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野震蕩,天下皆驚
全民諸天:開局獲得神話大羅道果 作者:媌吃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符八年,鹹陽帝京。
乍暖還寒的時節,殘陽下依稀可見暮血。
大秦九邊的戰事,似乎並未影響到這天下之中、首善之地。
一切都如常態,完全看不到半點戰時的氣氛。
畢竟大秦天策上將軍、公子贏君率軍出征不過二十餘天的時間。
按照以往的慣例,估計大軍連大秦境內都還沒出。
別說是分出勝負,雙方有沒有交戰都還是個問題呢。
最多也就是斥候、探馬之間的零星交手。
這種斥候戰或許能影響戰事的勝負與結果。
但卻遠沒到能影響鹹陽的程度。
不過這看似平凡的一天,卻因黑冰台首陳貂寺孤身返迴鹹陽,並一路疾飛至帝庭深處,而注定會名留青史。
當其時,陳貂寺幾乎沒有任何遮掩,橫跨了整座鹹陽帝京。
無數人都看到了這一幕,不由得都議論紛紛。
很快,各種流言就傳遍了整個鹹陽帝京。
有人說:公子贏君兵行險策,導致雁門關破,已然兵敗身死。
也有人說:百萬鐵騎正在肆虐雁門、雲中等北疆八郡,隨時都會揮師南下、兵鋒直指鹹陽。
還有人說:武安君公孫起已經接到帝主秘旨,要大索鹹陽青壯,並發囚徒十萬,北上迎擊百蠻大軍。
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大秦不能沒有穰侯,就如關中不能沒有老秦人。
整個鹹陽帝京,都在因為這些流言而躁動起來。
別說是鹹陽百姓、中下層官僚,就連朝堂百官、公卿貴人,竟然都有些人心惶惶起來。
許多人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拖家帶口,離開鹹陽避難。
隨著陳貂寺沒入帝庭深處,而帝乙又遲遲沒有露麵。
更多的流言開始喧囂塵上,更多的“細節”也被“披露”了出來。
比如公子贏君如何驕狂自發,如何兵分八路出九邊。
再比如雁門關如何被一攻而破,北疆八郡如何被肆虐屠戮等等。
甚至就連九邊、北疆的軍民是如何壯烈抵抗、諸多女郎又是如何得貞烈不屈,但最終都難抵百萬鐵騎的肆虐,不得不屈身事賊,或者殺身成仁等等。
各種各樣的細節,都描述得活靈活現,好像有人在現場直播一樣。
一時間,本就有些人心惶惶的鹹陽官民,越發地恐慌起來。
竟然頗有幾分“一日三驚,惶惶不可終日”的味道。
甚至於,就連朝堂百官等公卿權貴,都忍不住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北疆八郡、大秦九邊打探虛實。
而就在這個時候,更多的細節又一次被“曝光”了出來。
這一次的“細節”,卻是著重於“刻畫”薑承乾的個人形象。
主打的就是一意孤行、驕狂盲目,將他不顧副帥王剪等老成大將的勸阻,非要兵營險策,最終誌大才疏、誤國誤民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什麽“紙上談兵”、“一失足成千古恨”、“豎子不足與謀”、“大秦亡於孺子之手”,怎麽誇張怎麽來,可謂是深諳“輿論戰”的精髓。
這一波接一波的組合拳,屬實是把鹹陽官民都給打懵圈了!
你還別說,流言之所以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它管用啊。
在大秦主力精銳缺席,雁門關等九邊雄關被破,百萬鐵騎即將南下的威脅下,絕大部分人都已失去了明辨是非的冷靜。
而這波流言“輿論戰”的終極殺招:童子謠,也在醞釀半天後正式出爐。
第一首童謠尚且有些收斂:公子贏君枉稱王,千騎萬騎走北邙,孺子欺帝江山敗,北帝南走社稷亡。
言簡意賅,劍鋒直指薑承乾和帝乙。
上半句指責薑承乾敗壞江山,引得百蠻鐵騎南下。
下半句暗示帝乙要南逃洛陽,遷都以求偏安。
但也難擋百萬鐵騎的兵鋒,最終連半壁江山都要敗亡在他們父子的手中。
這首童謠在半天內,就傳遍了整個鹹陽帝京,甚至連整個關中都在傳唱,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畢竟按照流言的論述,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加上有許多“好事者”,在其中煽風點火,極盡渲染百蠻鐵騎肆虐屠戮的恐怖場景。
令得百姓惶恐、百官震動,甚至有人前往宮門求見,想要讓帝乙出麵給個說法。
緊接著,又有第二首童謠傳出:何以解憂,唯有武安。
唯有武安君公孫起,才能救大秦。
這個論調一出,迅速風靡全城,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畢竟武安君公孫起號稱“大秦軍神”,牌子還是足夠硬的。
若是帝乙能啟用武安君公孫起為帥,就算百蠻大軍南下,大秦也不是完全沒有抗衡的機會。
這是許多人的慣性想法,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第三首童謠,卻是直接圖窮匕見了。
穰侯不出,如蒼生何?
至此,所有人都迴過神來,明白了這些流言的始作俑者。
同時也明白了這些事情的背後,究竟是怎麽一迴事了。
毫無疑問:這就是穰侯魏無羨的“逼宮”!
想救大秦江山,必須請武安君公孫起出戰。
而想讓武安君公孫起出山,必須將朝廷大權,盡數交於穰侯魏無羨之手。
不得不說:魏無羨這一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幹得確實漂亮。
甚至可以說是他絕地翻盤的唯一機會!
假如形勢果真如他所傳流言那樣,帝乙可以說已經別無選擇。
要江山社稷,還是要權勢,你自己選一個吧。
如果是在薑承乾鼎革、改製之前,就憑這一套絲滑小連招,估計朝堂百官都要跑到宮門前集體“請願”了。
穰侯魏無羨也能趁機聚起大勢,“堂堂正正”地行逼宮之事。
到那時候,就算帝乙鐵了心要死死攥住手中的權勢。
估計朝堂上下、軍伍內外都不會允許。
就算最後發現搞錯了,站錯隊的人也已經沒有了迴頭路,隻能咬著牙跟著魏無羨一條路走到黑了。
畢竟,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何況這種要被夷三族的罪過?
若是這樣的話,說不定還真能讓魏無羨掀起一些風浪來。
但是現在嘛,整個朝野內外,卻是雖慌不亂。
所有人都在等著帝乙出麵,給予他們一個交代。
無論這個交代是好是壞,但至少沒多少人傻到向魏無羨靠攏。
而就在此時,等魏無羨的表演結束,帝乙的迴應終於來了。
他甚至都沒有露麵,直接降下一道聖旨,明發朝野內外、曉喻百官群臣。
詔曰:大秦新帥,天策上將軍贏氏諱君者,率三千玄甲,殺破百萬蠻騎,自狼主慕容龍铖以下,諸蠻胡王皆倉皇北顧,特加公子贏君為“秦王”。
跟這份聖旨一起下發的,還有最新的戰報。
戰報曰:大秦新帥、秦王、天策上將軍正率三千玄甲追亡逐北,繡衣衛大都督攜繡衣帝騎,收降蠻騎三十萬,斬首四十萬,於雁門關下築京觀,以懾不臣、彰我大秦天威。
這份戰報和聖旨一出,整個鹹陽帝京,乃至於整個關中都沸反盈天起來。
但並不是人心安定,反而變得更加恐慌了起來。
不是,你擱這騙傻子玩呢?
三千玄甲破百萬鐵騎?你怎麽不說你是三皇五帝呢?
如果百蠻諸蠻真有這麽弱的話,憑什麽跟大秦對峙數十年而不落下風?
就連武安君公孫起,都沒在狼主慕容龍铖手中討到多少好處。
憑什麽天策上將軍公子君,就能一戰而破之?
而且就算是編,好歹也編得像一點啊混蛋。
三千玄甲破百萬鐵騎也就算了。
而且還在短短一夜之間,就收降三十萬,斬首四十萬?
你這麽能,怎麽不上天呢?
就算是殺豬,效率也不可能這麽高吧?
同一時間,另一則流言也在瘋傳,甚至比帝乙的聖旨與戰報更加深入人心。
那就是帝主已經亂了方寸,正準備遷都南逃。
之所以放出這種荒誕的說法,就是要穩定人心,為他的出逃爭取時間。
不少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肆宣揚這些事情,試圖力證大秦江山,已經風雨飄搖。
甚至試圖鼓動百姓,前去宮門請願。
同時串聯百官,鼓躁軍校,想要讓百官叩闕、軍伍兵諫,逼迫帝乙啟用武安君公孫起出山,掌控關中軍權。
至於“穰侯不出,如蒼生何”這種話,卻是已經無人再說。
但是整個朝堂上下,包括鎮守關中的軍伍,卻在帝乙明發聖旨後,迅速地行動了起來。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信了。
終歸在這個時候,講的已經不是其他,而是“忠誠”。
在這種涉及站隊的重要事情上,經過薑承乾八年“調教”的大秦官僚,卻是都已經“懂的都懂”。
無論帝主的聖旨多麽荒謬,隻要你“忠誠”,那就聽命行事。
哪怕帝主說太陽的方的,陽光是綠色的,你也要立刻化身“大秦鑒黃師”,及時調整自己的世界觀。
這才是真正的“忠誠”!
於是乎,朝堂百官和留守大將,紛紛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當龐大的官僚機構行動起來,那些渾水摸魚的人頓時“遭老罪”了。
短短一個時辰不到,所有涉及流言傳播的人便已被抓捕歸案。
就連穰侯府和武安君府,都被他們曾經的老部下,聯手派人看管了起來。
甚至於,黑冰台和繡衣衛還沒出動,整個關中的亂象就已平息了下來。
穰侯魏無羨的垂死掙紮,也就此宣告失敗。
而在此時,帝乙眼看自己還沒用力,魏無羨就已倒下,也順勢結束了這場“服從性測試”。
各種有關雁門關大戰的細節和證據,也開始被公布了出來。
然後迅速昭告天下,在整個關中,乃至於整個大秦的範圍內,掀起了滔天駭浪。
乍暖還寒的時節,殘陽下依稀可見暮血。
大秦九邊的戰事,似乎並未影響到這天下之中、首善之地。
一切都如常態,完全看不到半點戰時的氣氛。
畢竟大秦天策上將軍、公子贏君率軍出征不過二十餘天的時間。
按照以往的慣例,估計大軍連大秦境內都還沒出。
別說是分出勝負,雙方有沒有交戰都還是個問題呢。
最多也就是斥候、探馬之間的零星交手。
這種斥候戰或許能影響戰事的勝負與結果。
但卻遠沒到能影響鹹陽的程度。
不過這看似平凡的一天,卻因黑冰台首陳貂寺孤身返迴鹹陽,並一路疾飛至帝庭深處,而注定會名留青史。
當其時,陳貂寺幾乎沒有任何遮掩,橫跨了整座鹹陽帝京。
無數人都看到了這一幕,不由得都議論紛紛。
很快,各種流言就傳遍了整個鹹陽帝京。
有人說:公子贏君兵行險策,導致雁門關破,已然兵敗身死。
也有人說:百萬鐵騎正在肆虐雁門、雲中等北疆八郡,隨時都會揮師南下、兵鋒直指鹹陽。
還有人說:武安君公孫起已經接到帝主秘旨,要大索鹹陽青壯,並發囚徒十萬,北上迎擊百蠻大軍。
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大秦不能沒有穰侯,就如關中不能沒有老秦人。
整個鹹陽帝京,都在因為這些流言而躁動起來。
別說是鹹陽百姓、中下層官僚,就連朝堂百官、公卿貴人,竟然都有些人心惶惶起來。
許多人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拖家帶口,離開鹹陽避難。
隨著陳貂寺沒入帝庭深處,而帝乙又遲遲沒有露麵。
更多的流言開始喧囂塵上,更多的“細節”也被“披露”了出來。
比如公子贏君如何驕狂自發,如何兵分八路出九邊。
再比如雁門關如何被一攻而破,北疆八郡如何被肆虐屠戮等等。
甚至就連九邊、北疆的軍民是如何壯烈抵抗、諸多女郎又是如何得貞烈不屈,但最終都難抵百萬鐵騎的肆虐,不得不屈身事賊,或者殺身成仁等等。
各種各樣的細節,都描述得活靈活現,好像有人在現場直播一樣。
一時間,本就有些人心惶惶的鹹陽官民,越發地恐慌起來。
竟然頗有幾分“一日三驚,惶惶不可終日”的味道。
甚至於,就連朝堂百官等公卿權貴,都忍不住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北疆八郡、大秦九邊打探虛實。
而就在這個時候,更多的細節又一次被“曝光”了出來。
這一次的“細節”,卻是著重於“刻畫”薑承乾的個人形象。
主打的就是一意孤行、驕狂盲目,將他不顧副帥王剪等老成大將的勸阻,非要兵營險策,最終誌大才疏、誤國誤民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什麽“紙上談兵”、“一失足成千古恨”、“豎子不足與謀”、“大秦亡於孺子之手”,怎麽誇張怎麽來,可謂是深諳“輿論戰”的精髓。
這一波接一波的組合拳,屬實是把鹹陽官民都給打懵圈了!
你還別說,流言之所以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它管用啊。
在大秦主力精銳缺席,雁門關等九邊雄關被破,百萬鐵騎即將南下的威脅下,絕大部分人都已失去了明辨是非的冷靜。
而這波流言“輿論戰”的終極殺招:童子謠,也在醞釀半天後正式出爐。
第一首童謠尚且有些收斂:公子贏君枉稱王,千騎萬騎走北邙,孺子欺帝江山敗,北帝南走社稷亡。
言簡意賅,劍鋒直指薑承乾和帝乙。
上半句指責薑承乾敗壞江山,引得百蠻鐵騎南下。
下半句暗示帝乙要南逃洛陽,遷都以求偏安。
但也難擋百萬鐵騎的兵鋒,最終連半壁江山都要敗亡在他們父子的手中。
這首童謠在半天內,就傳遍了整個鹹陽帝京,甚至連整個關中都在傳唱,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畢竟按照流言的論述,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加上有許多“好事者”,在其中煽風點火,極盡渲染百蠻鐵騎肆虐屠戮的恐怖場景。
令得百姓惶恐、百官震動,甚至有人前往宮門求見,想要讓帝乙出麵給個說法。
緊接著,又有第二首童謠傳出:何以解憂,唯有武安。
唯有武安君公孫起,才能救大秦。
這個論調一出,迅速風靡全城,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畢竟武安君公孫起號稱“大秦軍神”,牌子還是足夠硬的。
若是帝乙能啟用武安君公孫起為帥,就算百蠻大軍南下,大秦也不是完全沒有抗衡的機會。
這是許多人的慣性想法,亦是“人之常情”。
但是第三首童謠,卻是直接圖窮匕見了。
穰侯不出,如蒼生何?
至此,所有人都迴過神來,明白了這些流言的始作俑者。
同時也明白了這些事情的背後,究竟是怎麽一迴事了。
毫無疑問:這就是穰侯魏無羨的“逼宮”!
想救大秦江山,必須請武安君公孫起出戰。
而想讓武安君公孫起出山,必須將朝廷大權,盡數交於穰侯魏無羨之手。
不得不說:魏無羨這一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幹得確實漂亮。
甚至可以說是他絕地翻盤的唯一機會!
假如形勢果真如他所傳流言那樣,帝乙可以說已經別無選擇。
要江山社稷,還是要權勢,你自己選一個吧。
如果是在薑承乾鼎革、改製之前,就憑這一套絲滑小連招,估計朝堂百官都要跑到宮門前集體“請願”了。
穰侯魏無羨也能趁機聚起大勢,“堂堂正正”地行逼宮之事。
到那時候,就算帝乙鐵了心要死死攥住手中的權勢。
估計朝堂上下、軍伍內外都不會允許。
就算最後發現搞錯了,站錯隊的人也已經沒有了迴頭路,隻能咬著牙跟著魏無羨一條路走到黑了。
畢竟,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更何況這種要被夷三族的罪過?
若是這樣的話,說不定還真能讓魏無羨掀起一些風浪來。
但是現在嘛,整個朝野內外,卻是雖慌不亂。
所有人都在等著帝乙出麵,給予他們一個交代。
無論這個交代是好是壞,但至少沒多少人傻到向魏無羨靠攏。
而就在此時,等魏無羨的表演結束,帝乙的迴應終於來了。
他甚至都沒有露麵,直接降下一道聖旨,明發朝野內外、曉喻百官群臣。
詔曰:大秦新帥,天策上將軍贏氏諱君者,率三千玄甲,殺破百萬蠻騎,自狼主慕容龍铖以下,諸蠻胡王皆倉皇北顧,特加公子贏君為“秦王”。
跟這份聖旨一起下發的,還有最新的戰報。
戰報曰:大秦新帥、秦王、天策上將軍正率三千玄甲追亡逐北,繡衣衛大都督攜繡衣帝騎,收降蠻騎三十萬,斬首四十萬,於雁門關下築京觀,以懾不臣、彰我大秦天威。
這份戰報和聖旨一出,整個鹹陽帝京,乃至於整個關中都沸反盈天起來。
但並不是人心安定,反而變得更加恐慌了起來。
不是,你擱這騙傻子玩呢?
三千玄甲破百萬鐵騎?你怎麽不說你是三皇五帝呢?
如果百蠻諸蠻真有這麽弱的話,憑什麽跟大秦對峙數十年而不落下風?
就連武安君公孫起,都沒在狼主慕容龍铖手中討到多少好處。
憑什麽天策上將軍公子君,就能一戰而破之?
而且就算是編,好歹也編得像一點啊混蛋。
三千玄甲破百萬鐵騎也就算了。
而且還在短短一夜之間,就收降三十萬,斬首四十萬?
你這麽能,怎麽不上天呢?
就算是殺豬,效率也不可能這麽高吧?
同一時間,另一則流言也在瘋傳,甚至比帝乙的聖旨與戰報更加深入人心。
那就是帝主已經亂了方寸,正準備遷都南逃。
之所以放出這種荒誕的說法,就是要穩定人心,為他的出逃爭取時間。
不少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肆宣揚這些事情,試圖力證大秦江山,已經風雨飄搖。
甚至試圖鼓動百姓,前去宮門請願。
同時串聯百官,鼓躁軍校,想要讓百官叩闕、軍伍兵諫,逼迫帝乙啟用武安君公孫起出山,掌控關中軍權。
至於“穰侯不出,如蒼生何”這種話,卻是已經無人再說。
但是整個朝堂上下,包括鎮守關中的軍伍,卻在帝乙明發聖旨後,迅速地行動了起來。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信了。
終歸在這個時候,講的已經不是其他,而是“忠誠”。
在這種涉及站隊的重要事情上,經過薑承乾八年“調教”的大秦官僚,卻是都已經“懂的都懂”。
無論帝主的聖旨多麽荒謬,隻要你“忠誠”,那就聽命行事。
哪怕帝主說太陽的方的,陽光是綠色的,你也要立刻化身“大秦鑒黃師”,及時調整自己的世界觀。
這才是真正的“忠誠”!
於是乎,朝堂百官和留守大將,紛紛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當龐大的官僚機構行動起來,那些渾水摸魚的人頓時“遭老罪”了。
短短一個時辰不到,所有涉及流言傳播的人便已被抓捕歸案。
就連穰侯府和武安君府,都被他們曾經的老部下,聯手派人看管了起來。
甚至於,黑冰台和繡衣衛還沒出動,整個關中的亂象就已平息了下來。
穰侯魏無羨的垂死掙紮,也就此宣告失敗。
而在此時,帝乙眼看自己還沒用力,魏無羨就已倒下,也順勢結束了這場“服從性測試”。
各種有關雁門關大戰的細節和證據,也開始被公布了出來。
然後迅速昭告天下,在整個關中,乃至於整個大秦的範圍內,掀起了滔天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