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4月】
最高指揮部召開全體大會,32位高級軍官全員出席會議,超過150名各部門軍官旁聽。
此次全體大會隻有一個議題。
建立「星聯邦」。
「星聯邦」的構想起源於一本在內網連載的短篇幻想文學。
這是一位管理部門的高級軍官在假期時花費兩周時間在內網連載的興趣之作。
在這本連載書籍中,這位高級軍官引經據典,以原文明不同國家的曆史為導線,闡述了他心中「星」艦隊的現狀。
在書中他如此寫道:“縱觀文明曆史,我們遇到的所有人類種群在實質上並無差別,沒有生殖隔離,基因序列相似度均高於99%。”
“在過去,我們曾因為文化和國族差異與其他人類文明走向對立,但在新世界,一切都還未曾建立。”
“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沒有種族差異,沒有民族差異,泛人類的普世文明?我們的一切遭遇在冥冥之中都有定數,這也許就是我們到此的意義。”
這種思想被星衍歸納為「普世帝國」。
他不由得想起了母文明的一些曆史:“我記得曾經也有過一些泛人類的政治實體,他們大多以一小群政治精英統治多種族多文化多地區,它們大多都擁有極強的擴張欲望。”
“有些後工業時代的國家以共同的信仰為文化核心,建構出了一套完善的文化體係,用以團結所有國民。”
“這些國家被冠以一個名詞「超國家實體」,也可以被叫做——「普世帝國」。”
【在連續控製了「歐米伽」「輕泉」「賽嵐」「塵埃」後,最高指揮部終於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跨地區的統治機構,用以替代目前的臨時狀態】
【是否建立「星聯邦」】
【是 概率:90%】
【否 概率:10%】
【倒計時:1小時】
【已自動作出選擇:「是」】
全體大會上,艦隊司令手持艦隊徽章,聲音通過擴音器傳到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經會議表決,100%投票者選擇建立「星聯邦」。我宣布,「星聯邦」於此時此刻成立。”
在五分鍾的鼓掌後,艦隊司令發起了下一輪投票。
“星聯邦對於「星」意味著什麽?是原材料的開采地,低級工業品的生產地,還是同等地位的合作夥伴?這值得在場的諸位思考。”
【「星」艦隊工業生產缺口:65%(絕大部分為初級工業品)】
【「星」艦隊工業鏈缺口:87%(絕大部分為初級工業鏈)】
【「星」艦隊工業人口缺口:99%(無法維係當前工業生產能力)】
這是星衍眼中「星」艦隊的現狀,是三維打印係統撐起了艦隊目前的工業生產規模。
三維打印機就像萬能製造機,可以跳過大部分的工業生產流程,直接生產出成品。
但目前的「星」艦隊無法補充三維打印機和一部分關鍵製造材料。
當三維打印機達到使用壽命,且關鍵製造材料消耗完畢後,「星」艦隊將陷入工業萎靡的窘境。
因此,星衍需要在此之前填補上述缺口,重構工業鏈,保證可持續發展。
【選擇:「星聯邦」的角色(可多選)】
【選擇1:原材料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成為「星」的原材料產地】
【選擇概率:100%】
【選擇2:低端工業品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工業生產能力,但相對應的,其對「星」的威脅會大幅增長】
【選擇概率:80%】
【選擇3:中高端工業品的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融入「星」的除軍事工業外的全部產業鏈,這會讓雙方融為一體,無法脫鉤】
【需求:選擇2】
【選擇概率:10%】
【選擇4:軍事聯盟】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軍事地位,允許保留一定程度的軍事力量,擔任「星」對外擴張的馬前卒】
【選擇概率:30%】
【選擇5:政治聯盟】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政治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星」的政治決策】
【需求:選擇1,選擇2,選擇3,選擇4】
【選擇概率:5%】
【倒計時:10小時】
這些選擇從低到高,事實上在民間還有一些聲音希望將原住民納入「星」艦隊,但這不符合實際,因此在會前的內部討論中被否決。
民主投票是「星」的傳統,艦隊司令選擇保留這一傳統,通過全體投票彌合不同派係間的張力,即使最終結果不符合自己的立場,但因為經過了全體投票,所有人都必須實行。
通過事先的議程安排,艦隊司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投票結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結果。
這也是該傳統的風險之一。
但對於星衍來說,這無疑是一項好傳統,影響群體的選擇比影響個體的選擇要簡單得多。
“我需要讓「星」在工業衰落前盡可能地扭轉目前的「墮落」趨勢,擴大文明定義的範圍是比較好的選擇。”星衍思考。
“對文明整體最好的選擇是選擇5,這相當於將公民權從「星」艦隊的3000人擴張至目前控製區內的超過1000萬人口,但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反對的阻力和實現的難度都太高了。”
“退一步來說,選擇3也不能選,讓文明外圍掌握高端生產能力很危險,但組成一個軍事聯盟還是可以的,讓外圍地區流血,保證核心艦隊人口的穩定和安全。”
簡單的思考後,星衍做出了選擇。
“我選擇「選擇1」「選擇2」「選擇4」。”
「星聯邦」將會成為一個原材料開采地,低端工業品生產地,以及「星」艦隊擴張的馬前卒。
全體大會會場。
經過了數個小時的漫長討論後,高級軍官們完成了投票。
100%的高級軍官同意將「星聯邦」視為原材料開采地。
95%的高級軍官同意讓「星聯邦」獲得部分低端工業生產能力。
這也是目前軍事部門在幹的事情。
出乎艦隊司令意料的是,有65%的高級軍官同意保留「星聯邦」的部分軍事力量。
他原本以為這項提案會遭到軍事部門的強烈反對,但事實卻是,軍事部門高級軍官幾乎全票通過,而處於後方的管理部門和工業部門的高級軍官大多選擇反對。
這或許是因為軍事部門在實踐中察覺到了「星」艦隊自身的軍事規模不足以長期支撐對外擴張。
無人機群和大型作戰編隊就像一支無比鋒利的匕首,可以輕鬆砍斷所有原住民的軍事部隊。
但在麵對類似「塵埃」地區一樣廣泛而分散的抵抗時,軍事部門感受到了巨大的治安壓力。
高級軍官們意識到了,他們需要大規模的仆從軍。
「星聯邦」圖示
最高指揮部召開全體大會,32位高級軍官全員出席會議,超過150名各部門軍官旁聽。
此次全體大會隻有一個議題。
建立「星聯邦」。
「星聯邦」的構想起源於一本在內網連載的短篇幻想文學。
這是一位管理部門的高級軍官在假期時花費兩周時間在內網連載的興趣之作。
在這本連載書籍中,這位高級軍官引經據典,以原文明不同國家的曆史為導線,闡述了他心中「星」艦隊的現狀。
在書中他如此寫道:“縱觀文明曆史,我們遇到的所有人類種群在實質上並無差別,沒有生殖隔離,基因序列相似度均高於99%。”
“在過去,我們曾因為文化和國族差異與其他人類文明走向對立,但在新世界,一切都還未曾建立。”
“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沒有種族差異,沒有民族差異,泛人類的普世文明?我們的一切遭遇在冥冥之中都有定數,這也許就是我們到此的意義。”
這種思想被星衍歸納為「普世帝國」。
他不由得想起了母文明的一些曆史:“我記得曾經也有過一些泛人類的政治實體,他們大多以一小群政治精英統治多種族多文化多地區,它們大多都擁有極強的擴張欲望。”
“有些後工業時代的國家以共同的信仰為文化核心,建構出了一套完善的文化體係,用以團結所有國民。”
“這些國家被冠以一個名詞「超國家實體」,也可以被叫做——「普世帝國」。”
【在連續控製了「歐米伽」「輕泉」「賽嵐」「塵埃」後,最高指揮部終於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跨地區的統治機構,用以替代目前的臨時狀態】
【是否建立「星聯邦」】
【是 概率:90%】
【否 概率:10%】
【倒計時:1小時】
【已自動作出選擇:「是」】
全體大會上,艦隊司令手持艦隊徽章,聲音通過擴音器傳到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經會議表決,100%投票者選擇建立「星聯邦」。我宣布,「星聯邦」於此時此刻成立。”
在五分鍾的鼓掌後,艦隊司令發起了下一輪投票。
“星聯邦對於「星」意味著什麽?是原材料的開采地,低級工業品的生產地,還是同等地位的合作夥伴?這值得在場的諸位思考。”
【「星」艦隊工業生產缺口:65%(絕大部分為初級工業品)】
【「星」艦隊工業鏈缺口:87%(絕大部分為初級工業鏈)】
【「星」艦隊工業人口缺口:99%(無法維係當前工業生產能力)】
這是星衍眼中「星」艦隊的現狀,是三維打印係統撐起了艦隊目前的工業生產規模。
三維打印機就像萬能製造機,可以跳過大部分的工業生產流程,直接生產出成品。
但目前的「星」艦隊無法補充三維打印機和一部分關鍵製造材料。
當三維打印機達到使用壽命,且關鍵製造材料消耗完畢後,「星」艦隊將陷入工業萎靡的窘境。
因此,星衍需要在此之前填補上述缺口,重構工業鏈,保證可持續發展。
【選擇:「星聯邦」的角色(可多選)】
【選擇1:原材料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成為「星」的原材料產地】
【選擇概率:100%】
【選擇2:低端工業品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工業生產能力,但相對應的,其對「星」的威脅會大幅增長】
【選擇概率:80%】
【選擇3:中高端工業品的生產地】
【「星聯邦」將會融入「星」的除軍事工業外的全部產業鏈,這會讓雙方融為一體,無法脫鉤】
【需求:選擇2】
【選擇概率:10%】
【選擇4:軍事聯盟】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軍事地位,允許保留一定程度的軍事力量,擔任「星」對外擴張的馬前卒】
【選擇概率:30%】
【選擇5:政治聯盟】
【「星聯邦」將會獲得有限的政治地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星」的政治決策】
【需求:選擇1,選擇2,選擇3,選擇4】
【選擇概率:5%】
【倒計時:10小時】
這些選擇從低到高,事實上在民間還有一些聲音希望將原住民納入「星」艦隊,但這不符合實際,因此在會前的內部討論中被否決。
民主投票是「星」的傳統,艦隊司令選擇保留這一傳統,通過全體投票彌合不同派係間的張力,即使最終結果不符合自己的立場,但因為經過了全體投票,所有人都必須實行。
通過事先的議程安排,艦隊司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投票結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結果。
這也是該傳統的風險之一。
但對於星衍來說,這無疑是一項好傳統,影響群體的選擇比影響個體的選擇要簡單得多。
“我需要讓「星」在工業衰落前盡可能地扭轉目前的「墮落」趨勢,擴大文明定義的範圍是比較好的選擇。”星衍思考。
“對文明整體最好的選擇是選擇5,這相當於將公民權從「星」艦隊的3000人擴張至目前控製區內的超過1000萬人口,但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反對的阻力和實現的難度都太高了。”
“退一步來說,選擇3也不能選,讓文明外圍掌握高端生產能力很危險,但組成一個軍事聯盟還是可以的,讓外圍地區流血,保證核心艦隊人口的穩定和安全。”
簡單的思考後,星衍做出了選擇。
“我選擇「選擇1」「選擇2」「選擇4」。”
「星聯邦」將會成為一個原材料開采地,低端工業品生產地,以及「星」艦隊擴張的馬前卒。
全體大會會場。
經過了數個小時的漫長討論後,高級軍官們完成了投票。
100%的高級軍官同意將「星聯邦」視為原材料開采地。
95%的高級軍官同意讓「星聯邦」獲得部分低端工業生產能力。
這也是目前軍事部門在幹的事情。
出乎艦隊司令意料的是,有65%的高級軍官同意保留「星聯邦」的部分軍事力量。
他原本以為這項提案會遭到軍事部門的強烈反對,但事實卻是,軍事部門高級軍官幾乎全票通過,而處於後方的管理部門和工業部門的高級軍官大多選擇反對。
這或許是因為軍事部門在實踐中察覺到了「星」艦隊自身的軍事規模不足以長期支撐對外擴張。
無人機群和大型作戰編隊就像一支無比鋒利的匕首,可以輕鬆砍斷所有原住民的軍事部隊。
但在麵對類似「塵埃」地區一樣廣泛而分散的抵抗時,軍事部門感受到了巨大的治安壓力。
高級軍官們意識到了,他們需要大規模的仆從軍。
「星聯邦」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