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皇後走選秀入宮,因為相貌好身材看著也是好生養的,被南樂帝的母妃看中,賜給自己兒子做正妃,怕兒子不喜,反手又賜了幾個秀女占據了側妃庶妃位份。
南樂帝好色,喜愛的是容貌美艷身材妖嬈的女人,相貌大氣溫婉的正妃就不得他的寵,婚後一直沒進過正院,一度讓妃妾騎在正妻腦袋上作威作福。
後來經由一次宮宴,秦池第一次見到樂王正妃,認出這是幼時跟在自己身後的小妹妹,一度對她非常照顧。
那時老皇帝已經不太管朝事,朝廷大半權力都在秦池手中,樂王也不敢得罪,心中再怎麽懷疑秦池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也不敢吭氣,甚至兩人見麵後還要主動幫著擦幹淨尾巴,對妻子雖心裏厭惡,麵上也不敢再無視,反而責令側妃把府上大權交出,讓妻子在府裏站穩了腳跟。
實際上,兩人就隻是單純的友誼和同鄉情,再多的也沒有。
那時候的南樂帝自顧不暇,手裏權勢少之又少,甚至能被內侍肆意剋扣份例,作為少有活到成年還有了妻妾兒女的皇子,過得還不如宮裏普通妃嬪,怎麽會有人把主意打到他身上呢?
一直到南樂帝登基,稱帝三年被軟禁,已經成了皇後的小姑娘或許是對自己的丈夫徹底失望,也可能是這麽些年的折磨已經磨滅了她的心氣兒。
抱著補償的想法,南樂皇後把自己交給了秦池,誰承想一次就有了六皇子。
南樂皇後的身份讓無數人的目光盯在行宮,根本無法李代桃僵把人接迴宮來名正言順給個名分。南樂皇後偷偷生下孩子,讓心腹把孩子偷偷送進宮,自己則把行宮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帶著已經衰老的南樂帝和那些給她帶來無盡羞辱的女人,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被燒死在了行宮。
對外的傳言是,上天不滿大南朝已久,特降下天罰毀滅南朝最後的帝王,以警醒世人。一時間,支持秦池登基乃是順應天命一說的人越來越多。
而南樂皇後生下的兒子,則是被秦池力排眾議,以六皇子身份養在宮中,卻無人得知孩子生母是誰。
而秦池會拋棄自己皇帝的尊嚴,來找明知對自己心懷不滿的顧明哲幫忙,一方麵是知道,顧明哲心中有江山,不忍朝堂失火導致百姓再次陷入戰亂,另一方麵,也是方便沈錦藉機進宮,剷除叛黨之餘,能在事發時幫忙保護自己那「不受重視」的小兒子一命。
現如今,皇後掌控後宮,前朝六部尚書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一旦事發,其餘任何一個皇子逼宮,六皇子都必定難逃一死。
而在四皇子身邊找的,就是可能存在的與亂黨之間的信件或是帳本,當然,其他有關四皇子叛亂的證據也可以。
而這次的春闈,秦池也安排了下去,隻要沈錦文章做的不錯,自會有心腹把他提到三甲,再不濟也在前二十名,保送他進翰林院。
沈錦深吸一口氣,掰著手指算。保證中進士、保證進翰林院、大概率會有皇子拉攏,每一樣都是會被人羨慕嫉妒,甚至可能發展成敵對的「危險任務獎勵」。
可是他有什麽辦法呢?人家是皇帝,掌握天下生殺大權的,自己兒子未必捨得殺,殺自己一家還是沒啥心理負擔的。
到時估計老師都救不了自己。
但如果答應下來,隻要自己小心點,隻跟皇子身邊官員接觸,盡量少跟皇子見麵,應該不會太引人注意吧?
至於四皇子……
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那真的不是個好鳥,沒證據自己也給他整出證據來不可!
俊秀的少年暗暗下了決心,腦海中為自己的後路設下一個個的計劃走向,確保不管出現什麽事情自己都能保下自己一家性命,這才躺倒,勉強讓自己睡去。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朝廷發榜,沈錦的名字高高的掛在第三名的位置上。前兩個中,隻有一個是老師曾帶自己見過的某侯爺之子,為會元,另一個不認識,再往下看,隻有一個比較熟悉的名字。
謝元濤,第四名。
可憐的娃,又被自己壓著了。
至於班雲廬,他第二場就以生病為由退出了。嫂夫人因擔心丈夫而心緒不穩,早產,費了兩天一夜的勁兒才生下來。
孩子八個月就出生,看著小小的一隻,哭聲都很微弱。好在是個男孩,班雲廬夫妻倆壓力驟降。隻要這個孩子養好了,以後生不生關係不大了。
而三天後,沈錦穿著吏部送來的紅色朝服,與眾多進士一起,步入大幹殿內,開啟了讀書人最重要的一場考試。
歷朝歷代,隻要皇帝大權在握,殿試的試題都是皇帝出的。許是不想打草驚蛇,秦池沒出什麽驚世駭俗的「皇權與相權」、「帝王與皇子」的題目,而是還算中規中矩的,一道關於北方遊牧民族疑似有再起戰爭的徵兆,邊境互市還有沒有繼續的必要的題目。
這種類似的題目顧明哲沒少教過,沈錦也寫過很多這樣的文章,選出一些段落來改一下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但如果想出頭,就算有當今皇帝做後盾,這樣的質量也不足以說服旁邊監考的眾多大臣,隻會讓他們以為,自己是走後門的。
閉了閉眼,沈錦把要寫的在心中過了一遍,這才提筆寫了起來。
作為顧明哲的弟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沈錦應該是個「保社稷黨」,保持中立,不摻和這些皇家狗屁倒灶的事。但因為秦池交付的「任務」,以及接下來老師還要重入朝堂,自己等同於是被迫入了保皇黨,所以還得顧忌一下老皇帝的想法。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南樂帝好色,喜愛的是容貌美艷身材妖嬈的女人,相貌大氣溫婉的正妃就不得他的寵,婚後一直沒進過正院,一度讓妃妾騎在正妻腦袋上作威作福。
後來經由一次宮宴,秦池第一次見到樂王正妃,認出這是幼時跟在自己身後的小妹妹,一度對她非常照顧。
那時老皇帝已經不太管朝事,朝廷大半權力都在秦池手中,樂王也不敢得罪,心中再怎麽懷疑秦池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也不敢吭氣,甚至兩人見麵後還要主動幫著擦幹淨尾巴,對妻子雖心裏厭惡,麵上也不敢再無視,反而責令側妃把府上大權交出,讓妻子在府裏站穩了腳跟。
實際上,兩人就隻是單純的友誼和同鄉情,再多的也沒有。
那時候的南樂帝自顧不暇,手裏權勢少之又少,甚至能被內侍肆意剋扣份例,作為少有活到成年還有了妻妾兒女的皇子,過得還不如宮裏普通妃嬪,怎麽會有人把主意打到他身上呢?
一直到南樂帝登基,稱帝三年被軟禁,已經成了皇後的小姑娘或許是對自己的丈夫徹底失望,也可能是這麽些年的折磨已經磨滅了她的心氣兒。
抱著補償的想法,南樂皇後把自己交給了秦池,誰承想一次就有了六皇子。
南樂皇後的身份讓無數人的目光盯在行宮,根本無法李代桃僵把人接迴宮來名正言順給個名分。南樂皇後偷偷生下孩子,讓心腹把孩子偷偷送進宮,自己則把行宮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帶著已經衰老的南樂帝和那些給她帶來無盡羞辱的女人,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被燒死在了行宮。
對外的傳言是,上天不滿大南朝已久,特降下天罰毀滅南朝最後的帝王,以警醒世人。一時間,支持秦池登基乃是順應天命一說的人越來越多。
而南樂皇後生下的兒子,則是被秦池力排眾議,以六皇子身份養在宮中,卻無人得知孩子生母是誰。
而秦池會拋棄自己皇帝的尊嚴,來找明知對自己心懷不滿的顧明哲幫忙,一方麵是知道,顧明哲心中有江山,不忍朝堂失火導致百姓再次陷入戰亂,另一方麵,也是方便沈錦藉機進宮,剷除叛黨之餘,能在事發時幫忙保護自己那「不受重視」的小兒子一命。
現如今,皇後掌控後宮,前朝六部尚書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一旦事發,其餘任何一個皇子逼宮,六皇子都必定難逃一死。
而在四皇子身邊找的,就是可能存在的與亂黨之間的信件或是帳本,當然,其他有關四皇子叛亂的證據也可以。
而這次的春闈,秦池也安排了下去,隻要沈錦文章做的不錯,自會有心腹把他提到三甲,再不濟也在前二十名,保送他進翰林院。
沈錦深吸一口氣,掰著手指算。保證中進士、保證進翰林院、大概率會有皇子拉攏,每一樣都是會被人羨慕嫉妒,甚至可能發展成敵對的「危險任務獎勵」。
可是他有什麽辦法呢?人家是皇帝,掌握天下生殺大權的,自己兒子未必捨得殺,殺自己一家還是沒啥心理負擔的。
到時估計老師都救不了自己。
但如果答應下來,隻要自己小心點,隻跟皇子身邊官員接觸,盡量少跟皇子見麵,應該不會太引人注意吧?
至於四皇子……
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那真的不是個好鳥,沒證據自己也給他整出證據來不可!
俊秀的少年暗暗下了決心,腦海中為自己的後路設下一個個的計劃走向,確保不管出現什麽事情自己都能保下自己一家性命,這才躺倒,勉強讓自己睡去。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朝廷發榜,沈錦的名字高高的掛在第三名的位置上。前兩個中,隻有一個是老師曾帶自己見過的某侯爺之子,為會元,另一個不認識,再往下看,隻有一個比較熟悉的名字。
謝元濤,第四名。
可憐的娃,又被自己壓著了。
至於班雲廬,他第二場就以生病為由退出了。嫂夫人因擔心丈夫而心緒不穩,早產,費了兩天一夜的勁兒才生下來。
孩子八個月就出生,看著小小的一隻,哭聲都很微弱。好在是個男孩,班雲廬夫妻倆壓力驟降。隻要這個孩子養好了,以後生不生關係不大了。
而三天後,沈錦穿著吏部送來的紅色朝服,與眾多進士一起,步入大幹殿內,開啟了讀書人最重要的一場考試。
歷朝歷代,隻要皇帝大權在握,殿試的試題都是皇帝出的。許是不想打草驚蛇,秦池沒出什麽驚世駭俗的「皇權與相權」、「帝王與皇子」的題目,而是還算中規中矩的,一道關於北方遊牧民族疑似有再起戰爭的徵兆,邊境互市還有沒有繼續的必要的題目。
這種類似的題目顧明哲沒少教過,沈錦也寫過很多這樣的文章,選出一些段落來改一下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但如果想出頭,就算有當今皇帝做後盾,這樣的質量也不足以說服旁邊監考的眾多大臣,隻會讓他們以為,自己是走後門的。
閉了閉眼,沈錦把要寫的在心中過了一遍,這才提筆寫了起來。
作為顧明哲的弟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沈錦應該是個「保社稷黨」,保持中立,不摻和這些皇家狗屁倒灶的事。但因為秦池交付的「任務」,以及接下來老師還要重入朝堂,自己等同於是被迫入了保皇黨,所以還得顧忌一下老皇帝的想法。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