程。”他又想起了她說的那句話,這是一首歌的名字,是一個女歌手演唱的,他隻記住了最後一句,“就這樣風雨兼程。”但他看她說話的模樣,她一定會唱這首歌,她說話的語氣也完全是雙關的,如果把她說的話變成字幕,那“風雨兼程”就一定是書名號,這個小姑娘真聰明。
“就這樣風雨兼程。”那優美的旋律又在耳邊響起。
盡管和楚涵嘮了一路,但李銘還是有很多疑問沒有得到解決,不是因為時間不夠了,而是因為他不好張口問,按照教育局的規定,到高中任教的是本科學曆,到初中任教的是專科學曆,到小學任教的是中專學曆,那陣高校長介紹她是外語師範畢業,他知道這個外語師範是中專,但他不知道這個外語師範招的是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如果拿楚涵的年齡來計算,她應該是初中畢業念的外語師範,如果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為什麽不念高中呢?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而她一個中專生怎麽會分到一高中做老師呢?是她的學習成績太優異了嗎?不過,這些都不是當麵好打聽的事,尤其是他們才剛剛認識,怎麽好打聽人家的事情呢。
這個上午李銘過得還是很愉快的,自從見到了高校長那慈祥的麵容,他就感覺到了一種迴家的溫暖,而和老師們的一陣交談也打破了他這一個月來的寂寞,尤其是中午和楚涵走了一路。他的那種虎落平川的感覺小了很多,楚涵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不也在這個小縣城裏呆了幾十年嗎?怎麽能說縣城裏就沒有人才了呢?他一開始還有點鄙視楚涵的學曆,因為他知道師範學校是一個中專,但當他知道楚涵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以後,他不敢鄙視她了,自己的父親也隻是一個大專畢業,自己的母親那一點學曆,如果將兩個家庭的總學曆平均一下,自己還趕不上楚涵呢,並且,從最初的印象看,楚涵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自己有什麽理由瞧不起人家呢?
這一個中午他都想早一點迴到學校,因為家裏有母親做飯,飯是準時的,也不用他刷碗,他吃完了飯就覺得沒事可做,還不如早點到學校去享受當老師的感覺。
但這是上班的第一天,他還沒有辦公室的鑰匙,他來早了也進不了辦公室,為了不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尷尬,他還是在下午上班的時刻準時地來到了辦公室。
李銘念一中的時候語外組的辦公室不是在後院的瓦房裏,而是在教學樓裏,後來學校的學生不斷增多,教室不夠用了,語外組就搬到了這裏。
和在樓裏辦公相比瓦房有三大好處,一是打掃衛生的時候省勁了。學校經常打掃衛生,打掃衛生最頭疼的一項活動就是擦玻璃,原來在樓裏的時候,是在三樓,共有六麵窗戶,一麵窗戶是上下兩套,裏外兩層,共十二扇,六麵窗戶就是七十二扇,外麵那一層窗戶須摘下來擦,擦完再上上,特別費勁,並且樓房裏也沒有水,打水須到樓外的鍋爐房,也很不方便,到了瓦房以後,擦窗戶的時候人可以站到外麵,不用摘窗戶了,省事了很多,並且瓦房裏還有水龍頭,因為瓦房原來是化學實驗室,有自來水;第二大好處是瓦房是新房,窗戶門都比較嚴實,窗戶也大,采光和密封都比樓上好,並且地麵也是水磨石地麵,易於打掃,樓上是水泥地麵,並且出現了很多坑槽,不易打掃,走路也不平;第三個好處就是離領導比較遠,領導沒事不來,辦公比較自由。所以語外組的老師還是很願意在瓦房辦公的。
但今天大家的願望落空了,下午剛上班,教導處孫主任就來了,老師們還想打點閑嘮,一看孫主任來了就都正襟危坐了。孫主任是上個學期到一高中來做教導主任的,原來在教師進修學校做語文教研組的組長,從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組長到一高中的教導處主任,這一步邁得不小,想必孫主任一定是一個業務尖子,並且工作上也很積極,老師們還沒進入角色呢,但他早就進入角色了。
“我說老周呀,聽教育局的人說明年高考就有考綱了,考綱規定了哪些課文是參加高考的,哪些課文是不參加高考的,但考綱好象是一時半夥還發不下來,我想咱也就別等考綱了。語文教學要有所側重了,高考不考的文章我們就別講了,你說是不是這個事啊?”
孫主任慢條斯理地說,象是在研究工作,也象是在嘮嗑,這很符合上班第一天的氛圍,李銘覺得孫主任是一個很會做工作的人。
“但問題是哪個應該講,哪個不應該講我們確定不了啊。”周老師說。
李銘覺得齊老師說的有點道理,在考綱出來之前,授課老師不太好確定哪篇文章是考綱之內的,哪篇文章是考綱之外的,這是他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天就碰見了這麽重要的問題,他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他想知道孫主任和周老師是怎麽處理這個問題的。
所以,目前來說,他還不是那麽著急,他處於被動趨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