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是秦朝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於前203年建立。
前179年,南越國與漢朝修好,趙佗再次向漢朝第5代皇帝劉恆稱臣。
前113年,南越國第4代君主趙興因向漢朝請求“內屬”,而和丞相呂嘉發生爭議。呂嘉殺死趙興,立其兄趙建德為新君主,反叛漢朝。
前112年,漢朝第7代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前111年將南越國滅亡。
南越國共存在93年,曆經5代君主。南越國的建立保證了秦末亂世時嶺南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使嶺南免遭戰亂之苦。
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經過93年、五代南越王之後,終於被漢朝消滅了。漢武帝在平定南越國後,將南越國領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這個時候西漢的疆域是這樣的。
《嶺南民族源流史》從史學與基因相結合的角度對嶺南民族源流史進行了詳細論述,一方麵使人們從文獻的層麵對嶺南民族的曆史有了一個全貌,另一方麵又引入分子人類學的成果,使人們從基因的層麵對嶺南民族的起源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分子人類學通過對壯傣若幹部分的年代估算發現,距今兩三萬年前嶺南人的祖先來到了北部灣沿岸以後,在這一地區發展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幾乎沒有群體的分化。到了大約年前,海南島的黎族祖先才和其它地區的嶺南祖先群體發生了一定的差異。後來,嶺南祖先群體以北部灣為中心,沿著南中國海的海岸向兩邊擴散。
其中一支沿著廣東的海岸和台灣陸橋向西延伸,大約於年前到了台灣。另一支則沿著越南海岸向南,發展成了馬來族群。馬來族群與北方嶺南人群發生差異大約是在年前。
而在大約年前,北部灣北岸的群體和廣東的群體發生了差異,前者主要是後來的仡佬族的祖先,後者是侗傣語族群體的祖先。
到了大約8000多年前,廣東的先越民族開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且發生了擴張和分化,主要是出現了向台灣和江浙的移民,並且形成了閩粵、台灣平埔和江浙三個部分人群之間的差異。
兩三千年前,廣東的南越族群又分化出了西甌族群,並同廣西土著雒越混合發展成了壯傣族群的祖先,而廣東的南越和福建的閩越則漸漸演變成了侗水族群。
長期以來,嶺南少數民族的起源,一般都認為與百越和苗蠻有關。在發展成民族的過程中,百越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其中一部分經過多次分化和聚合,逐步形成了中國南方壯侗語族中的壯、傣、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黎等少數民族,另一部分則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融合於華夏民族和漢民族,成了漢族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現在中國嶺南壯侗語族的各民族以及東南亞一些民族,都與百越有著一定的淵源。
分子人類學研究對百越的基因分析不僅證實了澳、傣、蕃三部分群體遺傳結構非常接近,具有整體性特征,而且還證明了苗瑤與侗傣的聯係也比較常見,隻不過二者之間的聯係少於東南漢族與侗傣。但是,在大部分根部分支上,苗瑤和侗傣並沒有分化。可以推斷,這些族群分化的分支都在3萬年以內,基本是2萬年上下;較大的分支基本沒有晚於1萬年的,末端的小分支則會在1萬年之內。
可以說,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指明,嶺南民族祖先大約形成於3萬年前的北部灣一帶,並且與五六千年前已出現的百越有著同源關係。
這項成果認為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是黎族,並且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進行了論證。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2萬年前黎族始源, 保留著最古老的o1單倍群結構,其出現時間遠早於壯族祖先。這一點,應當說,是出乎許多民族史家想象之外的。
這項成果還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壯族不僅不是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而且也非其核心民族,侗族和水族才是壯侗語族的核心。侗族,長期位於壯侗語族地理上的中心位置,並且是遺傳結構上的中心位置,是嶺南族群分化過程中的核心成分。水族先祖則從廈汕起源。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侗水群體幾乎和任何一個類群都有連接,這也就暗示著水族可能是整個嶺南人群中最核心的一個部分, 處於嶺南人群分布上的中心位置。
這項成果認為同屬苗瑤語族的苗、瑤、佘族在曆史上具有同源關係,其族屬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關係。
苗族從1.7萬年前到5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始源,經炎、黃時的“蚩尤”、“九黎”到堯、舜、禹時的“三苗”、“有苗”,又經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的“荊蠻”或“南蠻”,再經秦漢到南北朝時的“武陵蠻”或“五溪蠻”,最後到唐宋時的“苗”。
瑤族的源流與苗族基本相似,從萬年前到5000年前的遠古假想, 再到開天辟地創世神話反映的瑤族遠祖史影, 從瑤族遠祖盤瓠到瑤族的遠祖九黎與三苗, 再到瑤族的先民武陵蠻與五溪蠻。
佘族始源約在9000年前,後從炎黃及堯、舜、禹的傳說時代開始,一直與苗、瑤同流發展到戰國及秦漢之時, 漢晉之際才從苗瑤中分流出來。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佘族的祖先可能住在東支瑤族的北麵,至遲在隋唐之際,佘族北遷到福建和浙江一帶。這項成果從曆史文獻和基因分析兩個層麵,證實了苗、瑤以及佘族的同源關係。
這項成果通過曆史文獻總結和基因分析指出,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是中原漢人,佘族是對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外來因素。
前179年,南越國與漢朝修好,趙佗再次向漢朝第5代皇帝劉恆稱臣。
前113年,南越國第4代君主趙興因向漢朝請求“內屬”,而和丞相呂嘉發生爭議。呂嘉殺死趙興,立其兄趙建德為新君主,反叛漢朝。
前112年,漢朝第7代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前111年將南越國滅亡。
南越國共存在93年,曆經5代君主。南越國的建立保證了秦末亂世時嶺南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使嶺南免遭戰亂之苦。
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經過93年、五代南越王之後,終於被漢朝消滅了。漢武帝在平定南越國後,將南越國領地設置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這個時候西漢的疆域是這樣的。
《嶺南民族源流史》從史學與基因相結合的角度對嶺南民族源流史進行了詳細論述,一方麵使人們從文獻的層麵對嶺南民族的曆史有了一個全貌,另一方麵又引入分子人類學的成果,使人們從基因的層麵對嶺南民族的起源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分子人類學通過對壯傣若幹部分的年代估算發現,距今兩三萬年前嶺南人的祖先來到了北部灣沿岸以後,在這一地區發展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時間幾乎沒有群體的分化。到了大約年前,海南島的黎族祖先才和其它地區的嶺南祖先群體發生了一定的差異。後來,嶺南祖先群體以北部灣為中心,沿著南中國海的海岸向兩邊擴散。
其中一支沿著廣東的海岸和台灣陸橋向西延伸,大約於年前到了台灣。另一支則沿著越南海岸向南,發展成了馬來族群。馬來族群與北方嶺南人群發生差異大約是在年前。
而在大約年前,北部灣北岸的群體和廣東的群體發生了差異,前者主要是後來的仡佬族的祖先,後者是侗傣語族群體的祖先。
到了大約8000多年前,廣東的先越民族開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並且發生了擴張和分化,主要是出現了向台灣和江浙的移民,並且形成了閩粵、台灣平埔和江浙三個部分人群之間的差異。
兩三千年前,廣東的南越族群又分化出了西甌族群,並同廣西土著雒越混合發展成了壯傣族群的祖先,而廣東的南越和福建的閩越則漸漸演變成了侗水族群。
長期以來,嶺南少數民族的起源,一般都認為與百越和苗蠻有關。在發展成民族的過程中,百越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其中一部分經過多次分化和聚合,逐步形成了中國南方壯侗語族中的壯、傣、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黎等少數民族,另一部分則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融合於華夏民族和漢民族,成了漢族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現在中國嶺南壯侗語族的各民族以及東南亞一些民族,都與百越有著一定的淵源。
分子人類學研究對百越的基因分析不僅證實了澳、傣、蕃三部分群體遺傳結構非常接近,具有整體性特征,而且還證明了苗瑤與侗傣的聯係也比較常見,隻不過二者之間的聯係少於東南漢族與侗傣。但是,在大部分根部分支上,苗瑤和侗傣並沒有分化。可以推斷,這些族群分化的分支都在3萬年以內,基本是2萬年上下;較大的分支基本沒有晚於1萬年的,末端的小分支則會在1萬年之內。
可以說,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指明,嶺南民族祖先大約形成於3萬年前的北部灣一帶,並且與五六千年前已出現的百越有著同源關係。
這項成果認為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是黎族,並且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進行了論證。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2萬年前黎族始源, 保留著最古老的o1單倍群結構,其出現時間遠早於壯族祖先。這一點,應當說,是出乎許多民族史家想象之外的。
這項成果還通過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壯族不僅不是壯侗語族中最古老的民族,而且也非其核心民族,侗族和水族才是壯侗語族的核心。侗族,長期位於壯侗語族地理上的中心位置,並且是遺傳結構上的中心位置,是嶺南族群分化過程中的核心成分。水族先祖則從廈汕起源。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侗水群體幾乎和任何一個類群都有連接,這也就暗示著水族可能是整個嶺南人群中最核心的一個部分, 處於嶺南人群分布上的中心位置。
這項成果認為同屬苗瑤語族的苗、瑤、佘族在曆史上具有同源關係,其族屬和遠古時代的“九黎”、“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關係。
苗族從1.7萬年前到5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始源,經炎、黃時的“蚩尤”、“九黎”到堯、舜、禹時的“三苗”、“有苗”,又經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的“荊蠻”或“南蠻”,再經秦漢到南北朝時的“武陵蠻”或“五溪蠻”,最後到唐宋時的“苗”。
瑤族的源流與苗族基本相似,從萬年前到5000年前的遠古假想, 再到開天辟地創世神話反映的瑤族遠祖史影, 從瑤族遠祖盤瓠到瑤族的遠祖九黎與三苗, 再到瑤族的先民武陵蠻與五溪蠻。
佘族始源約在9000年前,後從炎黃及堯、舜、禹的傳說時代開始,一直與苗、瑤同流發展到戰國及秦漢之時, 漢晉之際才從苗瑤中分流出來。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佘族的祖先可能住在東支瑤族的北麵,至遲在隋唐之際,佘族北遷到福建和浙江一帶。這項成果從曆史文獻和基因分析兩個層麵,證實了苗、瑤以及佘族的同源關係。
這項成果通過曆史文獻總結和基因分析指出,客家人的主要成分是中原漢人,佘族是對客家人影響最大的外來因素。