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火席卷了半個南衙,襄王氣得臉色發青,正巧了隋遠走來,恭恭敬敬地對他作揖,“王爺。”隋遠顯然也是勞心了一晚上,神情憔悴,襄王見他這樣,倒不忍苛責,隻問,“如何?”
隋遠搖頭,“隻尋見了屍骨,燒得麵目全非。想來是她晚間討了一盞燭台,說怕黑,王爺臨走前交代過了,人要看好了,但若是有不過分的要求也一應滿足,她既然要了,獄卒想著一盞燭台也沒什麽,也就給了去,誰曉得燭台翻了後竟惹場大火,她……”
說到後麵便凝噎了片刻,瞧他滿目通紅,是極痛心的模樣,將襄王心頭的疑慮打消了一些,但還是抬手,“本王親自去瞧瞧。”
隋遠不曾阻攔,任襄王往牢中行去,一路上竟是煙味,空氣裏都漫著灰,親衛遞上了一張帕子讓襄王掩住口鼻,但養尊處優慣了,他還是難免皺眉,“是哪一間?”
“前邊兒第四間。”隋遠給他引路,瞧著精神萎靡,是痛失血親的形容,別無二家。近了那一間牢房,果然瞧見了一具焦黑的屍首,直挺挺地躺在那兒,錯一眼還以為是一截木炭。血肉被燒焦的氣味濃重起來,比先前的煙灰更難聞了,襄王眉頭擰得緊,“就是這個?”
隋遠悲傷地點了點頭,“王爺明鑒。”
這還怎麽明鑒,估計五髒六腑都被烤熟了,襄王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門道來,果然是麵目全非,黑糊糊的一團,鼻子眼睛都分不出了,誰知道是不是她!她與陸稹打本性裏都一樣,狡兔三窟,就算見著了屍骨也要提防是不是詐死,更別說是一具焦炭。
襄王實則是很惱怒的,但他按捺著不發作,眼下最要緊的事情不是這樁,她就算是逃出生天又如何,長安去往隴右的路上艱難險阻,他動動手指頭就能讓她丟了小命,就算是她福大命大到了隴右,見到了陸稹又如何,還不是隻能眼睜睜看著陸稹死,而他,早便登上那金龍座了。
陸稹的病是他做的手腳,本想著幹脆利落點,給陸稹扣上一頂通敵的帽子,直接砍了他的腦袋來個先斬後奏,卻被隋遠勸住了,隋遠道此事要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才不至於教旁人生疑。他思量了一下,也是,同個法子不能用兩次,小皇帝也不是當年的忠武帝,他若是信了陸稹通敵那才有鬼,皇位還未拿到手,襄王也暫時不願與小皇帝撕破臉麵,畢竟他這個侄子是明旨詔告天下的皇帝,他屆時落了個謀逆的罪名在頭上,不好聽也不好看。
他還是很重名聲的,就照著隋遠的主意辦了,說來隋
遠這個人,自打到他身邊做事後,就立了不少功勞,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值得委以重任。襄王已經想好了,等到他大業一成,便給隋遠封個官來做,以示隆恩。
什麽都想好了,襄王這會兒氣也順了不少,再瞧一眼那女屍,嫌惡地皺了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折損成這樣也是可憐,卷出去好生埋了,免得有怨氣。”這場大火波及太廣,還有得他要操持的事情,這會兒就真把自己當一國之主了,難免有些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再往旁瞧了眼,隋遠瞧著牢中的情形竟像是要落下淚一般,好歹是自己手下的人,襄王斂了喜色,勸慰道:“青遙不必太過傷神,俗話說,天地為熔爐,她這麽一去到也算是超脫了,指不定西方世界更要極樂無涯些呢?”
隋遠應了聲是,但還是垂淚,“如故雖說與某隻是表親,幼時的感情卻是極好的,她落得這般境地,也算是她咎由自取,這些道理,某都曉得,但見到這樣的場景還是難免有所感觸,畢竟……”
講到這兒的時候他也凝噎了,襄王於心不忍,就把他打發了下去,自己也離了牢獄,隋遠很悲慟地往外走,宮城內還漫著硝煙氣,一場大劫過後,人心惶惶。天陰著像是要落雨的樣子,遠遠的有個人站在那裏,明光鎧吳鉤刀,正氣凜然,他視若不見,神情恍惚地徑直從那人旁邊走過。
趙淳上前來攔住他,他還是很傷神的模樣,“統領有什麽要緊的事嗎?”
看他這樣,不曉得實情的人倒還真以為他是為了梅蕊這個表親在傷懷,但趙淳例外,他擰眉,“你還要同我裝?”
他茫然啊了一聲,“裝什麽?統領說的話,某不大明白。”
趙淳被噎了下,隋遠的表情無辜至極,差一點他就被騙了,正想要揭穿,卻看到隋遠抬起了手指壓在唇上,對他輕輕的搖了搖頭。
他才恍然想起來那句說爛了的話,隔牆有耳,在這深宮中,他們的一言一行指不定都有人監視著,稍有不注意便被有心人給稟上去,到時候百口莫辯,才是真的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趙淳醒了神,便對隋遠搖頭,“無事,叨擾青遙了。”
隋遠照舊是壓著唇角,一副哀傷過度不想與他多言的神情,撣撣袖子便離開了。
她現在走到哪裏了呢,趙淳不由自主的想,也才一夜的功夫,但肯定是已經出長安了,長安往西北去,便是隴右。他不禁替她擔心起來,但又想起隋遠,若是沒有萬全的打算,她必定不會隻身逃離,想到這兒,心裏也放寬了些,隻是
覺得長安城的碧霄,不知為何又變得孤寂起來。
才出了宮門,梅蕊依著隋遠的話去尋,在平康坊的一間胭脂鋪裏見著了他替她安排的人,長得濃眉大眼,中氣十足地對她做了個揖,“梅蕊姑娘路上來時沒遇著旁人吧?”
她點頭,“一路上郎君都已經打點好了,通暢的很,給您帶來了諸多不便,還要勞您隨我走一趟隴右,實在是不好意思。”
這人叫順五,一看就是練家子,和他上路都要分外安心些,他拍了拍胸脯,說隻管包在他身上,“郎君吩咐過了,您的事兒就是天底下最要緊的事兒,把您穩穩妥妥的送到隴右,也是屬下的職責。”他拿出了一套衣物給她,是套男子的衣衫,“您擔待些,這一路上最好是要掩人耳目,保不齊襄王又起了疑心,派人沿路設下關卡,換個身份,也好蒙混過關。”
她應了是,說還是他想得周到,順五撓撓頭,“這哪兒是屬下能想出來的,也是郎君安排的。”
這時候她才驚異於隋遠的籌謀,他像是一早就料到了她終究會去隴右,自她請求後不過短短一夜,他就將這一切布置妥當了。她想到的隻是金蟬脫殼的最前邊兒那一段,讓他去宮人斜尋一具屍骨來,當作是她糊弄襄王,至於之後的這些她都不曾想好,但隋遠卻給她補齊了,她還記得隋遠問她,是不是執意如此?
她說是,他低低地喟歎一聲,那便如你所願。
隋遠的好來得毫無緣由,其實叫她有些擔憂,但現下管不了其他,隻能依著他鋪的路往前走,陸稹病了,她要去看他,這是她唯一的信念了,至於之後的事情,等她到隴右見了陸稹之後再做打算吧!
襄王似乎並沒有起疑心,順五說先走水路,問她暈不暈船,她搖頭,水鄉養出來的姑娘,幼時她還同人乘船去采過菱角呢,水波蕩悠悠,年少不知愁,那大概算是她最歡快的歲月了。再往後大一些了,就能聽懂鄰裏間的那些風言風語,自然就快活不起來了。
沿著水路往下,其實行不了太遠,期間梅蕊同順五打趣,“你叫順五,前邊兒有福三兒,四喜,那是不是還有個什麽六?”
順五一拍手,“您還真說對了,是有個六祥子,咱們都是在陸護軍麵前拜過把子的,說好了要對護軍盡忠,隋公子是個精明的人,也是一門心思為護軍做事,護軍臨走前呀告訴過咱們幾個,但凡長安城中出了岔子,一律都聽隋公子的話!”
梅蕊握著手腕,似笑非笑地瞧他,“這麽說來,隻有我
不曉得隋公子是護軍這邊的人了?”
他心裏頭咯噔一聲,忙著解釋,“您這說的是哪兒的話!這些事兒護軍怎麽會瞞著您!護軍可是一門心思地待您好,您可別誤會了他老人家。”生怕她多想,順五又添嘴道,“您擔心護軍是一迴事兒,不信任護軍又是另一迴事兒,護軍不讓您曉得其中的關節,怕的就是您擔憂,畢竟朝政裏邊兒的事兒一環叩著一環,出不得差錯。”
這些話蒙混不過她,她端起盞來,白淨的指尖壓在青花上,美不勝收,“我最聽不得這樣的話,什麽為了免我擔憂就不讓我曉得,難道將我蒙在鼓中我不會更擔憂麽?便是拿護軍染疾這件事情來說,若不是我從陛下口中得知了,你們要瞞我到什麽時候,到死訊傳來的那一日麽?”
她話裏帶著風雷之勢,順五噯喲一聲,連著呸了三迴,衝她抱拳告饒,“您講這樣晦氣的話做甚?可千萬莫再說下去了,您這不是成心咒護軍麽!”
她覺得有異,追問,“你好好同我講,這都是怎麽一迴事?”
順五又支吾著不肯答了,她眉一挑,乍然就是厲色,“你們都好得很,敢情蒙在鼓中的就是我一個人?見著我為了這些在你們瞧來是不必要的事情擔心,很痛快?”
“別,您別這樣想!”順五老實,禁不得她這一唬一詐,想了想,似乎隋遠不曾交代過不能同梅蕊講那些事情,咬了牙就籠統告訴給了她,“您聽屬下慢慢同您講,莫氣著了身子。您被襄王拘在冷宮裏這樁事情,早先便被護軍給料到了,襄王想要篡位,將護軍都支去了隴右,又怎麽會再讓您留在陛下身側?襄王的心思好猜的很,護軍不曾料到的隻是襄王竟敢打起了您的主意。本想著讓您好好地在長安城中待著,直到他老人家一舉拔除襄王後再將您接出來的,但就是因為襄王他動了不該動的心思,所以護軍才讓隋公子設法將您接出去。”
梅蕊咬緊了下唇,心亂如麻,“他都知道?”
順五答是,“哪曉得您在隋公子之前就先行動了手,驚動了襄王,本來是想偷偷將您帶走的,沒了法子,隻好使出縱火這一招了。也巧,您同隋公子想到了一處,”看她神色間還有擔憂,順五又寬慰,“放心吧,長安城中還有隋公子呢,那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咱們哥兒幾個除了護軍,就隻佩服他一人。”
“這麽說,護軍不曾生病?”
順五搖了搖頭,“護軍病是病了,隻不過並非藥石無醫,襄王的這個法子狠毒,他在護軍平日的藥裏多
添了幾味性寒的藥材,護軍本就受不住隴右的水土,這麽顛倒一折騰,就給病倒了。”他皺起眉,“不過現下出了個岔子,讓護軍的病有些棘手,不曉得怎麽去處理。”
所有的事情瞞不瞞著她都是另說的了,他果真病了這一點才是最要緊的,一聽出了岔子,她心都懸了起來,“什麽岔子,嚴重不嚴重?”
順五有些無奈地歎道,“護軍的病一般都是蘇大夫照看的,藥方也隻有蘇大夫才曉得,一般的禦醫對護軍的病束手無策。蘇大夫說是一個月前已經動身往隴右了,可到現在也不見蹤影,他行蹤詭秘,連封書信也不曾傳過,人間蒸發了一般。雖然曉得蘇大夫不會置護軍於不顧,但護軍的病就這麽拖著,也不大好的啊。”
若不是順五提起,她險些都要忘了蘇放這個人了,印象中還是護軍府上那個言語毒辣的少年,她也沉下神色來,“那,可怎麽辦?”
“左右也尋不見,咱們便先不管這麽多,”交付了秘密後,順五自然而然地同她親近了一些,外麵天色漸晚了,又快到了碼頭,順五對她道,“您收拾一下,咱們要靠岸了。”
隋遠搖頭,“隻尋見了屍骨,燒得麵目全非。想來是她晚間討了一盞燭台,說怕黑,王爺臨走前交代過了,人要看好了,但若是有不過分的要求也一應滿足,她既然要了,獄卒想著一盞燭台也沒什麽,也就給了去,誰曉得燭台翻了後竟惹場大火,她……”
說到後麵便凝噎了片刻,瞧他滿目通紅,是極痛心的模樣,將襄王心頭的疑慮打消了一些,但還是抬手,“本王親自去瞧瞧。”
隋遠不曾阻攔,任襄王往牢中行去,一路上竟是煙味,空氣裏都漫著灰,親衛遞上了一張帕子讓襄王掩住口鼻,但養尊處優慣了,他還是難免皺眉,“是哪一間?”
“前邊兒第四間。”隋遠給他引路,瞧著精神萎靡,是痛失血親的形容,別無二家。近了那一間牢房,果然瞧見了一具焦黑的屍首,直挺挺地躺在那兒,錯一眼還以為是一截木炭。血肉被燒焦的氣味濃重起來,比先前的煙灰更難聞了,襄王眉頭擰得緊,“就是這個?”
隋遠悲傷地點了點頭,“王爺明鑒。”
這還怎麽明鑒,估計五髒六腑都被烤熟了,襄王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麽門道來,果然是麵目全非,黑糊糊的一團,鼻子眼睛都分不出了,誰知道是不是她!她與陸稹打本性裏都一樣,狡兔三窟,就算見著了屍骨也要提防是不是詐死,更別說是一具焦炭。
襄王實則是很惱怒的,但他按捺著不發作,眼下最要緊的事情不是這樁,她就算是逃出生天又如何,長安去往隴右的路上艱難險阻,他動動手指頭就能讓她丟了小命,就算是她福大命大到了隴右,見到了陸稹又如何,還不是隻能眼睜睜看著陸稹死,而他,早便登上那金龍座了。
陸稹的病是他做的手腳,本想著幹脆利落點,給陸稹扣上一頂通敵的帽子,直接砍了他的腦袋來個先斬後奏,卻被隋遠勸住了,隋遠道此事要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才不至於教旁人生疑。他思量了一下,也是,同個法子不能用兩次,小皇帝也不是當年的忠武帝,他若是信了陸稹通敵那才有鬼,皇位還未拿到手,襄王也暫時不願與小皇帝撕破臉麵,畢竟他這個侄子是明旨詔告天下的皇帝,他屆時落了個謀逆的罪名在頭上,不好聽也不好看。
他還是很重名聲的,就照著隋遠的主意辦了,說來隋
遠這個人,自打到他身邊做事後,就立了不少功勞,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值得委以重任。襄王已經想好了,等到他大業一成,便給隋遠封個官來做,以示隆恩。
什麽都想好了,襄王這會兒氣也順了不少,再瞧一眼那女屍,嫌惡地皺了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折損成這樣也是可憐,卷出去好生埋了,免得有怨氣。”這場大火波及太廣,還有得他要操持的事情,這會兒就真把自己當一國之主了,難免有些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再往旁瞧了眼,隋遠瞧著牢中的情形竟像是要落下淚一般,好歹是自己手下的人,襄王斂了喜色,勸慰道:“青遙不必太過傷神,俗話說,天地為熔爐,她這麽一去到也算是超脫了,指不定西方世界更要極樂無涯些呢?”
隋遠應了聲是,但還是垂淚,“如故雖說與某隻是表親,幼時的感情卻是極好的,她落得這般境地,也算是她咎由自取,這些道理,某都曉得,但見到這樣的場景還是難免有所感觸,畢竟……”
講到這兒的時候他也凝噎了,襄王於心不忍,就把他打發了下去,自己也離了牢獄,隋遠很悲慟地往外走,宮城內還漫著硝煙氣,一場大劫過後,人心惶惶。天陰著像是要落雨的樣子,遠遠的有個人站在那裏,明光鎧吳鉤刀,正氣凜然,他視若不見,神情恍惚地徑直從那人旁邊走過。
趙淳上前來攔住他,他還是很傷神的模樣,“統領有什麽要緊的事嗎?”
看他這樣,不曉得實情的人倒還真以為他是為了梅蕊這個表親在傷懷,但趙淳例外,他擰眉,“你還要同我裝?”
他茫然啊了一聲,“裝什麽?統領說的話,某不大明白。”
趙淳被噎了下,隋遠的表情無辜至極,差一點他就被騙了,正想要揭穿,卻看到隋遠抬起了手指壓在唇上,對他輕輕的搖了搖頭。
他才恍然想起來那句說爛了的話,隔牆有耳,在這深宮中,他們的一言一行指不定都有人監視著,稍有不注意便被有心人給稟上去,到時候百口莫辯,才是真的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趙淳醒了神,便對隋遠搖頭,“無事,叨擾青遙了。”
隋遠照舊是壓著唇角,一副哀傷過度不想與他多言的神情,撣撣袖子便離開了。
她現在走到哪裏了呢,趙淳不由自主的想,也才一夜的功夫,但肯定是已經出長安了,長安往西北去,便是隴右。他不禁替她擔心起來,但又想起隋遠,若是沒有萬全的打算,她必定不會隻身逃離,想到這兒,心裏也放寬了些,隻是
覺得長安城的碧霄,不知為何又變得孤寂起來。
才出了宮門,梅蕊依著隋遠的話去尋,在平康坊的一間胭脂鋪裏見著了他替她安排的人,長得濃眉大眼,中氣十足地對她做了個揖,“梅蕊姑娘路上來時沒遇著旁人吧?”
她點頭,“一路上郎君都已經打點好了,通暢的很,給您帶來了諸多不便,還要勞您隨我走一趟隴右,實在是不好意思。”
這人叫順五,一看就是練家子,和他上路都要分外安心些,他拍了拍胸脯,說隻管包在他身上,“郎君吩咐過了,您的事兒就是天底下最要緊的事兒,把您穩穩妥妥的送到隴右,也是屬下的職責。”他拿出了一套衣物給她,是套男子的衣衫,“您擔待些,這一路上最好是要掩人耳目,保不齊襄王又起了疑心,派人沿路設下關卡,換個身份,也好蒙混過關。”
她應了是,說還是他想得周到,順五撓撓頭,“這哪兒是屬下能想出來的,也是郎君安排的。”
這時候她才驚異於隋遠的籌謀,他像是一早就料到了她終究會去隴右,自她請求後不過短短一夜,他就將這一切布置妥當了。她想到的隻是金蟬脫殼的最前邊兒那一段,讓他去宮人斜尋一具屍骨來,當作是她糊弄襄王,至於之後的這些她都不曾想好,但隋遠卻給她補齊了,她還記得隋遠問她,是不是執意如此?
她說是,他低低地喟歎一聲,那便如你所願。
隋遠的好來得毫無緣由,其實叫她有些擔憂,但現下管不了其他,隻能依著他鋪的路往前走,陸稹病了,她要去看他,這是她唯一的信念了,至於之後的事情,等她到隴右見了陸稹之後再做打算吧!
襄王似乎並沒有起疑心,順五說先走水路,問她暈不暈船,她搖頭,水鄉養出來的姑娘,幼時她還同人乘船去采過菱角呢,水波蕩悠悠,年少不知愁,那大概算是她最歡快的歲月了。再往後大一些了,就能聽懂鄰裏間的那些風言風語,自然就快活不起來了。
沿著水路往下,其實行不了太遠,期間梅蕊同順五打趣,“你叫順五,前邊兒有福三兒,四喜,那是不是還有個什麽六?”
順五一拍手,“您還真說對了,是有個六祥子,咱們都是在陸護軍麵前拜過把子的,說好了要對護軍盡忠,隋公子是個精明的人,也是一門心思為護軍做事,護軍臨走前呀告訴過咱們幾個,但凡長安城中出了岔子,一律都聽隋公子的話!”
梅蕊握著手腕,似笑非笑地瞧他,“這麽說來,隻有我
不曉得隋公子是護軍這邊的人了?”
他心裏頭咯噔一聲,忙著解釋,“您這說的是哪兒的話!這些事兒護軍怎麽會瞞著您!護軍可是一門心思地待您好,您可別誤會了他老人家。”生怕她多想,順五又添嘴道,“您擔心護軍是一迴事兒,不信任護軍又是另一迴事兒,護軍不讓您曉得其中的關節,怕的就是您擔憂,畢竟朝政裏邊兒的事兒一環叩著一環,出不得差錯。”
這些話蒙混不過她,她端起盞來,白淨的指尖壓在青花上,美不勝收,“我最聽不得這樣的話,什麽為了免我擔憂就不讓我曉得,難道將我蒙在鼓中我不會更擔憂麽?便是拿護軍染疾這件事情來說,若不是我從陛下口中得知了,你們要瞞我到什麽時候,到死訊傳來的那一日麽?”
她話裏帶著風雷之勢,順五噯喲一聲,連著呸了三迴,衝她抱拳告饒,“您講這樣晦氣的話做甚?可千萬莫再說下去了,您這不是成心咒護軍麽!”
她覺得有異,追問,“你好好同我講,這都是怎麽一迴事?”
順五又支吾著不肯答了,她眉一挑,乍然就是厲色,“你們都好得很,敢情蒙在鼓中的就是我一個人?見著我為了這些在你們瞧來是不必要的事情擔心,很痛快?”
“別,您別這樣想!”順五老實,禁不得她這一唬一詐,想了想,似乎隋遠不曾交代過不能同梅蕊講那些事情,咬了牙就籠統告訴給了她,“您聽屬下慢慢同您講,莫氣著了身子。您被襄王拘在冷宮裏這樁事情,早先便被護軍給料到了,襄王想要篡位,將護軍都支去了隴右,又怎麽會再讓您留在陛下身側?襄王的心思好猜的很,護軍不曾料到的隻是襄王竟敢打起了您的主意。本想著讓您好好地在長安城中待著,直到他老人家一舉拔除襄王後再將您接出來的,但就是因為襄王他動了不該動的心思,所以護軍才讓隋公子設法將您接出去。”
梅蕊咬緊了下唇,心亂如麻,“他都知道?”
順五答是,“哪曉得您在隋公子之前就先行動了手,驚動了襄王,本來是想偷偷將您帶走的,沒了法子,隻好使出縱火這一招了。也巧,您同隋公子想到了一處,”看她神色間還有擔憂,順五又寬慰,“放心吧,長安城中還有隋公子呢,那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咱們哥兒幾個除了護軍,就隻佩服他一人。”
“這麽說,護軍不曾生病?”
順五搖了搖頭,“護軍病是病了,隻不過並非藥石無醫,襄王的這個法子狠毒,他在護軍平日的藥裏多
添了幾味性寒的藥材,護軍本就受不住隴右的水土,這麽顛倒一折騰,就給病倒了。”他皺起眉,“不過現下出了個岔子,讓護軍的病有些棘手,不曉得怎麽去處理。”
所有的事情瞞不瞞著她都是另說的了,他果真病了這一點才是最要緊的,一聽出了岔子,她心都懸了起來,“什麽岔子,嚴重不嚴重?”
順五有些無奈地歎道,“護軍的病一般都是蘇大夫照看的,藥方也隻有蘇大夫才曉得,一般的禦醫對護軍的病束手無策。蘇大夫說是一個月前已經動身往隴右了,可到現在也不見蹤影,他行蹤詭秘,連封書信也不曾傳過,人間蒸發了一般。雖然曉得蘇大夫不會置護軍於不顧,但護軍的病就這麽拖著,也不大好的啊。”
若不是順五提起,她險些都要忘了蘇放這個人了,印象中還是護軍府上那個言語毒辣的少年,她也沉下神色來,“那,可怎麽辦?”
“左右也尋不見,咱們便先不管這麽多,”交付了秘密後,順五自然而然地同她親近了一些,外麵天色漸晚了,又快到了碼頭,順五對她道,“您收拾一下,咱們要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