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西遊記》是宗教大戰;有人說,《西遊記》是成長故事;也有人說,《西遊記》是講修心;但是無論如何,《西遊記》這本書中最為明顯的主線就是唐僧取經!(當然也有朋友說是如來傳經,但是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筆者將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討論這個問題)


    這就引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唐僧為何取經?


    當然,這要從西遊故事的源頭說起了,因為唐僧取經的緣由在不同時期都是有變化的!


    眾所周知,《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以唐朝高僧玄奘大師為原型的虛構人物,而西遊故事的原型便是玄奘大師遠赴印度求法的故事。那麽,想要知道唐僧為什麽去取經,就得先知道玄奘大師為什麽要去取經?但是想要知道玄奘大師為什麽要去取經,首先要簡單了解一下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究竟何許人也?他又為何取經?


    說起玄奘大師,大家似乎第一反應就是“他是一個佛學家,曾經去印度求法”,這當然是不錯的,但是卻是不全麵的。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敘述方便,以下稱“法師傳”)中有著對於玄奘大師詳細地描述(這裏不做贅述),其中提到了,玄奘大師俗名“陳禕”,是陳留(即今河南開封)人,是其父的四子,從小就聰明過人、懂得禮儀,並且“備通經奧、愛古尚賢”。貞觀三年秋八月,玄奘法師啟程,時年二十六歲。


    根據其書記載,玄奘大師在出發前跟他母親說:


    乃夜夢見大海中有蘇迷盧山。四寶所成極為嚴麗。意欲登山。而洪濤洶湧。又無船筏。不以為懼。


    而此次玄奘大師之所以西行求法,其目的在《法師傳》中也有明確記載:


    法師既遍謁眾師。備餐其說。詳考其理。各擅宗塗。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以問所惑。


    也就是說,玄奘大師取經就是為了“解惑”!大家都知道,《法師傳》基本靠近曆史事實,也就是說,曆史上的玄奘大師的取經目的是很簡單的,而且完完全全是出於個人意願,當然,《法師傳》本身也是宣揚玄奘大師的一本書,所以在之後的許多字裏行間都能透露“玄奘大師取經是為了弘揚佛法”的思想,當然這種思想在玄奘大師前期的文字中並不常見。


    取經目的開始轉變的時刻


    前文提到,根據《法師傳》的記載,玄奘大師遠赴印度取經完全是個人意願,但是在西遊故事的發展中,不斷有新的創作者加入,使得玄奘大師的目的變得“不單純了起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會經常引用《西遊記雜劇》的內容,今天也不例外。在《西遊記雜劇》第一折和第二折中,出現了和《法師傳》截然不同的兩個理由:


    1、(眾做拜科)(觀音雲)長安城中,今夏大旱。可著玄奘赴京師,祈雨救民。我佛有五千四十八卷《大藏金經》,要來東土,單等玄奘來。


    2、奉聖旨,馳驛馬赴西天,取經歸東土,以保國祚安康,萬民樂業。


    這兩處文字記載很明顯已經偏離了曆史事實,甚至已經超越了現實的範圍,已經進入到了神話階段,這並不是曆史事實的改變,而是在傳播過程中出現了改變。


    從《法師傳》能看出來,玄奘大師從印度迴來之後已經被奉為“神”一類的人物,其形象不斷被神話,當然,這類故事也不斷在寺廟中傳播;玄奘大師的事跡也成為僧人之間經常提起的話題,甚至在某些特定場合中專門講述,這類講述稱為“僧講”,當然這類講述還是以佛教內容本身為主;除了僧人內部傳播之外,玄奘大師的事跡也成為了僧人對外宣揚佛教的重要內容,,僧人們借向民眾不斷宣揚佛教的好處,這種講述稱之為“俗講”,這類“俗講”注重的並非佛教教義,而是故事本身,也就是在俗講的過程中,玄奘大師的個人意願被佛祖菩薩的仁慈教化所替代了。


    《西遊記》小說中唐僧的目的


    時間到了明朝,百迴本《西遊記》麵世之後,掀起了一陣西遊故事的潮流。但是,盡管《西遊記》小說成為大ip,但是不置可否的是,這個時候的西遊故事基本已經脫離了曆史事實,同時,西遊故事的主角也從玄奘大師逐漸向孫悟空傾斜,故而,這個時候的唐僧取經之目的又有了轉變。


    縱觀整部《西遊記》,無論是唐僧自述還是其他文字,多次提及到唐僧取經的原因:


    1、旁邊閃過法師,帝(李世民)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2、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


    不僅僅以上兩條原文,看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唐僧的取經之路,其實也是自己的重新成佛之路。


    綜上,隨著西遊故事的發展,唐僧取經的目的又有了不同的變化,其本質上是傳播目的、傳播媒介以及作者目的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某一類文本中的某類角色的影響。這也就能看出來,《西遊記》的閱讀的的確確是要融會貫通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杏壇一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杏壇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杏壇一笑並收藏杏壇一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