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10月】
在接任艦隊司令的4個月後。
範季司令係統性地提出了他的執政綱領。
其主旨是維持星族現有的生活等級和政治地位,簡稱,維持現狀戰略。
在範季的這套戰略中,主要以絕對的軍事控製,廣泛的監控體係和教育壟斷為核心,主張建立一個可持續存在的停滯社會。
因此,艦隊軍事部門,聯邦警察部門和聯邦教育體係的地位被無限度地提高了。
聯邦教育體係是聯邦管理部門的下級重要部門之一,在改革過程中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除了當時的範季網開一麵外,星學院的福利屬性占據了很大的一環。
遍布全聯邦的星學院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聯邦法律規定,所有6至12歲的聯邦兒童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在「星聯邦」語境下的義務教育就是免費教育,甚至星學院還得為很多學生提供住宿和飲食,甚至日常消費品。
每一所星學院都是資源黑洞,沒有其它部門肯接手這些燙手山芋。
聯邦教育體係也沒有閑錢去投資,其拿到的所有錢都被投入了教育事業當中,要知道,原斜月帝國地區還有數千萬聯邦人沒有被納入星學院教育體係。
就算有剩下的星幣,也會被強製投入這些地區建設學校。
“星學院體係需要得到重視,統一的教育才能構建統一的文化認同,才能維持星聯邦長期繁榮穩定。”
在最高指揮部例會中,範季司令多次強調了聯邦教育體係的重要性。
他主張加大對聯邦教育體係的資源投入,給予其更高的行政權限。
但剛剛上位的範季司令還沒有足夠的權威壓製反對聲音,他必須解答反對者的以下三個質疑。
反對擴張聯邦教育體係的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問題。
維持一個標準的星學院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良好的教學樓,大量的電子設備,足以維持一個教育型人工智能的算力和設備,還有大量的普通消費品。
聯邦平均要為每一位學生花300星幣以上!
價格太高昂了!
這意味著聯邦需要為未來所有新增人口都花上那麽多錢。
1萬個學生300萬星幣,1000萬學生就是30億星幣,這些錢足夠再武裝接近十支聯邦軍集團軍了。
第二個原因是算力不足。
「星」艦隊目前的算力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值,沒有任何可能大規模增長。
單位算力的市場價值連年攀升,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硬通貨。
在聯邦企業間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算力市場,一些有能力生產計算設備的聯邦企業將算力打包成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上售賣。
穩賺不虧!
買到就是賺到!
就連艦隊警察部門都舍不得在賽勒格初級工業區中大規模使用工業型人工智能。
值得注意的是,多種統計渠道都顯示,聯邦教育體係是除艦隊軍事部門以外的第二大算力消耗者,可想而知。
第三個原因則是老生常談的文化問題。
其實在最高指揮部中,有一些高級軍官不認可範季司令的文化同化論。
在範季司令的宏觀規劃中,壟斷教育就能控製思想,為聯邦人提供有缺陷的教育就能壓製聯邦人的科學創造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反對者認為,這隻是沒有根據的臆想(沒有人公開這麽說)。
這一方麵就見仁見智了,沒有實施過的方案都會遭到類似的質疑。
範季司令的支持者對此給出了幾種解法。
他們認為沒有必要駁斥第三個反駁理由,因為這就是一個信念的問題,實踐出真知,總得先實踐了才能知道是對是錯。
於是,有力的反駁就隻剩下前兩點。
經濟問題,和算力問題。
這兩點可以被歸納為一個方麵的問題,星學院的成本太高了,智能化程度太高了。
支持者提出的方案都圍繞著這兩點。
星衍麵前也出現了一道多選題。
【選擇:針對聯邦教育體係的優化方案(可多選)】
【選擇一:使用教師(部分)替代教育型人工智能】
教師,對於成長於星學院體係下的聯邦新生代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新詞。
聯邦星學院隻有一個老師,那就是教育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沒有那麽多的算力為每一位學生製定私人化的教育方案,這是偉大星族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普通聯邦學生的大部分教育內容就是自學和考試。
人工智能為學生製定學習資料,製定粗略的學習計劃,之後學不學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
隻要學生沒有嚴重違反學習計劃,比如逃課,就不會得到懲罰。
接著便是考試,學習一段時間考一次試,人工智能會根據階段性的考試成績劃分學生群體,成績好的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進入一個正循環,學習差的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墮落,這是反向正循環。
如果雇傭專業教師的話,情況就會好很多了。
專業教師可以為人工智能節省巨量的工作,這些都是算力啊。
而且聯邦人的平均工資很低,從經濟角度來看是絕對劃算的。
更不要說潛在的教育效率提升,創造巨量工作崗位等間接的好處了。
但這個選擇的壞處也顯而易見。
沒有那麽多的合格教師。
這倒不是問題,有需求就有供給,教師的供給會慢慢上升的,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更大的問題是,引入聯邦人教師,讓聯邦人自己給自己洗腦,能行嗎?
這麽做的潛在風險肯定比使用人工智能要高得多。
這樣說的話又迴到了信念的問題上來了,沒有做過的事情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選擇二:減低星學院的標準】
這裏主要指代的是物質標準。
支持者認為,聯邦學生不需要那麽好的物質待遇,給他們建造那麽好的教學樓,吃那麽好的飯,穿那麽好的衣服有什麽用呢?
大部分學生最終還是會迴到最基礎的工作崗位之中。
在星學院的這段時間或許就是他們一生中過的最好的時候。
“我們花錢不是給聯邦人享受的!”
這一個方案是一個係列,降低標準也可以是降低差生的生活標準,提高優等生的待遇,可以因地製宜。
教學樓建得差一點,飯買得便宜一點,都可以。
隻要最終的結果不變,在整體上降低成本就行。
這倒沒有什麽多說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都比較高,唯一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削減哪一部分。
在接任艦隊司令的4個月後。
範季司令係統性地提出了他的執政綱領。
其主旨是維持星族現有的生活等級和政治地位,簡稱,維持現狀戰略。
在範季的這套戰略中,主要以絕對的軍事控製,廣泛的監控體係和教育壟斷為核心,主張建立一個可持續存在的停滯社會。
因此,艦隊軍事部門,聯邦警察部門和聯邦教育體係的地位被無限度地提高了。
聯邦教育體係是聯邦管理部門的下級重要部門之一,在改革過程中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除了當時的範季網開一麵外,星學院的福利屬性占據了很大的一環。
遍布全聯邦的星學院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聯邦法律規定,所有6至12歲的聯邦兒童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在「星聯邦」語境下的義務教育就是免費教育,甚至星學院還得為很多學生提供住宿和飲食,甚至日常消費品。
每一所星學院都是資源黑洞,沒有其它部門肯接手這些燙手山芋。
聯邦教育體係也沒有閑錢去投資,其拿到的所有錢都被投入了教育事業當中,要知道,原斜月帝國地區還有數千萬聯邦人沒有被納入星學院教育體係。
就算有剩下的星幣,也會被強製投入這些地區建設學校。
“星學院體係需要得到重視,統一的教育才能構建統一的文化認同,才能維持星聯邦長期繁榮穩定。”
在最高指揮部例會中,範季司令多次強調了聯邦教育體係的重要性。
他主張加大對聯邦教育體係的資源投入,給予其更高的行政權限。
但剛剛上位的範季司令還沒有足夠的權威壓製反對聲音,他必須解答反對者的以下三個質疑。
反對擴張聯邦教育體係的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問題。
維持一個標準的星學院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良好的教學樓,大量的電子設備,足以維持一個教育型人工智能的算力和設備,還有大量的普通消費品。
聯邦平均要為每一位學生花300星幣以上!
價格太高昂了!
這意味著聯邦需要為未來所有新增人口都花上那麽多錢。
1萬個學生300萬星幣,1000萬學生就是30億星幣,這些錢足夠再武裝接近十支聯邦軍集團軍了。
第二個原因是算力不足。
「星」艦隊目前的算力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值,沒有任何可能大規模增長。
單位算力的市場價值連年攀升,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硬通貨。
在聯邦企業間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算力市場,一些有能力生產計算設備的聯邦企業將算力打包成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上售賣。
穩賺不虧!
買到就是賺到!
就連艦隊警察部門都舍不得在賽勒格初級工業區中大規模使用工業型人工智能。
值得注意的是,多種統計渠道都顯示,聯邦教育體係是除艦隊軍事部門以外的第二大算力消耗者,可想而知。
第三個原因則是老生常談的文化問題。
其實在最高指揮部中,有一些高級軍官不認可範季司令的文化同化論。
在範季司令的宏觀規劃中,壟斷教育就能控製思想,為聯邦人提供有缺陷的教育就能壓製聯邦人的科學創造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反對者認為,這隻是沒有根據的臆想(沒有人公開這麽說)。
這一方麵就見仁見智了,沒有實施過的方案都會遭到類似的質疑。
範季司令的支持者對此給出了幾種解法。
他們認為沒有必要駁斥第三個反駁理由,因為這就是一個信念的問題,實踐出真知,總得先實踐了才能知道是對是錯。
於是,有力的反駁就隻剩下前兩點。
經濟問題,和算力問題。
這兩點可以被歸納為一個方麵的問題,星學院的成本太高了,智能化程度太高了。
支持者提出的方案都圍繞著這兩點。
星衍麵前也出現了一道多選題。
【選擇:針對聯邦教育體係的優化方案(可多選)】
【選擇一:使用教師(部分)替代教育型人工智能】
教師,對於成長於星學院體係下的聯邦新生代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新詞。
聯邦星學院隻有一個老師,那就是教育型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沒有那麽多的算力為每一位學生製定私人化的教育方案,這是偉大星族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普通聯邦學生的大部分教育內容就是自學和考試。
人工智能為學生製定學習資料,製定粗略的學習計劃,之後學不學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
隻要學生沒有嚴重違反學習計劃,比如逃課,就不會得到懲罰。
接著便是考試,學習一段時間考一次試,人工智能會根據階段性的考試成績劃分學生群體,成績好的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進入一個正循環,學習差的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墮落,這是反向正循環。
如果雇傭專業教師的話,情況就會好很多了。
專業教師可以為人工智能節省巨量的工作,這些都是算力啊。
而且聯邦人的平均工資很低,從經濟角度來看是絕對劃算的。
更不要說潛在的教育效率提升,創造巨量工作崗位等間接的好處了。
但這個選擇的壞處也顯而易見。
沒有那麽多的合格教師。
這倒不是問題,有需求就有供給,教師的供給會慢慢上升的,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更大的問題是,引入聯邦人教師,讓聯邦人自己給自己洗腦,能行嗎?
這麽做的潛在風險肯定比使用人工智能要高得多。
這樣說的話又迴到了信念的問題上來了,沒有做過的事情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選擇二:減低星學院的標準】
這裏主要指代的是物質標準。
支持者認為,聯邦學生不需要那麽好的物質待遇,給他們建造那麽好的教學樓,吃那麽好的飯,穿那麽好的衣服有什麽用呢?
大部分學生最終還是會迴到最基礎的工作崗位之中。
在星學院的這段時間或許就是他們一生中過的最好的時候。
“我們花錢不是給聯邦人享受的!”
這一個方案是一個係列,降低標準也可以是降低差生的生活標準,提高優等生的待遇,可以因地製宜。
教學樓建得差一點,飯買得便宜一點,都可以。
隻要最終的結果不變,在整體上降低成本就行。
這倒沒有什麽多說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都比較高,唯一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削減哪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