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北伐失利,晉朝朝堂大震。


    有人說桓溫北伐失利,戰士死傷過萬,糧草輜重耗費無數,誤國誤民,要求嚴懲桓溫。


    但也有人說,目前晉室缺乏良將,如若就此免去桓溫官職,朝中無人統兵,若是北方諸胡趁機南下,隻怕晉室難保。


    更有人說,若是此時重罰桓溫,桓溫一旦生氣,重蹈王敦之路,率領大軍沿江而下,那又怎麽辦?


    眾大臣你一句,我一句,一時吵得不可開交。


    正當眾大臣在爭吵之時,忽有戰馬快報,說桓溫北伐之書已到。


    眾大臣聽後,一個個不再作聲,盡皆轉頭看向領朝的會稽王司馬昱。


    會稽王司馬昱打開信封,細細觀看。


    過了片刻,會稽王司馬昱的臉色漸漸變得鐵青,氣得渾身發抖。


    “這桓溫實在是囂張至極,根本不將朝廷放在眼中!”


    會稽王司馬昱氣得大聲吼道。


    眾人見罷,皆都大驚,不知桓溫在戰報之中到底說了什麽事情。


    “會稽王,桓溫怎麽說?”


    有人試探地問道。


    “唉!”


    會稽王司馬昱長歎一聲,遂道:


    “桓溫說,他率兵北伐,斬殺秦軍2萬餘人;後又輾轉洛陽,消滅姚襄大軍3萬餘人。


    再後又聯合冉閔,大敗燕國慕容評,殺敵過萬,戰果豐碩,大勝而歸,要求朝廷封賞。”


    “呸!真是不要臉!明明是戰敗而歸,還偏偏說大勝而歸,為自己臉上貼金,真是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吏部尚書王彪之不等會稽王司馬昱說完,便氣得怒不可遏,放聲大罵道。


    王彪之,出身琅琊王氏,左仆射王彬之子,丞相王導的堂侄,年二十而須發皓白,人稱“王白須”,以剛正不阿而著稱於世。


    司馬昱聽罷,冷笑一聲,遂道:“還不至於此。”


    眾官員聽罷,皆都大驚,齊問道:“他還說什麽?”


    會稽王司馬昱歎道:“桓溫說,此次北伐未果,皆因糧草不及所致,他要求重懲太倉令陸平之。”


    眾人聽罷,再次一愣。


    此時,尚書郎孫綽生氣地說道:“這桓溫實在是欺人太甚!”


    一旁年老持重的侍中高崧聽罷,卻是冷聲說道:


    “這是桓溫殺雞儆猴之法,給我們看了,好堵住你們悠悠之口。”


    眾人聽罷,這才明白,沒想到桓溫北伐失利,不僅不負荊請罪,反而還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


    此時,有人又道:“太倉令陸平之乃是吳郡四大家族陸家之後,若是我們就這樣懲處了陸平之,隻怕會引來江南各大家族的不滿啊!”


    張、朱、陸、顧,吳郡四大家族,占據著太湖周邊及蘇南的富庶之地,控製著東晉朝廷的錢糧供應,是妥妥地財神爺和地頭蛇。


    有道是強龍壓不住地頭蛇,當年晉元帝司馬睿剛到江南之時,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丞相王導整日個不務正事,與吳郡四大家族每日吃吃喝喝,清談闊論,這才籠絡住了四大家族。


    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吳郡四大家族的支持,司馬晉室才得以在江南立足,新建晉室王朝。


    若是張、朱、陸、顧四大家族聯合起來一致與朝廷對抗,斷絕錢糧供給,隻怕晉朝皇室和眾文武百官也隻能每天喝西北風了,甚至還會動搖晉室王朝的根基。


    會稽王司馬昱看了眾人一眼,又道:


    “另外,桓溫說此次北伐,將士死傷過萬,要求朝廷進行體恤。


    還有,北伐之中,將軍蔡頓、黃謐、黃靖、甘讓、臧虎、析寶,司馬郭洪、長史耿玉等人戰死,要求朝廷封為列侯,世蔭子孫。


    將軍周鼎在危難之時,突破重圍,率兵救援,功勳顯赫,要求封為上池鄉侯。”


    此時,吏部尚書王彪之聽後再次大怒道:


    “簡直是無恥至極!朝廷封賞,還需他來指點?”


    一旁的侍中高崧聽罷,卻是淡淡地說道:


    “莫要生氣,將士戰死,朝廷封賞是應該的,這也是曆朝來的慣例!”


    會稽王司馬昱也是看向吏部尚書王彪之,冷笑一聲,說道:


    “桓溫已經在江陵集結將士萬人,戰船千艘,沿江陳列,你說應不應該封賞。”


    王彪之及一眾大臣聽罷,頓時大驚,一個個地低下頭去,再也無人說話。


    將士萬人,戰船千艘,這不明擺著要逼宮嗎?


    這不明擺著,若是朝廷不進行封賞,他們就要沿江而下,直逼建康了嗎?


    若桓溫真的帶兵沿江而下,晉室又有誰人能夠擋得住桓溫?


    最終經眾大臣商議,並報皇太後褚蒜子同意,決定:


    撤去陸平之太倉令之職,降為陽羨(今江蘇省宜興市)縣令。


    封周鼎為上池鄉侯,封將軍蔡頓、黃謐、黃靖、甘讓、臧虎、析寶、司馬郭洪、長史耿玉等人為關內侯。


    朝廷調撥錢幣百萬,糧食萬斛,絲帛千匹,牛羊千隻,犒勞眾將士凱旋。


    會稽王司馬昱也親自來到吳郡陸家,找到陸家家主,二人一番商議,最後同意將太倉令陸平之降為陽羨縣令。


    一個月後,朝廷的封賞到達江陵,眾將士官兵聽後,個個無不高興。


    可是,朝廷封賞,人皆有份,唯獨沒有獎賞桓溫和桓衝兄弟二人。


    桓衝生氣的對兄長桓溫道:


    “兄長,朝廷賞賜已至,人皆有份,可是朝廷並沒有對您和我進行封賞,難道這不奇怪嗎?”


    桓溫聽後,冷聲說道:“這是朝廷在有意打壓我們桓家,難道你沒有看出來嗎?”


    桓衝聽後,氣憤難平,遂道:


    “我們兄弟二人率軍北伐,出生入死,數次置身於死地。若不是冉天王兩次相救,我們何以返迴江陵?


    我們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桓溫聽罷,卻是說道:“我在上書之時,也沒有要求朝廷封賞你我兄弟二人。”


    桓衝聽罷,心中疑惑地問道:“為何?”


    桓溫手撫桓衝肩膀,神色凝重,語氣堅決地說道:


    “買德郎(桓衝的小名),你要知道,名利錢財於我皆如糞土,根本不值一提。


    你我兄弟二人應當時刻誌存高遠,以驅逐五胡,收複失地,恢複晉室為己任,好叫後人世代傳頌,名流千古。


    怎麽能夠局限於這些虛名薄利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胡屠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茶喝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茶喝酒並收藏五胡屠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