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江南一帶的紡織業已有相當大的發展,在江浙盛產蠶繭的地區出現了專靠紡織為生的機產。其中有一個叫沈昱的機戶,住在寧海軍武林門外北新橋下。沈家家中富裕,夫妻恩愛,生有一個兒子,取名為沈秀。
沈秀因為是獨子,從小嬌生慣養,加之家中富有,不知稼穡艱難,自小不讀詩書,長大後也不學手藝,整天跟那幫浪蕩公子哥兒一起遊手好閑。沈昱夫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沈秀長到十八歲這年,沈昱夫婦想要給他訂一門親事。沈秀卻毫不上心,不知怎麽倒迷上了養鳥兒。為搜羅奇特鳥類,他不惜花費重金。功夫不負有心人,沈秀果然弄來了一隻畫眉。畫眉並不少見,隻是這隻畫眉十分特別;它的毛色,它的叫聲都格外出眾,而且十分通人性,乖巧機靈。沈秀就像寶貝一樣珍視它,特意配了一個鳥籠。這鳥籠金漆外觀,上麵嵌一黃銅鉤子,裏麵是帶窖的水食罐子,還有綠紗罩兒。
沈秀自得了這畫眉,每天早上都五更起床,提了鳥籠,去城內柳林裏遛鳥。街坊鄰居都叫他“沈鳥兒”。他聽了,居然不氣惱,還有點得意的神色。沈昱夫婦倆偶爾勸勸他,但奈何他不得。
宣和三年,春天早已來臨,到處花紅柳綠,一派盎然的生機。這天不寒不暖,不冷不熱。沈秀像往常一樣五更起床,洗梳完畢,吃了些點心,就提著那隻畫眉出了家門。
沈秀這天心情格外好,一路上不停地逗著畫眉叫,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走進柳林,平日那班遛鳥的都散了。沈秀望著空蕩蕩、黑森森的柳林不禁有些失望,把畫眉掛到一條枝上,獨自逗起來。
畫眉好像也知道主人的心情似的,又或許因為沒有眾鳥兒的鳴和,顯不出自己的高貴出眾,那叫聲也沒精打采。沈秀提不起情緒,準備提鳥迴家。
這時,沈秀腹內一陣絞痛,忙用手捂著蹲了下去。誰知疼痛加重,沈秀一頭滾到在地,不省人事。原來,沈秀有一個“小腸疝氣”的老毛病。這病沒準,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犯了。每次發作,都是九死一生。過後,依舊如常,所以平時也不特別留心。這天,可能是沈秀悶氣的原因,故而重了點。
再說湧金門腳下住著一個姓張的箍桶匠,隻有老兩口,無兒無女,全靠張公每日裏挑著擔兒,走街串巷,替人箍桶賺幾個錢糊口。也是人窮誌短,張公平日裏就有點貪財,時不時沾點小便宜,鄉裏鄉親的都知道。
這天早上,張公也五更起來,挑著箍桶擔出門尋找活計。走進柳林裏時,看到公子哥兒倒在地上,樹上還掛著一鳥籠,籠子裏的畫眉啾啾的叫個不停。張公看到那公子哥兒臉色蠟黃,昏迷不醒,四周有沒有人,就起了歹意,伸手到他身上摸,沒有錢,就把目光轉到了樹上的畫眉。心想:“這公子哥兒也活該,好好的家不呆著,偏要出來玩什麽鳥兒。我這把年紀,想不到還沒那份福氣。再說他這小小年紀就安享清福,我還要整日裏操勞,才賺的那一二分銀子,緊巴巴勉強糊口,真是老天爺不開眼。我不如把他那畫眉拿了,起碼能賣個二三兩銀子,也是一筆小財。”
張公便取下畫眉,挑著擔要走,恰巧沈秀這時醒過來。
沈秀看見老頭要拿走他的畫眉,跟要了命一般,破口大罵:“老王八蛋,拿我的畫眉幹嘛?”
張公一聽火了,迴敬道:“你這小雜種,嘴也忒厲害了點,我的年紀,比你父母都大。”也不理沈秀,挑起擔要走。
沈秀爬起來一把抓住張公的扁擔,嘴裏罵個不停。張公一時陸起,心想:“這樣拉拉扯扯,我肯定推不過他。再說,萬一被人碰見,豈不丟了老臉。”他就放下擔子,伸手從桶裏抽出一把削刀來,按住沈秀的頭,一刀就把頭砍了下來。
張公這時慌了手腳。想走,又怕屍體放這不妥,想不走,又唯恐久了被人發現。就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張公發現不遠處有一株空心楊柳樹,連忙將沈秀的頭提起,丟進樹洞裏。地上的屍體也顧不上,挑起擔一溜煙跑了。張公也心思做生意了,隻想著快點迴去。路上,張公想:“我昨天在湖州墅裏的客店內,碰到一個外地做生意的人要買鳥兒,不如把這畫眉賣給他,免得讓人看見。”就轉住湖州墅走去。
湖州墅裏的客店內,果然住著三個人,都是東京汴梁來這裏販賣生藥的。其中一個叫李吉的,也喜歡養鳥兒;另外兩個,一個姓賀,一個姓朱,都是來時路上遇見的,所以住在一塊。
他們三人的生藥都已賣完了,準備啟程迴家時,因來了客人,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
張公挑著擔,來到客店。李吉一眼就看見掛在扁擔上的那隻畫眉。李吉見畫眉長得好看,聲音叫的又悅耳,頓時喜歡上了。
李吉問張公:“公公,那畫眉是賣的嗎?”
張公巴不得立即脫手,忙說:“賣,賣,你出多少銀子?”
李吉說:“一兩銀子怎麽樣?”
張公說:“我也不跟你討價還價了,熟話說貨賣識家,一兩二錢銀子你拿走。”
李吉便兌了一兩二錢銀子,張公看了看銀子,放在荷包裏,把畫眉遞給了李吉,挑著擔就走。
李吉拿著買來的畫眉,讓賀朱兩位欣賞。他們都讚不絕口,李吉別提有多高興了。三人當下結算客錢,啟程迴了東京。
張公迴到家裏,老婆婆看見桶裏的篾條一根也沒少,就問:“篾條沒動一根,這麽早迴來幹什麽?”
張公不答話,關上門說:“阿婆,你過來,我有話要說。”
老婆婆走近,張公把剛才放生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了老婆婆,說:“這一兩二錢銀子夠我們倆花一陣子的了。”老婆婆歡天喜地地的收藏了起來。
天亮時分,兩個挑糞的農民從樹林裏經過,看見地上橫著一具無頭屍體,頓時叫喊起來,驚動了附近的居民,全部跑出來看。
有人把這事報到縣裏,縣裏又報到府裏。直到第二天,才有官吏帶著仵作來到現場。
經過勘察,屍體除找不到頭以外,全身沒有其他傷痕。一時間,又沒人認屍,官吏便把結果申報本府。府裏就派官差捕快緝拿兇手。城裏城外,轟動一時。
沈昱夫婦見兒子中午沒迴來,以為又上哪兒逗畫眉去了,也沒在意。到了晚上,沈秀還沒迴來,沈昱夫婦這才急了,忙到四處打聽,都沒消息。第二天,又派人去城裏打聽。家人走到湖州墅,就聽到人們到處議論昨天柳林殺人的事,就趕緊迴來報告。
沈昱妻子嚴氏想:“我兒子昨天早晨進城遛畫眉,現在還沒迴來,難道是他?”連忙叫丈夫:“你進城去打聽打聽。”
沈昱慌慌張張找到柳林,看見一具屍體躺在那兒,用破席子蓋著。沈昱上前,掀開席子一看就認出是沈秀,當場號啕大哭。
地保見了有苦主,就把沈昱帶到臨安府。沈昱說:“我兒子昨天五更進城遛鳥,不知怎麽被人殺死,望老爺做主!”
臨安府當即吩咐各處捕快和巡捕官,限定十日結案。
沈昱在城裏買了一口棺材,收殮了屍體,放在柳林裏,自己迴來報信。
沈昱迴到家,對妻子說:“是咱們的兒子,不知怎麽就被人殺了,頭都找不著了,我已經告到臨安府,他們派人四處捉拿兇手,限定十天結案,我買了棺材,收殮好,仍舊放在柳林裏。”
嚴氏一聽,當即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沈昱把嚴氏救醒。嚴氏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我的兒呀,你平日不聽父母勸,今日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你讓我們倆老來靠誰呢。”如此哭了又說,說了又哭,茶飯不思。
沈昱苦苦相勸,嚴氏才勉強吃了點東西。夫妻兩人商量到:“兒子平日不聽話,被人殺了也無可奈何,隻可憐他身首異處,我們心裏不安。”於是寫了個帖子,滿城張貼。上麵寫著:“告知四方君子,如有人尋找到沈秀頭,情願賞錢一千貫;如有人捉得兇手,願賞錢兩千貫。”之後,他又把這件事告訴了臨安府。
臨安府也貼出告示:“如有人找到沈秀頭,賞錢五百貫;如捉拿兇手,賞錢一千貫。”告示一貼出,滿城人都在談論。
再說寧海軍甫高腳下,住著一個姓黃的老頭,渾名黃老狗。這老頭人如其名,一副魯莽愚鈍的樣子,年輕時抬轎為生。老來雙目失明,抬不動轎子,指望兩個兒子養活。偏偏兩個兒子也沒出息,一不能賣力氣,二不會做生意,三又沒田可種,父子三人常常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日子過得窩囊透頂。
寧海軍城內發生的殺人案,這黃老狗也聽說了。尤其是沈寨和官府的兩張告示,更是讓他動心不已。這天,他把兩個兒子都叫攏來,說:“大保,小保你們兄弟倆想不想發財呀?”
兄弟倆說:“我們做夢都想發財,可哪有財讓我們發呢?”
黃老狗又問:“你們都聽說寧海軍城內發生的事了?”
兄弟兩說:“知道一些,這能發財嗎?”
黃老狗苦笑道:“怎麽能發財?那沈秀被殺了,找不到頭,現在懸賞找人頭,本家出一千貫,官府出五百貫。這一千五百貫錢不是一筆大財嗎?”
兄弟倆還是不解,問:“可去哪裏找沈秀的頭呢?”
黃老狗長歎一聲,說:“我老了,又看不見,礙手礙腳的你們還要白養活我,不如我拚著老命豁出去讓你們兄弟倆快活。你們今天晚上就把我的頭砍下,埋到西湖邊。等過一段時間,辨不清麵目的時候,你們就挖出來,說是沈秀的人頭,拿到沈家和官府領賞。有了這一千五百貫錢,你們兄弟倆也不會像現在一樣受苦了。我主意已定,你們兄弟倆不要遲疑,免得讓別人搶了先,空害了我的性命。”
黃老狗這話一半是發牢騷一半是生氣。沒想到黃老狗這兩個兒子比他還蠢,他們根本不懂什麽父子親情,更不懂還有什麽王法。兄弟倆聽父親這麽一說,動了心,就走到外邊商量。
小保說:“我爹這條計策真是絕了,恐怕連領兵打仗的元帥都想不到。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就沒有爹了。”
大保生性又狠又呆,說:“我看他早晚都是死,不如趁這個機會殺了他,去山上挖個坑埋了,鬼都找不出來。再說,我們又沒逼他,是他自己要這麽做的。”
小保一聽,也同意了。說:“那就今晚上,等他熟睡了以後動手。”
倆人商量好了,就去街上賒了兩瓶酒迴來。晚飯時,父子三人開懷痛飲,一個個爛醉如泥。三更天,兄弟倆醒來,見爹正打鼾,大保便走到廚房,摸了一把切菜刀,朝黃老狗脖子一砍,就把頭砍了起來。然後,兄弟倆就把爹抬到山上,挖個坑埋了,又急急忙忙來到南屏山藕花居,在湖邊淺水處挖了個坑,把頭埋了。
過了半個月,大保,小保來到城裏,兄弟倆先看了一遍告示,然後走到沈昱家說:“我們兄弟倆人昨天在藕花居邊捉魚蝦,看見一個人頭,可能是你兒子的。”
沈昱說:“如果真是,賞你們一千貫,分毫不少。”
大保、小保就帶著沈昱來到南屏山藕花居湖邊。
沈昱看見岸邊一處土層有些鬆動,走近仔細一看,確實有個人頭,但由於侵泡太久,頭皮脫落,已經分辨不清了。
沈昱想:“肯定是了,另外又沒聽說哪裏有缺頭的屍體。”沈昱用一塊手帕把頭包了,同黃家兄弟來到臨安府報告:“沈秀的頭找到了。”
知府問:“怎麽找到了?”
沈昱指著黃家兄弟說:“是他們發現的。”
知府又問黃家兄弟:“你們又是怎麽發現的?”
黃家兄弟說:“昨天,我們兄弟倆去藕花居湖邊捉魚蝦,看見岸邊上一處土層鬆動,露出一個人頭,猜想是沈家公子。”
知府一聽,沒有破綻,就信了他們的話,當場兌現了五百貫賞錢。沈昱又帶著黃家兄弟來到柳林裏把人頭放進棺材釘上釘。
沈昱同黃家兄弟迴到家裏,把找到兒子人頭的事告訴了妻子。嚴氏心裏略略寬慰了一點,又安排酒飯給黃家兄弟倆吃,然後兌現了一千貫錢。
黃家兄弟拿了這一千五百貫錢,歡天喜地迴到家裏,大保說:“從今往後,我們哥兒倆再也不用費勁耕種,挑擔賣柴了。”兄弟倆拿這筆錢買房造屋,購置衣服,舒舒服服地過起日子來。
臨安府因為兇手許久沒拿到,而沈家又找到了沈秀人頭,漸漸有些鬆懈,轟動一時的沈秀被殺案便慢慢被人淡忘了。
沈昱是東京的機戶,所以每年輪流又一次押解段匹去東京的差事。這次正排上他了,所以沈昱早早收完各機戶的段匹,到臨安府裏領了批文,迴家告別妻子嚴氏,按時啟程上路。
沈昱一人風餐露宿,夜住曉行,終於把段匹押解到了東京。沈昱顧不上旅途辛苦,趕緊把段匹上交,領了批文,這才放下心來,找一家客店住下。
沈昱在客店住下後,突然想起來要到處轉轉。雖然以前沈昱來過東京,但行色匆匆,沒機會遊覽。這次,他決定好好看看。
沈昱花了三天時間,把東京的名山勝景,庵觀寺院都細細參觀了一遍。這一天,他去逛街市鋪麵,從禦用監禽鳥房門前經過時,因想到兒子沈秀愛鳥,就想進去看看。沈昱花了十幾個錢,被放進門去。沈昱見裏麵各色珍奇鳥獸都有,感到這不愧是禦用監禽的鳥房。
沈昱各處看了一遍,正要出去,突然聽見裏邊有一隻畫眉叫,那聲音十分耳熟。沈昱駐足細看,原來就是兒子沈秀養的那隻畫眉。那畫眉見了沈昱,像認識一樣,叫得更歡,還衝著沈昱直點頭。沈昱被這意外發現驚呆了,片刻,兩行熱淚從眼眶裏滾落出來,不覺失口說道:“天下有這樣的奇事?”
管禽鳥的校尉見沈昱舉止失常,喝道:“哪裏來的人,在這哭鬧?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趕快出去!”
沈昱本來還是小聲抽泣,被校尉這麽一喊,反倒大哭起來,校尉怕上司怪罪,隻得把沈昱抓了,送到大理寺。
大理寺官問沈昱:“你是哪裏人,敢在禦用監禽鳥房大哭小叫?有什麽冤屈就講出來。講不出來,本館不饒你。”
沈昱就把兒子遛鳥被殺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大理寺官聽完,呆了半晌,心想:“這鳥兒是東京李吉時貢來的,沒料到他還隱瞞了這樣一件重大的事情。”連忙差人,將李吉火速捉拿歸案。
大理寺官問李吉:“你進貢的畫眉鳥兒從哪裏來的?老實交待!”李吉對自己被抓本來就莫名其妙,聽這麽一問,更糊塗了,便道:“是從寧海軍買來的。”
大理寺官說:“你還敢撒謊,敢騙本館?這鳥兒是你殺死寧海軍機戶沈昱的兒子沈秀奪來的!”
李吉申辯說:“老爺冤枉啊!我確實是買來的。那天,在湖州墅的客店裏,見一箍桶匠的擔子上,掛著這隻畫眉,我聽它叫得好聽,用一兩二錢銀子買下。迴東京後,見它十分可愛,所以進貢,其他事情一概不知了。”
大理寺官問:“你既然是從箍桶匠那兒買來的,那你應該知道他的姓名、住址,說上來,我問清楚了,就放你。”
李吉說:“在店上碰上的,沒問他姓名,也不知住在哪裏。”
大理寺官大怒,說:“明明是你殺人奪鳥,還要推倒別人身上。”
李吉大喊:“冤枉!”
大理寺官說:“哪裏冤枉你了,這畫眉鳥和苦主就是證明,看來不動刑,你是不肯招的。”喝教兩邊動刑。
開始,李吉硬頂著,但經不住再三拷打,隻得屈招,寫下“因見畫眉生得乖巧,一時殺了沈秀,將頭拋棄”的供狀。大理寺官奏明朝廷,皇上聖旨批道:“李吉殺死沈秀,依律處斬,大理寺官將畫眉交還沈昱,又給了批文,放他迴去。李吉則被押送市曹斬首。
沈昱收拾行李,帶上畫眉,星夜兼程,趕迴家裏。嚴氏見丈夫迴來,喜出望外。
沈昱說:“我在東京替兒子報了仇。”
嚴氏驚奇,問:“怎麽迴事?”
沈昱就把東京禦用監禽鳥房看見畫眉,大理寺斬處李吉的事詳細講了一遍。說完,把畫眉拿給妻子看。嚴氏見了畫眉,睹物傷情,大哭一場。
第二天,沈昱帶著畫眉和批文來臨安府交差,順便把事情經過又敘述了一遍。知府高興地說:“天下竟有這樣的巧事!既然兇手已經抓到,你可放心將棺材燒化了。”
沈昱依命把棺材火化,就地撒掉骨灰,這樣案子就算了結了。
再說與李吉一同販賣生藥的那兩位商人,他們聽說李吉被大理寺斬首後都憤憤不平。姓賀的商人找到姓朱的商人,倆人議論說:“這個大理寺官真是昏庸。明明是買的畫眉,硬說是殺人搶來的,我們去大理寺申訴的話,又不知那賣畫眉的老兒姓名,家住何處。弄不好,我們都會牽連進去。隻可惜寧海軍太遠,我們不能單獨走一趟,如果下迴有那邊生意,一定要替李吉伸冤報仇。”
沒出多長時間,賀朱兩位商人收集了一批生藥,就收拾行裝,來到寧海軍,還到湖州墅客店歇腳。倆人把生藥賣完後,當天就感到城內探聽那個賣畫眉的箍桶匠。
找了一天沒見個人影。倆人悶悶不樂,迴到店中住下。
第二天,倆人又進城打聽,碰巧遇見一個箍桶的。倆人便上前問道:“大哥,請問你這兒可有一個箍桶的老兒?”
倆人把老兒的長相跟他說了。那箍桶匠說:“我們這裏幹箍桶這一行的,隻有兩個老兒。一個姓李,住在石榴園巷內,一個姓張住在西城腳下,不知你們要找的是哪一個。”
二人一聽,心中大喜。說:“反正就倆人,我們一個一個地找來,還怕他溜了?”當下,倆人尋到石榴園巷。隻見那姓李的箍桶匠正在那裏破與。倆人看了,不是他,有尋到西城腳來,這時已近黃昏。
走到一座破敗的屋前,倆人敲門道:“請問張老公住在這兒嗎?
我們找他箍桶。”裏邊一個老婆婆的聲音迴答說:“張公就住在這兒,隻是他現在出門攬活去了,你們明天再來吧。”倆人弄清楚張公住址,心裏踏實了,準備先迴客店,明天再說。
剛走幾步,迎麵碰見張公挑著擔子迴來了。倆人認得張公,張公卻不認識他們。倆人問:“阿公貴姓?”
張公說:“我姓張。”
倆人又問:“你不就是住在附近的張公嗎?”
張公答道:“正是,你二位找我有什麽事嗎?”
倆人撒謊說:“我們店裏有很多桶要箍,想找個手藝好的去做,所以來請你。你現在就去吧?”
張公說:“我今天歇了,迴家去。前麵就是我家,兩位進去坐坐喝點茶嗎?”
倆人說:“今天晚了,明天我們再來請你”。張公說:“那就定了。明天我不出去,專門等你們。”倆人告別張公,也不迴店中,直奔臨安府而來。正趕上臨安府晚堂,倆人就走到堂前跪下,把沈昱如何認畫眉,大理寺如何屈斬李吉,他們如何尋訪張公的細節一一講明,然後,齊聲說道:“我們兩個位李吉抱不平,要替他伸冤,請老爺細審張公,問他畫眉是怎麽得來的。”
知府說:“沈秀的事,已經清楚,兇手李吉被處斬,你們還要告什麽?”
倆人見知府不理,忙說:“大理寺官不明真相,隻以花門在李吉手裏就斷定他是兇手,將李吉問斬。我們為他抱不平,特來為他伸冤,如果事實不清,甘願受罰,隻請老爺千萬受理。”
知府見倆人說得真誠。就接受了案子,連夜派人捉拿張公歸案。
官差來到西城腳下,把張公綁了,押迴臨安府,關在大牢裏。
第二天,知府升堂,官差從牢裏帶出張公,押上堂前。知府說:“你為什麽殺了沈秀,反害得李吉替你償命?現在有賀朱兩人告你,你還有什麽可說?”
張公裝聾作啞,就是不招。
賀朱兩位說:“張公,你不要以為李吉已死,你就可以逃避過去,我們倆人都是證人。那天早上你來客店賣畫眉後,我們還仔細看了一會。你要從實說來,這畫眉是哪來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張公還是不說話。知府大怒,說:“畫眉是真贓物,這倆人是真證人,你再不招,我用夾棍夾你。”
張公一聽要用夾棍,知道承受不了,隻得將那天早晨如何見財起心,又如何殺死沈秀的事一一招供出來。知府問:“那沈秀的頭放哪兒了?”
張公說:“一時心慌,丟到一顆空心的柳樹裏了。後來我挑著畫眉到湖州墅的客店裏,把它賣給了李吉,得了一兩二錢銀子。”
知府讓張公畫了押,又差人叫來沈昱,押上張公,去柳林裏找沈秀的頭。一路上,圍觀的人記得水泄不通。
來到柳林,找到那棵空心楊柳樹。知府讓公差拿鋸鋸到楊柳樹,果然有一顆人頭在內。沈昱上前一看,認出是自己兒子沈秀的頭,大哭一聲,昏倒在地,半晌才醒。
知府叫人用手帕包了頭,押著張公迴到堂前。知府說:“沈秀的頭已經找到,張公的招供時真的無疑。”就叫取來大枷和腳鐐手銬,把張公打入死牢。
沈昱道:“既然沈秀的頭在這兒,那黃大保和黃小保又從哪裏找來一顆人頭領賞呢?”
知府點點頭,說:“這裏麵可疑。”當即派捕快去南高峰下捉黃家兄弟。
很快,黃家兄弟被捉來,押到堂前跪下。知府問:“殺死沈秀的兇手已經抓住,沈秀的頭也找出來了,你兄弟二人把誰謀害了,那他的人頭來領賞?快快從實招來,免得挨打!”
大保、小保被知府這麽一問,頓時心慌意亂,口裏聶川,說不出話來。知府大怒,喝令夾起來拷打,黃家兄弟還是不招。知府又叫用燒紅的烙燙,黃家兄弟再也堅持不住,老老實實說了出來:“我們見父親年老多病,雙目失明,就用酒灌醉了他,然後割下他的頭埋在西湖藕花居淺水邊。半個月之後,用它去領賞錢一千五百貫。”
知府問:“那你們父親的屍首埋在哪兒?”
兄弟倆說:“就埋在南高峰上。
知府又押著倆人來到南山高峰。在黃家兄弟的指點下,公差挖開泥土,果然發現一具無頭屍體。
知府歎道:“天底下竟有你們兩個這樣的畜生,為了一千五百貫錢,居然親手殺死父親,割頭冒領懸賞。這種事誰都不願意聽到,也不願意看到。我今天就替天下的父母除掉你們這兩個不孝的逆子,才能解我心頭之恨。”接著,喝教兩邊打這兩人一頓棍棒,直打得黃家兄弟死去活來。然後命人去了兩麵大枷和腳鐐手銬將黃家兄弟打入死牢。
知府隨即將此案來龍去脈,一一奏明皇上。皇上降旨,讓刑部和監察院將審問李吉的大理寺官拿問,貶為貧民,發配嶺南。李吉屈死,情實可憐,官府給他家人賞錢一千貫,免除子孫後代的差役。張公謀財害命,依律處斬,加罪淩遲,剮割二百四十刀,分屍五段。黃大保。黃小保,貪財殺父,淩遲處死,剮二百四十刀,分屍五段,斬首示眾。
臨安府接了文書,將是三人押上木驢,淩遲處死。行刑那天,萬人空巷,滿城都在議論這千古奇案。
沈秀因為是獨子,從小嬌生慣養,加之家中富有,不知稼穡艱難,自小不讀詩書,長大後也不學手藝,整天跟那幫浪蕩公子哥兒一起遊手好閑。沈昱夫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沈秀長到十八歲這年,沈昱夫婦想要給他訂一門親事。沈秀卻毫不上心,不知怎麽倒迷上了養鳥兒。為搜羅奇特鳥類,他不惜花費重金。功夫不負有心人,沈秀果然弄來了一隻畫眉。畫眉並不少見,隻是這隻畫眉十分特別;它的毛色,它的叫聲都格外出眾,而且十分通人性,乖巧機靈。沈秀就像寶貝一樣珍視它,特意配了一個鳥籠。這鳥籠金漆外觀,上麵嵌一黃銅鉤子,裏麵是帶窖的水食罐子,還有綠紗罩兒。
沈秀自得了這畫眉,每天早上都五更起床,提了鳥籠,去城內柳林裏遛鳥。街坊鄰居都叫他“沈鳥兒”。他聽了,居然不氣惱,還有點得意的神色。沈昱夫婦倆偶爾勸勸他,但奈何他不得。
宣和三年,春天早已來臨,到處花紅柳綠,一派盎然的生機。這天不寒不暖,不冷不熱。沈秀像往常一樣五更起床,洗梳完畢,吃了些點心,就提著那隻畫眉出了家門。
沈秀這天心情格外好,一路上不停地逗著畫眉叫,路上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走進柳林,平日那班遛鳥的都散了。沈秀望著空蕩蕩、黑森森的柳林不禁有些失望,把畫眉掛到一條枝上,獨自逗起來。
畫眉好像也知道主人的心情似的,又或許因為沒有眾鳥兒的鳴和,顯不出自己的高貴出眾,那叫聲也沒精打采。沈秀提不起情緒,準備提鳥迴家。
這時,沈秀腹內一陣絞痛,忙用手捂著蹲了下去。誰知疼痛加重,沈秀一頭滾到在地,不省人事。原來,沈秀有一個“小腸疝氣”的老毛病。這病沒準,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犯了。每次發作,都是九死一生。過後,依舊如常,所以平時也不特別留心。這天,可能是沈秀悶氣的原因,故而重了點。
再說湧金門腳下住著一個姓張的箍桶匠,隻有老兩口,無兒無女,全靠張公每日裏挑著擔兒,走街串巷,替人箍桶賺幾個錢糊口。也是人窮誌短,張公平日裏就有點貪財,時不時沾點小便宜,鄉裏鄉親的都知道。
這天早上,張公也五更起來,挑著箍桶擔出門尋找活計。走進柳林裏時,看到公子哥兒倒在地上,樹上還掛著一鳥籠,籠子裏的畫眉啾啾的叫個不停。張公看到那公子哥兒臉色蠟黃,昏迷不醒,四周有沒有人,就起了歹意,伸手到他身上摸,沒有錢,就把目光轉到了樹上的畫眉。心想:“這公子哥兒也活該,好好的家不呆著,偏要出來玩什麽鳥兒。我這把年紀,想不到還沒那份福氣。再說他這小小年紀就安享清福,我還要整日裏操勞,才賺的那一二分銀子,緊巴巴勉強糊口,真是老天爺不開眼。我不如把他那畫眉拿了,起碼能賣個二三兩銀子,也是一筆小財。”
張公便取下畫眉,挑著擔要走,恰巧沈秀這時醒過來。
沈秀看見老頭要拿走他的畫眉,跟要了命一般,破口大罵:“老王八蛋,拿我的畫眉幹嘛?”
張公一聽火了,迴敬道:“你這小雜種,嘴也忒厲害了點,我的年紀,比你父母都大。”也不理沈秀,挑起擔要走。
沈秀爬起來一把抓住張公的扁擔,嘴裏罵個不停。張公一時陸起,心想:“這樣拉拉扯扯,我肯定推不過他。再說,萬一被人碰見,豈不丟了老臉。”他就放下擔子,伸手從桶裏抽出一把削刀來,按住沈秀的頭,一刀就把頭砍了下來。
張公這時慌了手腳。想走,又怕屍體放這不妥,想不走,又唯恐久了被人發現。就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張公發現不遠處有一株空心楊柳樹,連忙將沈秀的頭提起,丟進樹洞裏。地上的屍體也顧不上,挑起擔一溜煙跑了。張公也心思做生意了,隻想著快點迴去。路上,張公想:“我昨天在湖州墅裏的客店內,碰到一個外地做生意的人要買鳥兒,不如把這畫眉賣給他,免得讓人看見。”就轉住湖州墅走去。
湖州墅裏的客店內,果然住著三個人,都是東京汴梁來這裏販賣生藥的。其中一個叫李吉的,也喜歡養鳥兒;另外兩個,一個姓賀,一個姓朱,都是來時路上遇見的,所以住在一塊。
他們三人的生藥都已賣完了,準備啟程迴家時,因來了客人,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
張公挑著擔,來到客店。李吉一眼就看見掛在扁擔上的那隻畫眉。李吉見畫眉長得好看,聲音叫的又悅耳,頓時喜歡上了。
李吉問張公:“公公,那畫眉是賣的嗎?”
張公巴不得立即脫手,忙說:“賣,賣,你出多少銀子?”
李吉說:“一兩銀子怎麽樣?”
張公說:“我也不跟你討價還價了,熟話說貨賣識家,一兩二錢銀子你拿走。”
李吉便兌了一兩二錢銀子,張公看了看銀子,放在荷包裏,把畫眉遞給了李吉,挑著擔就走。
李吉拿著買來的畫眉,讓賀朱兩位欣賞。他們都讚不絕口,李吉別提有多高興了。三人當下結算客錢,啟程迴了東京。
張公迴到家裏,老婆婆看見桶裏的篾條一根也沒少,就問:“篾條沒動一根,這麽早迴來幹什麽?”
張公不答話,關上門說:“阿婆,你過來,我有話要說。”
老婆婆走近,張公把剛才放生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了老婆婆,說:“這一兩二錢銀子夠我們倆花一陣子的了。”老婆婆歡天喜地地的收藏了起來。
天亮時分,兩個挑糞的農民從樹林裏經過,看見地上橫著一具無頭屍體,頓時叫喊起來,驚動了附近的居民,全部跑出來看。
有人把這事報到縣裏,縣裏又報到府裏。直到第二天,才有官吏帶著仵作來到現場。
經過勘察,屍體除找不到頭以外,全身沒有其他傷痕。一時間,又沒人認屍,官吏便把結果申報本府。府裏就派官差捕快緝拿兇手。城裏城外,轟動一時。
沈昱夫婦見兒子中午沒迴來,以為又上哪兒逗畫眉去了,也沒在意。到了晚上,沈秀還沒迴來,沈昱夫婦這才急了,忙到四處打聽,都沒消息。第二天,又派人去城裏打聽。家人走到湖州墅,就聽到人們到處議論昨天柳林殺人的事,就趕緊迴來報告。
沈昱妻子嚴氏想:“我兒子昨天早晨進城遛畫眉,現在還沒迴來,難道是他?”連忙叫丈夫:“你進城去打聽打聽。”
沈昱慌慌張張找到柳林,看見一具屍體躺在那兒,用破席子蓋著。沈昱上前,掀開席子一看就認出是沈秀,當場號啕大哭。
地保見了有苦主,就把沈昱帶到臨安府。沈昱說:“我兒子昨天五更進城遛鳥,不知怎麽被人殺死,望老爺做主!”
臨安府當即吩咐各處捕快和巡捕官,限定十日結案。
沈昱在城裏買了一口棺材,收殮了屍體,放在柳林裏,自己迴來報信。
沈昱迴到家,對妻子說:“是咱們的兒子,不知怎麽就被人殺了,頭都找不著了,我已經告到臨安府,他們派人四處捉拿兇手,限定十天結案,我買了棺材,收殮好,仍舊放在柳林裏。”
嚴氏一聽,當即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沈昱把嚴氏救醒。嚴氏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我的兒呀,你平日不聽父母勸,今日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你讓我們倆老來靠誰呢。”如此哭了又說,說了又哭,茶飯不思。
沈昱苦苦相勸,嚴氏才勉強吃了點東西。夫妻兩人商量到:“兒子平日不聽話,被人殺了也無可奈何,隻可憐他身首異處,我們心裏不安。”於是寫了個帖子,滿城張貼。上麵寫著:“告知四方君子,如有人尋找到沈秀頭,情願賞錢一千貫;如有人捉得兇手,願賞錢兩千貫。”之後,他又把這件事告訴了臨安府。
臨安府也貼出告示:“如有人找到沈秀頭,賞錢五百貫;如捉拿兇手,賞錢一千貫。”告示一貼出,滿城人都在談論。
再說寧海軍甫高腳下,住著一個姓黃的老頭,渾名黃老狗。這老頭人如其名,一副魯莽愚鈍的樣子,年輕時抬轎為生。老來雙目失明,抬不動轎子,指望兩個兒子養活。偏偏兩個兒子也沒出息,一不能賣力氣,二不會做生意,三又沒田可種,父子三人常常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日子過得窩囊透頂。
寧海軍城內發生的殺人案,這黃老狗也聽說了。尤其是沈寨和官府的兩張告示,更是讓他動心不已。這天,他把兩個兒子都叫攏來,說:“大保,小保你們兄弟倆想不想發財呀?”
兄弟倆說:“我們做夢都想發財,可哪有財讓我們發呢?”
黃老狗又問:“你們都聽說寧海軍城內發生的事了?”
兄弟兩說:“知道一些,這能發財嗎?”
黃老狗苦笑道:“怎麽能發財?那沈秀被殺了,找不到頭,現在懸賞找人頭,本家出一千貫,官府出五百貫。這一千五百貫錢不是一筆大財嗎?”
兄弟倆還是不解,問:“可去哪裏找沈秀的頭呢?”
黃老狗長歎一聲,說:“我老了,又看不見,礙手礙腳的你們還要白養活我,不如我拚著老命豁出去讓你們兄弟倆快活。你們今天晚上就把我的頭砍下,埋到西湖邊。等過一段時間,辨不清麵目的時候,你們就挖出來,說是沈秀的人頭,拿到沈家和官府領賞。有了這一千五百貫錢,你們兄弟倆也不會像現在一樣受苦了。我主意已定,你們兄弟倆不要遲疑,免得讓別人搶了先,空害了我的性命。”
黃老狗這話一半是發牢騷一半是生氣。沒想到黃老狗這兩個兒子比他還蠢,他們根本不懂什麽父子親情,更不懂還有什麽王法。兄弟倆聽父親這麽一說,動了心,就走到外邊商量。
小保說:“我爹這條計策真是絕了,恐怕連領兵打仗的元帥都想不到。隻是這樣一來,我們就沒有爹了。”
大保生性又狠又呆,說:“我看他早晚都是死,不如趁這個機會殺了他,去山上挖個坑埋了,鬼都找不出來。再說,我們又沒逼他,是他自己要這麽做的。”
小保一聽,也同意了。說:“那就今晚上,等他熟睡了以後動手。”
倆人商量好了,就去街上賒了兩瓶酒迴來。晚飯時,父子三人開懷痛飲,一個個爛醉如泥。三更天,兄弟倆醒來,見爹正打鼾,大保便走到廚房,摸了一把切菜刀,朝黃老狗脖子一砍,就把頭砍了起來。然後,兄弟倆就把爹抬到山上,挖個坑埋了,又急急忙忙來到南屏山藕花居,在湖邊淺水處挖了個坑,把頭埋了。
過了半個月,大保,小保來到城裏,兄弟倆先看了一遍告示,然後走到沈昱家說:“我們兄弟倆人昨天在藕花居邊捉魚蝦,看見一個人頭,可能是你兒子的。”
沈昱說:“如果真是,賞你們一千貫,分毫不少。”
大保、小保就帶著沈昱來到南屏山藕花居湖邊。
沈昱看見岸邊一處土層有些鬆動,走近仔細一看,確實有個人頭,但由於侵泡太久,頭皮脫落,已經分辨不清了。
沈昱想:“肯定是了,另外又沒聽說哪裏有缺頭的屍體。”沈昱用一塊手帕把頭包了,同黃家兄弟來到臨安府報告:“沈秀的頭找到了。”
知府問:“怎麽找到了?”
沈昱指著黃家兄弟說:“是他們發現的。”
知府又問黃家兄弟:“你們又是怎麽發現的?”
黃家兄弟說:“昨天,我們兄弟倆去藕花居湖邊捉魚蝦,看見岸邊上一處土層鬆動,露出一個人頭,猜想是沈家公子。”
知府一聽,沒有破綻,就信了他們的話,當場兌現了五百貫賞錢。沈昱又帶著黃家兄弟來到柳林裏把人頭放進棺材釘上釘。
沈昱同黃家兄弟迴到家裏,把找到兒子人頭的事告訴了妻子。嚴氏心裏略略寬慰了一點,又安排酒飯給黃家兄弟倆吃,然後兌現了一千貫錢。
黃家兄弟拿了這一千五百貫錢,歡天喜地迴到家裏,大保說:“從今往後,我們哥兒倆再也不用費勁耕種,挑擔賣柴了。”兄弟倆拿這筆錢買房造屋,購置衣服,舒舒服服地過起日子來。
臨安府因為兇手許久沒拿到,而沈家又找到了沈秀人頭,漸漸有些鬆懈,轟動一時的沈秀被殺案便慢慢被人淡忘了。
沈昱是東京的機戶,所以每年輪流又一次押解段匹去東京的差事。這次正排上他了,所以沈昱早早收完各機戶的段匹,到臨安府裏領了批文,迴家告別妻子嚴氏,按時啟程上路。
沈昱一人風餐露宿,夜住曉行,終於把段匹押解到了東京。沈昱顧不上旅途辛苦,趕緊把段匹上交,領了批文,這才放下心來,找一家客店住下。
沈昱在客店住下後,突然想起來要到處轉轉。雖然以前沈昱來過東京,但行色匆匆,沒機會遊覽。這次,他決定好好看看。
沈昱花了三天時間,把東京的名山勝景,庵觀寺院都細細參觀了一遍。這一天,他去逛街市鋪麵,從禦用監禽鳥房門前經過時,因想到兒子沈秀愛鳥,就想進去看看。沈昱花了十幾個錢,被放進門去。沈昱見裏麵各色珍奇鳥獸都有,感到這不愧是禦用監禽的鳥房。
沈昱各處看了一遍,正要出去,突然聽見裏邊有一隻畫眉叫,那聲音十分耳熟。沈昱駐足細看,原來就是兒子沈秀養的那隻畫眉。那畫眉見了沈昱,像認識一樣,叫得更歡,還衝著沈昱直點頭。沈昱被這意外發現驚呆了,片刻,兩行熱淚從眼眶裏滾落出來,不覺失口說道:“天下有這樣的奇事?”
管禽鳥的校尉見沈昱舉止失常,喝道:“哪裏來的人,在這哭鬧?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趕快出去!”
沈昱本來還是小聲抽泣,被校尉這麽一喊,反倒大哭起來,校尉怕上司怪罪,隻得把沈昱抓了,送到大理寺。
大理寺官問沈昱:“你是哪裏人,敢在禦用監禽鳥房大哭小叫?有什麽冤屈就講出來。講不出來,本館不饒你。”
沈昱就把兒子遛鳥被殺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大理寺官聽完,呆了半晌,心想:“這鳥兒是東京李吉時貢來的,沒料到他還隱瞞了這樣一件重大的事情。”連忙差人,將李吉火速捉拿歸案。
大理寺官問李吉:“你進貢的畫眉鳥兒從哪裏來的?老實交待!”李吉對自己被抓本來就莫名其妙,聽這麽一問,更糊塗了,便道:“是從寧海軍買來的。”
大理寺官說:“你還敢撒謊,敢騙本館?這鳥兒是你殺死寧海軍機戶沈昱的兒子沈秀奪來的!”
李吉申辯說:“老爺冤枉啊!我確實是買來的。那天,在湖州墅的客店裏,見一箍桶匠的擔子上,掛著這隻畫眉,我聽它叫得好聽,用一兩二錢銀子買下。迴東京後,見它十分可愛,所以進貢,其他事情一概不知了。”
大理寺官問:“你既然是從箍桶匠那兒買來的,那你應該知道他的姓名、住址,說上來,我問清楚了,就放你。”
李吉說:“在店上碰上的,沒問他姓名,也不知住在哪裏。”
大理寺官大怒,說:“明明是你殺人奪鳥,還要推倒別人身上。”
李吉大喊:“冤枉!”
大理寺官說:“哪裏冤枉你了,這畫眉鳥和苦主就是證明,看來不動刑,你是不肯招的。”喝教兩邊動刑。
開始,李吉硬頂著,但經不住再三拷打,隻得屈招,寫下“因見畫眉生得乖巧,一時殺了沈秀,將頭拋棄”的供狀。大理寺官奏明朝廷,皇上聖旨批道:“李吉殺死沈秀,依律處斬,大理寺官將畫眉交還沈昱,又給了批文,放他迴去。李吉則被押送市曹斬首。
沈昱收拾行李,帶上畫眉,星夜兼程,趕迴家裏。嚴氏見丈夫迴來,喜出望外。
沈昱說:“我在東京替兒子報了仇。”
嚴氏驚奇,問:“怎麽迴事?”
沈昱就把東京禦用監禽鳥房看見畫眉,大理寺斬處李吉的事詳細講了一遍。說完,把畫眉拿給妻子看。嚴氏見了畫眉,睹物傷情,大哭一場。
第二天,沈昱帶著畫眉和批文來臨安府交差,順便把事情經過又敘述了一遍。知府高興地說:“天下竟有這樣的巧事!既然兇手已經抓到,你可放心將棺材燒化了。”
沈昱依命把棺材火化,就地撒掉骨灰,這樣案子就算了結了。
再說與李吉一同販賣生藥的那兩位商人,他們聽說李吉被大理寺斬首後都憤憤不平。姓賀的商人找到姓朱的商人,倆人議論說:“這個大理寺官真是昏庸。明明是買的畫眉,硬說是殺人搶來的,我們去大理寺申訴的話,又不知那賣畫眉的老兒姓名,家住何處。弄不好,我們都會牽連進去。隻可惜寧海軍太遠,我們不能單獨走一趟,如果下迴有那邊生意,一定要替李吉伸冤報仇。”
沒出多長時間,賀朱兩位商人收集了一批生藥,就收拾行裝,來到寧海軍,還到湖州墅客店歇腳。倆人把生藥賣完後,當天就感到城內探聽那個賣畫眉的箍桶匠。
找了一天沒見個人影。倆人悶悶不樂,迴到店中住下。
第二天,倆人又進城打聽,碰巧遇見一個箍桶的。倆人便上前問道:“大哥,請問你這兒可有一個箍桶的老兒?”
倆人把老兒的長相跟他說了。那箍桶匠說:“我們這裏幹箍桶這一行的,隻有兩個老兒。一個姓李,住在石榴園巷內,一個姓張住在西城腳下,不知你們要找的是哪一個。”
二人一聽,心中大喜。說:“反正就倆人,我們一個一個地找來,還怕他溜了?”當下,倆人尋到石榴園巷。隻見那姓李的箍桶匠正在那裏破與。倆人看了,不是他,有尋到西城腳來,這時已近黃昏。
走到一座破敗的屋前,倆人敲門道:“請問張老公住在這兒嗎?
我們找他箍桶。”裏邊一個老婆婆的聲音迴答說:“張公就住在這兒,隻是他現在出門攬活去了,你們明天再來吧。”倆人弄清楚張公住址,心裏踏實了,準備先迴客店,明天再說。
剛走幾步,迎麵碰見張公挑著擔子迴來了。倆人認得張公,張公卻不認識他們。倆人問:“阿公貴姓?”
張公說:“我姓張。”
倆人又問:“你不就是住在附近的張公嗎?”
張公答道:“正是,你二位找我有什麽事嗎?”
倆人撒謊說:“我們店裏有很多桶要箍,想找個手藝好的去做,所以來請你。你現在就去吧?”
張公說:“我今天歇了,迴家去。前麵就是我家,兩位進去坐坐喝點茶嗎?”
倆人說:“今天晚了,明天我們再來請你”。張公說:“那就定了。明天我不出去,專門等你們。”倆人告別張公,也不迴店中,直奔臨安府而來。正趕上臨安府晚堂,倆人就走到堂前跪下,把沈昱如何認畫眉,大理寺如何屈斬李吉,他們如何尋訪張公的細節一一講明,然後,齊聲說道:“我們兩個位李吉抱不平,要替他伸冤,請老爺細審張公,問他畫眉是怎麽得來的。”
知府說:“沈秀的事,已經清楚,兇手李吉被處斬,你們還要告什麽?”
倆人見知府不理,忙說:“大理寺官不明真相,隻以花門在李吉手裏就斷定他是兇手,將李吉問斬。我們為他抱不平,特來為他伸冤,如果事實不清,甘願受罰,隻請老爺千萬受理。”
知府見倆人說得真誠。就接受了案子,連夜派人捉拿張公歸案。
官差來到西城腳下,把張公綁了,押迴臨安府,關在大牢裏。
第二天,知府升堂,官差從牢裏帶出張公,押上堂前。知府說:“你為什麽殺了沈秀,反害得李吉替你償命?現在有賀朱兩人告你,你還有什麽可說?”
張公裝聾作啞,就是不招。
賀朱兩位說:“張公,你不要以為李吉已死,你就可以逃避過去,我們倆人都是證人。那天早上你來客店賣畫眉後,我們還仔細看了一會。你要從實說來,這畫眉是哪來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張公還是不說話。知府大怒,說:“畫眉是真贓物,這倆人是真證人,你再不招,我用夾棍夾你。”
張公一聽要用夾棍,知道承受不了,隻得將那天早晨如何見財起心,又如何殺死沈秀的事一一招供出來。知府問:“那沈秀的頭放哪兒了?”
張公說:“一時心慌,丟到一顆空心的柳樹裏了。後來我挑著畫眉到湖州墅的客店裏,把它賣給了李吉,得了一兩二錢銀子。”
知府讓張公畫了押,又差人叫來沈昱,押上張公,去柳林裏找沈秀的頭。一路上,圍觀的人記得水泄不通。
來到柳林,找到那棵空心楊柳樹。知府讓公差拿鋸鋸到楊柳樹,果然有一顆人頭在內。沈昱上前一看,認出是自己兒子沈秀的頭,大哭一聲,昏倒在地,半晌才醒。
知府叫人用手帕包了頭,押著張公迴到堂前。知府說:“沈秀的頭已經找到,張公的招供時真的無疑。”就叫取來大枷和腳鐐手銬,把張公打入死牢。
沈昱道:“既然沈秀的頭在這兒,那黃大保和黃小保又從哪裏找來一顆人頭領賞呢?”
知府點點頭,說:“這裏麵可疑。”當即派捕快去南高峰下捉黃家兄弟。
很快,黃家兄弟被捉來,押到堂前跪下。知府問:“殺死沈秀的兇手已經抓住,沈秀的頭也找出來了,你兄弟二人把誰謀害了,那他的人頭來領賞?快快從實招來,免得挨打!”
大保、小保被知府這麽一問,頓時心慌意亂,口裏聶川,說不出話來。知府大怒,喝令夾起來拷打,黃家兄弟還是不招。知府又叫用燒紅的烙燙,黃家兄弟再也堅持不住,老老實實說了出來:“我們見父親年老多病,雙目失明,就用酒灌醉了他,然後割下他的頭埋在西湖藕花居淺水邊。半個月之後,用它去領賞錢一千五百貫。”
知府問:“那你們父親的屍首埋在哪兒?”
兄弟倆說:“就埋在南高峰上。
知府又押著倆人來到南山高峰。在黃家兄弟的指點下,公差挖開泥土,果然發現一具無頭屍體。
知府歎道:“天底下竟有你們兩個這樣的畜生,為了一千五百貫錢,居然親手殺死父親,割頭冒領懸賞。這種事誰都不願意聽到,也不願意看到。我今天就替天下的父母除掉你們這兩個不孝的逆子,才能解我心頭之恨。”接著,喝教兩邊打這兩人一頓棍棒,直打得黃家兄弟死去活來。然後命人去了兩麵大枷和腳鐐手銬將黃家兄弟打入死牢。
知府隨即將此案來龍去脈,一一奏明皇上。皇上降旨,讓刑部和監察院將審問李吉的大理寺官拿問,貶為貧民,發配嶺南。李吉屈死,情實可憐,官府給他家人賞錢一千貫,免除子孫後代的差役。張公謀財害命,依律處斬,加罪淩遲,剮割二百四十刀,分屍五段。黃大保。黃小保,貪財殺父,淩遲處死,剮二百四十刀,分屍五段,斬首示眾。
臨安府接了文書,將是三人押上木驢,淩遲處死。行刑那天,萬人空巷,滿城都在議論這千古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