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九月下旬,北風更加咆哮,雪花如期而至,將整個太行山脈染成一片白色。
蒼山潔白,萬籟俱寂,鳥獸隱藏,整個太行山脈顯得雄偉而幽靜。
兩日後,張獻帶領著1000名騎兵,押運著1萬斛糧食來到天井關。
同時,跟隨張獻一同到來的還有四員武將,個個手持長矛,精神抖擻。
冉閔熱情地招待了張獻等人,而後指著身後的刀疤說道:“此人便是麵具張。”
張獻早就看到了冉閔身後麵帶麵具的刀疤,隻見刀疤身高、體形與張蠔非常相似,隻不過顯得稍微壯實了一點。
冉閔轉頭看向刀疤,也介紹道:“這位是張獻將軍!”
刀疤頭顱高高抬起,顯得傲視一切,隻是僅僅點了點頭,算是見過麵了。
張獻心中不能完全肯定,於是說道:“天王,不知能不能見識一番麵具張的尊容?”
冉閔看向刀疤,裝作沉思片刻地樣子,這才說道:
“麵具張,摘下麵具!”
刀疤聽後,猶豫多時,作出一副不舍的樣子。
“揭下麵具,猶豫什麽?又不是讓你脫褲子!”
冉閔勃然大怒,大聲喝道,驚得張獻和身後的四位將領一陣色變。
刀疤萬般無奈,這才輕輕摘下麵具。
張獻隻見刀疤的臉上從右上至左下長有一道長長的、深深的疤痕,顯然是被人用刀擊中麵部留下的。
張獻見罷,點了點頭,確認此人非張蠔。
“看完呢?高興呢?”
刀疤冷聲說道,而後再次將麵具戴上。
冉閔看後,裝作不高興的樣子,看向張獻,解釋道:“這麵具張性格孤傲,請張獻將軍見諒。”
張獻聽罷,大笑道:“張將軍確實是性格孤傲之人,隻是不知武藝如何,能夠配得上這孤傲的性格?”
張獻也不繞圈子,開口便要檢驗一番刀疤的功夫。
冉閔微微一笑,遂道:“功夫怎麽樣,口說無憑,隻有真刀真槍的戰鬥之後,方可知曉。”
張獻見冉閔也是直來直去,頓時大喜,遂指著身後的一名年輕將領說道:
“此人名為呂慎,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乃是溫侯呂布的後代,聽說麵具張勇猛了得,早就心中不服了。”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如此也好,就讓這位呂將軍與麵具張比較一番。”
說罷,眾人來到天井關內的一處空曠之地,刀疤和呂慎二人手持長矛,翻身上馬,相對而立。
此時,冉閔突然對張獻說道:
“張將軍,這刀疤自小失去親人,一直生活在仇恨之中,性格極為陰癖,不可輕易受到刺激,否則必開殺戒。
你可要提醒呂將軍,戰鬥之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可丟了性命!”
張獻聽罷,心中卻是不以為然,遂大笑道:
“呂慎將軍年輕氣盛,性格暴躁,極為好戰,天王也要提醒麵具張,一定要做好提防啊。”
冉閔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心中高興,於是轉身對刀疤道:
“麵具張,此乃比武切磋而已,萬萬不可下殺手!”
刀疤騎在戰馬之上,手持長矛,腰懸戰刀,聽到冉閔的提醒後,不僅沒有半點答應,而是“駕”的一聲,催動戰馬便向前殺去。
“小子,拿命來!”
刀疤一邊催馬前行,一邊大聲地喝道。
呂慎見刀疤傲慢無禮,輕視於自己,也是心中大怒,手持長矛,催動戰馬,向前奔來,同時大聲地喊道:
“麵具張,留下性命!”
二人還未戰鬥,僅從語氣之中便可聽出,二人這是要以生死相搏。
二人催馬前衝,都是長矛前指。
“咣”的一聲,兩矛相交。
就在這時,隻見刀疤手中的長矛先撥後繞,將呂慎的長矛擋於其外,而後長矛順勢前刺,直擊對方的腦袋。
呂慎見自己的長矛被擋於外側,又見刀疤的長矛直擊自己的腦袋,一時大驚,連忙側頭,躲過長矛。
可是,就在兩馬相錯之時,隻見刀疤的左手突然從腰間抽出戰刀,斜劈而去。
“噗”的一聲,呂慎碩大的頭顱掉落,一股鮮血從脖腔之中噴湧而出,直衝丈餘之高。
“一招便斬殺了呂慎?”
張獻及其它的三名將領見後,個個大驚,臉色無不駭然,瞬間變為蒼白。
“混賬!”
冉閔見後,心中竊喜,卻是裝作生氣的樣子,大步向前,從地麵上撿起呂慎的長矛,而後衝到刀疤的跟前,揮矛便是抽打刀疤。
長矛抽打在刀疤的身上,發出“嘭”“嘭”“嘭”的響聲。
刀疤騎在戰馬的背上,任憑冉閔抽打,也不閃躲,由於麵具罩麵,也看不出刀疤的具體表情來。
張獻聽到長矛抽打在刀疤身上那結實的響聲,知道是冉閔動了真怒,手下並沒有留情,於是連忙上前,勸解道:
“天王請息怒!”
“嘭!”“嘭!”“嘭!”
冉閔又是揮動長矛,再次抽打了幾下刀疤,方覺得心中解氣,這才停下手中的長矛,大聲地喝道:
“滾!”
刀疤聽後,冷哼一聲,這才將戰刀插入鞘中,勒轉戰馬,向南而去。
冉閔迴頭,自責地說道:
“真是不好意思,張將軍,這麵具張性格陰冷,戰鬥起來容易失去理智,嗜好殺人。
還請張將軍多多見諒!”
張獻見冉閔態度真誠,這才心痛且無奈地說道:
“唉!龍虎相爭,刀矛無眼,呂慎將軍一時不慎,丟了性命,也是他命中應有的劫數,這也怪不得麵具張!”
“嗯!”
冉閔見成功地糊弄了張獻,心中高興,這才裝作傷心地樣子說道:
“唉,這都是我帶兵無方所致啊!走,我們且到屋中,為張將軍和其它三位將軍壓壓驚!”
說罷,冉閔帶著張獻及其它三位將領來到屋中。
屋中,冉閔早已設下酒宴,眾人一頓吃喝,張獻和其它的三位將領心中害怕,於是連連向冉閔舉杯示敬,百般恭維。
“天王,至於麵具張一事,您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啊!隻怪我兄長思兒心切,將麵具張誤以為是張蠔,所以這才鬧出了這麽一場誤會,還請天王寬恕!”
刀疤一刀便斬了呂慎,這令張獻所有的疑心消失。
冉閔裝作大度的樣子,大笑道:“無妨,張刺史思兒心切,我能理解。”
其它的三位將領見罷,也是連忙上前給冉閔敬酒。
“天王武功蓋世,不想手下也是這般神勇了得,真是讓人欽佩啊!”
冉閔開玩笑的說道:“三位將軍,哪一天若是在張刺史的帳下待膩了,可盡管到我軍中來,我冉閔可是大大的歡迎啊!”
張獻和三位將領連連舉杯,百般恭維。
冉閔也是來者不懼,以一對四,最終將張獻幾人喝得暈頭轉向,酩酊大醉。
次日一早,張獻帶領1000名押糧將士押運著1000匹戰馬,辭別冉閔,直奔上黨而去。
冉閔站立在天井關的城樓之上,手撫短須,一陣哈哈大笑。
蒼山潔白,萬籟俱寂,鳥獸隱藏,整個太行山脈顯得雄偉而幽靜。
兩日後,張獻帶領著1000名騎兵,押運著1萬斛糧食來到天井關。
同時,跟隨張獻一同到來的還有四員武將,個個手持長矛,精神抖擻。
冉閔熱情地招待了張獻等人,而後指著身後的刀疤說道:“此人便是麵具張。”
張獻早就看到了冉閔身後麵帶麵具的刀疤,隻見刀疤身高、體形與張蠔非常相似,隻不過顯得稍微壯實了一點。
冉閔轉頭看向刀疤,也介紹道:“這位是張獻將軍!”
刀疤頭顱高高抬起,顯得傲視一切,隻是僅僅點了點頭,算是見過麵了。
張獻心中不能完全肯定,於是說道:“天王,不知能不能見識一番麵具張的尊容?”
冉閔看向刀疤,裝作沉思片刻地樣子,這才說道:
“麵具張,摘下麵具!”
刀疤聽後,猶豫多時,作出一副不舍的樣子。
“揭下麵具,猶豫什麽?又不是讓你脫褲子!”
冉閔勃然大怒,大聲喝道,驚得張獻和身後的四位將領一陣色變。
刀疤萬般無奈,這才輕輕摘下麵具。
張獻隻見刀疤的臉上從右上至左下長有一道長長的、深深的疤痕,顯然是被人用刀擊中麵部留下的。
張獻見罷,點了點頭,確認此人非張蠔。
“看完呢?高興呢?”
刀疤冷聲說道,而後再次將麵具戴上。
冉閔看後,裝作不高興的樣子,看向張獻,解釋道:“這麵具張性格孤傲,請張獻將軍見諒。”
張獻聽罷,大笑道:“張將軍確實是性格孤傲之人,隻是不知武藝如何,能夠配得上這孤傲的性格?”
張獻也不繞圈子,開口便要檢驗一番刀疤的功夫。
冉閔微微一笑,遂道:“功夫怎麽樣,口說無憑,隻有真刀真槍的戰鬥之後,方可知曉。”
張獻見冉閔也是直來直去,頓時大喜,遂指著身後的一名年輕將領說道:
“此人名為呂慎,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乃是溫侯呂布的後代,聽說麵具張勇猛了得,早就心中不服了。”
冉閔聽後,哈哈大笑道:“如此也好,就讓這位呂將軍與麵具張比較一番。”
說罷,眾人來到天井關內的一處空曠之地,刀疤和呂慎二人手持長矛,翻身上馬,相對而立。
此時,冉閔突然對張獻說道:
“張將軍,這刀疤自小失去親人,一直生活在仇恨之中,性格極為陰癖,不可輕易受到刺激,否則必開殺戒。
你可要提醒呂將軍,戰鬥之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可丟了性命!”
張獻聽罷,心中卻是不以為然,遂大笑道:
“呂慎將軍年輕氣盛,性格暴躁,極為好戰,天王也要提醒麵具張,一定要做好提防啊。”
冉閔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心中高興,於是轉身對刀疤道:
“麵具張,此乃比武切磋而已,萬萬不可下殺手!”
刀疤騎在戰馬之上,手持長矛,腰懸戰刀,聽到冉閔的提醒後,不僅沒有半點答應,而是“駕”的一聲,催動戰馬便向前殺去。
“小子,拿命來!”
刀疤一邊催馬前行,一邊大聲地喝道。
呂慎見刀疤傲慢無禮,輕視於自己,也是心中大怒,手持長矛,催動戰馬,向前奔來,同時大聲地喊道:
“麵具張,留下性命!”
二人還未戰鬥,僅從語氣之中便可聽出,二人這是要以生死相搏。
二人催馬前衝,都是長矛前指。
“咣”的一聲,兩矛相交。
就在這時,隻見刀疤手中的長矛先撥後繞,將呂慎的長矛擋於其外,而後長矛順勢前刺,直擊對方的腦袋。
呂慎見自己的長矛被擋於外側,又見刀疤的長矛直擊自己的腦袋,一時大驚,連忙側頭,躲過長矛。
可是,就在兩馬相錯之時,隻見刀疤的左手突然從腰間抽出戰刀,斜劈而去。
“噗”的一聲,呂慎碩大的頭顱掉落,一股鮮血從脖腔之中噴湧而出,直衝丈餘之高。
“一招便斬殺了呂慎?”
張獻及其它的三名將領見後,個個大驚,臉色無不駭然,瞬間變為蒼白。
“混賬!”
冉閔見後,心中竊喜,卻是裝作生氣的樣子,大步向前,從地麵上撿起呂慎的長矛,而後衝到刀疤的跟前,揮矛便是抽打刀疤。
長矛抽打在刀疤的身上,發出“嘭”“嘭”“嘭”的響聲。
刀疤騎在戰馬的背上,任憑冉閔抽打,也不閃躲,由於麵具罩麵,也看不出刀疤的具體表情來。
張獻聽到長矛抽打在刀疤身上那結實的響聲,知道是冉閔動了真怒,手下並沒有留情,於是連忙上前,勸解道:
“天王請息怒!”
“嘭!”“嘭!”“嘭!”
冉閔又是揮動長矛,再次抽打了幾下刀疤,方覺得心中解氣,這才停下手中的長矛,大聲地喝道:
“滾!”
刀疤聽後,冷哼一聲,這才將戰刀插入鞘中,勒轉戰馬,向南而去。
冉閔迴頭,自責地說道:
“真是不好意思,張將軍,這麵具張性格陰冷,戰鬥起來容易失去理智,嗜好殺人。
還請張將軍多多見諒!”
張獻見冉閔態度真誠,這才心痛且無奈地說道:
“唉!龍虎相爭,刀矛無眼,呂慎將軍一時不慎,丟了性命,也是他命中應有的劫數,這也怪不得麵具張!”
“嗯!”
冉閔見成功地糊弄了張獻,心中高興,這才裝作傷心地樣子說道:
“唉,這都是我帶兵無方所致啊!走,我們且到屋中,為張將軍和其它三位將軍壓壓驚!”
說罷,冉閔帶著張獻及其它三位將領來到屋中。
屋中,冉閔早已設下酒宴,眾人一頓吃喝,張獻和其它的三位將領心中害怕,於是連連向冉閔舉杯示敬,百般恭維。
“天王,至於麵具張一事,您千萬不要放在心上啊!隻怪我兄長思兒心切,將麵具張誤以為是張蠔,所以這才鬧出了這麽一場誤會,還請天王寬恕!”
刀疤一刀便斬了呂慎,這令張獻所有的疑心消失。
冉閔裝作大度的樣子,大笑道:“無妨,張刺史思兒心切,我能理解。”
其它的三位將領見罷,也是連忙上前給冉閔敬酒。
“天王武功蓋世,不想手下也是這般神勇了得,真是讓人欽佩啊!”
冉閔開玩笑的說道:“三位將軍,哪一天若是在張刺史的帳下待膩了,可盡管到我軍中來,我冉閔可是大大的歡迎啊!”
張獻和三位將領連連舉杯,百般恭維。
冉閔也是來者不懼,以一對四,最終將張獻幾人喝得暈頭轉向,酩酊大醉。
次日一早,張獻帶領1000名押糧將士押運著1000匹戰馬,辭別冉閔,直奔上黨而去。
冉閔站立在天井關的城樓之上,手撫短須,一陣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