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向東方的是馬泉河(中遊為雅魯藏布江,下遊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狼駒一般強壯。
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遊為恆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
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遊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
流向北方的是獅泉河(下遊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
這四條大河,滋潤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在教眾們心中,這塊孕育了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的土地是他們心中的“千山之宗、萬水之源”。
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來此朝拜,使得此地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象雄王國不光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在它疆域內還擁有廣袤的牧場和農田,現在依然能夠發現象雄時期引水工程的遺跡。
傳說中,象雄屬民百萬之眾,勝兵十餘萬。隻可惜,它遇到了一個百年不遇的敵人,這就是鬆讚幹布。
長久以來,象雄和吐蕃一直保持聯盟關係,並用互相聯姻的方式加以穩固。鬆讚幹布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為妃,鬆讚幹布的妹妹薩瑪噶則嫁給象雄王李迷夏。
此時,雙方的關係依然十分密切。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二年),吐蕃對吐穀渾用兵時,象雄還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聯軍大敗吐穀渾軍隊,幾乎將其滅國。
但隨著吐蕃日益強大,將囊括整個雪域高原為己任的鬆讚幹布,已經不滿足於象雄名義上的臣服,於是兩個強者之間的關係,由濃轉淡乃至兵戎相見。
傳說,鬆讚幹布對象雄用兵是因為象雄王李迷夏寵愛別的嬪妃,而冷落了鬆讚幹布的妹妹薩瑪噶,導致薩瑪噶“不理內務、不養子女,另居於別室”。
她的苦悶驚動了鬆讚幹布,他派遣使節去瓊窿銀城探望。
吐蕃使臣在瑪旁雍錯旁找到了在外遊蕩的薩瑪噶,她將一包用頭巾包裹的綠鬆石交給使臣,讓他帶給哥哥並唱道: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銀堡寨,
他人均謂地域寬廣。
從外觀看是險峻山崖,
從裏看是黃金寶石,
在我麵前展現。
……
據說,頭巾包裹綠鬆石的含義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著綠鬆石帶兵前來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來,你就是女人,包著頭巾來吧。”
鬆讚幹布運籌帷幄之後,於公元642年出兵討伐象雄。
這場血腥的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軍隊才攻破了瓊窿銀城,俘虜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古國就此滅亡。
在征服了象雄之後,鬆讚幹布將象雄土地分為十個東岱(千戶),並命令當時的大相瓊保·邦色兼任象雄地區的執政官。
兵敗被俘的李迷夏,據說並沒有馬上丟到腦袋,而是在旁瑪雍錯旁被軟禁了7年後,才被秘密處死。
傳說畢竟是傳說,如果認為鬆讚幹布因為妹妹不受寵而興兵伐象雄,這顯然是侮辱鬆讚幹布的智商。
《孫子兵法》有雲:“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鬆讚幹布估計沒讀過孫子兵法,不過這個道理他一定明白。
參考之前他的軍事部署,每次都是謀而後動,興雷霆之兵,成壓城之勢,兵鋒所指如沸湯潑雪,頃刻披靡,而對於國力幾與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細謀劃呢?
象雄雖被吐蕃強行並入版圖,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象雄人並不安於吐蕃人的統治,抗爭的勢力依然存在,其後象雄多次叛亂,直到公元8世紀中葉,鬆讚幹布四代孫赤鬆德讚時期,吐蕃才完全滅亡了象雄王朝。
據說赤鬆德讚時期,吐蕃強攻象雄不克,於是施以反間之計。
赤鬆德讚派人找到象雄王最小的妃子,許以重利,從她口中得到了象雄王,即將帶著王室去達果雪山腳下當惹雍錯祭湖的情報。
吐蕃軍隊在色窮和洞窮兩地之間(即今臘倉地區的色普和同普地區)設伏,終將象雄王殺死,並將整個象雄王室滅族。
隨即,赤鬆德讚下令摧毀象雄城堡、禁用象雄文字、焚燒本教典籍、驅逐本教僧眾,塗改本教壁畫,並將本教稱為黑教以示汙蔑。
無論時間長久,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文明史,從四大文明古國到各個角落裏的民族部落,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文明。而藏族作為世界屋脊上唯一的古老民族,自從它誕生起就影響著世界上諸多國家和地區。
根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究,藏族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的新舊石器時代,也有不少人把西藏的曆史開端看作是公元7世紀,也就是鬆讚幹布建立吐蕃王朝之日起。
但根據西藏當地的傳說,他們其實有一個早到超乎人們想象的古老文明,即古象雄文明。
傳言說,象雄文明存在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時間,傳說中的古文明亞特蘭蒂斯就在那個時期。
和蘇美爾文明一樣,人們在聽說象雄文明時,起初都以為它隻是存在於當地的傳說之中,又或者隻是神話故事。
但隨著近年來考古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驚人發現讓我們不得不對象雄文明加以重視,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顯示,象雄文明在曆史上真實存在過。
在新舊《唐書》中的《吐蕃傳》那一部分,象雄作為一種配角的角色出現了,他們大多以吐蕃的盟友或者附庸的身份簡短出場,並無詳細描述。
不過在唐代《通典》一書中,象雄有了極為細致的介紹。《通典·邊防六》中記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於闐,東西千餘裏,勝兵八九萬人。”
這裏的“羊同”,就是象雄的意思,為同音異字。而在藏史典籍《苯教源流》一書中,把象雄古國的疆域描述為西部與克什米爾相接壤,北部緊鄰闐雪山和青海的西南地區,則臨近印度和尼泊爾。
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遊為恆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
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遊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
流向北方的是獅泉河(下遊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
這四條大河,滋潤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在教眾們心中,這塊孕育了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的土地是他們心中的“千山之宗、萬水之源”。
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來此朝拜,使得此地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象雄王國不光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在它疆域內還擁有廣袤的牧場和農田,現在依然能夠發現象雄時期引水工程的遺跡。
傳說中,象雄屬民百萬之眾,勝兵十餘萬。隻可惜,它遇到了一個百年不遇的敵人,這就是鬆讚幹布。
長久以來,象雄和吐蕃一直保持聯盟關係,並用互相聯姻的方式加以穩固。鬆讚幹布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為妃,鬆讚幹布的妹妹薩瑪噶則嫁給象雄王李迷夏。
此時,雙方的關係依然十分密切。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二年),吐蕃對吐穀渾用兵時,象雄還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聯軍大敗吐穀渾軍隊,幾乎將其滅國。
但隨著吐蕃日益強大,將囊括整個雪域高原為己任的鬆讚幹布,已經不滿足於象雄名義上的臣服,於是兩個強者之間的關係,由濃轉淡乃至兵戎相見。
傳說,鬆讚幹布對象雄用兵是因為象雄王李迷夏寵愛別的嬪妃,而冷落了鬆讚幹布的妹妹薩瑪噶,導致薩瑪噶“不理內務、不養子女,另居於別室”。
她的苦悶驚動了鬆讚幹布,他派遣使節去瓊窿銀城探望。
吐蕃使臣在瑪旁雍錯旁找到了在外遊蕩的薩瑪噶,她將一包用頭巾包裹的綠鬆石交給使臣,讓他帶給哥哥並唱道: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銀堡寨,
他人均謂地域寬廣。
從外觀看是險峻山崖,
從裏看是黃金寶石,
在我麵前展現。
……
據說,頭巾包裹綠鬆石的含義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著綠鬆石帶兵前來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來,你就是女人,包著頭巾來吧。”
鬆讚幹布運籌帷幄之後,於公元642年出兵討伐象雄。
這場血腥的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軍隊才攻破了瓊窿銀城,俘虜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古國就此滅亡。
在征服了象雄之後,鬆讚幹布將象雄土地分為十個東岱(千戶),並命令當時的大相瓊保·邦色兼任象雄地區的執政官。
兵敗被俘的李迷夏,據說並沒有馬上丟到腦袋,而是在旁瑪雍錯旁被軟禁了7年後,才被秘密處死。
傳說畢竟是傳說,如果認為鬆讚幹布因為妹妹不受寵而興兵伐象雄,這顯然是侮辱鬆讚幹布的智商。
《孫子兵法》有雲:“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鬆讚幹布估計沒讀過孫子兵法,不過這個道理他一定明白。
參考之前他的軍事部署,每次都是謀而後動,興雷霆之兵,成壓城之勢,兵鋒所指如沸湯潑雪,頃刻披靡,而對於國力幾與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細謀劃呢?
象雄雖被吐蕃強行並入版圖,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象雄人並不安於吐蕃人的統治,抗爭的勢力依然存在,其後象雄多次叛亂,直到公元8世紀中葉,鬆讚幹布四代孫赤鬆德讚時期,吐蕃才完全滅亡了象雄王朝。
據說赤鬆德讚時期,吐蕃強攻象雄不克,於是施以反間之計。
赤鬆德讚派人找到象雄王最小的妃子,許以重利,從她口中得到了象雄王,即將帶著王室去達果雪山腳下當惹雍錯祭湖的情報。
吐蕃軍隊在色窮和洞窮兩地之間(即今臘倉地區的色普和同普地區)設伏,終將象雄王殺死,並將整個象雄王室滅族。
隨即,赤鬆德讚下令摧毀象雄城堡、禁用象雄文字、焚燒本教典籍、驅逐本教僧眾,塗改本教壁畫,並將本教稱為黑教以示汙蔑。
無論時間長久,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文明史,從四大文明古國到各個角落裏的民族部落,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文明。而藏族作為世界屋脊上唯一的古老民族,自從它誕生起就影響著世界上諸多國家和地區。
根據文獻記載和文物考究,藏族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的新舊石器時代,也有不少人把西藏的曆史開端看作是公元7世紀,也就是鬆讚幹布建立吐蕃王朝之日起。
但根據西藏當地的傳說,他們其實有一個早到超乎人們想象的古老文明,即古象雄文明。
傳言說,象雄文明存在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左右,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時間,傳說中的古文明亞特蘭蒂斯就在那個時期。
和蘇美爾文明一樣,人們在聽說象雄文明時,起初都以為它隻是存在於當地的傳說之中,又或者隻是神話故事。
但隨著近年來考古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驚人發現讓我們不得不對象雄文明加以重視,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顯示,象雄文明在曆史上真實存在過。
在新舊《唐書》中的《吐蕃傳》那一部分,象雄作為一種配角的角色出現了,他們大多以吐蕃的盟友或者附庸的身份簡短出場,並無詳細描述。
不過在唐代《通典》一書中,象雄有了極為細致的介紹。《通典·邊防六》中記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於闐,東西千餘裏,勝兵八九萬人。”
這裏的“羊同”,就是象雄的意思,為同音異字。而在藏史典籍《苯教源流》一書中,把象雄古國的疆域描述為西部與克什米爾相接壤,北部緊鄰闐雪山和青海的西南地區,則臨近印度和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