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想著,沈錦的文章裏,一個心懷社稷,卻也會歌頌當朝帝王解救萬民於水火的懵懂熱血少年形象,便躍然紙上。
三天後,大幹殿門前唱名,沈錦榮獲探花,獲得保送翰林院職責,封正七品侍讀。
第56章
◎省親◎
歷代科舉前三甲都是直接授官, 入翰林院,吃朝廷俸祿,比其餘新科進士少了三年庶吉士的「苦修」, 算是正式踏入官場。
謝元濤在跨馬遊街後來找過沈錦, 除了再次抱怨自己沒贏過他, 也是想為自己單方麵視對方為對頭的幼稚舉動道歉。
兩人成了不錯的朋友。
根據謝元濤自己所說,以他們家國公門第的身份已是位極人臣。為了不招來現在的皇帝以及未來的君主忌憚, 導致謝家如顧家一般破碎,他這個繼承人以後大概率是要尚主,領個閑職過悠閑散人的生活。
唯一的區別, 大概是娶哪位公主。
當朝皇帝膝下皇子多,公主就比較少, 隻有三位。大公主是二皇子的同胞妹妹, 是天然的二皇子一脈。長大後嫁給了江南書香世家溫家現任家主,雖沒什麽實權,但在當地深受人尊重,至少清貴。
二公主和三公主也都是四妃所出, 一個是慧妃獨女, 另一個是端貴妃的女兒。
慧妃和淑妃同年進宮, 還算得寵, 隻是命不太好,生了個女兒肚子就在沒動靜。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才女,名動京城,將來好找個頂頂優秀富貴的駙馬, 好壓住鬥爭多年的死對頭齊妃一迴。
因為和齊妃不睦, 慧妃和皇後因為京城貴女出身, 年幼時兩家也多少有點交往, 慧妃便轉向了五皇子一脈。如果謝元濤娶了二公主,就等於是入了五皇子一脈,這就和謝家不參與黨派之爭的家訓不符。
而端貴妃是宮裏的一個奇人。
傳說中她隻是皇帝身邊的女官出身,父親是當時的江浙下轄的一名知府,在當年那麽多秀女中身份隻能算微不足道,比那些縣令富商之女也隻好那麽一點。
誰知這位劍走偏鋒,放棄了秀女的身份,直接走選拔女官的道路,靠著不錯的學識和出色的修養被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總管康祿海選中,做了皇帝身邊的隨侍女官。
再後來,因為一次宮宴中,叛賊伺機行刺,端貴妃豁出自己把皇帝抱在懷裏,後背全是塗了毒的暗器,險些喪命。
皇帝深有感觸,真正將人留在身邊,選擇了與皇後的鳳棲宮幾乎地位等同的無暇殿作為其寢宮,直接冊封為端妃,生下公主後就成了端貴妃,成了後宮除皇後之外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說當年也有人懷疑過,為什麽當時端妃會正正好好的就出現在那裏,還正好的救下了皇帝。
但是當年經過一係列查證後根本沒有任何證據指摘端妃。而且這位主子得寵後也絲毫不恃寵生嬌,沒見給家人要過什麽好處,也不爭權奪勢或是站隊。十幾年如一日的把皇帝當丈夫一樣照顧,細心如舊。
如果叛賊找了這位當暗樁,這些年那麽多行刺的機會不下手,她圖什麽呢?
而且三公主雖說沒有大公主二公主那麽活躍耀眼,卻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如百合般安安靜靜綻放,愛好習字繪畫,秀外慧中,生的也極為秀麗端莊……
謝元濤用了千字的篇幅來形容這位公主殿下,沈錦聽得挑眉,眼神詭異的往這位新朋友身上瞅。
破案了,這哪裏是來道歉和交朋友的啊,這分明是心有所屬,希望說給別人聽,好造勢讓自己迎娶三公主吧?
這小子分明喜歡的就是三公主!
謝元濤說的正起勁,眼角餘光突然就瞥見沈錦的怪笑。
俊秀的臉一下子騰的就紅了。
「你……你這麽什麽表情?」
沈錦湊上去,戲謔的笑道:「什麽叫我什麽表情?某人啊,說的好聽,是來跟我道歉交朋友的,實際上呢,一進來,別的都入不了你謝大少爺的眼,就一心一意說你的心上人,那兩眼都冒光!」
謝元濤越發的不知所措,瞪著眼反駁道:「什麽心上人?你可別亂說啊!」
「哦?不是心上人?」沈錦笑的越發促狹。
謝元濤一雙腳在桌子下不停磨蹭,臉紅的比桌上的果子還艷,一時看去,竟少了幾分倨傲,這下看著終於有十八九歲少年的感覺了。
「我……」謝元濤支支吾吾:「我的親姑奶奶,曾做過當今皇上的乳母,太後去世後,皇上和姑奶奶關係極親。表叔早殤,在姑爺爺去世後,皇上便把姑奶奶接到了皇宮內居住,當太後一般奉養,允許親人時常探望。我就是那時候,認識的三公主……」
然後,謝元濤又開始喋喋不休的講起他和三公主相處的故事來。
說白了,這就是個情竇初開的小少年,在遇到一個長得合心意的小姑娘,兩人成了好友,玩耍一陣後發現彼此誌趣相投興趣相合,好感越來越多的故事。
至於感情上嘛,至少少年這邊是單方麵看上小姑娘了,就是不知道,小姑娘那邊,是不是也看上這個傻小子了。
此刻,這個傻小子,正一臉甜蜜又擔憂的「45°明媚憂傷」,生怕自己的小夥伴沒看上自己,跑去和別的公子哥你儂我儂去了。
而在沈錦看來,隻要這小子沒在宮裏犯蠢,來一出什麽「傲嬌公子別扭拒絕」的橋段,是個人都能看得出這小子的心意。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三天後,大幹殿門前唱名,沈錦榮獲探花,獲得保送翰林院職責,封正七品侍讀。
第56章
◎省親◎
歷代科舉前三甲都是直接授官, 入翰林院,吃朝廷俸祿,比其餘新科進士少了三年庶吉士的「苦修」, 算是正式踏入官場。
謝元濤在跨馬遊街後來找過沈錦, 除了再次抱怨自己沒贏過他, 也是想為自己單方麵視對方為對頭的幼稚舉動道歉。
兩人成了不錯的朋友。
根據謝元濤自己所說,以他們家國公門第的身份已是位極人臣。為了不招來現在的皇帝以及未來的君主忌憚, 導致謝家如顧家一般破碎,他這個繼承人以後大概率是要尚主,領個閑職過悠閑散人的生活。
唯一的區別, 大概是娶哪位公主。
當朝皇帝膝下皇子多,公主就比較少, 隻有三位。大公主是二皇子的同胞妹妹, 是天然的二皇子一脈。長大後嫁給了江南書香世家溫家現任家主,雖沒什麽實權,但在當地深受人尊重,至少清貴。
二公主和三公主也都是四妃所出, 一個是慧妃獨女, 另一個是端貴妃的女兒。
慧妃和淑妃同年進宮, 還算得寵, 隻是命不太好,生了個女兒肚子就在沒動靜。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才女,名動京城,將來好找個頂頂優秀富貴的駙馬, 好壓住鬥爭多年的死對頭齊妃一迴。
因為和齊妃不睦, 慧妃和皇後因為京城貴女出身, 年幼時兩家也多少有點交往, 慧妃便轉向了五皇子一脈。如果謝元濤娶了二公主,就等於是入了五皇子一脈,這就和謝家不參與黨派之爭的家訓不符。
而端貴妃是宮裏的一個奇人。
傳說中她隻是皇帝身邊的女官出身,父親是當時的江浙下轄的一名知府,在當年那麽多秀女中身份隻能算微不足道,比那些縣令富商之女也隻好那麽一點。
誰知這位劍走偏鋒,放棄了秀女的身份,直接走選拔女官的道路,靠著不錯的學識和出色的修養被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總管康祿海選中,做了皇帝身邊的隨侍女官。
再後來,因為一次宮宴中,叛賊伺機行刺,端貴妃豁出自己把皇帝抱在懷裏,後背全是塗了毒的暗器,險些喪命。
皇帝深有感觸,真正將人留在身邊,選擇了與皇後的鳳棲宮幾乎地位等同的無暇殿作為其寢宮,直接冊封為端妃,生下公主後就成了端貴妃,成了後宮除皇後之外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說當年也有人懷疑過,為什麽當時端妃會正正好好的就出現在那裏,還正好的救下了皇帝。
但是當年經過一係列查證後根本沒有任何證據指摘端妃。而且這位主子得寵後也絲毫不恃寵生嬌,沒見給家人要過什麽好處,也不爭權奪勢或是站隊。十幾年如一日的把皇帝當丈夫一樣照顧,細心如舊。
如果叛賊找了這位當暗樁,這些年那麽多行刺的機會不下手,她圖什麽呢?
而且三公主雖說沒有大公主二公主那麽活躍耀眼,卻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如百合般安安靜靜綻放,愛好習字繪畫,秀外慧中,生的也極為秀麗端莊……
謝元濤用了千字的篇幅來形容這位公主殿下,沈錦聽得挑眉,眼神詭異的往這位新朋友身上瞅。
破案了,這哪裏是來道歉和交朋友的啊,這分明是心有所屬,希望說給別人聽,好造勢讓自己迎娶三公主吧?
這小子分明喜歡的就是三公主!
謝元濤說的正起勁,眼角餘光突然就瞥見沈錦的怪笑。
俊秀的臉一下子騰的就紅了。
「你……你這麽什麽表情?」
沈錦湊上去,戲謔的笑道:「什麽叫我什麽表情?某人啊,說的好聽,是來跟我道歉交朋友的,實際上呢,一進來,別的都入不了你謝大少爺的眼,就一心一意說你的心上人,那兩眼都冒光!」
謝元濤越發的不知所措,瞪著眼反駁道:「什麽心上人?你可別亂說啊!」
「哦?不是心上人?」沈錦笑的越發促狹。
謝元濤一雙腳在桌子下不停磨蹭,臉紅的比桌上的果子還艷,一時看去,竟少了幾分倨傲,這下看著終於有十八九歲少年的感覺了。
「我……」謝元濤支支吾吾:「我的親姑奶奶,曾做過當今皇上的乳母,太後去世後,皇上和姑奶奶關係極親。表叔早殤,在姑爺爺去世後,皇上便把姑奶奶接到了皇宮內居住,當太後一般奉養,允許親人時常探望。我就是那時候,認識的三公主……」
然後,謝元濤又開始喋喋不休的講起他和三公主相處的故事來。
說白了,這就是個情竇初開的小少年,在遇到一個長得合心意的小姑娘,兩人成了好友,玩耍一陣後發現彼此誌趣相投興趣相合,好感越來越多的故事。
至於感情上嘛,至少少年這邊是單方麵看上小姑娘了,就是不知道,小姑娘那邊,是不是也看上這個傻小子了。
此刻,這個傻小子,正一臉甜蜜又擔憂的「45°明媚憂傷」,生怕自己的小夥伴沒看上自己,跑去和別的公子哥你儂我儂去了。
而在沈錦看來,隻要這小子沒在宮裏犯蠢,來一出什麽「傲嬌公子別扭拒絕」的橋段,是個人都能看得出這小子的心意。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